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五百八十九章:讓我們創造歷史吧(上)

  很多人可能不相信,但是卻是史實,在夏、商、周(含春秋不含戰國)的那么一段歷史里,華夏軍隊在開戰之前是需要祈福和祈禱的。

  祈福儀式是一種祭拜鬼神的典禮,只有身份到了一定地位的人才有資格主持,一般是列國的國君。

  祈禱則是由參戰的全軍將士一起參與,主持儀式的人會是軍隊的主將。該中祈禱儀式是念一種戰詩,在舉行儀式的時候全軍基本是單膝跪地、雙手成奉獻姿勢舉起向天。他們念的戰詩自然是沒有什么戰斗力、防御力加五的“奇妙加成”,但是對于軍心士氣來說還真的能夠達到加成的目標。

  原版的歷史上,始皇帝一統華夏之后燒毀列國史書,那么列國的戰前祈禱念什么戰詩自然是無法查證了,可以確定的是肯定是《詩經》里的其中一首。秦軍的戰詩可是被流傳了下來…

  《詩經•秦風•無衣》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于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于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這年頭的戰詩很多,每一首都是一段歷史,也可以視為列國的軍歌,唱腔也每個國家都不同。像是《無衣》可不止一首,分為《秦風》與《唐風》,所謂的《唐風》其實就是晉國,概因晉國的前身是唐國,唐國的宗室擴張之后國號改為晉,因此《詩經》之中只有“唐風”而沒有“晉風”。

  其實吧,唱《秦風》無衣手持兵刃作戰的不限制在秦國或者秦人,列國軍隊也會唱《詩經•秦風•無衣》,畢竟這首《無衣》是族群財富,再則沒什么專利的前提下,唱起來又不需要付錢,在一定的場合歡暢感覺著實很不錯。

  呂哲這人喜歡軍國主義,軍中的戰詩從來都是不少,且詩經上有的沒有的多的是。像是什么《男兒行》,就是那個“男兒當殺人,殺人不留情”的那首,另外就是兩首《無衣》,相對于《秦風》的無衣,呂哲軍的將士更喜歡《唐風》的那首。

  《國風•唐風•無衣》

  豈曰無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

  豈曰無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兩首《無衣》其實就是兩個概念,秦風的無衣充滿了袍澤的戰友之情和戰斗欲望,唐(晉)風的無衣卻是在炫耀自己的妻子做了很多衣服。

  有那么點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晉國就是一個軍國主義國家,詩詞里面的“七”和“六”表達的都是一個數字。將士們炫耀自己的衣服多可不是無意義的炫富,他們是在宣揚自己作戰非常勇猛,在戰場上表現出色得到了領主非常多的賞賜,因此才有足夠的財富購置布匹讓“不如子之衣”中的“子”,也就是妻子做出那么多的衣服。

  軍國主義是需要特定環境的,那就是向外開擴的時候全員都能獲得利益,不是所有利益都歸于君王、像是歷史上的這個武帝那個武帝,他們為什么被冠上“窮兵黷武”的帽子,不是他們打仗擴張的行為不對,是對外擴張所獲得的好處沒有被分潤,得到了什么財富都是歸于皇帝所有,一些高官或許能得到一些好處,但是民間嘛…只流血沒有獲得,一些不夠級別的官員也只能光流口水,所以…

  呂哲喜歡全民發錢,每次發錢都會讓發錢的嗇夫說清楚為什么而發錢,對外發動戰爭獲得了勝利,因此而發錢。

  不參戰的黔首尚且能得到戰爭紅利,那么參戰了的將士呂哲能虧待到哪去?

  陳紹正在借沒有出戰的空閑給那些詢問的將士回答諸多問題,包括這一次作戰獲勝的獎賞、戰死后的待遇。

  其實主要是成軍的時間不長,一些制度也執行不久,不然將士們面臨什么樣的局面會有什么下場基本都會形成一種制度慣例,也就不需要再去多問。

  五百主問陳紹,百將問五百主,屯長、什長、伍長、士卒…一層層的通告下去,即將出戰的五百人臉上都露出了輕松的表情,那模樣一點都看不出五百人要襲擊不知道多少敵人的中軍而感到憂慮。

  呂哲軍的待遇不多,該說是相當的不錯!首創的軍餉制度已經解了將士家中的一部分收入問題,他們能夠不擔心家中失去了自己這個主要勞動力日子艱難,另外關于成為常備軍一員可以獲得固定數額的傳家田畝,不知道要羨慕死多少眼巴巴等著成為常備軍的男兒。除了固定的軍餉、田畝,戰時立功還能依靠軍功獲得賞賜,不但活著家庭負擔的顧慮減少(還能獲得),戰死了也有一套撫恤制度。特定的場合之下,敢死之士不管是幸存還是戰死都可以有特別的獎賞,只要說清楚道明白一系列的“因果”,那還惜什么命!

  “都是健兒啊!”虛弱無比的唐杰看著暮色中的士卒發出了感慨。

  周敢卻是沒搭腔,平常戰死也就戰死了,作為敢死之士戰死能獲得三倍的撫恤,都是當兵吃糧不知道什么時候會沒命,有了那么優厚的哀榮,自然是無牽無掛等著死戰。

  “其實啊,都在害怕死亡那一刻的來臨,將話講清楚了才好。”唐杰說的是向全軍通告戰況,明明白白告訴他們現在的處境。

  周敢依然不怎么理解,連續苦戰那么多天,士氣低迷已經是現狀,不是那么一件事兩件事能提高士氣的,他覺得僅剩的一千五百士卒以其說變得士氣高昂無懼戰死,不如說是知道自己戰死也能確保家人不會因為失去主要勞動力變得艱難…哭喊無用,不如就坦然一些。

  “鼓擂起來,就那個…那個主上在南陵閱兵的鼓樂!”唐杰說得太大聲了,身體虛弱就是一陣咳嗽。

  閱兵時的鼓樂?其實就是戰鼓加上秦箏還有號角,那是非常復雜的一套音樂,沒有經過起碼幾個月的彩排和演練是絕對無法演奏,哪里是西岸的呂哲軍能演奏出來的。

  周敢也不做糾正,甚至壓根就沒挪動一下腳步。

  偷襲啊,陳紹是要帶五百人去偷襲,怎么能大張旗鼓呢?那可不變成了通知敵軍己方要有所行動了。

  已經交出指揮權的唐杰純粹就是一種情感上的抒發,真正做主的是周敢。

  需要念點什么戰詩詞嗎?需要的,那是對敢死之士的一種尊重。

  一個族群要是連敢于效死作戰的勇士都不尊重,哪怕這個勇士是“有償”的勇猛,那這樣的族群也沒什么希望了。不尊重反而去嘲笑去譏諷,這樣的族群就等著滅亡吧!

  穿開明泮亦不是神仙,嶺南各族的首領也不會是,他們正在協調夜幕降臨后哪些部落作為前鋒軍,哪些部落又是什么梯次的作戰序列,完全不知道那支被河水隔離開的呂哲軍已經打算來一次主動的反擊。

  算上今天其實已經是第八天了,在這八天里呂哲軍沒有做過任何一次反擊行為,這種常態不免也就讓包括開明泮在內的聯軍頭目們思維固定化。

  他們這一次的坐作戰目標很明確,那就是哪怕打到天亮都要吃掉西岸的呂哲軍,為這一次軍事行動“點”下一筆注腳,然后就該轉身進入黑茫茫的原始森林向后撤退一百余里,在下一個河道西岸構筑防線,再重演一次類似于離水這邊的交戰。

  因為是要發動總攻擊,該次的軍事行動來自甌雒國軍隊也會參與,一切都顯得無比的慎重,反而將往日里早該發動進攻的時間給延后了。

  數千人行動發出的動靜不小,上萬、幾萬人的戰前準備動靜就更大了,原本還懷疑唐杰說敵軍今晚要發動總攻擊的軍官,他們聽到林子里的動靜那么大也就再無懷疑。

  西岸呂哲軍的營盤在被加固,他們總算是有機會拿出華夏軍隊的“好戲”也是最為有優勢的軍事技巧,什么拒馬、鹿角、鐵蒺藜等障礙物在敵軍進攻必然經過的道路上布置起來,為了掩護陳紹一眾人等也發動了一次侵襲。

  所謂的侵襲自然是有限度的搶占一部分森林位置,這件事情唐家親自帶隊的時候受創成了半死不活的慘樣。有了這次侵襲,呂哲軍的營盤中才有數量眾多的篝火,嶺南各族本身在準備總攻,呂哲軍的這次侵襲倒是沒有引起多么大的注意,甚至嶺南各族為了不打斷自己的備戰部署還有意地不激烈作戰讓開了部分區域。

  說到底除了甌雒國的軍隊算是正規軍,嶺南各族的武裝就是一些烏合之眾罷了,這些烏合之眾敢于搏命作戰,但是在一些軍事部署和常識上面怎么說也不可能做到盡善盡美的。

  在敵軍避讓的前提下,侵襲的呂哲軍為難了,他們是需要發生比較激烈的交戰才能對五百來士卒沒有歸營做出一個合理的掩蓋,沒有怎么交戰出去近千人只回去一半,那豈不是當敵軍都是瞎子和笨蛋?

  “不管了,本身就是冒險,直接該怎么干就怎么干!”陳紹果然是有膽色的人,一咬牙也就帶著五百敢死之士消失在樹木和植被茂密的叢林里…(

夢想島中文    大秦之帝國再起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