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二百七十六章:戰場之上

  “主公,敵軍攻勢太猛,第一道的守軍死傷二成,防線快頂不住了!”

  “死死守住,援軍片刻就到!”

  “這…,諾!”

  一段幾乎在每場防守戰中都能聽到的軍情匯報,桓楚按照在第一線的兵力損傷了十分之二就頂不住聽起來很搞笑,不過絕對不是在胡說八道。

  一支軍隊承受傷亡的極限該怎么來定義呢?要看每支軍隊的堅韌度吧。每支軍隊的堅韌度都不同,要看該支部隊平時的操練度,更看這支部隊有沒有集體共有的理想,這個理想又被多少人所認同。

  之所以有烏合之眾這個稱呼,很多時候不是說這樣的軍隊沒有建制、兵器等等,所說的是沒有經過操練,更多的是說那是一幫沒有理想的集體。這樣的集體不能稱之為軍隊,只能說是一個向心力不高的武裝。

  項梁麾下的軍隊攻擊兇悍,他們的損失說起來比桓楚的部隊要慘重,第一波進攻部隊大概是損失了十分之三左右,可是項梁沒有接到前方部隊即將崩潰的軍情。楚國新立,正是向心力最強的時候,不過也會有一個限度,需要看情況來判定臨界點。

  這一場攻防戰幾乎沒有什么隊形,戰術之類的更是一點都沒有體現出來,有的就是兩波人擠在一起互相廝殺。在這種情況下武勇與否變得相當關鍵,這也是亂世來臨,沒有經過長久操練軍隊之間的大部分主流。

  桓楚在等待援軍,項梁也是在等待。

  廬江郡在南方是一個四通八達的郡,它甚至可以說將南方的郡縣切成了兩半,只要項氏得到廬江郡就會形成全盤活局,立時項氏就會掌握主動,因此桓楚可以相信呂哲不會讓項氏獲得廬江郡,這是他堅信呂哲必定會派來援軍的信心由來。

  當然,正因為廬江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誰拿到廬江郡也必然會形成多個方向被威脅的格局。桓楚清楚新楚有多大的實力,他也是了解呂哲擁有多大的力量。

  項氏雖然早有圖謀,可是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只得到兩郡,近來又因為新趙的退讓得到泗水郡,擁有會章、會稽、泗水的新楚實力并不差。

  呂哲于九個月之前因緣際會占領了南郡,經過四個多月的發展又占下黔中郡,后面更是打下衡山郡,按照正常情況呂哲該是實力不強才對?可是令人搞不懂的是,呂哲也不知道使用了什么方法,短短九個月之內擁有決定南方歸屬的實力。

  桓楚不知道的很多,項氏對其它郡并不是沒有圖謀,只是部署人也是執行者范增一死,除了項氏宗族所在的會章郡與會稽郡,其它郡縣的布置短時間內失效,而那時正是動亂爆發的時刻,范增一死無論項氏有什么布置都沒有發揮該有的效果,各地不斷有人起兵之下更是徹徹底底的失控了。

  呂哲的崛起是偶然也是后天努力,說偶然是因為他做過夷陵之主,也正是因為他前期對六國遺民的善待,后期他被收監之后屠睢派來的人恢復嚴酷,這才有夷陵之亂作為起點。

  當初的六國遺民被遷移到南郡的有多少呢?該是有四十萬左右。呂哲后面得到了擁有二十來萬青壯的六國遺民作為起家的資本,有了第一支力量的同時也有足夠的軍隊清剿南郡的百越與不服者。

  呂哲得到南郡之后又做了什么?他要是一個“地地道道”的“今人”,估計要么像一些起兵的首領那樣只顧著四處擴展地盤,要么是被郡內的饑荒所擊倒。可他不是“今人”,他是一個“異類”,特別是在攻取黔中郡之后得到發展需要的糧食,南郡的發展進入了令人目瞪口的時期,短短三個月之內治金城多了二十六個,整個南郡的越城增加到三四十個!

  民生和經濟因為“天朝”特有的調控得到飛速發展,在其余起兵首領缺衣少糧沒兵器的時候,呂哲麾下的十來萬軍隊最差也能手里有桿戈矛。在九個月之后的今天,除了重步兵的甲胄依然不全之外,像是藤甲兵、樸刀兵、跳蕩兵之類的兵種裝備已經齊配。

  桓楚不了解的太多了,不過并不妨礙他從另一個角度去理解呂哲會這么快發展起來的原因,他把呂哲能夠在不到一年的時間擁有這么強大的勢力當成了擁有運數,既是所謂的天命之類的。

  自然了,桓楚所想的不是說呂哲最后會成為天下之主還是什么的,他從各個方方面面來判斷,確認呂哲肯定會是南方一霸,而既然不想與項氏為伍,那么有吳芮的珠玉在前,他在南方只能投靠于呂哲了。

  在桓楚考慮要不要退縮第二線的時候,另一方的項梁也在考慮要不要把第一攻擊序列的部隊撤下來換上生力軍。

  雙方現下投入廝殺的部隊是桓楚大約是兩萬、項梁三萬,真正展開廝殺的地方也被限制在桓楚軍營的第一道營盤。

  在其它方向,桓楚還有兩個營盤有各自一萬士兵做好廝殺的準備,他們是在左右兩邊離主力營地大約三里之外的小矮山和池塘邊,桓楚需要考慮的是什么時候讓左右兩翼的營盤出兵。

  項梁作為進攻方部署的兵力比較多,正面的三萬攻打桓楚第一道營盤的同時,左右兩翼的兵力,一方面牽制桓楚整個掎角之勢的營地,另一方面是隨時都可能撲向正在攻打的營地。

  同時,后面項梁又調出三萬的士兵在己方營盤之前在調整隊形,這三萬士兵中有八千人身上的穿戴與之旁人不同,他們除了土黃色的戰袍之外大部分身穿皮甲少部分穿著鐵甲,最為特殊的是有兩千人手里的兵器是鐵質的劍和一個樸盾。

  這八千人既是項氏暗中訓練了許久的“子弟兵”,那些擁有鐵甲和鐵質兵器的士兵該是項梁手中的精銳王牌?

  鐵器啊,這是比青銅高一級別的時代產物,且看已經列裝,那么項氏肯定是掌握了較為成熟的煉鐵技術?

  差不多吧,楚人在戰國時期確實是最先使用鐵質兵器的國家,他們使用鐵質兵器的歷史可以追究到五霸時期,在當時鐵器被稱呼為惡金,概因鐵質的東西太容易生銹了。不過后面趙國、齊國、魏國、燕國也跟上了楚國的腳步開始使用鐵器,秦國到了戰國后期變成了最特殊的一個國家,一直還在使用青銅兵器。

  那時候幾個使用鐵器的國家,他們的治金水平真的能夠成熟的制造鐵質的兵器了嗎?不,這可不見得,戰國時期的鐵質兵器雖然比青銅更加鋒利,可是依然還是擁有易脆、易裂等缺點。

  現在,項氏武裝起來的鐵器士兵手中的兵器呢?

  桓楚站得高看得遠,他再次看到項梁那邊大概有三萬大軍壓上,下令:“第一道的守軍后撤。”

  在第二道,桓楚軍早早排好了隊形,他們吸取第一道防線的錯失也對拒馬、木欄等障礙物進行了更改,使整道防線總算有點該能阻擋敵軍進攻腳步的樣子。

  桓楚麾下的士兵是依靠血勇之氣作戰,拼的不是集體的力量而是個人,基本上從開打之后就沒有什么戰術,這樣的軍隊得到后撤的命令會產生什么樣的結果?

  是的,無論喊叫什么“徐徐后退”“且戰且退”都沒有用,聽到鳴金聲早就受不了的士兵立刻撇開腳丫子就向后跑,他們可管不了許多,特別是防線崩潰后大量的袍澤被殺,不少人覺得手里的兵器礙事立刻丟掉,逃得那個叫…暢快淋漓或許不合適,但真的是這樣。

  對于第一道防線的潰退桓楚似乎沒覺得意外?他甚至眼睛連眨一下都沒有,只是一直掃視左右兩翼的楚兵。

  第一道防線的桓楚軍崩潰之后,楚兵追殺了一段距離也被后面的鳴金聲喊停并后退。

  不是項梁不知道什么叫掩殺之勢,而是第一攻擊序列的士兵也就那個樣子,打了半個時辰沒有體力不說,這些士兵可不是秦軍那種士卒,說到底就是一幫打起來沒組織、沒紀律、沒集體的“三沒”部隊,掩殺過去最可能的結果是被桓楚第二道防線擋下,而后因為過于突進陷入重圍被吃掉。

  要知道兩人都是舊楚的將軍,算是一個體系的同類,楚國將軍的用兵手段哪怕個別的氏族有自己的“秘笈”,可是數來數去也就那么幾樣,桓楚知道項梁的用兵,項梁又如何不了解桓楚的手段。

  見到楚兵也鳴金撤兵,左右兩翼的楚兵也沒有趁機襲來,桓楚沒有覺得高興反應有點失望。

  中央突破也要看實際情況,桓楚明知道第一道防線的士兵得到后撤命令會崩潰依然那么做,就是想讓那些崩潰掉的士兵將楚兵引進第二道防線的包圍圈,可是項梁很冷靜沒有上當。

  項梁呢?他見到桓楚營中的第二道防線兵力在運動也松了口氣,他剛剛就是看到旗幟的移動發現不對勁,現在桓楚再次調動兵力說明剛才真的有布下陷阱,那么撤下疲憊之軍的舉動就是正確的。

  麾下的士兵互相廝殺,兩軍的主帥動腦筋拾遺補缺,且不論戰場之外的圖謀與算計,戰場上一個防守一個進攻,還真有點棋逢敵手的樣子?(

夢想島中文    大秦之帝國再起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