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只是登基大典的一部分,到了巳時,新皇還要在神烈山大教場上舉行盛大閱兵儀式。
歷朝歷代,登基大典雖有一些軍隊列陣參與,卻決不會舉行大規模的閱兵式,然而天武皇帝是什么人?行事豈能尋常路?
自朱慈烺組建東宮衛隊以來,一直從各個層面提高軍人的社會地位,矯正自宋以來,中國社會重文輕武、仰又抑武的環境,這才有了如今這些精兵干將。
朱慈烺注重加強軍隊軍紀和士兵的思想教育,提高軍人的待遇,和陣亡、受傷、退伍之后的各種保障。
他希望以后能在大明樹立全社會、全民族的尚武精神,努力培養出軍隊的榮謄感和責任感,向近代軍隊轉化。
楊廷麟等新一屆內閣大臣們也都清楚,天武皇帝是靠軍隊起來的,大明的中興也建立在天武軍強大的武力基礎上,擁有一支強大的軍隊,更是國家安定的保障,只有國家安定了,文官們才能放開手治理國家。
內閣對此沒有意義,其實即便是有些內閣大臣心中有想法,也毫無卵用,在強勢的皇帝面前,內閣大臣就是秘書,皇帝勢弱,內閣大臣才是權臣。
閱兵地點選在了外郭城的神烈山腳下,距離紫禁城只有數里的距離,那里地廣人稀,能容納數百萬人,數年前朱慈烺就著手開發那里,在周圍廣建大學、軍工研究院等。
巳時初刻,車駕司就會同錦衣衛,分設各種鹵簿儀仗,依次陳列,萬余人浩浩蕩蕩前往神烈山大教場。
皇帝的鹵簿儀仗浩瀚如海,最前面有一面大纛,還有一面北斗旗,左右有龍旗十二面,布旗六十四面,各旗圖案分別為日、月、風、云、雷、雨、江、河、淮、天馬、天祿、白澤、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等旗。
又有金木水火土五星旗,五岳旗,熊旗,鸞旗及二十八宿旗,非常炫酷,每旗用甲士五人,一人執旗,四人執火銃護衛。
在朱慈烺所在的龍輦前后,分布著大量的黃蓋、華蓋、曲蓋、紫方傘、紅方傘、雉扇、朱團扇、羽葆幢等布黃麾仗。
還有虎豹各兩頭,馴象六頭分部兩側,隨行人員更是高達萬人(歷史上天子儀仗無定員,嘉靖皇帝出巡是八千人),排場非常的大,真正可謂是天帝巡視。
沿途的道路上,皆是凈水潑街,黃土墊道,避免揚塵、坑洼,在洪武大街兩側,站滿了圍觀的百姓,沿道都擺滿了香案,熙熙攘攘的百姓們正在香案前下拜叩首,高呼萬歲。
朱慈烺在江南的治理深得人心,普通百姓們有飯吃,有錢賺,孩子有書讀,少了貪官盤剝,賦稅也變少了,不少百姓出自真心擁護新皇登基。
儀仗大隊浩浩蕩蕩前往外郭城內的神烈山而去,一直走過洪武門,出了正陽門,滿街的呼喊聲才停止下來。
新建的神烈山大教場,旌旗如海,絲竹和步鼓聲敲響,伴隨著激昂的鼓樂,無數披著盔甲,頭戴帽兒盔的軍士,按照各軍順序踩著鼓點入場。
行走間,一片整齊的鐵笠盔晃動,飄揚紅纓的鐵盔似乎就是無窮無盡的蔓延,放眼望去,滾滾如潮,有若鐵河長流。
教場的周圍,同樣是人山人海,密密麻麻站滿了民眾,人頭攢動,人聲鼎沸,一些年輕人手中揮舞著布店售賣的小型軍旗,一些少女則是揮舞著各自的香帕絲巾,氣氛極為的熱烈,一片飄揚如海。
百姓們早已看到告示,都知道新皇將在近日舉行盛大閱兵和出征儀式,他們早早的趕來聚集于此,目睹出征將士的雄姿,見證這歷史性的一幕。
很快,三軍將士盡皆入場,于高聳的點將臺前列隊肅穆,等待天武皇帝駕臨,數萬龍武軍騎兵也盡皆下馬,靜待馬旁肅立。
三十萬大軍列陣大教場中,人潮如水,火槍如林,旌旗似海,一望無際,人數雖多卻列陣整齊安靜,無數密集的頭盔與鎧甲聳立,凌然的鐵血之氣蔓延,散發的氣勢仍然非常驚人。
在中軍位置,天武軍尤為顯眼,他們的軍名與新皇年號一樣,自然最引人注意。
天武軍每名士兵都配有頭盔和三層重甲,手握神器和鼎步槍,他們森嚴站著,個個眼神堅毅,寒風中一動不動,充滿百戰沙場的自信,亦是顯示出百戰老兵的素質。
呼嘯的寒風中,忽然嗚嗚的號角聲響起,鼓樂喧天中,密密的天子御駕抵達神烈山大教場。
黃傘下,朱慈烺走出龍輦,手持天子劍,翻身上馬,神情莊嚴。
此時他身穿一套專門用來檢閱軍隊的御用盔甲,盔甲并不沉重,鎏金盔甲上面雕刻著幾條五爪金龍圖案,身后披著一件長可極地的披風,整個披風面上是一條盤龍紋飾,看起來非常威武。
當朱慈烺策馬出現在點將臺前時,前排的所有將官全都下馬單膝跪下,靜候皇帝經過,他們高呼道:“萬歲!”
朱慈烺在大教場中策馬而行,一路過去,列陣諸將士俱跪,他們山呼萬歲,最后更匯成連綿不絕的呼喊之聲:“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現場立即被引爆,大教場周圍人群跟著軍中節奏發出了激動的尖叫聲:“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一陣陣天崩地裂似的呼嘯聲,鼎沸的人聲將軍中的鼓樂聲都掩蓋了,火紅的旗海拼命揮舞,尤其是一些年輕人,更以崇拜的眼神看向那道飄逸的身影,激動的漲紅了臉。
此情此景,同來觀禮的太上皇朱由檢同志心頭劇震,直到現在,他才直觀的看到,朱慈烺的實力竟是如此的強大!
面對這種山呼海嘯似的聲浪,點將臺一旁的觀禮臺上,各國使臣、外國商隊、士紳地主,個個都是目瞪口呆。
如此浩瀚軍威,他們哪里見過?個個心頭既激動,又恐懼,涌現出無力感,有些不知所措。
史上最大的永樂大閱兵,來觀禮的使節達二十七個國家之多,那一次大閱兵,明軍所展示的軍事實力震驚了亞洲,在各國引起巨大反響。
其后中亞、西亞國家與大明的友好關系一直綿延到明末,單是揚言要滅明的帖木兒帝國,自那后再也不敢放肆,終明一朝向大明派遣使節的次數就有六十多次。
閱兵不僅是宣示國家實力,更是擴大國家影響力的重要手段!
浩瀚的鐵甲海洋在陽光的照射下,閃爍著明亮的冷光,軍陣中的將士,同樣熱血沸騰,個個臉上閃爍著神圣激動的色彩,身為如此強軍的一員,人人覺得渾身都充滿了力量!
朱慈烺策馬在軍陣旁穿行,面對旗海飄揚肅立崇敬的將士們,還有那無數激動尖叫的大明臣民,他的心中涌起自豪。
這就是自己的資本!
這次閱兵式,朱慈烺要向所有人展示大明軍威的浩蕩力量,一改世人眼中明軍松散無能的印象,讓所有人知道,這里的軍隊,才是大明真正的精銳,可橫掃世間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