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兩百四十三章 名聲

  當下眾人與西湖邊上,拿了一張簽名譜,在上面寫下自己名字。

  社首林延潮,侯官,丙子年舉人。

  社副翁正春,侯官,丙子年舉人。

  社副陳材,長樂,丙子年舉人。

  社員葉向高,福清,乙亥年秀才,福清縣學生員。

  社員陳應龍,侯官,乙亥年秀才,侯官縣學生員。

  社員陳一愚,長樂,乙亥年秀才,長樂縣學生員。

  社員龔子楠,閩縣,乙亥年秀才,閩縣學生員。

  社員陳行貴,閩縣,童生。

  社員黃碧友,侯官,童生。

  社員于輕舟,浦城,童生。

  社員張豪遠,侯官,童生。

  這一共十一人即是文社初創成員了。

  接著就定下社規,一若要加入文林社,必須有童生以上功名,須兩位社員推薦,再由社首,社副一并同意方可。

  二社員不能違法亂紀行為,不可因有文社的支持,仗勢欺人。

  三若是社員有冤屈不明的,可向社首,社副伸張,由他們來住持公道。

  ,眾人商議后一致議定文社,平日以議論八股時文,切磋學問為主,故而名為文林社。眾人推定每月一次擇地,進行社集,交流制藝心得。

  這也是林延潮樂意見到的,雖然自己有打算將文林社發展為鄉黨,但是一開始還是低調為好。

  故而林延潮道:“立社后,我等形影相依,聲息相接,樂善規過,互推畏友,此乃立社宗旨。”

  眾人聽了笑著道:“我等聚文林社,還不是為了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眾人加入文林社后,都是激動得熱血澎湃,此刻還沒有緩過去。

  林延潮道:“今日我等十一人都在。算是第一次社集,我在這里先定下社集的規矩,社集以切磋時文為主,毋非圣賢書。毋巧言亂政,毋干進辱身,從今以后,犯此者小則規勸,大則用擯。諸位都要遵守。”

  林延潮這么說,是先糾正社風,讀書人在沒有仕官前,還是以讀書向學為主,若是出現復社社員那等,動則抱團要挾官府,或者社首鼓動社員,制造輿論達到政治目的,不提這樣做對文林社將來如何,會不會被朝廷取締。對林延潮而言仕途也是大受影響。

  不過到了仕官時,論政,干進就是另外的話說了,但社集是面向社員,新進社員一個場合,外人一進來見文林社社員,在那攻訐朝政,或者談論功名之事,那么社集成什么樣子。

  所以林延潮不把以上話,定在社規里。反是放在社集時講,就是這個用意。

  眾人中不少人都是悟出了林延潮的意思,當下都是一并同意。

  有了文林社后,林延潮總算是將自己這些年。同鄉,同年,同窗人脈都捋在一起,成了一個圈子。他年就算自己入京趕考,或者在外地為官,但只要文林社在一日。眾人就成了一個圈子,如此朋友之間,就不會因多年不見,而淡了關系,彼此生疏了起來。

  文林社事了后,林延潮下面就減少了交游,在家用功讀書。

  自己當初那本大作,尚書古文疏證,隨著自己成了解元,一時在閩地賣得洛陽紙貴,然后也在士子之中,引起了激烈的爭論。

  爭論自是分作兩派,一派是疑古,一派是信古。

  疑古自是看了書后,認為古文尚書是偽作,至于信古,自是認為古書所說皆真,對之并無懷疑,當然是不信,他們讀了一輩子的古文尚書,是后人托名偽作。

  甚至信古派之人,針對自己的尚書古文疏證里提出九十九條質疑,一一作了批駁。

  此人還作了一書《古文尚書冤詞》,書中序言稱,古文之冤始于朱氏、古文尚書之冤成于林氏,此大謬矣。

  當下書坊見到其中商機,將古文尚書冤詞刊售,一時信古派,疑古派,競相購買來看,拿起書來與林延潮的尚書古文疏證對比印證。

  信古派的人大贊,認為一語中的,將尚書古文疏證的九十九條質疑,一一駁斥。

  但疑古派之人,自是認為此書,完全是強詞奪理,以此書為非,而且還專門撰書對古文尚書冤詞,進行了針鋒相對的反駁。面對信古派的反攻,疑古派大多數都是堅定了看法。

  故而每次文會,兩派人士總是要爭吵一番,吵個天昏地暗才收場。

  大部分文會還是和平的,但有些文會就比較激烈了,大家還擺事實講道理,將爭論局限于書中,但后來大家爭得耳紅脖子粗,不少也顧不得什么了,直接改人身攻擊,然后依讀書人的尿性,從學問攻擊,轉移至人品質疑,到了最后甚至動用了物理攻擊。

  士子間這場爭論,也不免波及到林延潮身上,疑古派,將林延潮尊為開山鼻祖,不世之才,如馬融,許慎一般的經學大師。

  但信古派則是嘲諷,說十五歲少年所言,焉可信之,看來解元得來也是不實。

  這場大辯論,從萬歷四年八月秋闈后開始發酵,至十一十二月,蔓延到了省內,到了萬歷五年時,浙江,江西,廣東等臨近省份的士子間,也開始議論起尚書古文疏證了,自然也是分作兩派。

  浙江,江西文風鼎盛,又是科舉強省,文人騷客輩出,出了如王安石,王陽明之輩的大牛人,至于文章宗匠,經學名家更是如車載斗量。

  一石激起千層浪!

  不少讀書人看完此書后輾轉反側,不能入睡,半夜披衣而起,點起燈來,逐字逐句地再讀。

  有些治尚書的士子,看了書后,心生向往,認為治尚書者,無人出林延潮之右者,當下不遠千里來至閩中,希望拜謁林延潮一面。

  但也有治尚書的老儒,看了書后,氣得渾身打顫,趕到閩中,要與林延潮好好辯論個三天三夜,教訓一下這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兒。

  無論伴隨著褒獎或批評,萬歷五年開春,尚書古文疏證而起的爭議,猶如疾風怒濤一般卷來,將林延潮直送至了浪尖之上,下一步是直上青云,抑是墜入谷底?(

夢想島中文    大明文魁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