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你們見過他會做這種不可行的事情嗎?

  八月十五,又是一年金秋。

  隨著向華國即將展開探索外星系的消息傳遞開來,整個互聯網上都被這一突如其來的信息震驚到了。

  就在一天前,華國航天局召開了一場讓全世界為之矚目的新聞發布會。

  航天局的鄔遠康局長親自主導這場發布大會,并聯合了航天科技/航天科工集團、星海研究院、下蜀航天基地、航空工業集團等多個航天領域的企業共同宣布啟動‘遠征’的航天探索活動。

  該項目將由下蜀航天基地主導,由徐川院士親自擔任總工程師,將于2030年發射航天器展開對太陽系距離最近的兩個恒星系‘比鄰星系’與‘巴納德星系’展開實際探索。

  當這個消息公布的時候,新聞發布會現場的所有媒體記者無一例外全都被震撼到了。

  一場遠征數光年之外的航天探索活動,一場跨越了至少五十年的世紀工程,一場前行超過50萬億公里的路途.

  毫無疑問,當華國航天局宣布這一消息的時候,整個世界都猶如油鍋中滴入的冷水一般,沸騰到了極致。

  推特、臉書等社交平臺上,人類首次探索太陽系之外的世界,遠征比鄰星與巴納德星等一系列詞條很快就沖上了熱搜榜前列。

  引起了無數北米網友的關注和熱議。

  上帝!華國都要開始探索太陽系外面的世界了嗎?我們的NASA到底在做什么!

  還指望NASA呢?NASA早就已經不是過去那個世界頂尖的航天機構了,現在的NASA就是路邊一條!

  探索太陽系之外的世界,這真的能做到嗎?旅行者一號已經飛了半個多世紀來了,但現在連奧爾特云都沒有飛出去。

  理論上來說,要想在有生之年前往比鄰星系的話,飛船的速度至少要達到十分之一光速才有機會,但是這可能嗎?

  本人加州大學航天專業博士,就目前的航天技術來看,探索外星系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是無人探索,那么需要解決的問題實在是太多了!正如樓上所說,十分之一的光速只是基本條件。除此之外還需要解決通訊、人工智能、宇宙輻射等等各種問題。

  而如果載人探索,那這注定是讓宇航員送死的決定!這更像是馬斯克的2030年移民火星工程的宣言一樣。

  的確,以光年為單位的星際旅行對于現在的人類來說有些太過于遙遠了,這根本就是做不到的工作!或者說這只不過是華國放出來的惡意宣傳!

  但主持這項外星探索工程的,可是那位徐教授,你們見過他會做這種根本不可行的事情嗎?

  一語驚醒夢中人,推特臉書等社交媒體上的討論和反駁,最終被一句話所結束了。

  是的!

  負責探索比鄰星系和巴納德星系的,擔任這個項目總工程師的,是那位創造了無數奇跡徐川教授!

  而縱觀過去十幾年的時間,那個人所負責的工程,所研究的領域,幾乎無一例外都成為了改變世界的科技。

  如果說負責探索外星系的學者是華國的其他院士專家的話,那么他們可能還要爭論一下,這是否是畫在紙面上的大餅,用于忽悠其他國家的項目。

  但如果擔任總工程師的是那位徐教授的話,在絕大部分人來看,根本就不存在‘忽悠’這種可能性。

  那家伙負責的項目,從可控核聚變到航天探索,每一個在別人看來幾乎都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最終都實現了。

  不只是網絡上在熱議著相關的話題,這件事同樣引起了各國政府以及相關航天機構的重視。

  無他,這個消息中透露出來的情報,實在是太多太多了。

  遠征比鄰星系和巴納德星系!

  盡管從距離上來說,這是距離太陽系最近的兩個恒星系,也是人類文明最有可能近距離探索的目標。

  但即便是距離再近,兩者距離地球也有足足數光年之遙遠。

  而華國準備在五十年的時間內完成對這兩個星系的近距離探索,這意味著什么,十個人都能知道。

  米國,華盛頓。

  NASA宇航局的總部大樓中,當遠征比鄰星系和巴納德星系的消息傳遞回來的第一時間,NASA內部就緊急召開了相關的會議。

  會議室中,看著那新聞消息上顯赫的標題與收集而來的情報,NASA的一名工程師連勝神色凝重的開口道。

  “五十年的時間,完成對比鄰星系和巴納德星系的探索。”

  “這意味探索這兩個星系的航天器至少需要達到十分之一光速,也就是三萬千米每秒的航行速度才有可能做到這一點。”

  “他們在航天推進技術的突破,可能遠比我們預估計算的更快,更夸張!”

  會議桌對面,另一位曾參加過火星毅力號探測器任務的NASA工程師馬克·偉德搖搖頭開口道。

  “十分之一光速那是在理想情況下,但現實如果要在五十年內將一艘航天飛船送到外星系,哪怕是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比鄰星系,這個速度至少需要6080年的時間。”

  “畢竟航天器的加速和減速都需要耗費漫長的時間。”

  “如果真按照五十年的時間來計算,航天器的最高速度至少要達到五萬千米每秒以上,且加減速的時間控制在二十年內完成,才能夠在既定的時間內做到探索比鄰星系。”

  聽到這話,坐在首位上主持會議的NASA宇航局的現任局長比爾·格斯騰邁爾看了過來,開口問道。

  “所以你覺得這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不!”

  馬克·偉德搖搖頭,道:“將航天飛船在五十年內送到比鄰星系,華國是可能做到的,但有一個前提條件。”

  “什么條件?”比爾·格斯滕邁爾局長下意識的詢問道。

  不過很快他就反應了過來,驚詫的開口道:“你是說那個?”

  馬克·偉德點了點頭,臉上的神色帶著凝重。

  深吸了口氣,他接著說道:“CRHPC機構之前的超光速驗證實驗已經證實了利用太陽這種大質量天體打開曲率空間實現超光速航行是可行的。”

  “如果在超光速航行技術上他們取得了突破,能夠利用這項技術將航天器送到太陽系的邊疆奧爾特云區域,再向比鄰星系和巴納德星系前進的話,五十年的時間足夠他們將航天器送到這兩個星系了。”

  聽到這話,會議室中剛剛說話的另一位工程師皺著眉頭反駁道:“但是這可能嗎?”

  “超光速航行實驗是在CRHPC機構中進行的,相關的速度對所有的成員國全面公開。”

  “而從最新的實驗數據來看,這項技術目前只突破到了可以向曲率空間中發送一段規律性電磁波以進行通訊的地步,連一顆雞蛋都送不進去。”

  “將一艘龐大的航天飛機送進超光速曲率空間.”

  說到這,這位工程師停頓了一下,開了個自以為幽默的玩笑:“除非華國真的撿到了外星人的飛船。”

  會議室中,氣氛沉寂了好一會。

  過了好半響才有人開口吐槽了一句:“這個玩笑一點都不好笑。”

  沉默了一會,會議桌前,比爾·格斯滕邁爾局長敲了敲桌子,開口道:“好了,相對比這些無稽之談,現在的關鍵是我們得弄清楚我們的對手在航天科技上到底突破到了一個怎樣的程度。”

  “是航天引擎技術有了重大的突破,還是說超光速航行技術取得了進展。這兩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也意味著我們需要面對的情況和對手完全不同。”

  會議桌前,NASA的新任副局長,馬克·基拉西奇思索了一會后開口道:“或許我們應該爭取加入。”

  聽到這話,比爾·格斯滕邁爾局長順勢看了過來。

  會議桌旁,馬克·基拉西奇深吸了口氣,開口道:“現在我們要清楚的一件事是,在航天領域NASA早已經不再是上個世紀的那個NASA了。”

  “上個世紀我們領先全世界,但現在我們只是一個追趕者,甚至可以說連追趕者都算不上。”

  “畢竟追趕者還可以看到領先者的背影,知道自己距離對方有多遠的距離。”

  “但現在,不夸張的說,相信在座的各位每一個都清楚我們和華國的差距。”

  “在這種情況下,對抗與競爭已經沒有了任何的意義。就像一頭大象可以輕易的踩死一只螞蟻一樣,在航天領域那座下蜀航天基地已然領先我們無數的距離。”

  “我認為我們現在應該做的是盡可能的修復與對方的關系,然后加入他們主導的各種航天項目中去。”

  “一方面這既可以保持NASA相對于其他國家航天機構的領先,另一方面也能夠從合作中獲取到對方的發展方向與技術。”

  “曾經的華國能摸著我們過河發展航天技術,為什么現在的NASA不能反過來做呢?”

  聽到副局長馬克·基拉西奇的建議,會議室中有人開口提問道:“這可能嗎?對方會允許我們加入嗎?”

  “在過去我們給他們造成的麻煩和困擾可不止一星半點。”

  聽到這話,會議室中頓時又沉默了下來。

  的確,受航天技術本身涉及國防安全等各方面的影響,在數年前他們的態度可不是今天這樣。

  沃爾夫條款和新競爭法案都曾給太平洋對岸的那個國家造成了極大的麻煩。

  而如今,他們卻要反過來央求對手的合作,祈求對面在探索外星系的時候帶上自己。

  這是何等的嘲諷。

  會議室中,氣氛沉默了好一會,有人咬牙開口道:“那就拉上歐洲,沙俄,日韓等國家,一起對他們施加壓力!”

  “如果他們不允許其他國家加入的話,我們可以通過探索外星系可能會暴露地球與人類文明的信息為理由要求他們停止探索活動!”

  會議前,馬克·基拉西奇瞥了一眼提出建議的人,語氣冷淡的開口道:“但你有沒有想過,這可能只會導致雙方的關系更加惡劣?”

  略微停頓了一下,他接著道:“而且這種手段之前難道沒用過嗎?忘記了月面生物圈工程的后果嗎?”

  “一味的強硬很多時候并不能帶來我們想要的結果,反而可能會將事情推向對立面!”

  “尤其是在面對一個同等體量的國家的時候。”

  聽到馬克副局長的話,會議室中不少人的臉上都露出了難看的情緒。

  毫無疑問,月面生物圈工程是NASA宇航局永遠都無法忘卻的疼痛。

  畢竟在此之前,航天領域從未有過任何一項重大國際工程能夠繞開他們而且還能夠順利的實施進展下去。

  但太平洋對岸那個國家卻做到了。

  他們不僅將NASA和米國踢出了月面生物圈工程,還在這個項目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為人類移民地球之外的世界奠定了生態技術基礎。

  首位上,比爾·格斯滕邁爾局長看向馬克副局長,開口道:“所以你覺得我們應該怎么做?”

  “合作!”

  馬克·基拉西奇毫不猶豫的開口道:“探索外星系遠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即便是華國搞定了推進引擎方面的技術,這中間還有通訊、導航、探測、傳輸等等各種麻煩。”

  “NASA雖然在航天推進技術上已經落了很多,但在通訊、導航、探測等領域依舊有著屬于我們獨特的強項。”

  “我的建議是別再將這些東西視為珍寶了,否則再過幾年等他們在這些領域全面追上來,就算是我們想和對方合作,也沒有了任何的籌碼。”

  “將這些我們尚且還有一些優勢的技術拿出來,換取雙方在航天領域關系修復的同時,增加合作,以保持對其他國家在航天領域的優勢!”

  聽到馬克·基拉西奇的建議,比爾·格斯滕邁爾局長沉思了一下,開口道:“這并不是我能單獨決定的工作。”

  “不過.”'

  停頓了一下,他嘆了口氣接著道:“但現在也已經沒有了更好的辦法,我會盡力去說服總統先生和國會的。”

夢想島中文    大國院士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