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九十五章 陰府之主,練神之秘

  “陰風過處,嬰孩啼哭,荒宅老婦,眾生枯骨,九幽下黃泉杳無,三尺棺我主臣服…”

  寂靜夜色里,昏黃燭火微微搖曳,海奉明抑揚頓挫,提起陰府之主,話音略顯沉重,透著一股憤怒與凝重。

  “陰府之主初次現身,是在四百年前,那時候,她寡居于鄉野,拒絕再嫁,每日起早貪黑地務農、織布,含辛茹苦地拉扯大獨子。

  后來兒子娶妻,夫妻倆對她孝敬有加,本以為苦盡甘來,想不到她越活越長,等待她八十歲時,已然五世同堂。

  那時候,兒子壽至甲子,年老體弱,陰府之主病魔纏身,家里人將壽棺都備好,可她偏偏撐著一口氣,始終不離世。”

  看了眼窗外皎月,海奉明繼續道:“富貴人家都有可能久病床前無孝子,何況是貧民百姓,耗光金錢后,兒子對陰府之主越來越不耐煩,等她宛如返老還童般長出新牙時,兒子更是恐懼。

  恰逢重孫生病,久治難愈,兒子聽信術士之言,竟覺得是老母在吸食子孫福澤,欲要將老母丟棄荒野,陰府之主疼愛子孫,接受其安排,獨宿早已挖好的瓦罐墳中,一日一食,一食一磚。

  陰府之主已經接受命運,想不到兒子時來運轉,因幫助貴人,意外發了筆橫財,全家都搬到鎮上居住,做起買賣。

  陰府之主餓地實在受不了,就讓路人帶話,聽到這個消息后,高興之余,她就讓人告訴兒子,臨死前,她想再吃一頓團圓飯,想看孩子們最后一眼。

  結果兒子怕見面后,自家來之不易的福氣再被母親奪去,只身前來,雖遺憾沒見到子孫,但見到兒子,尤其是他帶來了自己以前想都沒想過的豐盛美食,陰府之主依舊歡喜。

  然而,兒子走后不久,她便口吐白沫,腹痛難忍,她本以為是自己久不食葷腥,大魚大肉下才會這般,年老體弱,恐怕受不了這遭折磨,已然接受死亡。

  想不到彌留之際,兒子去而復返,在她墳前哭訴,言他是被迫無奈,才不得不下藥,并親手堵上了最后幾塊磚,將墳墓徹底封死。”

  海奉明語氣唏噓:“本來坦然赴死的陰府之主萬萬想不到她十月懷胎又親手養大的孩子竟這么迫不及待地要置自己于死地,本來逆來順受的她,心中生出一股怨氣,最終七竅流血,不甘而亡。”

  “人死有執,即化為鬼!陰府之主靈魂徘徊不去,她雖恨兒子,但起初未曾想過害他,只想再看一看子孫,沒想到頭七沒過,就被兒子帶人連夜挖墳,剔除腐肉,將骨頭研磨成粉,賣給城中一位渴望通過吞食長壽者骨粉延壽的老爺。

  親眼目睹這一幕的陰府之主徹底瘋了,死后百日,她借怨氣化為厲鬼,當著兒子面,親口將子孫生吞入腹,任憑其哀求,都無動于衷,后又將那購置骨粉的富家老爺全家殺害,只留下悔不當初的兒子自焚于墓前,她則杳無音訊。”

  輕抿一口茶水潤一潤喉,見玄明聽得入神,是一個合格聽眾,海奉明滿意之余,想起后續之事,不由咬牙道:

  “陰府之主再出現時,已是兩百年前,那時候,她已是一位練氣圣胎境大鬼,實力滔天,在各地犯下大案,索要童男童女,廣法司數次追捕,都被其逃之夭夭,甚至出動一位練神真君,都被其帶傷逃脫。

  一百五十年前,她再次現世,聯合陰山宗,以七萬童男童女為祭,一城百姓為牲,進階練神,道化陰府,正式稱陰府之主。

  此事一出,陛下雷霆大怒,責令廣法司嚴查,天地院與乾坤樓等協理,務必要將陰山宗與陰府連根拔起。

  事后,陰山宗雖覆滅,但陰府之主狡詐,竟逃入幽冥之地,此事只能暫時擱置。

  時隔一百五十余年,陰府卷土重來,此事已上報朝廷,陛下再次下令嚴查。

  這案牽連甚廣,除了我風陽郡,周遭數郡均波及在內,有練神前輩猜測,是那位陰府之主修行到了關鍵時刻,才需要孩童獻祭。”

  玄明疑惑道:“各地神靈竟對此事一無所知?”

  不滿地冷哼一聲,海奉明道:“那陰府之主神通廣大,似乎掌握一件秘寶,能夠瞞天過海,時間一長,連記憶都會被抹去。

  加上處事小心,專門找下縣下手,土地社公被閉塞耳目,又有某些陰神受不住誘惑,與其同流合污,渴望入陰府修行,為其掃尾,再有人族拍花子做幌子,陰神不涉陽間人事,種種因素疊加,欺上瞞下,這才隱瞞十年之久。”

  解惑之余,玄明心起波瀾。

  對陰府之主的前塵往事,他不做評判,只嘆了一句:“人心難測,世事無常。”

  生前有多可憐,死后有多可恨。

  對與錯,早就不能輕易概論,不過來日若他有能力又遇上,依舊會毫不猶豫地鎮殺,既因結下恩怨,又因道心難平。

  不管是海奉明,還是玄明,都沒在這個話題上再論,此事如何,要看后續,海奉明提起此事,也是提醒玄明暗自小心。

  一盞茶見底,仔細思量剛才談話,過濾掉其他內容,玄明抓住另一個重點。

  “敢問道友,何為道化陰府?練神秘要可在由法升道?”

  對練神,玄明有時會思量。

  既然練精重術,練氣重法,那么練神是否是重道?由表及里,重重剖析與升華?便如練精于下,練氣于中,練神于上,層層遞進?

  過去,他只能自己思索,上次見過海奉明后,知曉其已觸摸到練神門檻兒,玄明便惦記上他,想要尋個機會問清楚。

  這也是他赴約前來的原因之一。

  如今機會正好,他正好提出來,能得到答案最好,沒答案也不強求,車到山前必有路,或許等他修為臻至圣胎境或參悟出《黃庭經》另外兩部,便可水到渠成地知曉。

  大有深意地看了眼玄明,海奉明低頭思量,玄明也沒出聲打擾,直到片刻,這位法家大修才道:“道友猜的沒錯。”

  起身仰天望月,海奉明負手而立,背影在月光映襯下顯得高大挺拔,他解釋道:

  “法、道、儒、墨、兵、佛等百家雖修行法不同,但萬變不離其宗,都在修精氣神,上品道基方有練神之望,皆因練神要以道基承載自身大道,演化道域,唯有上品才可載道,如此才算是真正道有所成。

  道域之外,萬道齊輝;道域之內,一道獨尊,勉強稱得上一方天地,至于大小,與道基、底蘊、悟性、道心等都息息相關,陰府便是陰府之主的道域。

  各家對道域稱呼不盡相同,法稱法地,道稱仙鄉,佛稱凈土,儒稱書山,醫稱杏林,墨稱桃源,農稱阡陌。”

  似乎想起什么,海奉明語氣變得古怪,有種又愛又恨之感:“武夫與兵家就有些混雜,純粹兵家弟子稱道域為止戈,也有些兵將是純正武夫,多是走以力破萬法之路,哪怕成就練神,亦無道域,或者說拳頭、兵刃,便是他們的域。

  武夫多桀驁不馴,自古逞匹夫之勇者不知凡幾,一怒之下血濺五步者更是不計其數,與墨家游俠一樣,都膽大包天,以武犯禁,不受朝廷青睞。”

  頓了頓,海奉明添上幾句:“可不得不承認,他們確有可取之處。”

  跟玄明對視一眼,感受到這位道友認同的目光,海奉明滿意,再接再厲:

  “百家道域特色不同,法以嚴,道最玄,佛慈悲,儒廣博,墨機巧,醫生機最盛,兵殺伐最利,農知足常樂,武攻擊第一,道域無有高下,倘若交鋒,只看大道長短遠近。”

  觀月思忖,海奉明道:“練神同樣有四境,只是我只聽師父講過第一境,凝道域,上玄關,化靈為神,這一境為陰神境,修成之后,也夜間出游,上天入地,一夜遨游三千里。

  當日睡中論道,我便是以凝聚的一點神念,引你靈覺入太虛。”

  沉默數息,他再道:“武者游俠以三尺劍抒心中意氣,神道有舉頭三尺有神明之說,我法家也以三尺法護天下黎民。

  人間法度三尺地,我的道域是三尺法典,寰宇三尺,既是君王、臣子與百姓,又是廟堂、江湖與市井。”

  海奉明語氣驟然嚴肅:“目無三尺者,皆可捉可困可殺。”

  此話一出,森然殺機一閃而逝,玄明都生出一股壓力,瞬間毛骨悚然,雖稍縱即逝,但海奉明的決心,他感受到了。

  眼見海奉明沒了繼續講述的興致,玄明起身而立,對他稽首一拜:“多謝道友解惑,此恩貧道銘記于心。”

  轉身,海奉明扶起玄明:“道友不必如此,即便我不說,道友日后也會知曉,海某算是看道友順眼,才交淺言深。”

  玄明笑而不語,沒說其他話,聽著墻外傳來孩童嬉鬧聲,海奉明提議兩人出去走一走,玄明欣然答應,帶著重化為驢的靈鹿,與海奉明、海延年一起,剛出院就在巷口遇上一口白牙。

  確切地說,是膚色與夜色融為一體的包仁義,這小子一直守在門口,盯著海宅,見到他們出門,他立刻躥了出來。

  將這小子放到毛驢身上,他們穿小巷,入長街:雜耍、噴火、變臉、雜戲、皮影、說書、梆子、小食…

  看郡城熱鬧夜市,體會夜晚人間煙火,清明上河,夜風吹拂,送來桂花芳香,令人更沁人心脾,寂靜與喧囂并存,燈火與星辰輝映,如滿天繁星灑落人間,大小燈火便是光亮不同的星辰,只是九天沉靜,人間繁華。

  由天星與人星,玄明想到人體竅穴,不由心中一動,生出別樣感悟,已開竅穴運轉更微妙,尚未開辟的竅穴有部分微微生光,只是眼下不是突破之時,被他壓下。

  縱然如此,玄明仍心花怒放,再看夜市人來人往,只覺人間值得,這大概便是紅塵煉心的意義,先遠離塵世定心,再入塵世煉心,成一顆無垢純凈的道心。

  毛驢上,包仁義眨眼問道:“道長看上去很高興。”

  玄明點頭,包仁義繼續道:“我也高興。”

  看了眼前方那道背影,他咧嘴笑:“因為先生高興。”

  海奉明聞言一笑,身上氣質都柔和幾分,海延年小聲道:“馬屁精。”

  啪一巴掌打在頭上,海奉明瞪了眼海延年,后者后知后覺,立刻閉嘴。

  毛驢上,包黑炭小孩得意一笑,下一刻就驚呼一聲,差點兒被顛下去,忍不住附身抱住驢身兩側,海延年則哈哈大笑,朝毛驢豎起大拇指,不愧是一起分過口水的兄弟!

  玄鳥在一旁振翅鳴叫,唯恐天下不亂。

  玄明與海奉明沒理會后面四小只的打鬧,只要有分寸,感情只會在打鬧中慢慢加深,兩人邊走邊聊,直到夜深才歸家。

夢想島中文    大道朝真,從甲子老道開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