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瀾江,清江段,聽完江神來意,玄明思忖片刻,答應下來。
上代江神是為護蒼生而死,死得其所,于情于理,玄明都不能坐視不理,合該助他們走完最后一程路。
具體而言,數年前,蛟龍走水,上代江神為護兩岸百姓,散盡神體,身死道消。
捐軀解民難,視死忽如歸。
然而,在絕對力量面前,其犧牲無濟于事,江神僅堅持片刻,便慘死在蛟龍手上,其死后,怨念沖天,徘徊不去,連帶眾多從神殘念與助力斬蛟的修行者怨念都難以消除。
雖道門各脈在水災后數次開祈福大會,超度怨靈,消解怨念,收效甚廣,但只渡化了大部分亡靈。
仍有一小部分陰靈被怨念纏身,終日哀嚎,難以解脫,尤以上代江神為甚,怨念猶如附骨之蛆,磨滅不盡,難以徹底拔除,每年都會爆發一次,怨氣如墨,污染部分水域,令清江水族苦不堪言,雖不致命,但難受啊!
縱然是紫霞宗圣胎境道修親自出手,開設大醮,誦經度厄,也治標不治本,只能平一時之恨,難以真正超度他們。
清江之神上任不到十載,一直為此事苦惱,希望有朝一日能讓上代江神與一眾怨靈安息,也讓治下生靈脫離苦海。
此番收到麾下水妖回稟,原以為是一位普通真人路經此地,想借力消解部分怨念,溫水煮青蛙,一點點兒瓦解這座堅不可摧的大山。
沒想到竟是玄明!
人的名,樹的影。
這位求真觀道人既被生靈傳得神乎其技,那定然能壓制怨靈,暫時消除戾氣、惡氣與死氣,念及于此,清江神眼神陡然一亮。
隨他帶路,玄明跟著入水,施展五行大遁,緊隨其后,江神原本勻速前進,見玄明能跟上,一分不多,一毫不減,始終保持丈許距離,他才加速。
江神快,玄明也快。
江神轉,玄明也轉。
江神忽高忽低,玄明也高低轉換。
距離始終不變,表情淡定如初,毫不吃力,見此一幕,江神心中對玄明評價大增,更生敬畏,同時對這次超度也生出更多希望。
要知道,自己可是江神,這清江便是他神域,在此處其速不弱圣胎境的練氣真人,甚至猶勝一籌,玄明真人這般表現,足以說明其道行與實力遠在紫霞宗那位圣胎境真人之上。
如此說來,這位真人豈不是已經凝聚圣胎?這才多久?
震驚之余,想到這位真人是以上乘道基入道,若真凝聚圣胎,有這般能力,清江神又覺得不難接受,對超度冤靈更多了幾分期許,說不定這次就可一勞永逸地解決此事!
前行數千里,清江神停下,玄明亦停步,這片水域漆黑如墨,水草枯敗,生靈絕跡,宛如一只深淵巨獸,隨時有可能擇人而噬。
一人一神對視一眼,繼續前進,面前很快出現一座水底大墓,由上百個蚌殼組成。
作為主墓室的蚌殼有數丈高,通體黑沉,子墓室也有丈許高,整體透著一股肅穆與沉靜,令人不由肅然起敬。
主墓室內葬著上代江神,子墓室葬著其他英烈,或獨居一墓,或共居一墳,越靠近此地,江水越漆黑,耳畔傳來凄厲慘叫聲,令聞者忍不住心悸,心智迷亂。
只是這些對江神與玄明猶如清風拂面,掀不起絲毫波瀾,等在主墓室前站定,清江神作揖行禮:“不知道友需要哪些東西,設哪種科儀法會,在下立刻命麾下差吏準備。”
擺了擺手,玄明道:“無需費事,貧道用不著這些,東西我都已經備好。”
聞言,清江神沒細問,再次作揖行禮:“這些英烈已經苦了數年,有勞道友施為,替他們緩解苦楚。”
清江神話說得巧妙,沒請求玄明一定要超度他們,顧全了玄明臉面,若他能標本兼治再好不過,若不能根除,同樣達到了江神要求,不用尷尬地進退不得。
品出其中意思后,玄明深深看了眼清江神,不愧能執掌清江,情商與口才不錯。
“尊神放心,貧道定全力而為。”
稽首還禮,玄明安撫道。
輕甩拂塵,將散逸出來的怨氣匯聚起來,他朝前走了四步,腳下生一朵鮮艷蓮花,盤坐蓮花上,玄明祭出天地人三盞燈。
天燈清凈定怨氣,地燈玄黃定惡氣,人燈紅艷定祟氣,三燈齊明,這片漆黑江域頓時有光,各色光芒定住黑暗。
玄明張口,誦念經文,正是《黃庭外景玉經》,這是他第一次在公開場合誦念此經,以他如今修為,已經能讓此經彰顯于世。
初次現世,《黃庭外景經》顯露出恢弘道象,以玄明為中心,經文每個字都化為朵朵祥云,五彩斑斕,霞光映彩,這片漆黑江域很快化作云海,宛如一片祥瑞福地。
見此一幕,清江神瞠目結舌之余喜形于色,這等浩大場景遠超預料,哪怕是紫霞宗那位凝聚圣胎境的真人開設大醮,大張旗鼓地超度亡靈,都沒這般威力與場面。
這經文與充滿祥和的聲音令他都感到心安,整個神靈身軀猶如泡在溫泉里。
“這次應該能成!”
清江神攥緊拳頭,暗道。
墳墓前,玄明端坐青蓮上,口吐經文,身放光明,全身心地投入這場超度中,濃郁怨氣凝聚為朵朵黑蓮。
他身上逐漸彌漫出水火之力,以心為火,以腎引水,火燒黑蓮驅障消怨,水洗黑蓮去惡滅祟,這片江域黑氣漸退,漆黑江水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變得清澈。
心火熊熊,玄水滔滔,水底浮現一張水火兩儀圖,運轉之間吞噬眾多黑蓮,等擴散的怨氣被消除干凈,玄明看向面前大墓,隨其心念一動,水火太極移動,籠罩上百墓冢。
心火與玄水并不灼燒實體,只焚燒徘徊在墓地中的怨靈殘魂,一個個亡靈飛出墳墓,置身水火中,他們又哭又笑,哭是因為怨念折磨,笑是因為怨力被拔除。
外界正值白日,無有星辰,玄明也暫無白日星現之能,他運轉《周天養神訣》,調動體內星光,屬于南斗與北斗的竅穴星湖光芒大盛,眾多星光被調動,于玄明身后凝聚成一尊虛幻法相。
頭戴冕旒,身著霞衣,妙道真身,紫金瑞相,端坐于九色蓮花寶座上,身下一九頭青獅口吐焰,簇擁寶座,頭上環繞九色神光,放射光芒。
形象神圣,氣度祥和,清江神只看了一眼便覺心神安寧,神體舒暢,遺憾的是,這尊法相五官被迷霧籠罩,難以看清。
可越是如此,清江神越高興,不怕玄明真人能耐大,就怕他沒能耐,目前看來,這位真人有大神通,極可能解決這件橫在他心上的大事。
青蓮上,玄明口出經文,演化為真言,匯入水火兩儀中,幫亡靈緩解痛苦,同時伴著他揮動拂塵,身后法相揮動手中楊柳枝,灑下甘霖,度苦釋厄。
道門超度與別家不同,是法師通過自身水火交融,模擬天地陰陽運轉,以自身造化來煉化亡靈之陰質,這是在積善累德,同時也是一種修行。
正如玄明身后的太乙救苦天尊法相,若非今日超度有功亡靈,以德為引,他也不會福至心靈,悟出這門神通。
這便是德行功果!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法力鼓蕩,太極天投影到外界,出現在太乙救苦法相上空,隨著法相點指,頭頂虛空裂開一道縫隙,組成一扇門戶,一個個亡靈被接引進去。
數息后,門戶再開,一個個亡靈走出太極天,他們已被超度,魂體純凈,毫無怨恨邪祟之氣,面相柔和,不再猙獰可怖,形象各不相同。
有亡靈文質彬彬,有亡靈身材魁梧,男女老少皆有,也有些保持獸形或半人半獸,為首者正是上代江神。
他生前是一只錦鯉得道,得大玄神朝敕封,成為青江之神,死后魂魄呈現出人身魚尾之相,肌膚白皙,肌肉線條流暢,搭配得恰到好處,形貌俊美,卓爾不群。
最重要的是,清江神在他們身上嗅到一絲神性氣息,過往他曾見其他真人煉度,最多將亡靈返本歸元,使其恢復本來面貌,此番這般景象倒是初見。
“這是被煉度成神了?!”
清江神不由錯愕道。
玄明頷首,雖沒解釋,但一個點頭便無聲勝有聲。
心中掀起滔天巨浪,清江神對玄明行禮,表情敬畏,忍不住贊道:“真人好本事!”
玄明起身還禮,笑而不語。
頭頂虛空中,上代江神率領數百陰靈大禮參拜玄明:“多謝真人慈悲,助我等解脫。”
玄明側身,只受了半禮,頷首道:“諸位為護蒼生而英勇就義,皆是有德之士,貧道只是略盡綿薄之力,請諸位暫居入太極天,事后貧道定會上表天地院,妥善安置諸位。”
數百英靈無意見,遵令而行,玄明身后太乙救苦天尊法相再點指,眾陰靈腳下生出朵朵青蓮,托著他們,重入太極天。
只是臨走前,瞧見玄明身旁的錦鯉與靈龜,上代江神與其坐下丞相相視一笑,各自屈指輕點墳冢,凝聚出自身尸骨精華,分別送入錦鯉與靈龜體內,提純其血脈,加深其底蘊,算是對玄明的報答。
此間事了,玄明收了法相,散了異象,拒絕了清江神的挽留,打算繼續上路。
見玄明真人去意已決,清江神沒也不敢強人所難,取出一顆千年明珠,以示感謝,卻被玄明拒絕,不是他不想要,而是不能。
此番超度亡靈,天地與這片江域都已經贈予造化,他氣運加身,又創出法相神通,已收獲不菲,若他再收下江神之禮,便貪得無厭,反而不美。
正因如此,玄明拒絕:
“尊神不必客氣,貧道已得到天地饋贈,收到最好禮物,若尊神覺得過意不去,日后還望能保持初心,多加善待水中生靈與兩岸百姓,福澤眾生。”
寒暄一番后,他告辭離開,出水后重新乘一葉扁舟,順水而行。
清江神率領從神,親自出水相送,直到扁舟化為一個黑點,他們才重新入水。
扁舟上,玄明盤坐,默默復盤細節,消化所得,揣摩煉度時那種玄妙感覺,順流而下,繼續這次行道大江,慢慢靠近蛟龍鎮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