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 我的樹葉都快凋零了。

  《天使愛美麗》全球公映,雖然口碑非常不錯,但是票房肯定無法和那些商業大片相比。

  這部電影始終是毀譽參半,主要是這種怪誕的風格,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來的。

  當然了,對于李易而言,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這部電影拍的挺爽的,而且很有趣。

  時間轉眼間就來到了9月21日。

  這是個尋常的日子,不過,這個尋常的日子,卻被賦予了某種特殊的意義。

  這一天是“國際失智癥日”!

  這當然不是什么盛大的節日,也無法和那些大家耳熟能詳的情人節,愚人節之類的節日相比。

  這同樣的也不是一個慶祝的節日。

  不過,這一天,網絡上關于阿茲海默癥的討論卻迅速沖上了熱搜的頭條。

  其實對于李易而言,這并不陌生,因為他早前也拍過相關的視頻短片。

  比如《餃子》里面的父親,就是罹患阿茲海默癥。

  那些短視頻很多人看了之后,都忍不住為之感動落淚。

  網絡上也有很多相關的新聞。

  “一位老人在一排餐桌前來回轉悠。

  轉悠了幾圈之后,他還是忍不住叫來了服務員。

  他想讓服務員幫他問一下,看看旁邊的老奶奶愿不愿意接受他的追求。

  服務生走過去,幫老爺爺問了問題,得到的卻是一個意料之外的答案——

  “我幾十年前就答應他了。”

  “他得了阿爾茲海默癥,記性不太好,容易忘事。”

  阿爾茲海默癥,俗稱老年癡呆,患病的癥狀之一就是“遺忘”。

  人們也稱之為被困在時間里的病癥!

  她姐和同事聊起這個病,其中一位同事是這樣說的:

  “我覺得阿爾茲海默癥意味著‘不停重置’,有點像那個初戀50次。”

  這個故事還提到了李易早年拍的那個《餃子》的短片,一段視頻,一句解讀,同一個含義——我遺忘了全世界,可仍然記得愛你。

  美好得令人感動。

  可故事到這里就結束了么?

  一邊是遺忘,一邊是陪伴,一天又一天…

  阿爾茲海默癥的病人、病人的家屬究竟在過著什么樣的日子呢?

  這種疾病的真實狀態是什么樣的?它真的只和年紀增長有關么?

  今天,她姐想狠下心來,戳破這個感動的泡泡,聊聊阿爾茲海默癥,聊聊遺忘。

  故事的開頭,是孫女小透突然發現,自己的爺爺消失了。

  小透家的一間屋子里,住著一個老頭。

  他什么也不會做,甚至連和大家正常聊天都做不到。

  每天,他除了吃飯,就是睡覺。

  偶爾,會在別人問他的時候,回上一句“不要了”,表示拒絕。

  臉上的表情也沒什么大的變化。

  家里人和小透說,那就是她的爺爺。

  小透卻覺得很奇怪,因為在她的記憶里,爺爺完全不是這樣的。

  在小透的記憶里,爺爺很愛笑,笑起來特別憨厚,就像是海綿寶寶。

  爺爺手很巧。她喜歡玩芭比娃娃,爺爺就用鐵絲給她的娃娃做小衣架、小木床。

  爺爺會變著方法哄她睡覺,給她唱熟悉的童謠,唱“月亮在白蓮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對于這個家,爺爺也付出了很多。

  他會用三輪車拉貨,有時候會拉幾百斤,就為了換點錢補貼家用。

  讓小透意外的是,連這些回憶,她都和家里人對不上。

  年幼的堂妹沒有什么關于爺爺的特別記憶。爸爸則跟她講,爺爺是個很普通的人,整個人沒什么亮點。跟爺爺相處時間最長的奶奶,也沒說出什么關于爺爺的“好話”。更讓小透覺得氣憤的是,在奶奶這里,爺爺似乎一無是處。

  爺爺是自私的。他不會體貼人,不會講好聽的話。家里的所有事情都是奶奶在操持,爺爺也沒有幫上什么忙。爺爺更不愛笑。他像現在一樣,一直沒什么表情。

  爺爺的一些行為,似乎也在佐證著奶奶的話。晚上的時候,他會莫名其妙地哭鬧,說身體不舒服,要求送他去醫院。但去醫院檢查,又沒有發現什么其它的毛病;家里明明有好用的鬧鐘,但他還是一個接一個地買鬧鐘;盛給他的飯吃不完,他就把自己的剩飯藏到菜里;他不去家里的衛生間,反而跑到陽臺上,尿在奶奶的花盆里,把花澆死…

  爺爺所有的行為看起來,都不可理喻。

  可小透還是沒放棄,她仍然覺得爺爺只是“消失”了——

  “爺爺消失了很久,沒有一個人找他。”

  “我要把他找回來。”

  剛開始,小透覺得,找回爺爺這件事,也許沒那么難。

  比如,想要證明爺爺很愛笑,那就找到爺爺笑著拍的照片就可以了。只要看到照片,家里人就能記起爺爺真正的樣子,沒辦法否認。可當她回去找的時候卻發現,舊電腦的電池已經壞了,舊手機也不能用了。

  她大學期間拍了無數張照片,卻沒有一張是和爺爺的合影。“用照片做證據”這條路,行不通。

  沒有照片,小透想,或許也可以直接嘗試逗爺爺笑。她買了很多小玩具,準備了很多搞笑的動畫片。

  結果,爺爺要不然是被小玩具嚇哭了,要不然就是一點特殊的反應都沒有。

  奶奶勸她,別白費力氣了,沒用的。小透也有點喪氣,爺爺好像真的找不回來了。

  當她快要放棄的時候,有家里人提醒她,可以和姑姑聊聊。

  姑姑的心思相對比較細膩,或許能幫她找到新的線索。

  和姑姑聊完,小透終于找到了爺爺真實的樣子。

  是奶奶“記”錯了。

  他會為了家里操勞,腦子也很靈活。

  在家里最窮苦的時候,爺爺曾經挑著扁擔走了幾百公里的山路,甚至賣過幾次血,就為了換一點糧食。

  后來,家里開起雜貨鋪,從進貨到算錢,甚至制作家常榨菜,都是爺爺在負責。

  雜貨鋪關了,他又建議建一座公廁,公廁不收費,靠賣糞便賺錢。

  他也是一個很體貼的人。

  賺的錢都交給奶奶,分家產的時候奶奶和子女都有份,他唯獨沒給自己留。

  奶奶生病做手術,他也會一直守在手術室門口。

  漸漸地,小透發現,爺爺那些不可理喻的行為也有了解釋。

  以前,他和奶奶曾經有過兩塊菜地,兩個人比著種菜,每次爺爺和奶奶生氣,他就故意跑去奶奶的菜地,用尿澆菜。

  如今尿在奶奶的花盆里,或許也是在表達自己的一點點不滿。

  他晚上哭鬧,要求去醫院。實際上是因為,阿爾茲海默癥帶來的不僅是“遺忘”,還有焦慮、不安等心理問題,情緒起伏會比較大,呆在醫院和醫生的身邊,或許會讓他覺得有安全感。

  他把剩飯藏在菜里,其實是因為疾病在侵蝕他的大腦,他的理解能力在不斷喪失。

  他聽不懂奶奶說的話,只能依稀感受到奶奶是在生氣。

  他以為是因為自己剩飯,奶奶才生氣,所以不停地把飯藏起來。

  在他的認知里,奶奶越生氣,說明他飯越沒藏好,他越要藏。

  買鬧鐘,也是類似的緣由。

  在阿爾茲海默癥檢測方面,有一個適用的測驗方法——畫鐘測試。

  未患病的人可以根據要求,畫出相應的表盤形狀和時間。

  但對于阿爾茲海默病患者來說,由于他們喪失了理解和認知能力,病得越重,鐘表會畫得越扭曲。

  爺爺買鬧鐘,并不是因為鬧鐘本身壞了。

  而是,他看不懂了,他覺得,鬧鐘壞了。

  事實上,卻是他對于時間的概念壞掉了!

  理解了爺爺的行為,小透又開始了一次“找回爺爺”的嘗試,這一次,她從爺爺的“記憶”入手。

  她翻出了爺爺以前的碟片包,在網上搜索爺爺曾給她唱過的歌曲。

  歌里唱“月亮在白蓮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唱“輕輕敲醒沉睡的心靈,慢慢張開你的眼睛”…

  爺爺還是沒笑。

  他,哭了。

  在碟片包里,小透還發現了幾張照片。

  照片上的爺爺和她記憶中一樣,很愛笑,笑起來憨憨的,像海綿寶寶。

  她好像把真正的爺爺找回來了。

  故事的最后,奇跡并沒有發生,小透的爺爺只是短暫地被找了回來,生活回歸到了最開始的樣子。

  一邊是遺忘,一邊是陪伴,一天又一天…

  但似乎,有些什么不一樣了,爺爺會主動走出臥室,來吃飯,甚至會把臟衣服放進洗衣機里,而上一次,爺爺把衣服放到洗衣機里,還是1年前。

  這段視頻,后來被傳到了家族群里面,小透爸爸看完視頻,沉默了很久。

  “我沒想到他病得這么嚴重,如果當時多回老家陪他就好了。”

  小透突然意識到,醫生曾經提醒的“多陪陪病人”,或許并不是一句簡單的安慰。

  只是陪爺爺聽聽歌,說說話,也能產生一點細微的作用,哪怕作用的持續時間很短。

  只不過,當一次次嘗試卻收不到爺爺回應時,大家會更偏向于找有回應的家人聊天。

  本就變得不安、焦慮的爺爺,被大家無意識地落下了,在爺爺遺忘家人的時候,家人也把他“遺忘”了。

  可是,對于這種遺忘,她姐卻半點批評的話都說不出來,對于病人來說,阿爾茲海默癥是折磨,對于病患家屬來說,它同樣是一場難以逃脫的折磨,身體上,家屬們不僅僅要養家糊口,還要照顧好病患。

  與此同時,更要確保自己的身體不能先垮。

  精神上,他們必須試著去接受“被遺忘”這件事,他們可能再也聽不到一聲熟悉的“老伴兒/兒子/女兒”…

  可能前一秒還聽見他喊自己的名字,下一秒他像看陌生人一樣看著自己。

  他遺忘了全世界,也把他們深愛的和愛他們的人遺忘了。

  有網友說,其實,越細想越能理解小透奶奶的行為。

  “奶奶生氣的或許不是爺爺剩飯,而是朝夕相伴的人再也不理她了,兩個人一起走過了風風雨雨,到頭來,爺爺還是把她忘了。”

  又或者,“可能奶奶都知道,只是故意忘了爺爺的好,因為,最后留下來的那個人,最痛苦。”

  這樣的故事,在網絡上并不罕見。

  很多人在被短片感動的同時,卻依然無法感受到那種身邊有這種病的老人的那種苦難。

  被人遺忘是痛苦的,而困在時間里面的人也是痛苦的,然而最痛苦的卻是,最后留下來的那個人。

  因為我們說好白頭偕老,可是我們都白了頭,都一起老了,但是我記得你,你卻忘記了我!

  李易看了不少這個類型的新聞之后,腦海里也浮現了一部電影的畫面。

  《被困在時間里的父親》!

  其實說起來也奇怪,雖然老年癡呆癥相關的短片,公益廣告等等,挺多的。

  但是真的要讓人去說一部以此為主題的電影,卻反而很少。

  其實關于父愛的電影很多,李易自己也拍過好幾部,但是關于這類型的電影,不算少見,但是真正能讓人銘記許久的卻還真的不多。

  當然,電影本身是具有商品屬性,沒有一個好劇本,是很難拍出來的。

  《困在時間里的父親》這部片子,說實話,有些特別。

  因為電影的風格很碎片,這類的電影,對于一些觀眾而言,其實是挺難理解的。

  但是不妨礙這部電影所創造的成績。

  在記憶之中,這部影片拿下了很多獎項,更是成為一時話題之熱門。

  被討論的很多。

  不過,講述阿茲海默癥老人故事的電影不少,一般采用親人的視角敘事。但此片的敘事手法很是獨特,這部電影因為是以罹患阿茲海默癥的父親作為主視角,所以會給人一種循環,破碎,燒腦的感覺。

  但是實際上,這本就是一個困在時間里的人的混亂的思緒的展現。

  因為他們對于時間的概念,常人真的很難理解。

  可是越是如此,越是令人驚嘆!

  記憶衰退,認知混亂,阿茲海默癥患者的腦海里,世界是怎樣的?

  很少有人從這樣的視角去講述!

  《困在時間里的父親》就從近乎第一視角,給觀眾來了次“沉浸式”體驗。

  李易對這部電影的觀感很復雜,從電影本身的角度來說,這部電影的確稱得上角度獨特。

  但是說實話,這樣的電影挺考驗觀眾的耐心的!

  會對觀影者有一定的門檻!

  當然并不是故弄玄虛,而是這樣的電影,既然是以這樣的視角來講述,那么本身就是必然會出現這樣的問題的。

  (本章完)

夢想島中文    催淚系導演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