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六百九十八章 導演也會入戲

  李易和慕晴約了孫斌第二天見面。

  李易道明了自己和慕晴的身份。

  “我們想把你的故事搬上大銀幕,讓更多的人知道你和你們這些人的事情......”李易想了想說道。

  孫斌一時間有些茫然。

  不過,隨即他就答應了下來。

  之后,他說了許多他一路走來的遭遇,慕晴在一旁用錄音機錄了下來。

  孫斌一路走來,遇到過好人,也遇到過壞人。

  被許多人騙過,也被許多人幫過,獲得過不少關于他兒子的消息,哪怕在離譜,他也依然會去尋找。

  他還說了和他一樣的幾個尋親多年的人。

  有人放棄了,有人還和他一樣繼續尋找著。

  慕晴問他要了那些人的聯系方式。

  離開的時候,孫斌不停地說謝謝,謝謝!

  看著他離去的佝僂的身影,李易和慕晴心里都很不是滋味。

  接下來的時間里,李易聯系了孫斌留下的那些人的聯系方式,一個個聯系過去。

  然后帶著慕晴去到對方所在的城市。

  有騎著摩托車尋子十二年的,有和孫斌一樣的開著流動小吃攤,走遍全國的......

  其中還有一個母親,為了尋找走失的女兒,才三十多歲,卻看起來像個老人。

  很多人說華國在打拐這方面,做的不好,可是實際上,李易在收集了許多資料之后,卻知道,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這種事情,其實已經比過去少很多很多了,當然少了,不意味著沒有,事實上,科技在進步,但是那些人販子的犯罪的手段也在升級。

  舉個簡單的例子,早前能經常看到有殘疾,畸形的孩子在街頭乞討,后來,被警方和媒體曝光之后,這種事情就少了很多。

  而社會在發展,如今的父母對孩子的看顧,比之過往要緊不少,同時普法宣傳也規避了不少這類的事件。

  但是,人販子依然還有很多,每年丟失的孩子依然也還有很多。

  越是看了,越是讓李易覺得,現實題材的電影,真的不同其他的電影,而且打拐題材的影片,還不同于當初的《我不是藥神》。

  更類似于《素媛》這類的現實主義題材電影。

  現實題材電影,其實國內一直有不少導演在做。

  只是可惜的是,大多數現實題材電影,要么拍的太沉重,要么就是個人夾帶私貨太多,最終拍出來,反響反而并不是很好。

  其實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通常都很難賣座,不是沒有原因的。

  《我不是藥神》之所以能賣座,其實主要在于題材涉及面普遍適用于絕大多數人群。

  生老病死,可以說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

  而看病難,天價藥,可以說是戳中了無數人的痛點。

  《我不是藥神》賣座的另外一個原因還在于,這部電影,其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商業化的很徹底。

  可是不是所有的現實題材電影,都能走這樣的路線。

  《素媛》評分足夠高,關注度也不差,宣傳同樣的不弱,可是結果呢?

  哪怕這部電影拿到了國際大獎,可是依然票房不高,為什么?

  因為這類的題材,天然的就有著很大的逆商業屬性。

  其實李易倒是沒有過分在意電影票房,但是票房高的話,卻意味著影響力更大,看的人更多。

  同時也能吸引更多的人,更多的資本去涉足現實題材電影。

  現實題材影片,還有一大難點在于,尺度方面的問題。

  《素媛》能過審,順利上映,其實也是做了許多規避性的工作,首先,電影的背景被李易放到了港島,其次因為導演是他李易,又走了趙光明這條線,所以最終才得以一刀不剪就過了。

  可是其他的現實主義題材的影片,卻沒有這么好的待遇。

  因為現實主義題材電影,很多都是揭露社會現實事件,而這些事情,能被拍成電影,大多都是比較敏感,其中也會涉及到不少社會的黑暗面。

  這樣的電影,很有意義,但是對于普通觀眾而言,觀影體驗卻不會太好。

  其實現實題材的電影,反而很多適合改編的社會事件,但是現實題材有個問題就是,如何商業化。

  現實題材和文藝電影,其實又是兩回事。

  文藝電影,大多數時候,都是在現實的基礎上進行了許多藝術加工,然后最重要的是導演的個人想法。

  而現實題材電影,卻不同,你不能有太多的夸張的藝術加工,否則的話,就會顯得邏輯不通,給人感覺“虛假”!

  在《我不是藥神》大獲成功之后,其實就有不少導演開始聚焦現實題材電影,但是結果,卻并沒有獲得理想的成績。

  但是這類的電影意義的確很大,有些電影甚至能真的做到改變社會的意義。

  慕晴對打拐電影,顯然非常上心。

  在李易答應幫她寫劇本之后,她還要做許多準備工作,那就是去繼續走訪那些孩子走失的家庭。

  同時,李易也在撰寫劇本。

  有些故事,哪怕只是寫出來,都會讓人難受,壓抑。

  這部電影就是如此。

  耗費了一個星期多的時間,李易才把整個劇本寫出來。

  只是寫完之后,李易整個人的精神都有些壓抑,雖然他還沒有自己的孩子,無法理解那些失去孩子的父母的心情,但是卻依然還是感到一股子絕望。

  很多人覺得,演員會入戲,可是實際上,導演編劇,同樣的也會入戲,只不過,不同的是,演員入戲的是角色,而導演和編劇入戲的卻是整個故事。

  故事是喜劇,那么自然心情也會變得愉快,可是如果故事是悲劇,是絕望的,那么同樣的情緒也會受到影響。

  慕晴還沒有回來,李易一個人走出家門,來到附近的公園在橫椅上坐下。

  看著情侶們打情罵俏,看著孩子在前面跑,后面或者是爺爺奶奶或者是爸爸媽媽跟著。

  就在這個時候,突然有一個小男孩從遠處小跑了過來,他后面一個鶴發老人跟著,一邊還喊著:“童童,你慢一點。”

  小男孩在李易的前面不遠出停了下來,抬頭看著李易身后的樹上,伸手比了比自己的身高,又轉頭比了比爺爺的身高,突然就有些泄氣的拉聳著小腦袋瓜子。

  李易不由地轉頭看去,原來是小家伙的風箏不知道什么時候掛在了李易身后的樹梢上。

  不高不低,但是顯然小家伙和他爺爺都夠不著。

  請:m.7722.org

夢想島中文    催淚系導演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