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五百五十五章 他十六歲,可他是老兵

  京城國家圖書館。

  早早地就已然鋪出來了一條長長的紅毯。

  雖然只是一部電影的首映禮,可是這規模,這架勢,卻是絲毫不亞于一些電影節頒獎禮。

  作為華國導演當中的當紅炸子雞的李易的電影,到場捧場的明星,陣容絕對堪稱豪華。

  兩岸三地的最頂級的明星,能來的也基本都來了。

  不過有意思的是《戰爭子午線》的首映禮現場,還邀請來了一批比較特別的觀眾。

  一群帶著紅領巾的孩子們!也算是電影首映禮現場的比較獨特的一道風景了。

  同時還有不少影迷帶著孩子過來參加這場首映禮。

  這就是電影宣傳的效果體現了。

  《戰爭子午線》到場的許多人,都是熟面孔。

  包括影迷群體和影評人媒體人群體。

  比如陳靜寧和劉飛,比如魯新光和楚兮兮夫婦,比如李文和周清泉,比如杜向海和方隆這些人。

  特別是魯新光和楚兮兮,楚兮兮是挺著大肚子來參加首映禮的。

  李易的電影,對于魯新光和楚兮兮來說,已然成為了他們的生活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兩人從相識到相愛,再到成家,如今又即將有他們的第一個孩子,李易的電影他們卻從未曾錯過任何一部。

  可以說絕對是李易的鐵桿影迷了。

  門口處,這一次李易是真的大方了一回,有工作人員,每個進場的觀眾都會給發一包紙巾和一瓶礦泉水。

  “這死摳死摳的狗導演,這居然還真的發紙巾了,為什么我反而有種不好的預感呢?”劉飛接過紙巾和礦泉水對陳靜寧道。

  事實上,許多接到紙巾和礦泉水的影迷也好,圈內人也罷,都是差不多和劉飛一樣的想法。

  而事實是,《戰爭子午線》這部電影,怎么說呢?

  真正煽情的部分的確有幾個地方,但是整部電影可以說一路上都伴隨著死亡。

  從電影的開頭到電影結束,死亡才是永恒的主題。

  發紙巾和礦泉水,好吧,這一次是李易點頭首肯的。

  本來只是為那些孩子們準備的,但是不能厚此薄彼嘛,不然那群沙雕影迷估摸著會不會說狗導演這是在歧視成年人?

  首映禮現場。

  沒有太多的節目表演之類的,只是李易帶著主創成員們登臺,聊了聊拍攝過程之中遇到的一些趣事。

  然后,電影就正式開始了。

  璀璨的燈光黯淡了下來,大銀幕出現了畫面。

  “李易導演作品!”

  這六個熟悉的字幕,甚至都已經成為老影迷們的情懷了。

  李易大概也想不到,他也有成為情懷的一天。

  隨后,一行字幕出現在大銀幕上。

  “歷史不會忘記,在抗日戰爭之中未成年的無名戰士們!”

  “謹以此片,獻給曾經在抗日戰爭之中的未成年的小八路軍戰士們!”

  隨后是一幅幅充滿了年代感的老舊照片,有抗大的未成年的小戰士們,也有穿著八路軍軍服的小戰士們。

  他們看起來是那么的稚嫩,這樣的年齡,在這個時代,他們可能都在寬敞的教室內讀著書......

  可是在那個年代,他們卻已經是戰士了!

  影院內一片肅穆,特別是一些特別的嘉賓,從抗日戰爭走過來的幸存的老紅軍,老八路。

  距離現在已經太久遠了,久遠到,來到這里的碩果僅存的老紅軍,老八路們,曾經在那個年代也不過只是個孩子。

  其中一個頭發發白的老奶奶,只是看到這一張張老照片,就忍不住熱淚盈眶。

  旁人是無法理解的,但是她們的腦海里卻是能浮現,那如今已經不是特別清晰的一個個小戰友,小伙伴們。

  這部電影并沒有去從老紅軍,老戰士們的角度出發,而是從那一個個稚嫩的孩子們的視覺來感受這一場戰爭的殘酷。

  電影的開篇,原版里面是以當年在月球上可以看到蜿蜒的長城,可是實際上后來證明了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月球上根本看不到長城。

  所以,李易在這里,用的是一段長城的航拍視頻。

  萬里長城蜿蜒古今千年,壯美河山展現華夏文明,它見證了華夏的歷史,見證了華夏的興衰史,也見證了曾經中華民族的苦難!

  醫院里,病床上躺著一名頭發發白的老人,被一路推進了手術室內。

  手術室的無影燈前,一名護士出現,看到老人醒來,她轉頭對醫生說:“她醒了!”

  “準備手術!”醫生沒有入畫,只有聲音傳來。

  “別緊張,跟我數,1,2,3,4,5......很好!”

  護士拉上了被單,蓋住了鏡頭!

  大銀幕的畫面為之一暗!

  在銀幕之外傳來了,陣陣的機關槍聲,爆炸聲。

  吶喊聲,慘叫聲......

  一個穿著八路軍軍服的小姑娘出現在鏡頭當中,她背對著陽光,看著鏡頭:“她醒了!”

  鏡頭側移,像是一卷畫軸一般地緩緩展開。

  畫面當中的人影逐漸變得清晰。

  一個個高矮不一的孩子們出現在畫面當中,他們之中最大的也才十六歲,最小的甚至只有八歲!

  畫面定格,仿佛一張老照片。

  讓很多觀眾都頓時就看明白了,這是那個病床上的老人的記憶之中的畫面。

  他們每個人看起來都是那么的稚嫩,每個人看起來都那么的狼狽,讓人完全無法想象,這群孩子們到底經歷了什么。

  鏡頭再次轉換。

  開始交代歷史背景。

  “自1942年夏季起,日軍向華國華北抗日根據地,發動大規模掃蕩,由于八路軍部隊急需醫務人員,1942年11月,北平地下黨在醫院和學校之中動員了十三名進步青年,由九支隊三縱隊護送前往平西抗日根據地!”

  畫面當中,八路軍戰士護送著一群女進步青年,坐在馬車上。

  她們看起來是那么的年輕,對前往抗日根據地的充滿了期待。

  “欸,你們看!”馬車上,一個女青年指著不遠處高興地喊道。

  鏡頭循著她手指的方向而去,那是一段蜿蜒的長城!

  就在這個時候,飛機的轟鳴聲打破了平靜,讓原本還面帶笑容的女青年們一個個臉色煞白。

  而護送的戰士也是連忙大喊:“有敵機,快隱蔽!”

  只是這些沒有上過戰場的進步青年們,根本就沒有經過訓練。

  轟炸聲響起,炮彈落下,她們嚇的四散逃跑。

  而誰都知道,這個時候,失去理智的逃跑只會成為靶子。

  一個又一個地倒下,來的時候,她們興高采烈,可是卻不曾明白,戰爭的殘酷。

  影院內安靜的可怕。

  很多影迷嘉賓們,都完全沒想到,電影的開篇,就如此的殘酷,甚至根本沒有給大家任何緩沖的機會,直接就展現了戰爭的殘酷!

  戰士們一邊護著青年們向著長城方向跑,可是一路上,不停地有人倒下,在炮火之中,生命顯得是那么的脆弱。

  前一刻還面帶著對未來的憧憬和希望的青年們,此時此刻,卻一個又一個,帶著還未完成的信念倒下了!

  天上有日軍的飛機在不停地轟炸掃射。

  后面又有無數的日軍排成散兵線追擊著,子彈的呼嘯在曠野中回響,不停地有人倒下。

  另外一邊,一名戰士身受重傷,但是卻依然瘋狂地甩著馬鞭,讓馬兒跑的更快一點。

  馬車上,一名年紀大一點的女青年,抱著另外一個女青年,在炮火之中,前進著。

  向著長城突圍的部分,懸殊的兵力和懸殊的遭遇,他們的命運似乎已經注定了!

  逃往長城的部分,被日軍層層包圍,最終全軍覆沒!

  沒有俘虜,也沒有人投降!尸體成片成片地躺在那里,血水染紅了這一片長城,長城的斑駁的城墻上,鮮紅的血液依然在流淌著。

  《戰爭子午線》的影片名,在這血色的長城之上顯露出來!

  原版的這一段,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經費短缺,用的是舞臺劇的方式展現,給人的感覺,浮夸多過慘烈。

  李易不知道原版的導演,到底想要通過這樣的畫面來表達什么。

  但是他的這個版本,這里有的只是慘烈無比的戰爭場面,沒有過分的夸張,也沒有過分的煽情。

  有的只有慘烈,只有犧牲!

  畫面再次出現,還是在長城邊上。

  只是不同的是,這里卻是來到了現代,孩子們正在這里植樹。

  他們和之前開篇的部分的那定格的畫面之中的孩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他們一個個穿著光鮮的時髦的衣服,開開心心地在長城邊上,挖著土,種著樹。

  突然一群孩子似乎挖到了什么特別的東西,高喊著讓老師過來。

  孩子們興奮地討論著他們挖到的鐵疙瘩是什么,有人說是文物,是明朝的,因為這一段野長城是明朝修繕的。

  老師看到了,那是一枚地雷,很快地報警。

  警車呼嘯而來,公交車上,此前躺在醫院的病床上的老人家,坐在上面望著窗外。

  危機解除了。

  一切仿佛又恢復了原樣。

  游客們拍照,騎馬......

  游客騎著馬,從公交車邊上呼嘯而過,那馬蹄聲卻帶著老人回到了曾經的那一段讓她刻骨銘心的歲月。

  駕著馬車的八路軍戰士,掉落下來。

  馬依然不停地向前跑著。

  飛機再次襲來,低空掃射,馬中彈了,馬車被掀翻在地。

  女護士再抬起頭來,所有人都犧牲了,只剩下她一個人。

  鏡頭切換。

  另外一片戰場上。

  之前出現在鏡頭當中的那個孩子,趴在草叢之中。

  耳畔時而傳來的槍聲,告訴觀眾,這里依然是戰場。

  孩子爬起來,在草叢之中找到了老軍醫,一路上到處都是躺著的傷員。

  一名傷員對老軍醫說:“你們快走吧,能跑出去一個是一個,為我們死的人已經夠多了!”

  子彈的呼嘯在曠野中回響,一個八路軍戰士一邊向前跑著,一邊回頭還擊。他的身后是無數日軍追擊。

  他沖到了這個臨時營地,那里是傷員和一些孩子。

  可是他還是中彈倒下了!

  被那小女戰士攙扶著,來到了臨時營地。

  可惜戰士只剩下了最后一口氣,他彌留之際,他說:“命令,給九連的,這里有九連的嗎?”

  一個腿上負傷的“戰士”吃力的站了起來:“我就是九連的,把命令給我吧。”

  “什么任務?”

  可惜戰士最后只說了句“沿長城向西......”沒有說完就犧牲了。

  老軍醫從戰士身上的包里,找到了一份被燒毀了一半的軍令。

  軍令上寫著:“命令,三營九連,急令你部,......日十時前,沿長城向西至......公路......不惜一切代價......”

  這是一份殘缺的命令。

  僅有的信息只是沿長城向西。

  具體任務內容已然被燒毀!

  后面還附著一份地圖,地圖上畫著一條紅線,沿長城向西......

  老軍醫問:“九連現在在哪?”

  腿上負傷拄著樹枝做拐杖的戰士,默默地接過那一份命令,低下頭把命令藏在懷里抬起頭來看著老軍醫說:“九連就剩下我一個了......”

  老軍醫要去前方看看,可是回頭卻看到了傷兵們一個個正在分發手榴彈,他們已經做好了犧牲的準備。

  子彈依舊呼嘯著,無名的花瓣在風中飄散。排成散兵線的日本兵,用刺刀殺死了所有見到的八路軍傷兵,他們不收俘虜,傷兵們也沒人投降。

  傷兵們和一群部隊被沖散了,又在路上遇到聚在一起的孩子們。

  孩子們當中最大的是老兵,十六歲了。

  最小的是草兒,她說自己是被兼并的,就是媽媽把她放在老鄉家里,說改明兒再來接她,后面她沒有說,但是大家都知道,她沒有等到媽媽來接她。

  至于為什么她獨自被老兵背出來了,老鄉家里發生了什么,她也沒說。

  可是影院內的觀眾卻已經能猜到了。

  “小草”是七歲的小姑娘,她總是站在“老兵”身邊,眼睛大大的,卻沒有神采。

  老兵走了兩步,回頭看去,只有一群傷兵和那些年齡大小不一的孩子們。

  可是他們并沒有放棄傷兵們,而是一個個小小的胳膊抬起了一個個擔架。

  于是被包圍的傷兵們全力突圍,同行的是12個孩子,他們之中16歲的老兵是最大的。

  為什么是老兵?因為老兵說,他參加了三次反掃蕩,已經入伍七年了,當然是老兵了!

  突圍的路上,他們一個一個的倒下了,連老軍醫也死在了鐵路的封鎖線上,他臨死前死死托著擔架對著“老兵”喊道:“孩子,傷員就交給你們了!”

  電影從開始到現在,一直都是炮火伴隨著死亡和犧牲!

  另外一邊,死里逃生的護士,也來到了長城邊上,她撿起了一只盒子炮。

  長城上,孩子們和傷員們正在休整。

  可是此時此刻!

  老軍醫死了,孩子只剩下六個,傷兵也只剩下兩個!

  他們還只是孩子啊,放在和平年代,這是讀書的年紀,是享受童年和快樂的年紀,但是現在,他們就要扛起責任,不止要照顧好傷兵,還要躲避日軍......他們能做到嗎?

  誰也不知道!

  “手榴彈兩顆,駁殼槍一支,只有一發子彈!步槍一支,有十一發子彈!”

  孩子們在盤點著他們手里剩下的槍支彈藥!

  山炮說:“往東走,你知道嗎?我爸爸說,打完這次掃蕩就來接我,我爸爸說,打完這次掃蕩就來接我,我爸爸說......”

  文工團反駁道:“得了吧,東邊都是鬼子!”

  在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討論著的時候。

  排長支撐著拐杖站起身來,他命令孩子們下山去根據地!

  可是孩子們卻不聽。

  十六歲的老兵,已經是服役七年的老兵了,他說:“咱們部隊只要有人活著,就沒有丟下傷員的規矩!”

  排長說:“不是扔,是為了完成任務,沿長城向西!”

  老兵來到排長面前問:“什么任務?”

  排長原本想要掏出任務命令來,可是看了看老兵,他卻搖了搖頭道:“是給我們......是給我的任務!”是啊,本來是給他們九連的任務,可是九連就剩下他一個了,所以這是給他的任務!

  老兵說:“沿長城向西,也能到達根據地!”

  排長卻拒絕道:“長城的山路,你們走不了!”

  老兵笑著說:“沒關系,我參加過三次反掃蕩!”

  “把傷員的武器收過來,抬擔架,向西!”

  一句話體現了他的和年齡不相符的持重和老成,可是這才是讓人感覺道悲傷的事情。

  他才十六歲啊,戰爭的殘酷,讓他迅速地成長,在這群孩子之中,他必須肩負起“老兵”的重擔,帶著他們,完成沿長城向西的任務!

  一名傷員口齒不清地喊著:“不要管我!”

  只有七歲的草兒,天真善良,她上前輕輕地撫摸著傷兵,安撫著傷兵。

  “叔叔,我們一起走,我以前眼睛好的時候,也是叔叔們背著我走的!”

  四十五度的陡峭的長城上,哪怕是孩子們自己攀爬,稍有不慎都會粉身碎骨,更何況他們還要抬著傷兵。

  可是孩子們依然咬牙硬生生地爬了上去!

  影院內不少人都捂住了嘴。

  他們只是孩子啊!

  然而這還不是最難的,更難的是,因為缺乏糧食。

  他們一塊饃饃都要掰成小塊分著吃!

  另外一邊,死里逃生的護士,看到了兩個老鄉,她本想上前求助,可是這個時候,兩個八路軍傷兵卻搶先一步,他們對老鄉說,說自己是八路軍戰士,負傷掉隊了。

  護士一聽是八路軍戰士,頓時就一臉喜色地想要上前,可是卻沒想到那兩個老鄉,竟然是鬼子假扮的。

  他們掏出槍來,就直接擊斃了沒有任何防備的八路軍傷兵!

  護士只能捂著嘴,含著淚,連忙朝著反方向逃離!

夢想島中文    催淚系導演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