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千零三章整治廣東

  聽了傅宗龍的話,崇禎再次沉默,連咳嗽都不咳嗽了。

  對于許鼎臣的情況,崇禎是極為復雜的。

  因為當年山西左布政使王象坤臨死前,把許鼎臣給參了一本。

  要不是許鼎臣東奔西走,那錘匪賀今朝還不會順利攻克太原,從而還與長城外的林丹汗勾搭上了。

  可當初許鼎臣是無人愿意前往山西任職,被硬派遣去的。

  他身為山西巡撫,要比不干活直接擺爛的宋殷統強上不知道多少倍,積極調撥人馬剿滅賊寇本身就是巡撫的職責。

  奈何賀今朝軍事能力強,直接打的許鼎臣葬送了山西北部。

  再當時看,崇禎對于許鼎臣的所作所為是極為生氣的。

  可再過幾年看賀今朝的戰績,他就覺得許鼎臣還能堅持抵抗再錘匪的第一線,勇氣可嘉。

  現在他聽聞朕要與錘匪議和,心中苦悶也是可以理解的。

  畢竟這么多年的堅持,在君主面前連個屁都不是。

  所以崇禎對于許鼎臣這個臣子的所作所為的感情是復雜的。

  談不上高興,也談不上責備。

  總體而言,要比大部分臣子都要強上許多。

  至少許鼎臣不會總向朝廷要錢,多是要糧食養兵。

  對于議和這件事,崇禎心里也是十分不得勁。

  不過現在木已成舟,他倒是慶幸賀今朝有坐山觀虎斗的心思。

  要不然錘匪再發難,朱由檢覺得按照目前的趨勢,真的是難以招架。

  “陛下,那錘匪賀今朝狼子野心,必然不會安靜的在西北待著。”

  傅宗龍再次拱手道:“若是山陜之地的干旱稍微好一些,說不定就是他東征的日子。”

  對于傅宗龍的話,崇禎又何嘗不清楚呢?

  奈何現在朝廷連張獻忠、李自成二人都沒有辦法立即剿滅,現在又要提防錘匪賀今朝。

  道理是在那放著,誰都懂。

  但目前的情況是,朝廷哪里又那么多的余力啊?

  就這樣能維持大明的統治,已然是燒高香了。

  “陛下。”陳新甲急忙把話題引過來:

  “李自成攻克洛陽號稱五十萬人,又把目標放在了開封,一副想要拿下周王的意思,以臣之見,莫不如調傅宗龍專門去對付李自成吧。”

  他害怕傅宗龍再在朝堂內辦事,指定會被皇帝下令再一次關進詔獄,或者直接處斬。

  那不就是白費口舌把他從詔獄里放出來了嗎?

  崇禎對于傅宗龍的表現也極為不滿意,一看見他就想起自己與反賊賀今朝議和的事,這讓心中極為惱怒。

  現在聽陳新甲要派傅宗龍出去作戰,便閉上眼睛直接答應了。

  就當眼不見心不煩。

  傅宗龍作為和錘匪議和的使者,剛從山西復命回來,就一腳被踢到河南那個爛泥坑去了。

  自兩漢以來,以古番禺(廣州)為中心的廣東地區,即以地處濱海,利于發展對外貿易的地理位置,在經濟上自成一方特色。

  在中原人的心中,這里是“取富”的地方,從兩漢到唐宋期間,長江以南的農業水平有了較快的發展,而廣東的農業經濟水平遠遠落后于中原和江南其他地區。

  待到南宋開始,廣東的水利工程以及先進的農業技術才得到了較大的發展。

  而在大明的時候,廣東已經種植經濟作物了,甘蔗。

  廣州冰糖,潮州的蠶桑、苧麻、茶。

  柑橘、荔枝、龍眼之類的別說趙小五都沒嘗過,享受了一把楊貴妃的待遇。

  而且趙小五還發現了新作物:花生。

  當然楊文岳看到的是,潮州地區種煙極多,據說是從呂宋傳過來的,叫什么金絲葉,性最酷烈。

  因為廣州因為地理位置,農作物已經不是單純的滿足飽腹的功能,更多的是去海上賺取“外匯”。

  楊文岳與趙小五二人在廣州分別走訪。

  對,就是走訪,官軍的戰斗力太差了。

  再加上錘匪說要廢除苛捐雜稅這么一個口號,百姓就已經倒戈大半。

  這里不同于中原內陸,百姓對于中央王朝并沒有那么多的忠誠,活不下去就下海,屬實是基操了。

  楊文岳手里拿著冊子,看著遠處所謂的沙田、洋田、咸田、潮田。

  廣東的有識之士已把視線觸及于“廣南之余地在海中者”,認為近海的島嶼如潮之南澳,雷之潿洲、蛇洋洲,“皆廣百里,開辟之,可以為一縣。”

  那些被趕跑的廣東士紳多是靠著自家養的海盜,跑到這些島嶼上暫且躲避,等待朝廷援軍來收復廣東,他們在回來繼續享福。

  在墾辟這些動輒延袤數十里的沙田、洋田的過程中,人們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楊文岳瞧著雷州海岸的萬頃洋田,聽著本地主動投靠的小地主說:“用力少而所入多,歲登則粒米狼戾,公私充足;否則,一郡告饑”。

  收成好壞關鍵就在于“海岸修沒修”。

  岸修則可免咸潮泛濫傷敗田苗,還可保證渠閘水利功能的正常發揮。

  不僅,如此,楊文岳還被科普到,經常疏浚堤內的水菜,也是不可偏廢的要務。

  工程大的堤渠整治,當然需要能以此為先務的官府出面組織。

  楊文岳微微頷首,這種活官府都不管,多是本地大地主組織的。

  至于規模較小的墩壩修筑,則順德、新會、香山諸縣濱海百姓早已付諸行動了。

  現在他們全都跑了,那這些田地自然是歸錘匪所有,該分潤分潤,他帶來那么多流民,正好與本地百姓夾雜在一起分田。

  當然更讓楊文岳驚詫的是廣東的耕田面積不斷的加大,甚至在羅扶山上,利用瀑泉的自然流水,都改造出了一年兩收的“天田”。

  甚至有些地方的稻米一年三熟,就這樣本地百姓的糧食都不夠吃。

  他們所持的大米都是要從交趾以及廣西方面的輸入,所以出現饑餓事情是在所難免的。

  因為在大明官方海商的把持下,許多地里都是種著經濟作物。

  “龍眼、甘蔗、煙葉、棉花、香、青靛(染料)等等,以至于民富米少。”

  楊文岳聽著本地人的說法,眉頭微微一挑,他說的這個民富應該不包含普通百姓,甚至連一般的小地主不配被稱為“民”。

  “這些東西販賣到哪里?”

  “北走豫章、吳浙,西北走長沙、漢口,順德等地的龍眼、荔枝也可以遠販江南玉山各地。

  至于廣州的白糖更是南走澳門,到紅毛、日本、琉球、暹羅(泰國)、呂宋、遠銷東西二洋。”

  自古便是利益動人心。

  這些經濟作物往海上走一遭,那價值要比大米強上不知多少倍。

  楊文岳左思右想,也覺得普通百姓縱然是種植這些作物,也干不過那些大地主。

  他翻看冊子,又拿著望遠鏡瞧著一望無際的族田。

  這種情況在廣東極為常見,幾乎是一村一族。

  許多人都是從外地遷徙到廣東,同一姓而分數宗,大丁口有數千口,小丁口幾十人。

  自從朱熹在《家禮》中提出族田,不得典賣后,一直被寫入家規,具有私法的效力,待到清朝章總時期,又成了國家之法。

  以至于族田越來越多,甚至在一縣內占據百分之六十的田地也多是常態。

  但他們早就忘記了要救濟族中貧弱之人的規矩,成為高高在上的剝削者。

  縱然是同族之人,也有不少人背井離鄉,下海當了海盜討生活。

  楊文岳知道族田,但沒想到廣東這里的族田問題是如此尖銳。

  當真是“造反”的好地方啊!

  “族田是各種各樣方式多起來的,我家的族譜也記載著告戒我等后世子孫莫要多留浮銀,多購置土地。

  以免被強盜所搶,或者把浮銀放出去生息,總之家里莫要留太多的浮財。”

  楊文岳瞥了他一眼,沒多言語。

  他相信那些沒有田地的族人,會很痛快的響應錘匪的瓜分田地的政策。

  目前的問題是先解決大家吃飯問題,即使占據廣州能占據如此大的利潤。

  可中原各地都在鬧旱災,此地稻米一年兩三熟,就算運輸困難,也得先積糧,卡他們海盜的脖子,叫他們認清現實,誰才是這片地盤的主人。

  楊文岳在山西邊境為了對抗官軍的襲擾和派遣諜子。

  他發展大批百姓作為農兵作為儲備和探子的有效經驗,給他們分發田地,先種上一年糧食,解決溫飽問題。

  他們自然會幫忙守衛各地相互團結起來。

  只要不給他們提供澹水、食物,想要購買那些有經濟價值的東西,都去屯門和澳門兩處。

  楊文岳把自己在廣東走訪的所見所聞以及一些問題的解決辦法,整理成了一本厚厚的文書,派人連帶著趙小五發現的花生種子一路護送回去給大帥悄悄。

  給窮人分田地這件事,在廣東也是頭一回見,什么不被大明承認的胥民也都可以登記在冊,幾個人相互作保,都可以上岸建造房屋居住。

  盡管錘匪分發族田以及沒收所有田地重新分配的事情,在廣東又掀起了一次來自大地主士紳們的反抗。

  因為錘匪開始打擊官軍,打葡萄牙人的時候,都無所謂。

  他們皆是認為,無論是誰來廣東,想要在這里站穩腳跟,都得跟大明一樣靠著他們。

  可當錘匪的錘匪向他們砸來的時候,這些人自是坐不住了。

  但應對這些叛亂,趙小五顯得更加得心應手,給這些大地主士紳賣命的人,至少在裝備上要比明軍好上不是一個檔次。

  甚至還能與錘匪進行火炮對射,連準頭都不錯。

  這些消息被鄭芝龍的兄弟全都傳送給了他。

  鄭芝龍看著錘匪的所作所為眼皮子直跳,他覺得錘匪實在是太擅長收買人心了。

  這種事比他干的還有魄力。

  “爹,中原大亂,李自成攻破洛陽殺了福王還煮了吃,張獻忠攻破襄陽殺了襄王。”

  鄭森把剛剛打探出來的消息和盤托出。

  正在感概錘匪邀買人心的鄭芝龍聞言抬頭嘆了口氣:“大明越發的孱弱了,這伙流寇怕是要成大事。”

  “那錘匪賀今朝就沒摻和摻和?”

  “沒聽說他們有動靜,只是占據了川東的一些地盤,便守住邊境,一副看戲的模樣。”

  鄭森頓了頓開口道:“爹,讓五叔不遠千里去山西,是否過于危險了?”

  “當年一個個腦袋掛在褲腰帶上在海上搏殺,趕路算什么危險?”

  鄭芝龍倒是不以為意,反倒覺得賀今朝定然是有大謀劃,否則也不會冷靜的看戲。

  以錘匪目前在廣東的所作所為,鄭芝龍認為提前與賀今朝進行勾連沒什么不好的。

  他可不想后半輩子遠離家鄉,逃亡海外生活。

  目前就局勢而言,賀今朝爭奪天下的概率極大。

  再加上錘匪在廣東并沒有表現出一副要“出海”的模樣,那運輸的主動權全都在他手中。

  賀今朝是用的著他,且要依仗他的。

  鄭芝龍也就是恨自己沒生個閨女,要不然指定得和賀今朝結親。

  等等。

  鄭芝龍想起與他關系最好的二弟,還有一個小女兒未曾出嫁呢。

  當年他們兄弟倆被他爹當眾逐出家門,在海上搏殺,江湖逐漸傳出“龍智虎勇”的贊譽。

  但是在崇禎八年的時候,他與對手劉香在廣東海戰,鄭芝虎跳上劉香的主船大殺四方,結果被人用漁網網住,扔進海中溺死。

  即使鄭芝龍逼得劉香自殺,一統南洋,讓海上走的人都得買鄭家的旗幟。

  但是鄭芝虎的尸體,即使是鄭芝龍帶著善于潛水的人一同下去,都不曾找見。

  這也是鄭芝龍的遺憾,遍數他的幾個兄弟,也只有老二留下的兩個女兒才值得他費心。

  老二一輩子就娶了一個妻子,生了三男兩女,四人都已經成家。

  待到老五回來之后,先看他如何評價賀今朝,再看看此人有沒有“天子相”,要不然他絕不能把侄女推到火坑里去。

  在海上跑船的人,對于這種“迷信”的說法是極為相信的。

  “這兩日你去你二叔父家里走運一二,爹要給侄女說份親。”

  鄭森也是個心思敏銳之人,他看著他爹道;“爹,你不會是想要把妹子嫁給賀今朝吧?他可是大明的反賊!”

  “我以前還是海盜呢,誰也別笑話誰的出身!”

  鄭芝龍毫不在乎,錘匪在廣東的所作所為,以及中原大亂明廷的軟弱表現,讓他不得不多考慮幾條后路。

夢想島中文    從驛卒開始當皇帝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