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拉斯集團早在四年前就推出了腦機接口設備,這種植入設備最先在殘疾人身上推廣,正常人倒是鮮有植入。
直到更多的技能芯片得到開發,更好的外骨骼和其他需要腦機接口啟動的技術變成現實,更有用的醫療技術出現,人們才開始植入腦機接口。
雖然里爾一直以來都有積極讓各國配合將這類設備投入社會保障體系,可是對于往身體里植入一塊搞不懂的玩意兒,這玩意兒還能直抵大腦,誰都要謹慎思考。
這導致歐洲這么多人口,實際上裝有腦機接口的人遠遠小于預期 當然,這也只是相對于歐洲龐大的人口基數而言。
此時此刻,夜之城那些“大膽”的義體植入者裝入技能芯片后,就可以變成足以保障數十臺機器人正常運行的工程師,又或是保障一整條產線正常運轉的人肉計算機,產能只會爆炸式增長。
只可惜,很難說這種增長能不能超過奧創機器人的大軍。
里爾坐在國王之座的控制椅上,享受著短暫的安寧:
化作AI的體驗遠比聽上去要沉重得多,做一個不恰當的比喻,就好像一個人只剩下了腦袋,裝上了一具和人類一模一樣的軀體,要用意念控制每一寸肌肉來讓自己能夠正常行動。
而他這段時間的工作量非常龐大,就算流竄AI也鮮有愿意這么干的——
數據量大、操作量大、網絡覆蓋面積大,就意味著信息在傳遞過程中失真的部分就越多,越有可能誘發系統性的問題。
更何況他還要維持和這種龐大理性計算相悖的人類情感。
16個小時過去了,上百萬工人走進工廠,整個歐洲上百萬士兵也完成了篩選和重新編組,無數法律修訂指令下達,這片大陸自從二戰以來就沒有運轉得這么繁忙過。
但是這也帶來了新的問題。
休息結束,里爾打開了戰術地圖:
他不可能和奧創對著暴兵,面對抱有毀滅傾向的敵人采取這種措施就是自尋死路,更何況敵人還是純粹的AI。
現在的問題是歐洲確實擰成了一條麻繩,但是拉脫維利亞的常備軍、工程師組都要留在歐洲繼續加速這個進程,產出的軍事機器和武器倒是源源不斷,但是用于進攻的人手不足。
他要面對的是一整個中東加上北部非洲區域,鐵馭確實很強大,但也只能算是特種部隊,要想得到決定性的占過,肯定要大量的作戰人員和戰爭機器 里爾能拿出的兵力很難覆蓋整個作戰區域,但是奧創也許可以,他已經霸占了那塊地盤不知道多久了。
所以只剩下一個方法:
突襲奧創的中樞。
奧創最顯著的特點也是他最大的弱點,它是一個自我意識過剩的AI,這代表他很難像光明會那類AI一樣處理分布式的問題,自然在分布式的工廠和網絡構筑上也是劣勢——
這意味著炸掉它的核心區域,對它造成的損傷足以讓歐盟產能在某一個時刻超過它的工業產能,并且在這段時間里用完全的兵力優勢永遠的碾碎那些機器人。
此時此刻,在賽博空間中,里爾面對的是整個歐洲議會:
雖然現在已經不再是720個代表,但是仍然是原來那個歐洲議會,這個歐洲議會正在屏息等待里爾的下一步指令。
所有在座議員和旁聽的國家領袖都感覺世界變化是如此之快,一開始里爾是個優秀企業家,他們想要給一些政策引入阿特拉斯集團。
后來里爾是個逃亡者,歐洲議會覺得棘手;再后來他成了一個偏遠小國的反抗軍領袖,歐洲議會齊齊決定用他的國家來充當戰略緩沖,并且榨取利益。
可是后來事情就開始不受控了,他們發現自己離不開里爾,離不開他的技術,離不開他的保護,更離不開他的決策,他的一言一行.
直到現在,如果里爾有呼吸的話,他們會用盡全力聽清楚里爾每一次呼吸——
這就是法律。
里爾:我們要采用地毯式進攻的方式,從中東一直橫掃到北非區域,清理和占領每一個可能有奧創的地方。
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涼氣:
或許對政客來說他們不清楚這是什么概念,但是軍官立馬就能明白。
里爾為他們規劃的戰線寬度至少在30005000公里,最終可能遠遠超過二戰中最慘烈的那幾場戰役!
老實說他們的思維還有些沒有擺正:無論是美國分裂還是奧創機器人,他們都只覺得是一場前所未有的危機.
可是當詳盡的作戰計劃擺在眼前,他們才發現這已經是世界大戰中才會出現的超大規模戰役了!
只不過在里爾的估計中,當所有生產技術都落實之后,這么大規模的戰役將在一個月到兩個月之間結束——
這實在是太快了!
如此復雜的地形、如此寬廣的戰線 也許現代戰爭真的可以打到這種規模。
不過很快他們意識到一件事:這實際上相當依賴社會的整體工業能力。
他們比得過機器人嗎?
答案是,里爾確實對此不抱有希望,所以他們必須爭取。
里爾:我不清楚奧創的生產能力,但是大概率比我們強。
里爾:我們的機會只有一個:突襲,國王之座補給完畢后會在6小時后發起突襲,目標地點是這里——
里爾:我的偵察鐵馭在這里觀察到了巨型工廠設施,根據我的判斷,奧創的中樞就在這里。
里爾:我們需要一輪精準迅猛的突襲來獲得領先地位,一旦突襲成功,我們就可以在產能方面與奧創拉開差距。
里爾:這一點點差距會讓我們可以在正面戰場上不斷擴大戰果,奧創的工業能力會因此難以恢復,而我們將蓬勃發展,最終一個不留的干掉所有可能藏有它數據的載體.
里爾:總的來說,這是一場競速,我們必須要贏。
這是一場世界大戰級別的戰略推進,是全球級別的戰爭沖突。
一種奇妙的想法在議員們心中油然而生:隨著里爾接管整個歐洲,信息技術、賽博技術、生物技術等等一系列高科技帶來的工業能力提升就像一場工業革命.
但是這是否是一場真正的工業革命,卻將由一臺真正屬于下一個時代的產物來檢驗——
事實是人類確實很難跑過奧創,很難跑過那臺一心只為毀滅,沒有感性、理性至極、殘酷至極并且永遠不會爭吵和被情感絆住腳的機器.
但是他們最勇敢的人將率先發起進攻,在這至暗時刻給予奧創致命一擊,在它吞噬整個世界之前,將它打入深淵。
不過還有一個問題。
舒爾茨議長:我想知道.如果我們的突襲成功了,但奧創的工業能力還在我們之上呢?
里爾沒有奧創的詳細數據,歐洲議會當然就看不到這些對比,只知道整個戰略的核心思想。
對此,里爾的回答倒是冷冰冰的,如同現實的溫度:
里爾:那我們會輸。
在塵埃落定之前,沒人能確定怎么做一定通向勝利 就像人類就算擁有絕對的勇氣、堅定不移的意志和聰穎的大腦,也沒辦法超脫物理定律一樣。
面對現實,人們只覺得嘴角苦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