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145章封爵

  正永八年,十一月初五。

  徐牧軍率親軍南下,殺拓跋家族長老拓跋幻滅、殺天龍寺金剛院首座法江、殺南越郡神秘修士斑元老道。

  蜀山劍派先天梁紅玉倉皇逃遁。

  同時,敗南越郡反賊、亦是自己親子的徐玄武,命陳忠、陳義二人押送徐玄武返回京城。

  他自身,卻是單身入南詔!

  消息傳回京城,朝野震動。

  正永八年,十一月初十。

  大朝。

  盧向清率先道:“陛下,徐大將軍忠勇無雙,剿滅南越郡叛亂,親自捉拿叛逆徐玄武,此忠義…天地可鑒!”

  “請封徐牧軍!”

  “請封徐牧軍!”

  “請封徐牧軍…”

  數十位大臣紛紛列出,躬身道。

  鄭毅道:“有何可封?”

  如今的徐玄武,已經是內閣首輔、大將軍、大元帥、大柱國、莽州牧、太保,位極人臣,還能有什么封的?

  盧向清道:“封太師、封爵!”

  “封爵?”

  底下人紛紛議論起來,一旦封爵,那可是勛貴,與國同休。

  而且根據徐玄武如今的地位和功績,至少也會給封個伯爵,甚至是侯爵、公爵都毫不為過。

  而這一來,徐玄武的身份立刻都會和諸多大臣不一樣了。

  屆時任何官員不管是誰,只要見到徐牧軍,都要率先行禮。

  而且大虞國的爵位,大都是在建國初期封的。

  建國之后,尤其是近百年來很少有人封爵。

  就算是封,也只會給了男爵、子爵之類的,而且并不是世襲罔替,只有一代而已。

  如今徐牧軍封爵的話,若是世襲罔替的話,那可真的是與國同休了。

  只要大虞朝還在,那么徐牧軍一族就永遠都是勛貴!

  一大家族,都要由大虞朝贍養。

  鄭毅想了下后道:“大將軍勞苦功高、忠勇無雙,封…一等侯爵,為忠勇侯,世襲罔替!”

  話音剛落,底下諸多大臣便低聲議論起來。

  “一等侯爵?忠勇侯!”

  “這爵位相比較于大將軍的戰績,好像有點不太匹配啊…”

  “嘶!你知道什么啊,如今天下大亂,陛下還要賴于徐大將軍輔佐,今日封公爵的話,那以后又該如何?”

  “也是啊,一旦出現封無可封的地步就糟了…”

  “以后我等可得稱大將軍為侯爺了…”

  “你懂什么啊!世襲罔替!那可是世襲罔替啊!”

  “我大虞立國三百多年,除了建國初期有幾位公爺、侯爺世襲罔替外,其他人都只會逐級遞減啊。”

  “徐玄武已經被廢了,他這個世襲罔替有什么用?”

  面對臺下諸多大臣的議論,鄭毅聽在耳中,卻并沒有什么反應,繼續道:

  “另,封徐牧軍為太師、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劍履上殿!”

  “嘩…”

  這下子,諸多大臣更是震驚了,議論聲更大。

  “陛下對于大將軍太過恩寵了吧。”

  “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劍履上殿,下一步要做什么,不會是加九錫吧!”

  “怎么可能!陛下春秋鼎盛,一旦徐牧軍加九錫的話,那可是要封異姓王啊!”

  “陛下不會那么糊涂的,而且這些只是陛下對于徐大將軍的榮寵,徐大將軍忠勇無雙,是不會對陛下不敬的!”

  “還只是個侯爵,陛下都如此信任,待其再立下大功,或會被封公…”

  諸多大臣議論紛紛,鄭毅卻并未理會。

  所謂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劍履上殿,乃是陛下對于重要大臣的特殊待遇,或者說皇家待遇。

  入朝不趨:按古制,任何大臣在去見皇帝的時候都必須是彎著腰小步快走,抬頭挺胸大搖大擺的走在皇宮里是肯定不行的。

  但是擁有“入朝不趨”的待遇以后,就不需要小步快走。

  緩步慢行,也是特權。

  贊拜不名:按古制,官員們除了姓名以外,還有字。

  例如曹操,字孟德;劉備,字玄德;司馬懿,字仲達;諸葛亮,字孔明等等。

  曹操可以被稱為曹孟德,諸葛亮也可以被稱為諸葛孔明。

  從“直呼其名”這個成語可以看出,直呼一個人的名字,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

  但是在大臣覲見皇帝的時候,首先需要大臣在宮門外等著,等贊禮官通報皇帝,皇帝允許大臣覲見以后,大臣才能進宮見到皇帝。

  當大臣獲得“贊拜不名”這樣殊榮以后,并不是大臣可以不需要皇帝的允許而直接闖進皇宮,而是大臣在覲見皇帝的時候,贊禮官不會再直接呼喊大臣的名字,而是稱呼官職。

  例如,待徐牧軍獲得這項殊榮之后,他在覲見鄭毅時,贊禮官需稱呼他為“徐大將軍覲見”或者“徐太師覲見”。

  而不是“徐牧軍覲見”。

  這,便是殊榮,也是特權!

  第三,劍履上殿:劍就是指武器,履指的是鞋子。

  在皇宮里,只有禁軍和皇帝可以佩戴武器,其他的大臣覲見皇帝是不允許的帶武器的。

  而且在大臣覲見皇帝的時候,是不允許穿鞋子的。

  獲得劍履上殿的殊榮以后,大臣就能帶著武器,穿著鞋子進出皇宮。

  如此一來,便可以證明獲得此三項特權大臣的地位崇高了。

  諸多大臣只是議論,卻并無人反對。

  畢竟,這次徐牧軍立下的功勞實在是太大了。

  帶著親衛南下南越,不但殺了數位反王手下的先天強者,還親自緝拿了自己的兒子,也是南方最大反王勢力之一的徐玄武。

  要知道,當時的徐玄武可是占據南越郡、鯨吞云州、覬覦越州的強大反王。

  一旦給他時間,讓他吞下越州,那么西南三州便能連接在一起,俯視蜀州。

  如此一來,徐玄武麾下勢力醉意成為反王第一。

  而現在,在徐牧軍一人主導之下,徐玄武野心被熄滅,他麾下的龐大勢力也是土崩瓦解。

  如此大功,區區一個侯爵,已經算是低了。

  鄭毅道:“錦衣衛,可有南越郡與大將軍最新消息?”

  唐城列身道:“陛下,根據最新情報,徐大將軍在剿滅徐玄武叛亂之后,盡收其麾下龍翔軍。”

  “而追隨徐玄武的諸多將士也紛紛倒戈,收攏其他郡兵,駐守云州。”

  “隨后徐大將軍入南越郡,殺黑苗族首領,釋放白苗族大祭司沉月老人,由其暫時統領南越郡。”

  “之后徐大將軍本人繼續南下,進入了南詔國領地。”

  “南詔國位于南越郡以南,崇山峻嶺,我等在此地并無多少探子,是以并沒有最新情報。”

  鄭毅問道:“如今鎮守云州和南越郡的統帥是誰?”

  “徐大將軍親衛,關山。”

  “封關山為云越提督,總領云州、越州、南越郡軍務,清剿境內叛逆!”

  “是!”

  有兵部官員出列道:“陛下,云州總兵為苗修,但苗修此時正鎮守雍州倉關,如此…”

  “如今乃是戰時,云州重歸朝廷,自該特殊對待。待戰必之后,再重新分配。”

  “諾!”

  鄭毅深吸一口氣,隨即道:“諸君!云州之事解決,待關山平定云州叛逆,便可統領云州冠軍南下入蜀,連同崔夏武大軍,剿滅蜀王叛逆!”

  “令,金鵬將軍越北洋水軍孟光將軍二人亦以聯手,剿滅荊州水軍。”

  “諸位臣民鼎力合作,必定能率先平定蜀州、荊州兩地!”

  “蜀州、荊州到手之后,便可對其他反王形成包圍之勢。”

  諸多大臣恭敬道:“陛下圣明!”

  鄭毅繼續道:“劉承恩,傳旨。”

  “諾!”

  “大虞官軍,奮勇殺敵,朕自會給你們相應的獎賞。”

  “先登、陷陣、斬將、奪旗者,重賞!”

  “陛下圣明!”

  就在這時,有太監緊張的從側殿跑了過來,但一看到陛下還在主持大朝時趕忙停了下來,不住的往這邊張望。

  “退朝!”

  鄭毅起身,諸多大臣靜待陛下離開,才緩緩退出。

  “陛下。”

  那小太監迅速連忙走了過來,鄭毅問道:“發生了何事,為何如此緊張?”

  “陛、陛下…”

  小太監結結巴巴道:“皇、皇后娘娘在御花園賞花時,不慎栽倒在地。”

  “腹部疼痛難忍,而且有落紅滲出,太醫說…”

  小太監話還沒說完,鄭毅當即就快步朝著后宮走去。

  劉承恩急急忙忙的追了上去,急促喊道:“擺駕坤寧宮!”

  說罷還賞了這個小太監一巴掌,咬牙道:“以后這種事情,要第一個通知咱家,明白嗎?”

  “是、是是…”

  小太監忙不迭的說道:“干爹說的是,但是是坤寧宮的盧進海公公讓我直接通傳陛下的…”

  “盧進海嗎?”

  劉承恩緊隨鄭毅背后,低聲道:“盧家的人,看來盧大人也應該知道了。”

  皇宮外,盧向清坐在轎子上驚訝道:“伱說什么?琳兒不慎栽倒了?”

  “怎么可能!”

  “御花園每日都有太監整理磚石花枝,清掃落葉雨水,怎么可能會栽倒?”

  “琳兒有武道底子在,就算是懷孕也不可能這么簡單的栽倒在地。”

  “難道說…有人要害老夫的外孫?”

  他眉頭微皺,低聲道:“傳信給后宮,讓她們提醒一下陛下。”

  “諾!”

  盧家身為世家,除了皇后盧琳兒外,當然也有其他貴人、美人在后宮。

  安排完這些后,盧向清遲疑了一下,還是讓家丁抬著自己離開了此地。

  很快,他的身影便是來到了一處隱秘宅邸。

  讓周圍人隱藏在周圍后,盧向清打開房門,走了進去。

  宅邸身處,還有一位中年男子,仿佛已經等了許久。

  “盧世叔,你可讓小侄等的好苦啊!”

  中年人長著圓臉,笑瞇瞇的眼睛都快要瞇成一條縫了。

  “獻凱世侄,老夫已經說過,不會牽扯到你們的行動中去,為何還要苦苦糾纏?”

  盧獻凱嘿嘿一笑道:“世叔啊,你我可都是盧家之人,那正永帝小兒逼迫至甚,你還要幫他嗎?”

  “回歸家族跟我等一起干吧,如今我盧氏已經占據冀州大半,州郡盡數投靠,麾下兵力已有三十余萬。”

  “我等之所以至今還未揮軍北上攻打京畿,為的就是逼迫正永帝廢除變法。”

  “只要他愿意廢除變法,我盧家還是他的臣子嘛,您說是不是?”

  盧向清搖了搖頭道:“你們,不是陛下的對手。”

  “嗯?”

  盧向清懶得繼續解釋,繼續道:“你回去吧,告訴族內,琳兒懷孕即將生產,我等需兩方押注。”

  “一旦琳兒誕下皇子,我盧家不管如何,也會立于不敗之地。”

夢想島中文    從假皇帝開始納妃長生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