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四二三章 新課題

  睡覺醒來身邊沒有女人服侍,好不適應。

  至少,沒有端茶倒水穿衣疊被的人了。

  就是早晨想來一發也都不行了,只能把一腔相思寄托于左手。

  坐在床邊迷糊很久,沈光林這才意識到,李蓉并不在家,她已經住在了單位,她正式上班去了。

  天宮一號諾大的家里只住有他一個人。

  自從嬸嬸帶著堂弟去了香江以后,沈光林連蹭飯的地方都不好找了。

  還好,生物實驗室的竇偉和老孔也都住這里,竇偉還是單身漢一個,但是老孔家里有李萍啊。

  李萍廚藝一般,但是她長得好看啊,這叫秀色可餐。

  她現在還是一位知名的演員呢,這一世的李萍沒有離婚,因此她雖然也認識了凱哥,但是倆人并沒有在一起。

  沈光林給凱哥算過命,凱哥早年成名,中途落寞,晚年又咸魚翻身了。

  李萍和老孔住在天宮一號里,和沈光林是鄰居,凱哥就是想來住,也沒那機會呢。

  天宮一號的設計理念和生活品質都是超前的,所有入住的人都很滿意。

  沈光林現在都有點不太想住福緣門那里了,生活設施不夠方便不說,東西都太看舊。

  而且那里也沒有裝電話,通訊不方便。

  總體來講,還是在天宮一號的生活更加舒適更加現代化一些。

  現在他和李蓉倆人不是已經領證了么,天宮一號就是他們的“新家”呀,福緣門那里畢竟是套老房子。

  其實李蓉也是可以回來住的,只是新單位距離天宮一號還是蠻遠的,住宿舍對于上班確實也更方便一些。

  而且她剛到新單位上班,現在就自己開車上下班的話,也太高調了吧。

  就是部長的小秘都沒這個待遇呢。

  領導的秘書是個什么待遇,這要去問領導的司機,因為,能開領導車的,只有他的司機了。

  現在學校已經放暑假了,沈光林的教學工作也停止了,但是他的科研工作并沒有停止。

  他最近也不想開什么新的課題了,決定還是認真研究一下生物科技方面的內容。

  別說,生物方面認真的研究一下還是蠻有意思的,比物理還好玩一些。

  隨著天氣越來越熱,去到懷柔抗蟲棉基地考察的人也越來越多了,大家有一種“農業看大寨工業看大慶”的心情來看待這次考察。

  吃喝玩樂一條龍,多好。

  不過,沈光林可是不會免費提供食宿的,就是再有介紹信的也不行。

  你們怕不真是來旅游的吧,過來就是一大通吃喝拉撒的,累不累呦。

  沈光林早就沒有心思做具體的接待工作了,別說他了,就連竇偉都撤回實驗室來了呢。

  現在距離棉花種植的窗口關閉還有一段時間,不過接下來的工作都是一些重復性的勞動,也沒啥意思。

  沈光林召喚,竇偉也就帶著實驗室的科研人員撤回來了,只留下一些其他學校的師生們在那里繼續奮斗和忙碌。

  接待領導的活就給他們了,也要給別人一個露臉的機會嘛。

  這里也算是學生們的暑假實習基地了,功勞是全體大家的,每個人都有份。

  雖然大家都撤回來了,但是老頭子說了要過去看看,沈光林還是要陪同的。

  他們也沒有興師動眾,沈光林的私家車坐著可比公務車舒服多了,而且還帶座椅按摩的。

  老頭子坐沈光林的車,也沒說什么,大家都知道沈某人一堂課五萬美元,人家就不能改善生活了?

  抗蟲棉真是個好東西呀!

  其實老頭子是讀書人出身,青年時投筆從戎,自己并沒種過田。

  不過,他家里以前可有不少田地呢,自然也知道棉花對于國家的重要性。

  如果國家富裕,當年打長津湖的時候就不會有那么多人凍死凍傷了。

  老頭子對棉花生長的勢頭很是滿意,在聽取了周圍的人對抗蟲棉的贊嘆之后,表示這個產品不錯,然后還問道:后續還有其他正在研究的課題嗎,別整那些虛的,還是看的見產品的實在。

  沈光林說當然有,他準備讓課題組去做試管嬰兒了。

  什么是試管嬰兒?

  沈光林跟老李解釋了一下工作原理,老李聽懂了,還會問話了。

  “如果60多歲的老人,是不是也可以通過試管嬰兒獲得一個孩子呢?”

  沈光林回答,“當然。”

  “這個好!有多少不孕不育的家庭有了新的希望。”

  這是全球最領先的科技嗎?

  并不是。

  鷹國1973年就成功生下了試管嬰兒了,只是我們國家還沒有人這么做過。

  那就去做吧,填補國內空白。

  其實,沈光林想做的并不是試管嬰兒,他想做的其實是多利羊多莉牛。

  這次,沈光林就給竇偉布置了新的研究課題任務。

  他!竇研究員不是在冷凍胚胎移植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嗎,那就試一試體外受精唄。

  這個還是先從牛開始做起比較好。

  無它,操作簡單,甚至沈光林自己都可以操作。

  現在很多人都說了,沈教授是跨學科的大神,他在物理,化學,生物等方面都取得了杰出成就,上一個如此牛逼的人物還是達芬奇。

  沈光林對生物其實并不算精通,但也不是完全不懂。

  他對生物組提了一個要求,那就是他們實驗室要做到給細胞“換核”。

  換核是克隆的前提。

  其實這也不是生物圈里的先例了,已故院士童先生很多年前就把鯽魚的細胞核放到金魚的受精卵中,成功培育出了新的生命。

  接下來,沈光林要求他們生物組要做到的就是:第一步,先給哺乳動物的受精卵實現“換核”。

  第二步,用體細胞去替換受精卵的細胞核。

  第三步,克隆物種就誕生了。

  給細胞換核的同時,冷凍胚胎的實驗也不能停,需要繼續做下去。

  這是很能帶來經濟效益的。

在生物研究領域,也就冷凍胚胎移植比較容易賺錢,其他都是純燒錢的娛樂  沈光林甚至想了,要不要去扶桑整一些和牛的種子過來,為什么澳洲人做的,他沈某人做不得。

  如果沒點想法,他沈某人整這么多土地做什么。

  實驗就這樣轟轟烈烈的開始了。

  沈光林已經預想到了困難會有很多,但是他沒有想到會有這么多。

  別說更換體細胞的細胞核了,就是兩個受精卵的細胞核更換,難度都大的很。

  當年,童老爺子是如何實現的?

  竇偉和老孔也算童先生的徒子徒孫了,卻沒有學到精髓。

  還好,這個年代儀器比較先進,沈光林不吝花錢,實力不夠,儀器來湊。

  地址:

夢想島中文    從大學教師開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