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五十三章 爭端

  兩個人的論文內容幾乎相同,這種事情一個處理不好,很可能會后果嚴重。

  因此沈光林非常重視,他覺得輕忽不得,一定要謹慎對待。

  沈光林發現問題之后立刻就去找了李老師,但是李老師并不在,辦公室的同事說他出去了。

  沈光林一直等到下班他都沒回來。

  他怕沈光林問他“收費”,因此在躲著沈光林。

  大家都說沈老師掉錢眼里了,學術能力是不錯的,但是樂于助人的事情不愛做。

  第二天一早,沈光林又來到李老師的辦公室里等他,不著急不行呀,時間拖延久了,將來被他賴上了怎么辦。

  今天有李老師的課,他不可能還不回來的。

  果然,李老師“姍姍來遲”了,但是他又做出一副自己很忙的樣子,表示自己馬上就要去上課,沒時間談別的。

  沈光林不可能讓他走的。

  “李老師,你寫的這篇論文我給你拿回來了,有件事我要跟你講,它跟我投遞出去的一篇論文幾乎是一樣的。”

  沈光林上來就準備說明事情的原委,這件事情還是開門見山比較好。

  李老師卻是不愿意聽他說話的。

  “怎么,李老師成了院長的親傳弟子之后架子就這么大了嗎,都不愿意幫老頭子一個小忙了么?”

  李老師還不知道沈光林來做什么的,直觀的認為他是來拒絕干活的。

  一個小年輕,怎么還這么難纏呢。

  沈光林不知道怎么解釋才更好,但是又不得不說。

  “李老師,并不是我不愿意幫你做這個翻譯,而是我在四天前投遞出去了一篇論文,文章的觀點跟你這篇論文的相似度有80%。”

  沈光林上來就說明了論文撞車的事情。

  “你說是我抄襲了你的論文?”

  李老頭瞪大了眼睛,馬上就要怒氣勃發了。

  “我不是這個意思,咱們這應該算是獨立研究。只是碰巧撞上了相同的課題,所以我來找您說一聲。”

  沈光林做過各種預期,就怕他會是這個態度。

  “怎么可能?哪里會有那么巧嗎?我一周前才剛寫完的文章,你四天前剛好投遞出去了,時間都趕的這么寸。”李老師完全不信他說的話。

  “你不會覺得我文章不錯,想據為己有,然后復印一份準備自己翻譯了發出去吧,做人不能這么損,沈老師。”

  李老師不相信世界上會有這么湊巧的事情。

  確實,李老師的論文確實籌備很久了,就是寫完放在抽屜里也有一個多星期了,直到昨天才霸蠻送到沈光林那里,沒想到竟然還能這么巧給碰上。

  擱到誰那里誰也不信呀。

  “李老師,您什么時候寫完的論文我不知道,你是昨天強行丟到我桌子上的,我也是昨天才第一次看到這篇論文的。

  我的論文是四天前就郵寄出去了的。誰寫的論文起源時間更久,這個沒有意義,我們也不需要多爭辯,我過來就是告訴您一聲,我的論文已經投遞出去了,這是我的郵戳和論文英文版的備份稿。”

  沈光林說完遞上了自己的證據,幸好是自己的論文早就郵寄出去了,不然還真的說不清了。

  李老師接過論文,但是他跟那位特別“好客”的王老師一樣,也看不太懂英文,不過他能看的懂數學公式。

  全世界數學的語言的相通的,物理也一樣。

  純理論物理的問題,通過公式推導也能夠看出一二的。

  李教授心里咯噔一聲,里面的公式看著就很熟悉,雖然推導方式不一樣,但是基本可以判斷,沈光林說的估計是對的,兩個人就是這么巧的寫了一樣的論文。

  但是,自己的研究成果也是通過多年好努力才取得的,不能就這么被人“剽竊”了去。

  這件事不能這樣算了,一定要把文章歸屬權搶過來!

  沈光林向來不愿意以惡意來揣測別人的。

  但是,李老師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就開始讓人看不懂了。

  “沈老師,你從哪里搞到我論文原件的?你這樣做也太不地道了吧,欺負我一個老同志,我要去校長那里舉報你!這就是證據。”

  李老師果然怒氣勃發了,他晃了晃沈光林的英文版底稿,證據在手,一定要把成果給爭奪回來。

  沈光林其實并無懼怕。

  作為一名刷論文的職業級寫手,沈光林見識過各種各樣的撕逼大戰。

  畢竟,校園并不是真的象牙塔。

  有時候,為了一個牛逼的觀點是誰最先提出的,幾十年的友誼都可以毀于一旦。

  在榮譽歸屬誰的問題上,但凡是大家所熟知的名人,也都沒有逃過名利圈。

  物理學界著名的楊李紛爭就不用多說了吧。

  而國內科學界的諾貝爾獎零突破,屠先生的獲獎也是飽受爭議。

  當然,這也說明了保留證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正是因為屠先生把當時的原始材料收藏在自己家中,這才證明了屠先生在青蒿素的發現過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這才有了后來的拉斯克和諾貝爾。

  不然,一個三無學者,想獲得承認是很難的。

  李老師是從運動年代過來的人,到現在都沒倒下,自然反應很快。

  他瞬間就把這件事情的性質定性為:是沈光林“抄襲”和“剽竊”了自己的成果。

  這還用說嗎。

  沈光林肯定是以某種方式竊取了自己的勞動成果,然后冠上他自己的名字拿出去進行發表。

  自己寫的論文就放在抽屜里,自己多次在課堂上講述過自己的觀點,沈光林肯定是從哪里“偷”到了,然后進行可恥的“剽竊”。

  是可忍,孰不可忍。

  其實,沈光林還真的不是剽竊,他是根據已經知道的結論倒推出來的,這是他完全的個人成果,任何一個過程都經得起檢驗。

  “行吧,隨便你吧,咱們各自擺證據就是了。”沈光林沒有要退讓的意思。

  反正他的論文已經郵寄出去了,等論文發表,這成果就是他沈某人的。

  國際學術歷史上,關于“剽竊”的例子也不勝枚舉。

  比如,一些學者參加某次學術交流活動,偶然聽到了別人隨口講出來的成果,自己回來立刻加工成為自己的發現,然后搶先發表出去,這種事情不要太多。

  還好,沈光林日常編寫論文的時候也是非常注重記筆記做記錄的。

  這是一個好習慣。

  每一個觀點的形成,出自哪本期刊,哪份雜志,他什么時候看到的,什么時候做的摘抄,一一記錄在案。

  沈光林從開始寫論文的時候就在防備著跟別人斗爭了,自己的記錄非常完整,而且時間線都有,不怕爭端的。

  而且,他還會故意和別的老師一起探討一下自己論文中的某個小“問題”,別人給出正確見解之后,他自己立刻記錄下來,表示某年某月某日,誰給他提供了幫助,幫助內容是什么。

  好為人師是共性,大家能夠幫上沈老師的忙,自己也很高興的。

  沈光林就想著遲早有一天,自己萬一做了一份“好東西”出來,比如,他“偶然”發現了石墨烯,然后被別人強行搶走了該怎么辦。

  現在,沈光林跟李老師的論文偶然碰上了,雖然是意外事件,但也是必然,而且兩個人都沒有退縮的打算。

  既然要扯皮,那就從固化證據開始唄,這種事情沈光林也是輕車熟路。

  甚至,他還列出了時間線和清單,就像使用PROJECT做工程管理一樣,一目了然,直觀的很。

  不但如此,沈光林還把自己的資料復印一份放辦公室里,一份放宿舍里,然后把原件放自己家地下室里。

  甚至,為了“安全”,他還做了一份復印件放到小姐姐李蓉位于東城區的辦公室里。

夢想島中文    從大學教師開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