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四十二章 港商

  沈光林和蘇有朋,二愣三個人盤點了大劉的庫存和資產。

  設備不算,只計算這些衣服從深城進貨的成本需要大約15萬,運到京城批發出去的話能夠賣到40萬。

  從這個方面來講,只花兩萬美金,可以說相當于這些服裝加工的機械設備是白送的。

  這個生意可以做。

  而大劉也不會虧,他的成本估計也就是這么多錢,已經完美套現了。

  葉計歡既然有管理經驗,這個人當然也可以要啊。

  事情談定了,只是有一點小插曲。

  那就是他們沒有人咨詢過小葉的意見,人家并不愿意跟著沈光林走。

  小葉已經習慣了香江的燈紅酒綠,表示不愿意繼續打工了,想出去自謀生路。

  大劉表示很遺憾,給了他一筆錢,讓他走了。

  末了還留了自己的電話,說歡迎他隨時回來,可以繼續跟著自己干。

  葉繼歡說好的,不過他要去干一番驚天動地震驚世人的大事業。

  事情談完了就要談風月,社團大嫂英姐已經功成身退,接下來是兩個商人的自由發揮時間。

  一起去蘭桂坊撿尸呀?

  同去,同去。

  初次見面,兩個人當然不會這么說。

  生意談成了照例是要一起吃一頓飯慶祝一下的。

  喝杯白酒,交個朋友。

  在飯桌上,大劉率先發起話題:“沈生是哪里人?”

  他們叫人不喜歡說先生,而是直接叫生,表示尊敬和親切。

  沈光林回答:“金陵人。”

  “金陵是個好地方啊,六朝古都,人杰地靈。”

  “是的,不過要是算上太平天國和蔣家王朝就是八朝了。”在沈光林這里,兆銘同學的偽政權當然算不上是一個國家和朝代。

  “那沈生現在主要做什么生意?一直做服裝嗎,不是說內地不讓私人經營企業嗎?”

  大劉對內地的事情也很感興趣的,聽說對面在搞改革開放,不少破落戶去那邊淘金了。

  大劉說的問題這也是沈光林來香江的原因,因為在內機創業會面臨一個產權問題。

  掛靠在國營單位名下遲早要出問題的,無論是國有資產流失還是被單位侵吞了財產都是一筆爛賬。

  在八十年代,有錢是原罪。

  安全是穿越者的第一要素。

  “服裝只是一個方面,算是一個低門檻的切入口,內地確實是還沒開放私營經濟,不過已經有支持個體戶的法律了,現在不是有特區了嘛,用港籍身份可以過去合法經商。”

  “厲害!有想法,夠大膽!”大劉表示傾佩。

  接下來該沈光林掌握話題的時間了:“劉先生是土生土長的香江人嗎?

  “算是吧,我祖籍潮州,過來已經幾代人了,這間工廠是家父留下來的產業,我在加拿大學的是金融,對實業并不感興趣。”

  大劉早就想去金融和地產市場上操作一波了。

  聽到大劉在加拿大留學和畢業,沈光林也來了興趣,不由問道:

  “劉先生畢業于那個學校?”

  “University of Waterloo。”

  滑鐵盧大學也是一所名校,在后世,它跟青木大學在國際上排名差不多。

  沈光林當然聽說過他們學校:“滑鐵盧這個城市我也去過的,是安大略省的城市,距離多倫多不遠,距離尼亞加拉瀑布也很近。”

  “沈生厲害了,對加拿大也這么了解,莫非您也在那邊讀過書?”

  “是的,距離不算遠,我是在花旗國的波士頓讀的書。”沈光林沒有說讀書的具體學校,畢竟這個事情不好宣傳。

  “劍橋是個好城市,那里可是有常春藤名校哈佛和理工科名校MIT。”

  沈光林對自己就讀于哪個的學校笑而不語,反而說起了常春藤聯盟。

  “花旗國大學組建的常春藤是個體育組織,因為他們體育太菜,因此組了局自己玩,我們也叫他們“菜雞互啄聯盟”。”

  “菜雞互啄?有意思。”

  兩個人隨即聊起了更多留學國外的一些其他軼聞。

  不過沈光林就只是傾聽者,偶爾插下嘴,就像一個捧哏的相聲演員那樣敬業。

  說起體育,兩個人自然聊到了自己喜歡的運動。

  “沈生喜歡什么運動?”大劉問道。

  “高爾夫。”沈關林不加思索的回答。

  大劉頓時感覺找到了知己:“哎呀,好巧,我也喜歡。”

  “我當然知道你喜歡高爾夫,高爾夫屬于高分子材料,彈性極好,不但能當球大打,用起別的用途來也很好用。”

  “怎么用?”

  “堵下水道。”

  兩個人互相道別,大劉繼續他的祖產搬遷事業,沈光林一邊組織人手將已經做好的衣服打包,另一邊在做著投資計劃。

  他真的準備在深城建廠了。

  之所以不去老王工作的羊城,是因為羊城想發展起來還需要幾年時間。

  有個機會,羊城和深城你選哪里?

  事情辦完就要早點回去,跟學校請假的時間不能太長,但是要辦的事情還是有很多,一定要抓點緊。

  沈光林一行人的下一站就是深城。

  深城經濟特區和深城是兩個概念。

  深城經濟特區的面積只局限在南山,福田,羅湖,鹽田這四個地方,這里現在也被稱作關內,其他地方統統被叫做關外。

  這四個區的面積加起來是327.5平方公里,周圍有鐵絲網,邊防站,檢查站等種種隔離措施。

  普通人想翻越這里,還真的不如從大海那里游過去。

  沈光林他們下一步的具體工作就是對接深城的招商部門了。

  從羅湖火車站出來,入了海關就回到了深城地界。

  一跨上深城的領界,蘇有朋瞬間活過來了,似乎,這里才是他的地盤。

  跟在香江的唯唯諾諾相比,在深城的他更顯得意氣風發。

  在這里他是主場,在香江不是。

  在蘇有朋的安排下,沈光林先去看了他們的進貨場地。

  其實進貨點就在鹽田,距離梧桐山不遠,這個年代,香江貨大部分都是從羅湖的中英街流竄出來的。

  中英街現在是局部封閉的,只有部分有關系有背景的人才能進入。

  以前的蘇有朋當然不能,不過現在的他已經可以了,因為他是“香江人”了。

  沈光林沒有使用自己的香江身份,他舍不得自己的京城戶口。

  三人有通行證,本來就可以進入中英街。

  這里開有好多店鋪,都是面向大陸的,他們出售各種物品,而購買單位也大都是國內的各機構,個人很少。

  要從1980年以后,才會有大批的游客獲準進入這里,這種盛況會一直持續到1997年,從那之后這里的地位才會逐年下降。

  看過了中英街,就要找政府談投資計劃了。

  投機計劃書當然是沈光林自己編寫的。

  這個年代還沒有網絡,也沒有模板,不過沈光林看過不少類似的計劃書,大致格式和內容還是了解的,編造出來并不難。

  畢竟,想做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就要講一個好故事。

  沈光林的計劃書做的相當大氣和漂亮,處處顯著專業范。

  意向“投資者”是香江沈氏實業投資集團,想要在大陸建設服裝生產基地,所產服裝20%用于內銷,80%用于出口。

  投資分三期,一期投資1000萬元,總投額5000萬,總計劃占地1000畝。

  目前已經完成了加工設備的采購,并且初始啟動資金也已經到位了,準備邊生產邊建設。

  而且,公司未來的三年計劃和五年計劃以及前景規劃都編制出來了,看著好像很可行的樣子。

  果然,沈光林的計劃書一拿出來,立刻受到了招商局的重視。

  隆重接待是不可避免的。

  沈光林介紹:他自己是京城大學的老師,他的香江朋友蘇先生到京城旅游,被他說服,然后準備投資內地,支持祖國建設。

  1980年的招商工作效率賊高,看到投資計劃之后更是覺得這些人好專業,不愧是集團公司。

  市里的大領導都出面了,幫助協調一切難題,只要你們來,一切困難都不是困難。

  有這樣的支持力度那就簡單了。

  “我們工廠現在就想搬遷,有沒有臨時辦公生產場所,我們可以先拿二十萬做租金,一邊生產一邊建設。”

  一疊一疊的人民幣放在桌上,看著還是很震撼的。

  “你們想選址哪里?”

  “當然是南山,這里距離港口近。”

  領導當然咩有意見,轉頭問工作組:“咱們南山有合適的位置嗎?”

  “后海有個老國營機械廠,已經在計劃搬遷了,這里可以臨時給他們用。”

  我去,宇宙中心呀。

  “這塊地可以賣給我們嗎?”

  “不可以賣,但是可以租,地塊不夠大,只有一百多畝。”

  “我們不嫌小,還可以在其他地方繼續找更大地方,我們在香江的工廠面臨搬遷,急需地方恢復生產。”

  這是沒有問題的,現在的問題就是希望投資商越大越好,對于能拿出真金白銀的投資商,市里是不吝各種支持的。

  “還有什么問題嗎?”

  “最后一個問題,我們需要工人,成熟的紡織工人和制衣工人。”

  沒有成熟的產業工人,一切都是白扯。

  “這個沒問題,我們可以直接問羊城要,讓他們支援,不過你們要開工資。”

  “工資該怎么算?”沈光林也怕他們獅子大開口。

  “現在工人們的平均工資是20塊一個月,他們過來的話我們希望能夠有適當的補貼。”

  “我們給40。”

  “那不行,太高了,打破了我們的工資體系。”

  還有這樣的,還會嫌棄給工人開的工資高。

  “那您看這樣行不行,工資您這邊定,只要不高于40我們都接受,不過,表現好的工人有激勵手段可以吧。”

  “這個可以。”

  先來它一百個工人。

夢想島中文    從大學教師開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