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氏來臥佛寺,自然非為賞花。
每年的三月十五、九月十五,她皆會上山進香,為她的幾個孩子并他們老朱家念上半日的祈福經文,再奉上一注香火銀子。
這也是她每年唯二兩次與佛祖他老人家親密接觸的日子。
事實上,朱氏是不大理會這些的。
她此生唯一的信仰,只有錢。
然而,身為京中貴婦,偶爾吃個齋、念個佛,卻也是題中應有之意,否則便失了那一重貴重雍容的風度。
為不與諸貴婦們拉開距離,這種表面文章朱氏自亦需做,遂紆尊絳貴,以每年兩次的頻率,對佛祖說上幾句心里話。
不得不說,她選的日子很好,一為暮春,一在深秋,正是一年中最好的兩個季節,天氣不冷不熱,山路易行不提,且那一路風物亦頗宜人,便偶爾遇了雨,亦是春煙溫軟、秋思纏綿,縱使坐在那禪房憑窗觀景,也令人賞心悅目。
“王妃您瞧,那邊兒好像還開著兩樹桃花兒呢。”臥佛寺后院的游廊下,因見朱氏心情甚好,葛福榮家的便笑著指著遠處桃林說道。
朱氏果然眉眼含笑,側首往旁瞧了一眼,微覺訝然:“喲,還真開著花兒。往年這時候,那林子里都是一片綠油油地,今年也不知怎么了,花開得這樣遲。”
“想是這幾年主子都沒趕上花期,那花神娘娘不愿怠慢了主子,便特為留了幾株,專為迎候主子呢。”大丫鬟綠藻在旁湊趣,奉承話說得很是嫻熟。
此言極盡諂媚,朱氏聽得舒坦極了,面上卻還努力維持著矜持,抿唇淺笑不語。
葛福榮家的瞅一眼綠藻,暗自搖頭。
綠云今日忽然病了,不曾跟出門,這綠藻便蠢蠢欲動起來,這會子人幾乎就貼在了朱氏身邊,生生將葛福榮家的都給擠出了圈外。
這也太心急了吧。
葛福榮家的暗地里直撇嘴。
綠云又不是得了什么大病,不過拉肚子罷了,等她病好了,哪里還有綠藻的事兒?
這般想著,葛福榮家的又不動聲色地往旁看了看,便見綠煙與綠蕪盡皆低眉斂首,安靜地隨侍在后,越發襯出綠藻之聒噪。
她索性緊走兩步,客氣地向引路的小沙彌道:“小師父,你說的明月禪房還有多遠?”
朱氏原先都是在清風禪房念經的,可今日住持卻說,后院才翻了新,建了好些獨院兒,其中有一間明月禪房最為清幽,因朱氏每年此時皆來上香,那禪房從落成起便一直空著,專候著朱氏這位貴主兒頭一個用。
朱氏聞言,自是無比欣然。
一間禪房不算什么,難得的是那一份兒體面和尊重,這可是多少錢都買不來的。
此刻,聽得葛福榮家的所問,那干凈清秀的小沙彌便合什道:“并沒多遠,穿過前頭那個院子便是了。”
葛福榮家的道了聲謝,那小沙彌又施一禮,方繼續引路。
細看來,這后院兒確實翻新過了,青磚甬路潔凈如洗,顯是才鋪上沒多久,道旁花木扶疏、流泉白石,便是大戶人家的花園,差不多也就如此了。
穿過一重院落,前方隱約現出一角黃墻,那小沙彌引著眾人三轉兩轉,曲徑通幽處,果是一所極雅潔的精舍,門前柴扉半掩、墻頭藤蘿垂掛,果然清幽。
“這便是明月禪房了,施主請。”小沙彌合什立在道旁,語畢,微一躬身,便自去了。
看著眼前清雅的小院兒,朱氏心下大是受用,啟唇笑道:“真是個好所在。”
一行人進得院中,略作安置,朱氏便換了身素凈衣裳,去得正房靜室,坐在那蒲團上敲著木魚念起經文來。
待一篇經文念罷,已是午錯時分,有小沙彌送來素齋,菜色雖談不上多么精致,卻都收拾得很干凈。
朱氏自是瞧不上這些粗食的,不過略動了幾樣,便叫抬下去眾人分食。
那綠藻倒也有眼色,趁著葛福榮家的她們不在,巴巴地將備好的點心攢盒奉上,又沏了帶來的新茶,得來朱氏一句“周全”的夸贊,就仿佛得了圣旨,恨不能跪下磕頭才好。
吃了幾塊點心,又喝了小半壺茶,朱氏便叫都撤下去,因一時無事,便立在窗前出神。
綠藻見狀,忙見縫插針地湊了過去,討好道:“王妃,您若是悶的慌,奴婢叫個小沙彌來與您說說話可好?”
臥佛寺的小沙彌不僅模樣干凈,且機辯伶俐,能發常人所不能之語,其中亦頗有見聞廣博者,貴客們倒也很愛叫他們過去說話。
當然,這話也不是白說的,最后總要拿出點黃白俗物來,讓這些小師父領略一番紅塵銅臭之氣,以便他們更好地一心向佛。
朱氏被綠藻說得有些意動,便笑道:“依你便是,只你婉轉些,莫要嚇壞了這些小孩子家。”
一席話慈眉善目地,綠藻自又是一通馬屁奉上,直到朱氏笑著揮手,才退了下去。
不一時,便有個干凈的小沙彌隨綠藻進屋,朱氏打眼瞧去,不由笑起來:“方才便是你領的路罷?”
那小沙彌端端正正合什道:“正是小僧。”
見他一本正經地,朱氏猶覺好笑,便逗他:“不知小師父怎么稱呼?”
“小僧了空。”了空小和尚仍舊答得一板一眼。
朱氏也不過逗個趣罷了,便命人抓來些點心予他吃,又請教他些淺顯的佛法。
那了空果然口齒靈便,有問有答,不卑不亢,倒還真有幾分高僧的派頭,綠藻等幾個膽大的丫鬟也拿些頑話與他說笑,他亦是一派風清月明,應對得體。
正說笑間,忽有小丫頭在外稟報:“稟王妃,才大管事送了信來,說是晴姑娘到府了。”
“喲,這孩子先前說是病了,我還擔心她來不了,如今看來是大好了。”朱氏一派歡喜。
這位晴姑娘,閨名朱慧晴,乃是朱氏胞兄的小女兒,因生得頗有幾分水秀,比另兩位姑娘強上些,在朱氏看來,配徐玠是綽綽有余的了。
賞了那小沙彌一兩銀子,將他打發走了,朱氏便喚來葛福榮家的問了問詳情,得知朱慧晴住進了早就安排好的跨院,便覺事情已然成了大半。
她相信,有她在旁推動,怎么著徐玠也會與朱慧晴“偶遇”個幾回,而只要朱慧晴沒笨到家,自是知曉該如何做。
心頭大事已定,朱氏只覺渾身舒暢,笑著向葛福榮家的道:“罷了,便去外頭散散吧,坐了半天了,也好消消食。”
葛福榮家的知道她其實是嫌寺里的鋪蓋太粗陋,不愿在此歇午,往年亦是如此的,便笑道:“王妃今兒可是趕巧了,這院子后頭正挨著塔林,從前都封著不讓人進,今年才開的,王妃要不要去那里逛一逛?”
朱氏自是無可無不可,只淡聲道:“只要清靜即可。可別像桃林那里,腌臜得很。”
說著還嫌棄地皺起了眉。
那桃花林游人如織,雖不是三教九流俱全,卻也有不少庶民前來賞花。
朱氏自視高貴、更自詡高雅,不屑與平民為伍,更深以桃花為惡俗,是以每年暮春進香時,她從不會踏足桃林,最多遠遠瞧上兩眼罷了。
葛福榮家的便陪笑道:“王妃放心,奴婢方才問過了空小師父了,他說如今那塔林知道的人不多,空得很。奴婢又叫小丫頭去看過,真真除了清靜,也沒別的可說的了。”
這話引得朱氏笑了起來,翹著手指點她:“媽媽也太促狹了,當心佛祖怪罪。”
葛福榮家的忙作勢輕輕向嘴上打了一下:“奴婢說錯了,奴婢該死。”
朱氏緩緩起身,拂鬢道:“既這么著,那就逛逛去,瞧個新鮮也好。”
眾人自應是,圍隨著她出了明月禪房,沿修好的石階拾級而上,正自賞玩景物,忽聞遠處“錚”一聲琴音,幽遠清寂,恍若明月出東山。
“這怕是那個掛單的高僧在彈琴呢。”朱氏尚還未問起,綠藻便搶先答道。
朱氏一聽“高僧”二字,便再不做他想,倒是綠藻還在旁解釋:“奴婢也是方才聽了空小師父說的,道是這臥佛寺來了個修閉口禪的高僧,從不說話,只偶爾會在后山彈琴。”
“倒是挺雅致的。”朱氏隨口應了一句。
行不多時,便到了塔林,果是靜寂無人,唯松柏參天,襯著一座座古樸的石塔,說不出地清幽。
此時,那琴聲也漸而清晰起來,錚錚琮琮,沖漠高遠,在這松山古寺間緩緩回蕩,直叫人心靜神寧。
朱氏雖是個俗得不能再俗的俗人,卻也為此影此聲所動,一時偶發感慨,立在石塔高樹下,悵然遠眺。
便在此時,蒼翠樹影間,徐步行來一人。
那是個年約四旬的男子,青衫落拓、形貌淡雅,修長的身形似與滿地綠蔭融為一體,就仿佛是那松柏化生而出的。
“什么人?”葛福榮家的吃了一驚,當先喝道。
恰此時,山風乍涌,吹動著那男子的青衫袍袖翻卷,不知哪里飄來幾片淺粉的落英,在他身前隨風飛舞,錯眼瞧著,竟大有謫仙之態。
眾丫鬟一時看得都有點發呆,便連葛福榮家的亦覺方才那一喝造次了,這男子氣韻超然,就算不是哪家士子,也顯然是個功名在身的讀書人,又豈是她這樣的奴仆可以輕易呼喝的?
這一刻,并無人發現,朱氏的面色,正一點點地蒼白了起來。
那青衫男子似亦頗為吃驚,此時早便止了步,從容整了整衣襟,遙遙作禮:“諸位見諒,在下寓居臥佛寺讀書,偶爾散步至此,并不知有人…”
“大…大表哥。”一個聲音突兀地打斷了他。
他驀地息聲,看向說話之人。
朱氏怔怔地回望于他,眼眶已有些微濕,神色卻已然恢復了鎮定,上前兩步,強笑道:“大表哥認不出我了么?”
青衫男子眉頭輕蹙,似是在努力回想著什么,然而,他望向朱氏的眸光,卻是茫然的:“這位夫人見諒,在下因讀書傷了眼睛,不知您是…”
說到這里,他蹙緊的眉頭忽然一松,失聲道:“莫非是阿…是三妹妹?”
“是我,大表哥。原來你已經回京城了。”朱氏的語氣可謂平靜,便連僅有的那一絲喜悅,亦在合宜的范疇之內。
然而,葛福榮家的面色卻一下子難看到了極點。
她并非朱氏的陪嫁,且亦從不曾聽說,朱氏還有這樣一位“大表哥”。
委實是朱家的門第極為稀松,若非朱氏嫁進東平郡王府,那一家子都得回老宅喝西北風,再說難聽點兒,那就是個破落戶,十幾畝薄田養活一大家子,這位大表哥是何來歷,用腳趾頭也能想明白。
這要是來打個秋風,葛福榮家的還不會如此變貌變色,可方才朱氏看這位大表哥的眼神,卻讓她眼皮子直跳。
念及此,她再也顧不得朱氏作惱,搶上前攔住朱氏,陪笑道:“王妃,既然遇見了親戚,便請回府中坐一坐吧,王爺正好在家呢。”
一面說話,一面拼命給朱氏使眼色。
您可長點兒腦子吧,在人家寺里跟您這什么大表哥敘舊,您真不怕佛祖賞兩個雷劈劈啊?
葛福榮家的恨不能從眼睛里飛出刀子來,把朱氏的腦瓜子給扎醒。
只可惜,人家根本沒瞧見。
此時的朱氏,一雙眼睛直勾勾地看向那青衫男子,甚至都不曾意識到前路被阻,身子一轉、腳步一勾,自然而然便繞開了葛福榮家的,依然保持前行的方向。
葛福榮家的急出滿頭汗,卻也不好當真強攔著,只得回身吩咐:“綠藻三個便在此處,余下散開各處守著,莫叫人再沖撞了王妃。”
小丫頭們尚不明所以,一個個懵懵懂懂地,倒是那些仆婦,已然察覺事情不大好,卻也沒有那等看熱鬧的閑心。
開什么玩笑?甭王妃出了什么事兒,最后倒霉的都是她們,此時只能求老天爺開眼,不要再讓外人瞧見此間情形。
葛福榮家的與她們亦是一般心思,見匆匆眾人領命去了,又厲色低聲道:“還有你們三個,都給我安生些,知道么?”
三婢忙應是,綠藻亦沒了爭強好勝之心,斂首站著,一動也不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