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305章 林三七被迫收徒

  林三七看著現場眾多老前輩,認真說道:

  “所以不要動不動說什么老祖宗,老祖宗太多了,咱們多民族國家認不過來。中醫是幾千年來不斷修改,不斷積累,不斷進步的,不是抱著一個老祖宗的墓碑原地踏步的。”

  有一名中層干部不服氣了,反駁道:

  “中醫有中醫的一套規矩,西醫有西醫的一套方法,小林科長,你如果要把中西醫結合起來治病,最終會淪落到不中不洋,不倫不類,不西不中,你不覺得很可笑嗎?”

  林三七撓撓頭,尷尬地笑道:

  “為什么可笑?我覺得中西醫結合這個提議非常好啊,將中醫和西醫的優勢發揮出來,結合起來,這樣對疾病絕對是全方向打擊,中西醫結合療效更好啊。”

  說到這里,林三七心想,某感冒藥生產廠家應該給他代言費。

  又有一名中層干部不服氣了:

  “小林同志,你還年輕,你以為你是誰啊?哪怕要改革中醫也輪不到你來改,你這樣很容易讓我們首都中醫院陷入尷尬,被全國中醫界同仁臭罵的。”

  一部二十四史,只要是改革派人物都沒有好下場,所以這也極大限制了改革人物的產生。(由此可見我國第二代核心的偉大和勇敢)

  林三七清了清嗓子:

  “咳咳,我可是施今墨、蕭友龍、丁仲英、韓幫緒等12位老爺子的親傳弟子,我想我這輩份比你們都高一輩,放眼國內誰能比我更高?師承12門派,你們還覺得我不夠資格代表中醫?”

  這話一出,現場的人有一個算一個,全部都要吐血了。

  真要這么算起來,林三七絕對是目前國內中醫界“師叔輩”的存在。

  因為12位老國寶代表的是目前主流的12個中醫流派,徒子徒孫遍布全國各地,老國寶們是“師祖輩”的話,林三七那就是全國大多數中醫師的師叔。

  紀副院長擺了擺手:

  “行了行了,大家都別吵了,咱們這個肺癆科目前只是搞搞試點,還不知道會不會成功呢。如果林三七同志治病失敗了,那萬事休矣。

  如果林三七真能治愈肺癆,我們中醫院那就能一飛沖天,到時在場的每一位都是有功勞的。大不了我們對外宣稱的時候,就說是中醫的勝利,這樣我們首都中醫院的里子面子都有了嘛。”

  大伙兒一聽到功勞,眼睛都亮了。

  只要有功勞,只要有好處,只要能在未來官職提一提,那什么中醫西醫的,去他娘的。

  不得不說,紀副院長做為官場老油條,還是精準掌握了眾人的小心思,這個主義那個主義,全是他娘的一肚子生意。

  “那,我們中醫院就試試?”

  “行,那就按小林科長的意思來,不過沒出成績前先保密!”

  “我贊同肺癆科的變革。”

  紀副院長和林三七相視一眼,都無奈地苦笑起來。

  “首都中醫院肺癆科”的牌子放在一邊。

  施今墨老爺子正在用毛筆認真書寫第二個匾額:首都中醫院結核病防治中心。

  而在另一個桌子上面,放著一份中醫院抬頭的紅頭文件,上面寫著:

  “茲任命林三七同志為肺癆科科主任(代),試用期一年。”

  沈院長在旁邊咂著嘴不解地問道:

  “小七,你說肺癆科這個名稱咱都能理解,也體現了我們中醫院特色,但你為什么一定要掛上一塊結核病防治中心的牌子?這不倫不類的,也沒有紅頭文件承認。”

  林三七在一邊嘿嘿一笑,心想就是因為上頭不承認,自己才以寫了中醫院抬頭,否則按他的野心,應該寫“國家結核病防治中心”,這樣說出去才夠威。

  “院長,你這就不懂了吧,這叫先搶占先機。肺癆是我們中醫傳統的稱呼,如果我們將來總結經驗,要全國、全世界推廣,必須要亮出肺結核的名稱。

  所以與其這名稱將來被別人搶了先,還不如我們先占了‘結核病防治中心’的牌子,要不是咱們還不夠格,我都想掛‘中華結核病醫院’呢。”

  林三七的野心還不止于此,如果可以,結核病專科將來完全可以獨立成院,那他也能撈個院長當當不是?

  如果更進一步,結核病醫院還可以晉升為“傳染病醫院”,或者“胸科醫院”、“肺科醫院”等等。

  真到了獨立建院的那一天,也算是林三七為國家醫療事業做出的一份貢獻吧?

  關鍵是有利益呀,林三七當院長了,那進什么中藥材,多少種類多少數量那還不是他一個人說了算?到時豈不是可以上下其手,源源不斷搞藥材了。

  施老爺子最后一筆寫完,林三七在一邊已經狂拍馬屁了:

  “好,師父你的字妙啊,典雅秀麗,富有古意,這獨特的用筆、用墨的技巧,完全超過了董其昌啊。”

  施老爺子呵呵一笑,顯然心情很好:

  “你個馬屁精,不用如此小心翼翼,對于你采用洋為中用,中西結合,把西醫的檢查方式融入到中醫診療過程中,我們幾個老家伙是樂觀其成的。

  外國有好東西,我們為啥不用?我們幾個思想還不至于如此迂腐。

  就像寫字,鋼筆就是比毛筆方便呀,隨時可以書寫;汽車也比馬車更快更便捷;甚至當年我去曰本坐的大輪船,總比我們的木頭帆船好吧,又不是鄭和下西洋時代了。

  關鍵不在于是中醫還是西醫,關鍵是咱們做大夫的一定記住:為醫者,須絕馳騖利名之心,專博施救援之志。”

  林三七低眉順眼,老老實實回道:

  “記住了師父,你放心吧,我林三七不愛錢。你看看我一個普通小老百姓給咱們醫院搞來了新的X光機,還搞來了全套檢測設備,沈院長可一分錢沒掏給我呢。”

  沈院長聽到后非但沒有臉紅,反而哼哼冷笑起來:

  “你小子別裝高尚,你這肺癆科還沒開呢,先把未來媳婦給弄進醫院成為正式職工了,你還說你沒私心?你是不愛錢,但你愛美人啊!”

  沈院長說完,屋里眾人都大笑起來,只有林三七鬧了個大紅臉。

  潘曄6月份剛畢業,就被中醫院特招成了“正式工”,這在以精減人員為主的1960年非常不容易,還是沈院長親自跑到衛生局才特批下來的。

  相反的,肺癆科新招的其他6個大學畢業生最終只能走“臨時工”,頂多就是工資參照正式工來,戶口也暫時掛在昌平分院集體戶頭。

  這已經是沈院長能爭取到的最好條件了。

  否則按國家的大政策,今年的大中專畢業生絕大多數都要分配去基層,還要去外地,不能留在首都。

  再過些年,別說大學生了,就連中學生都要開始去外地農村種地了。

  所以任何一項政策都不是突然出臺的,之前肯定是有預兆的。

  就比如大學生工作都安排不了,城市已經無法容納更多居民了,那么只能清一色去外地,去基層。

  如果連外地都安排不了工作了,怎么辦?還有廣大農村天地嘛,這就是后來上山下鄉的由來。

  從國家的層面來講,大量學生去農村,幫助農村建設,提高農村人材層次,對農業生產是有利的。

  但從個人的角度來講,太慘了,具體怎么慘可以參考知青回憶錄。

  紀副院長這時候也從屋外走了進來,將一份名單交給了林三七:

  “小七,給,這24人都是我們中醫院的子弟兵,按你的要求,全部都有中學學歷,以后可都是你的小徒弟了。”

  在屋里的幾位老爺子全部都噴茶了。

  韓幫緒老爺子有點不相信自己耳朵:

  “誰?給林三七當徒弟?我滴媽呀,他自己當徒弟還沒學明白呢,就準備當師父了?我說小林,你小子也不怕誤人子弟?”

  林三七同樣有些尷尬,心想自己還是一個事實上的“實習醫生”,開后門的研究生在讀,幾斤幾兩心里有數。

  但沒辦法,當聽說林三七準備新開一個“肺癆科”,還招了7名大學生后,中醫院內部的職工反對意見很大。

  一個是林三七準備引起西醫的一套,本來就有一些傳統中醫師看不順眼。

  另外昌平分院(中醫院農場)本來就是妥協產物,并沒有解決職工子女的就學就業難題,導致職工子女都找不到工作。

  雖然中醫院為了照顧他們,讓這些小年輕種田種地來換取糧食。

  但解決了溫飽問題后的職工們又開始不安份了,覺得自己子女荒廢了,于是吵著要中醫院解決子女就業問題。

  剛巧林三七的肺癆科一開,需要一批醫生護士。

  林三七是想國家成立一套肺結核診療規范,方便以后全國推廣的,所以想招一些素質更高的大學生。

  這下好了,捅了馬蜂窩了,職工們認為林科長寧可要外人,也不要自己人,是吃里扒外。

  最后還是沈院長拍板,讓林三七在職工子弟中招一批“徒弟”,這才遞上來這24人名單。

  這讓林三七在暗中感嘆,在這個國家想做點事情太難了,人情社會盡是人情…

  看到韓老爺子的調侃,林三七反將道:

  “老爺子,這些年輕人以后是我的徒弟,那不就是你的徒孫嘛,你可不能藏私呀,有什么看家的本領都得使出來,幫著我帶徒弟呀。”

  韓老爺子一揮斷掉:

  “別介,我們幾個老頭都說了,你和小曄子是關門弟子,那就是最后兩個了,其他人我們絕不再教。你當我們的醫術是大白菜啊,隨便來個人我們都收。”

  老頭心想,要不是我們得靠著你林三七吃飯,就你這個不學無術的小家伙我們都不愿意收呢。

  林三七聽了也無所謂,反正他這次收徒弟是準備全程西醫化教學了。

  他手上有現成的教科書,拿出來,讓7名大學生,以及24名中醫院職工子女學習。

  醫學這東西你想學精學深很難,但如果暫時不需要你掌握太多理論知識,只要你會“做”就行,其實難度也不是太高。

  經驗醫學這玩意兒,只要你多看多聽多學多做,自然而然你就掌握了。

  具體可以參考一代神書《赤腳醫生手冊》。

  這本小冊子根本就不教你理論化的東西,教的全部是干貨,就是得了什么病,你怎么診斷,然后用什么藥怎么治療,就這么簡單。

  林三七都懷疑如果讓《赤腳醫生手冊》的主編來寫,那肯定不像烤餃這樣的作者,一點不會水,全部都是劇情,絕對快節奏。

  第二天,林三七開著大卡車,拉了滿滿一車的石灰和水泥,讓總務科將結核小院重新裝修一下,起碼路面要硬化,墻壁都要刷上潔白的石灰。

  醫院總要有個醫院的樣子,像個豬圈不就成笑話了嘛。

  工程的事情不用林三七去搞,但培訓的事情必須要他親自來。

  昌平分院的小會議室里,潘曄正在將一份資料分發給在場的第一個人。

  6名在座的大學生分別是張青梅、王玲、耿福興、朱國平、周文亮、樊自立。

  他們算是倒霉的一批,本來考上大學都是天之驕子,偏偏畢業的時候遇到國家困難,城市人口疏散的風頭上,于是沒辦法落戶首都。

  這時候被沈院長以幫忙留在首都為誘惑,一口氣挖來了6名西醫臨床專業大學生。

  本來這批大學生畢業應該是去什么協和呀、鐵路總醫院呀、數字醫院等等這些西醫醫院。

  中醫院歷年來都不招大學生,因為中醫講究師承,也就是從職工子女中招工,像林甘草、林杜仲就屬于師承的中醫子弟,被招進中醫院工作。

  除了6名大學生外,就是24名中醫院子弟兵。

  這批人占了絕大多數,這時候把小會議室擠得滿滿當當,這中間就有幾個月前被狼咬的朱小霞。

  這批“醫二代”年齡相對較小,對林三七這位“老師”沒有什么抵觸。

  畢竟林三七也屬于他們醫二代其中一員,是自己人。

  而且林三七還是醫院中層干部,是科主任,掌握了他們的生死。

  等一年試用期過后,如果林三七點頭,那么就可以留下,還有機會轉正。

  如果林三七搖頭,覺得沒有學醫天賦,那這人就要被直接清退,繼續回去農場種地,這際遇可就天差地別了。

  林三七見所有資料都發給了眾人,這才拍拍掌說道:

  “好,大家都拿到了肺結核兩份資料,一份呢是偏理論的教學知識,另一份則是偏實操的臨床指南,首先,需要大家回去后將這兩份資料全部背得滾瓜爛熟。”

  林三七一說,包括潘曄在內的7名大學生沒有多余表情,反而迫不及待翻看起來資料來。

  24名醫二代卻一個個都唉聲嘆氣起來,這整整50多頁的資料,對沒有西醫臨床基礎的人來說,分明跟天書沒有什么區別。

  “林哥,太難了,這么多資料…”

  “是啊林科長,上面好多知識點我們都看不懂啊…”

  林三七不是嚴歷的人,這時候笑著說道:

  “沒辦法,咱們這肺癆科再過兩周就要開業了,現在你們當中大多數都是零基礎,我只能用速成的辦法。你們先把內容背熟,后面我再教學時,你們就能迅速在腦海里調出資料來。

  今天我們第一天上課,我決定先給你們上上如何正確讀取X光胸片。

  胸片能查出肺結核,可以較早發現結核病變,并且能夠明確病變的部位、病變的范圍、病變組織的形態,以及密度等情況。

  并且,胸片還有助于判斷肺結核是否處于活動期、肺部有無空洞等。

  當然診斷是不是結核病,患者還可能要進一步行結核分枝桿菌檢查,但胸片是確診的重要依據,也是未來我們寫論文需要用到的重要參考數據。

  在讀異常胸片之前,我們先來看看正常的胸片是什么樣的,這就是我準備的片子,大家仔細看…”

  光是胸片,林三七就教了3天。

  林三七不但教學生們如何讀胸片,另外他還將中醫院得了肺癆的8名病人全部都請來,成為了首批實驗品,目標是理論聯系臨床,一邊教學,一邊治病。

  (還好不是大體老師)

  林三七還親自教導學員們怎么操作X光機,如何拍片。

  拍片的過程其實并不復雜,林三七不要學生們掌握成像理論,也不要他們學會維修機器,只要學會怎么拍就行了。

  比如怎么正確抱著胸片架,怎么對準,怎么按開關,怎么樣更換感應盒,怎么樣洗膠片等等。

  2022年曾經有一個投訴,一家鄉鎮醫院,病人拍片的時候發現,給他拍X光的操作者不是醫生,居然是一個小孩。

  后來才知道,這個14歲的小孩是醫生的孩子,當時醫生臨時有事走開了,讓自己孩子幫忙拍幾張X光片。

  由此可見,其實純拍片并不難。

  學會拍X光片還不夠,林三七還要教學員們如何正確使用半自動生化分析儀,以及痰涂片和培養等等。

  在病人的痰液或病變部位發現結核分枝桿菌是肺結核診斷金標準,所以這個檢測非常重要,林三七要求人人都學會。

  他的目標,就是這31個人就是首批肺結核黃埔軍校一期生。

  將來國內的結核病靠他林三七是靠不住的,他只要把所有知識都教給他們,讓他們成為星星之火,然后在全國范圍內開始燎原。

夢想島中文    穿越兩個時代的醫生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