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大“盒子戰略”的失敗,
最核心的原因,自然是因為盛大在沒有政策許可的前提下,去動了IPTV這塊廣電的奶酪。
但實際上,
卻是在2005年這個時間點,無論天時、地利、人和,都還不具備發展類似“數字家庭戰略”的條件!
天時:政策不允許!
消費電子和PC、電視的融合,除了技術還不夠成熟外。背后牽扯的,更是三網融合這個國家級戰略!
實現是個非常漫長的過程,現在太超前了…
地利:技術和產業鏈不完善。
盛大在盒子項目上,實際上是以硬件為載體,來撬動整個產業鏈。
但盛大雖然廣泛對外合作,但更多是橫向的內容合作,缺乏上下游產業鏈條的積累和布局,更沒有讓整個產業鏈條,都圍繞盛大盒子形成一個生態圈。
就像后來小米搞智能家居戰略,其實本質上也是“數字家庭”。
但小米就是以手機、智能硬件和IoT平臺為核心。
上下游擴充了大量的生態體系的產品。
從路由器、機頂盒、電視,到插線板、筆記本、攝像頭、智能音箱…,從而形成了一整套“全家桶”式的解決方案。
人和:盛大內部,除了老陳自己之外,其他高管都對這一戰略心存疑惑…
據說,當時盛大總裁唐駿和他弟弟小陳,就都明確反對,還跟他拍了桌子。
只是因為老陳的權威,以及盛大的管理體制,延續的還是他在政府部門的那一套,大家都是敢怒不敢言而已。
本來隋波還有點奇怪,
按說,前世老陳搞這個“盒子戰略”,還可以理解為他成為“首富”之后,有點膨脹了。
可現在,他既沒有《傳奇》的輝煌,也沒有“首富”的光環…
他咋還“葉子這么潮呢?”(蘭州方言,形容膽子大)。
后來再一想,
嗨,可能還有一點,是隋波的“鍋”!
他提前給易迅整出了個“互動娛樂戰略”。
這正中老陳下懷,他覺得這和他的“數字家庭”戰略思想,是相通的…
隋波都開始搞這個了…,老陳膽子也大了,英雄所見略同嘛!
卻沒仔細分析,兩者間不同的點。
隋波搞的互動娛樂戰略,本質上僅僅利用易迅龐大的用戶數,實現互聯網內容的聚和,是一種互聯網商業模式。
其核心價值在于:
在互聯網用戶快速增長和帶寬發展的大環境下,整合網絡文化內容,實現對傳統內容傳播渠道的變革。
為用戶帶來更多互動娛樂內容的選擇,和便捷流暢的觀看體驗。
而并沒有涉及硬件和電視。
更沒有想著去搶占客廳,觸碰廣電的紅線!
恰恰是這個不同的點上,規避了最大的風險!
第二個原因,就是國家近兩年在大力推動“文化產業體制改革”。
這也是隋波提出“互動娛樂戰略”的大背景,政策基礎。
但老陳,應該是在判斷上發生了失誤。
他很可能是判斷,廣電領域的體制改革,也會很快開展…,怎么可能?
最后一個原因,
就是老陳本人,有超越現實的雄心。
只可惜,他的這種雄心,凌駕于團隊發展的需要之上,也完全不考慮市場情況和用戶的感受,又在時機不成熟的時候,去觸碰敏感和高風險的領域…
所以說,雄心是一個創業家所應該有的。
但要想完成商業領袖的跨越,克制自己雄心(特別是這個雄心,與團隊和市場不符的時候)卻是一門必修課。
隋波對老陳這一世,依然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走上了一條注定失敗的老路。
頗有些感慨命運之奇妙,唏噓了一陣后。
也因為這件事,想到了易迅的業務布局。
雖然隋波也知道,
以小馬哥的謹慎,肯定不會在沒有考慮清楚,沒有和隋波溝通,經過合伙人會議討論之前,輕易調整早已定好的戰略。
但盛大現在這個所謂的“數字家庭戰略”,聲勢搞的這么大…
他也想聽聽小馬哥的想法。
正好,深市所在的珠三角,特別是深莞惠區域,是中國消費電子、手機制造最大的產業基地。
隋波接下來要做智能手機的布局,也需要過去考察一下。
對老陳的“盒子戰略”他沒什么興趣。
但是智能手機布局,現在已經必須要提上日程了。
芯片設計、制造這方面,
通過建立紫薇半導體,收購S投資中芯國際和中微半導體。
隋波已經基本完成了前期的布局;
操作系統這方面,
硅谷那邊Android研發順利;
國內的操作系統方面,要想完全自主研發,必須從最源頭的Linux入手。
現在國產Linux操作系統研發,最知名的五家公司:拓林思、Xteam(沖浪)、藍點、中軟、紅旗。
Xteam(沖浪)01年在香港創業板上市。
之前在做服務器,去年沖浪和帝都控股和帝都發展旗下的軟件業務進行了重組。
現在重點在做Linux在服務器、嵌入式平臺以及行業應用。
藍點曾在99年在納斯達克上市。
不過經歷過互聯網泡沫的股災后,三劍客鄧煜(devin)、李凌(hahalee)、廖生苗(samuel)放棄了服務器方向,現在改做網絡防火墻產品…
中科紅旗,則因為“旗手”孫玉芳去世,有點四散飄零、搖搖欲墜之感。
拓林思也已經轉向了企業級操作系統和服務器方向。
只有中軟作為國家隊,在政府補貼下,還在繼續著桌面操作系統的研發…
所以,在隋波的建議下,
倪院士現在正在想辦法,希望能把紅旗Linux團隊中的核心人員,招攬到天工科技,繼續進行自主操作系統的研發。
再加上周杰那邊,也一直在努力到處招募技術人才。
像國內Linux領域一些著名的牛人:
如章文嵩(國防科技大博士,著名的Linux集群項目—LVS(LinuxVirtualServer,Linux虛擬服務器開源軟件創始人);
蘇哲(94水木物理系,國際項目SmartBootManager,智能啟動管理器原創者);
馬軍(Turbolinux公司研發工程師,Unicon的原創作者之一);
陳渝(水木計算機系副教授,嵌入式開源軟件項目“SkyEye硬件仿真平臺”發起人,資深嵌入式專家,研究方向是操作系統、并行計算、普適計算等)…
一大批頂尖的Linux技術專家,都被周杰挖到了天工科技!
自主研發操作系統的團隊,也組建的差不多了…
所以,隋波的移動互聯網布局,就剩下最后一塊拼圖了。
智能手機!
要搞手機,就離不開珠三角的手機產業鏈…
由于身處改革開放最前沿的原因,
從1988年,富士康在深圳寶安建立了第一座大陸工廠,后續臺灣、香港的電子產業紛紛轉移至此。
由于產業鏈的匯聚和規模效應。
珠三角就這樣,成為了當時中國手機制造的中心。
隋波想要搞智能手機,珠三角這里就是最適合的地方。
人才儲備、完整的產業鏈一應俱全!
手機研發也是系統工程:
要通過整合原理圖設計、電路板(PCB)設計、人機界面(MMI)設計、用戶界面(UI)設計、應用軟件集成、工業(ID)設計、結構設計以及相關元器件活動,最終形成手機設計的完成方案。
這其中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專業的人才。
國內現在的手機研發公司就有中電賽龍、德信無線、經緯、九鼎、龍旗、禹華、毅仁(e28)、希姆通(SI)、聞泰、飛圖等。
這些公司除了一部分在中關村之外,大部分都在珠三角地區。
這是人才方面。
產業鏈方面就更不用說了,
現在國內的電子信息產品,大多都是“彎彎接單、香港押匯、珠江三角洲制造”的模式。
大量的手機及零配件廠商在珠三角一帶聚集,方案設計公司、手機廠商、零配件廠商齊備。
不過,這個時候整個珠三角的手機產業鏈,還都非常“低端”。
這是因為,去年聯發科研制出將主板、芯片、通信模塊、系統軟件集成在一起的手機芯片,并提供名為“交鑰匙”(Turnkey)的手機一站式解決方案。
這一下激發了中國特色“山寨機”的橫空出世…
當一款熱賣機型出現在市面上時,“山寨機”廠商就按照這款手機直接設計樣機,快速下廠,直接投入渠道,整個過程僅僅需要12個月。
光是華強北附近,就有3000家左右的小型手機公司,有的專門設計電路,有的專做主板設計,有的做外觀設計,還有的專做元器件,分工緊密。
而對比之下,品牌企業推出一款產品的周期,大約在半年至一年左右。
這種情況下,除了華為、中興等自主研發的手機廠商之外,
珠三角這邊絕大多數手機制造廠商,都“轉型”成了山寨機…
所以,隋波要想搞自有品牌的“高端智能手機”。
可能還需要在這些“山寨機”廠商的基礎上,徹底“回爐”,重造打造出一個新的產業鏈來。
好在無論是熟練工人、研發設計團隊、廠房生產線…,這些基礎的東西,這里一應俱全。
最重要的是,從富士康,到三星、松下、索尼、LG等產業巨頭,都在珠三角設立了制造基地。
這才是隋波最看重的地方。
一個智能手機的產業鏈有多長?
簡單劃分一下,就包括:
整機組裝代工,芯片(基帶、CPU、存儲)、射頻/天線、顯示屏(觸控屏、觸控屏玻璃、顯示屏)、背光模組、攝像頭(圖像傳感器、鏡頭、馬達、攝像頭模組)、指紋識別模組、觸控(觸控芯片、觸控模組、觸控馬達、觸控薄膜)、電聲器件/連接器、電池、電路板外殼/結構件、電子元器件、散熱模塊…
需要數十、上百家的上下游供應鏈廠商和合作廠商。
就算掌握了核心的芯片和操作系統。
想要造手機,還是必須要有這些配件模組的上游廠商供貨,需要富士康這樣的代工廠進行整機組裝…
所以,前世雷教主剛開始做小米的時候,最困難的不是手機的研發。
而是怎么打動這些上游的供應商,拿到足夠的份額給小米供貨!
這就必須要有一支非常專業的團隊。
所以,隋波打算過來看看。
這邊有沒有合適的廠商,投資或是收購,都是比較快的方法。
雷教主那種從頭挖人的方法,也不是不好。
只是太慢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