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好的表演,必須明確的指向“我是誰”。
當一個公司的創始人第一次出現在公眾面前,應該用一些鮮明的特點,甚至標簽化的臉譜,來加深公眾的印象。
從而讓人們心中,形成對這個創始人及其領導的公司的第一印象,和初步的認知。
而后能做的,就只是不斷的加深這個印象和認知,最終形成獨特的個人品牌和公司形象。
用隋波前世一個比較貼近的詞來形容。
這就是創始人的“人設”!
一般人們都會用“人設”來形容娛樂圈里的明星。
但實際上,仔細琢磨會發現。
互聯網圈的那些大佬們,每個人其實都有自己的“人設”。
老馬言必稱“國際化”、“人類社會”、“夢想”,“做102年的公司”,格局大,氣勢足,這是一種人設。
通過這種人設,老馬成功的讓阿里“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這一公司愿景,深刻的植入了公眾的腦海中。
小馬低調,不多的媒體采訪和演講中,只談“技術變革”、“產品創新”,這也是一種人設。
通過這種人設,騰訊注重產品和技術的形象也深入人心。
類似設立人設的,還有東哥。
他以農民出身自居,要回饋鄉里,帶領農村兄弟們發家致富的“兄弟老板”人設,也極大的凝聚了京東十幾萬員工的人心。
就連雷布斯這樣圈內有名的“厚道人”,為了推廣小米,也曾弄出“Are You OK”這樣的人設來,以獲得新生代人群的信賴和喜愛。
隨之而來的,就是小米在智能手機市場已成紅海,競爭慘烈的大環境下,異軍突起,成為了年輕群體的首選。
由此可見,企業創始人“人設”的價值所在。
創始人的人設,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企業的發展方向,與企業的愿景、使命息息相關。
一個好的“創始人人設”可以讓產品更有溫度、更有感染力。
“當創始人品牌加入,你就可以擁有以區別于其他對手的‘感情牌’,讓用戶從萬千品牌中識別出你,信任你,最終選擇你。
但同時,“人設崩塌”,則會對創始人和企業造成極大的傷害。
這樣的案例也很多…
所以,想要保持“人設”。
核心必須是保證這個“人設”,是經過設計的,創始人的真實自我。
是在創始人真實的性格基因上,裂變出一種跟他的產品、企業契合的一種人格角色扮演。
隋波要想講好故事,樹立易趣的形象,構建好自己的“人設”是必須的。
他開始第一次認真的反思。
自己到底是誰?為什么創業?想要做到哪一步?
隋波很清楚,自己其實并不是個天才,前世的他,也只是蕓蕓眾生中普通的一員。
如果說,有什么特別之處。
那就是重生回來的他,比別人多了二十多年對未來的記憶。
這一點也是他唯一比那些真正的商業大佬們占優勢的地方!
當然,這時那些互聯網大佬們,也都還很年輕,并沒有成長起來。
誰也不是一開始就是大人物的!
他們能夠最終成功,也是在公司的不斷發展過程中,始終在學習,在思考,在不斷的調整中,進步,成長。
這一切積累,都是他們能夠在變化莫測的市場趨勢和激烈的競爭中,站到最后,成為巨頭大佬的資糧。
如果隋波也能夠不斷的學習,成長,再依靠對時代大趨勢風口的了如指掌。
未來也未必不能達到他們的高度…
既不能因為有了“先知”的能力而目空一切,也不能因為自己的天賦不足而妄自菲薄。
這才是一個理性成熟的心態。
嗯,第一個人設標簽就是“普通人”、“平凡人”。
“我出身普通家庭,也不是天才,其實和所有大學生沒有不同”,這個點,相信能讓大多數人產生親近感和代入感。
而且也是隋波真實的情況,干脆提前說出來,也絕對不怕崩塌…
至于以后易趣真的發展起來后,這句話是否會變成網友的一個裝逼梗,隋波也就懶得管了。
第二個標簽,就必須體現出他真正的優勢了。
嗯…“戰略大師”、“預言家”,這個標簽有點像老馬了。
但內核不同,老馬是談夢想,談大勢,隋波可以更精準的談產業,談細節方向嘛。
“我喜歡思考,也喜歡看新聞,喜歡通過新聞上的報道和數據,在腦海里推演分析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然后再說一個對產業方向的判斷,并用大量的數據,來解釋自己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判斷。
剛開始,最好預測一些比較近的事件,這樣很容易得到例證。
如果接連幾次他的預測和分析,之后都證明是對的…
就可以把他“互聯網戰略大師”這個人設立住了!
這個人設標簽的好處是巨大的。
首先會讓隋波和易趣公司成為產業的風向標企業。
其次,也會在公眾和投資人心目中產生巨大的期待感。
讓易趣公司每一次推出新的產品,都成為熱門話題。
就像蘋果公司的老喬一樣,每推出一個新產品,都會引領整個產業方向。
最后,還應該有一個能代表公司理念的標簽…
“成為一家偉大的互聯網公司”這種夢想太虛了,人們沒有記憶度。
第一時間印入隋波腦海中的,是老喬的那句“改變世界!”
現在老喬重回蘋果不久,還致力于將蘋果拉出泥潭,應該還沒有說出這句話吧?
隋波準備搶了這個標簽!
“易趣公司致力于通過互聯網技術,讓世界變得不同!
電子商務將會改變傳統的商業交易模式,社交網站將改變人們交流的方式,搜索改變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
一切的技術和產品創新,目的都是為了推動社會的進步,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
易趣公司的核心理念,是改變世界!”
這套說辭,完美!
在隋波的不斷完善下,他的故事內核和人設,也逐漸變得清晰起來。
對于媒體的采訪,隋波精心挑選了兩家。
一家是中國青年報。
首先這是官方媒體,國內的影響力極大,同時也比較符合隋波現在帝大在校生的身份,媒體受眾也和易趣目前的用戶群體重合度高。
其次,這也是隋波借機向官方表達善意。
另一家是互聯網周刊。
雖然互聯網周刊是今年6月才剛剛創刊的新雜志。
但隋波很清楚,恰恰是因為互聯網周刊幾乎是隨著中國互聯網的發展,一同起步。
在之后的二十多年內,其一直都是中國互聯網和IT業界最成功的主流商業雜志之一。
互聯網周刊的背景也很強悍,主辦單位是中科院。
另外,這時互聯網周刊的主編是姜奇平。
這個人很厲害。
他曾在政務院信息辦政策法規組、信息產業部信息化推進司工作。
同時,作為“網絡文化叢書”的作者,“數字論壇”成員,他是推動互聯網在中國起步的最早的啟蒙者,和國內互聯網經濟理論的重要奠基人之一。曾被硅谷時代評為“帶領我們走向數字時代的20位中國人”之一。
可以說,這個時期,姜奇平在互聯網行業內的地位和影響力是非常大的。
隋波選擇互聯網周刊,正是看中了它在行業內的影響力。
這才是吸引國內外投資人最好的渠道!
一家面向用戶和大眾,一家面向投資人和業內,嗯,依然完美。
隋波想定之后,告訴左清泉,短期內他只接受中青報、互聯網周刊兩家媒體的專訪。
左清泉會負責分別和兩家媒體約定采訪時間。
地點就定在易趣公司,隋波的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