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如同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一樣,開始到處的探索,“復興號”的龐大就算讓他們在上面的每個角落和房間轉悠一分鐘恐怕一輩子也不一定能夠完成這項任務。
小木無疑是最為了解“復興號”的人,畢竟整艘艦船都直接受控與母艦核心樞紐,而小木就管控著核心樞紐,黎川重新穿上黑甲直接飛向了舷首位置的核心樞紐,也就是俗稱的艦橋指揮中心了。
“小木,這艘船都有什么能用的資源?”黎川問道。
“母艦上最具價值的就是能量,也就是負物質了,有能量才能維持飛船的一切運作,至于其他,基本上是空船一艘,哦,船上擁有自動化的機械重工廠制造體系,可以快速生產的工程機械、武器裝備等等,核心樞紐存儲著制造圖紙,如智能機械便可以制造武裝機械、工業生產機械、居家服務機械等,但需要大量的礦場資源。”
小木似乎猜到了黎川的想法,又道:“老爹,如果你要在軸炮表面額外建造城市等諸多基礎設施的話,就需要采集大量的金屬資源投入到重工廠里,可以生產一整套工程機械來打造民用生活等基礎設施。”
“我想知道這艘船能夠承載人員的極限在多少數目?”黎川問道。
小木很快便回答:“不考慮長期乃至永久性在‘復興號’上生活的話,可以承受8000萬人口,但如果是要長期乃至永久居住在‘復興號’上,承載1200萬人是極限了。老爹,我知道你想帶走更多人,但地球上如今擁有80億人口,你不可能帶走所有人…”
大撤退計劃意味著很長一段時間,乃至永久居住在“復興號”上,那么要考慮的就不僅僅是把人撤走的問題,更為棘手的是如何把帶走的人能夠安安穩穩的活下來,多一個人就意味著要多一張嘴巴吃東西,物資和后勤消耗會帶來極大的壓力,一旦物資消耗干凈還沒有找到合適或者臨時的落腳點補給,帶走的人也會餓死,乃至因此產生內部動蕩。
人類可沒有庫爾人那樣的奇特能力,個體可以進行光合作用,直接攝取光能轉化為生物能。
即便是庫爾人那也比人類稍微好一點,他們也是要消耗葉綠素、蛋白才能維持光合作用。
嘆息了一聲,黎川說道:“復興號的存在至少可以比原初計劃多帶走千萬人口,比之前的百萬人口要好得多了,留給我們的時間恐怕所剩無幾,盡快把人轉移到船上再說,這么多人一個個的消失,也不知道世人會有什么反應,唉…”
在小木的管控之下,“復興號”母艦駛入蟲洞隧道,盡管母艦本身具備蟲洞跳躍能力,但一次跳躍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整艘母艦的一切動力源都由負能量提供,用一點少一點,去哪兒補給都是個大問題,自然是能省就盡量的省著點用。
在“復興號”穿越人工蟲洞后,抵達柯伊伯帶并沒有躍船到地球軌道上,這么龐大的艦船會嚇壞不少人的,尤其是在這個當口的時候。
所以,黎川讓小木把“復興號”向柯伊伯帶外圍進一步開去,在奧爾特云的附近停靠,這里已經是太陽系的外圍區,而且擁有強烈的電磁風暴區,這可以有力的為龐大的“復興號”提供一道隱匿的天然屏障,這種地方一般的船只根本不敢靠近,靠近則會面臨整艘艦船都出現電力癱瘓的風險。
“復興號”的出現起碼極大的振興人類的信心,從開始勉勉強強的要帶走兩三百萬人,到現在一下子可以帶走總共1500萬人口,已經極為難得了。
地球上的黎川本人也沒有閑下來,此時,華盛科技總部的會議室里,一群核心骨干人物討論的不再是公司的運營問題而是關于此次大轉移的事宜,自然,能夠坐在這場會議的人都是真正的核心人物。
黎川、李青正、李耀、喬弘文、陳毅云、鐘昊、青庚等人,毫無疑問,這里的人必然是將來大轉移之后,人類的高層,也都是跟著黎川干事業的,上級如此安排就是為了將來的治理上的穩定。
如此一來,內部的穩定都會維系在以黎川為核心,至少在前期黎川的時代是必然的穩定,他的聲望擺在那里,手底下都是可信任的人。
大轉移是處于絕對保密狀態,即便到了現在真正知道的人也不超過三十個,而這場會議里占據了一半人,可見保密程度之高。
會議室內,李耀率先發言道:“人員撤離是最大的麻煩,突然消失10個人100個人都是特大的焦點新聞,何況消失百萬乃至千萬級別數量的人口,根本不可能瞞得住,一旦開始大轉移,動蕩必隨之而來,一些我死之后管他洪水滔天的人會以最大的速度、廣度、深度傳染負面情緒,所以不要抱有過大奢望,這事情必須要慎之又慎。”
黎川沉吟道:“人員后進,物資先行,尤其是糧食,先把物資都運上去,后再轉移人員,不然一旦大轉移開始,社會運轉癱瘓則可能連物資都帶不走。”
眾人都點點頭,這事情相對好處理的多,目前對外宣布要打造八大宇宙艦隊,可以對外稱是打造艦隊需要的物資,而且國家戰略儲備庫會全開,所有的戰略儲備物資、糧食、加工后的鋼材原料等儲備物資都全部開倉。
這時,黎川著重提醒道:“科學家、工程師先秘密走,現在就進行準備,‘復興號’很大,城建規劃這些都要立刻上馬,需要大量的各領域的科學家、工程師去辦,他們的工作效率越高,我們就能創造更大的生存空間。”
說到這里,黎川鮮有的露出了一絲欣喜之意,道:“好在‘復興號’上擁有強大的躍遷科技,這比我們目前掌握的躍遷技術更加先進,不會受到空間周圍‘伴隨質量”的影響,這意味著我們可以在地面建立躍遷樞紐站與‘復興號’上的樞紐對點共感相連,一步之遙就能從地球到達‘復興號’之內,就像機器貓的任意門一樣,一步之遙便是千億公里之外,非常高效的傳送科技,就是比較耗能,好在核聚變能源能夠勉強維持地球這邊的躍遷樞紐站運行,然所有的核聚變電廠峰值運作,盡可能的為躍遷樞紐站提供足夠的電力。”
接下來的時日里,地球上的人們經常看到一艘艘龐大的運輸補給艦頻繁的往返于表面和軌道,一艘運輸艦可以滿載20萬噸質量的物資,目前人類的空天運力擁有12艘重型運輸艦,而今被全部調用,把相關聯的資源運輸到“復興號”上。
躍遷樞紐裝置只能在“復興號”上建造,因為地球上的落后工廠根本無法生產如此先進的定點躍遷傳送設備,小木可以提供技術圖紙用于建造,但顯然沒有必要,直接在“復興號”的重工廠里完成生產能夠節約更多的時間,而且建造的效率也要更高一籌,把躍遷裝置生產出來,再通過運輸艦運回地球表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