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三百八十三章 天子的表態

  一場外邦使節拜訪的朝議過后,朝野之風向,卻是驟然從這無窮的內憂外患,轉到了海外西夷之上。

  人們對于新奇事物,總是抱有極大的興趣的,在以往,朝野對待海外西夷,一向是以看待蠻夷的態度。

  僅僅是西夷這個稱呼,就可清晰看出。

  如此,自然難對西夷,有太多的了解。

  朝野天下對西夷的輕視,李修自后世而來,自然不會如此。

  事實上,從當初著手準備武院之時,因武院的性質,他便已經看向了海外。

  而后財政瀕臨崩潰的問題出現后,他對海外西夷,更是又多幾分關注。

  在他指示下,錦衣衛亦是派出精干隊伍,至海疆以及海外,收集著海外西夷之情報。

  這些情報,亦是早早便在武院匯總,編制成冊,為武院進修之學子必修之課。

  故而,事實上,在軍中,對海外西夷諸國的了解,事實上,遠比朝堂文臣要強得多。

  如今,這西夷諸國詳細情報,亦是隨著李修下發群臣的書冊,而正式擺在了朝野群臣面前。

  西夷的真實面紗,亦是第一次在朝野上下,清晰的顯露而出。

  人們這才知道,原來大明之外,那些被世人所輕視的西夷諸國,已然發展到了誰都無法輕視的地步。

  皆以彈丸之國,興龐大水師,掠奪世界。

  如此充滿血腥的成長發展方式,無疑是刷新了不少朝臣的認知。

  但,這個時代,能夠立足朝堂中樞的,又豈會是看不出海外西夷諸國這般血腥發展的進攻性。

  那從遙遠西方,到大明,沿途數萬里,不知道多少土地,多少民族,被這些西夷統治掠奪。

  只需稍稍聯想一下,近幾十年,西夷諸國,在大明海疆的攪風攪雨,就清清楚楚看出西夷諸國對大恒的垂涎。

  當然,這還只是次要,縱使西夷諸國掠奪式發展,充滿進攻性,但誰也不會認為,西夷諸國,能對如今大恒有太大的威脅。

  最最讓文武關注的,便是書中描述那無比夸張的海外財富。

  若是其他事情,或許還會有人質疑,但這一點,什么質疑,似乎都是無力的。

  畢竟,不遠數萬里,且還要經歷那茫茫大海上的無窮危險!

  沒有天大的利益,誰會愿意這般行事?

  誰也不會天真的認為,這些西夷數十年如一日在海疆攪風攪雨,是會因為某個君主的命令。

  甚至,對如今朝中不少江浙數省的文臣而言,這些事,似乎都是心知肚明的事情,畢竟,在沿海,誰家又會沒點涉及海貿的生意。

  縱使再清廉,也避免不了家族的生意牽扯。

  如此議論紛紛之下,一個顯然至極的事實,無疑也是隨之顯露而出。

  那就是當今天子,已然表露了明確至極的戰略傾向。

  那就是海洋!

  這位自微末而起,以兵事鎮天下的天子,已然不愿如歷朝歷代那般,平定內憂外患,開創一代盛世的功績。

  也非是如永樂時期下西洋那般單純宣揚武功,而是要如西夷諸國那般,徹底破除海禁之策,大恒,亦是要徹底踏向海洋,走向一條前無古人的道路。

  在這驟起的喧囂之間,對不少江南文人而言,這無疑,是一個壞得不能再壞的消息。

  任何地方,都有立場派別之分,如今之江南,雖有煽風點火,攪風攪雨者,但自然也有得過且過,不愿與大恒撕破臉皮者。

  但不管是如何所思所想,天子這個表態之下,無疑清晰證明這大恒將走向海洋。

  而海洋,海疆,本是一個無序且無管制的地方,而如今之海商,要么,本身就是強大的海賊,本身就是處在無序狀態。

  要么,就是借助海禁之策,倚仗權勢,壟斷海貿。

  要么,就是依附在權勢之下的海商。

  除此之外,別無他類!

  而一旦朝廷官方進場,那必然會徹底打破原本的秩序,一切的法度秩序,也必將重塑。

  新的權貴勢力會進場,他們這些舊有秩序的殘留存在,也必然會被無情的掃進垃圾堆中。

  似乎,對江南的文人士紳而言,唯一慶幸的便是,天子似乎表態得太早了,如今之天下局勢,他們,還有極其寬容的抉擇余地。

  但也正是因為天子表態得太早了,讓人覺得這還是件遙遙無期之事,畢竟,如今之天下局勢,內患重重,外敵盛隆,待到這一切平定,可不知道是什么時候的事。

  甚至,這大恒,能不能度得過去,都是個未知之事。

  如此之下,這場因西夷而引起的風波,倒也是來得快,去得也快。

  似乎,唯一的作用,便是讓朝野,第一次對西夷諸國,有了個全面且清晰的認知。

  除此之外,似乎,只是加劇了人心的動蕩。

  “人心,是最難掌控的…”

  乾清宮中,李修握著一封封奏本,亦是感慨道。

  他之所以在如此早的時候,便對海洋做出表態,事實上,不僅僅是表態,也不僅僅是借此讓朝臣加上對西夷的了解。

  最重要的,是他這個武勛集團的掌門人,借此讓整個武勛集團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從古至今,國人對土地的執念,都是難以言喻的。

  無論是士人,還是農民,還是工匠,亦或者商戶…

  這個時代,這個民族的任何人,只要家境稍稍寬裕,便會想盡辦法購置土地,閑錢較多的,更是家有田畝數百上千,乃至上萬,數十萬的都有。

  但土地就只有那么多,縱使每年都有開荒,但,有能力開荒的,絕對不是普通的底層百姓。

  土地兼并的后果,自然是清晰無比。

  歷朝歷代的滅亡,幾乎都是與其相關。

  李修自然不愿再出現大恒土地兼并之事,但,不管用什么政策制止,都可以說是逆人心而行。

  但凡逆人心而行的事情,必然會造成亂局,亂局出現,他也必然需要一個強大且堅定支持他的團體。

  而他一手鑄就的軍隊,自然是首當其中。

  但,某種意義上而言,他鑄就的武勛集團,在這個時代,就是新崛起的軍功勢力,對舊有秩序的沖擊。

  武勛也是人,兵將也是人,他們對土地,對財富的執念,也不會少。

  底層的百姓,可以用法度約束,文官,也可以用嚴苛制度壓迫約束。

  但死人堆里闖出來的武勛兵將,為他建立了汗馬功勞的兵將,為他撐起這滔天權勢的兵將,自然不能用一旨法度約束,就算可以,這無疑也是動蕩人心,損耗軍心之舉。

  畢竟,為他歷經生死,南征北戰,若連財路都給他們堵住了,這又豈會不寒人心。

  更何況,他還需要武勛支持他,完成這些宏愿。

  從當初他命錦衣衛統計全國土地開始,明里暗里,便各種示意武勛們別往土地上寄托太多心思。

  但要維持人心穩定的話,堵了人家的一條財路,自然就要再給他們創造出一條財路。

  這樣,才能保證軍心的穩定,也才能更好的讓武勛集團為他所用,堅定不移的支持他。

  不管是在武院中,專門開設一課講述海外之財富,還是如今赤裸裸表達對海外財富的垂涎,其最終用意,就是要用西夷諸國的事跡,告訴一眾武勛乃至兵將,他這個武勛集團的掌門人,不會虧待他們,不讓他們做的東西,會在海外彌補他們。

  而這,便是他這個天子,對曾經說過不會虧待任何有功之臣的承諾踐行…

  在如今財政維艱,天下內憂外患重重的情況下,他依舊廢大力氣增強水軍,自然也是為此。

  區區遼東,一支水軍偏師便已是足以,可用不著如此廢大力氣。

  以爵位俸祿厚賞,暫為安撫,再以海外財富為承諾。

  讓軍心穩定,讓軍心可用。

  大恒需要,他這個天子,也需要。

夢想島中文    長生從錦衣衛開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