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座最大的堰塞湖附近,已經站滿了人。
下游的民眾都已經疏散,財貨也都搬到據點之中,等待后續轉移到工作農莊。
在太陽升起,將至中午的時候,隨著一聲轟隆的巨響,這座最后的堰塞湖倒塌下去,它的崩潰,代表了堵水時代的終結。
浩浩蕩蕩的洪流順著山體中的低洼地帶,沖入山谷,卷起洶涌的波濤,拍擊山岸,向東方一去不復返。
山體的狹窄處還需要繼續爆破,防止產生山崩,再次導致堰塞的產生,并且進行碎石的清理,不過這些工作就是后續的事情了,工作還是要一點點的來。
新鮮而奇怪的事情,每天都在這片古老蠻荒的土地上發生,共工部的人們要進行為期五年的持續農業耕作,在五年期間不得從事其他任何的手工業以及商業活動,吃住管理都在工作農莊之中,而不得回到村落。
同時,妘載也表示,中原在西大荒的其他據點,也需要大量的人手進行生產作業,并且開出極高的價格,讓這些共工部的農耕人員去其他的據點耕作,并且讓這一部分的人,可以帶著家眷一起走。
同時,妘載更以“共工國破敗百廢待興為理由”,從外部的據點調遣人手過來,同樣也是可以帶家眷,并且要求各個行業的人都要有,在這里進行新興鄉村的建設。
沒有產業,那就創造產業。被打廢的那些地區,也需要工人進行維修,荒蕪的土地需要開墾,大量的礦產需要挖掘,漁牧林業,更是都緊缺人手。
出去的人很多,進來的人也很多,外地打工有補貼,外面的人進來有幫扶,促進了人口的交融和流動。
這就是分化和融合。
以前,強大的部落聚集在一起,血脈親族擁有無比強大的凝聚力,這使得他們遇到事情會抱團而不好處理,并且十分的排斥外來人員,文化的不同,造成了地域上的巨大割裂。
人和人的聚落必須產生互相交融且大量的流動,才能夠淡化血緣親族,乃至部落仇恨的影響,這種影響在過去以及當前的時代,都是伴隨著戰爭而實現的。
不過比起過去的時候,部落發動戰爭,強行掠奪人口來實現這種地理上的人文交流,如今妘載所使用的,是更加溫和的手段。
并非所有人都喜歡戰爭,只有天下平靜,才能讓人口更加密集的往來,財貨與糧食都會在這個時期迅猛的增長,因為此時亂象剛剛停止,大量的社會空缺工作,都急需人手填補。
讓這天下治下的部落,都向村落轉化,使民眾互相雜處,淡化血脈關系而強化人文道德,促進民眾們混居而逐漸認同天下是“大親族”,部落是“小親族”,這一直是妘載的工作重心。
妘載的手段非常有效果,很快就有大量的人們決定離開,并不是對于故土沒有眷戀,而是因為除去能夠得到更多的福利,既然不論在哪邊都是五年的無休止工作,倒不如去開價高的地方,為五年之后的自由身多攢一些財貨。
而這正是妘載想要的,在其他的據點有大量的公田,已經開墾到位,就等著這些勞改戰士前去進行耕耘種植了。
人們的流動,最早的時候,就是對于繁榮土地的向往,而進行的遷移,太古如此,遠古如此,當下如此,未來亦如此。
到底是你擺脫了貧困的家鄉,還是家鄉擺脫了貧困的你?
在當下的時間點,你的家鄉將被評為年度先進經濟鄉村,而你,則為你家鄉的經濟騰飛,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你離開了家鄉。
僅僅是十天,生產的方向就已經明確,工地也開始動工,其他據點的生產工人也都來到了共工國山。
他們帶來了新鮮的東西,在大河的沿岸設置了據點,共工部落的人們第一次看到那架設起來的大喇叭,雖然只有一個,矗立在許多村子的村口前,在經過調試之后,里面傳出了偌大的聲音,把許多人嚇了一跳。
每到新的一天,在早晨的時候,那個大喇叭就會響起來,里面傳出一首激昂的音樂,把群山萬物都給震的醒來,共工部的人們在這一天早上,是被活活嚇醒的。
他們以為什么人打過來了,全都拿著農具聚集到各個村落的交叉路口,然后發現了這個正在進行播音的大喇叭。
里面放松的激情音樂,據說是太子長琴的最新作品,這一首是原創,而不是引用先賢的歌謠。
先賢的歌謠,礙于當時的音樂條件以及水平,難以制作的如此激情。
“這是銅號角吹奏的音樂,據說是太子長琴,參考了中原樂師晏龍和大將夔所做的《大阿》與《大韶》,改變了主體基調,使整體變得更為雄壯和雄渾,名為《黍盛》!”
“黍盛者,是期盼豐年盛世之歌謠。”
純音樂而沒有歌詞,而且是以廣播的形式來代替過去公雞的喔喔喔叫聲,這對于西荒的這些民眾來說,確實是很新奇的體驗了。
新的事物不斷的涌入進來,工作農莊中,共工部留下來的一小部分勞改者,以及外部進來的耕作者,這些耕作者,大部分也都是之前被共工氏進犯過的部族,現在他們都解放了,不再是奴隸,而是人。
他們在進行農藥課程的學習,有周部落的農業指導人員,千里迢迢的從淑士國來到這里,告訴這些舊時代的耕作者們,新時代的耕作方法,種子的挑選,以溲種法來培育種子,能讓種子的成活率提高一倍以上,同時也講解那些新的耕作器具應該怎么使用。
在此之前,耬車已經是讓山海各個地方都驚嘆的器具,共工部這里也有耬車,但是數量很少,大部分的耬車都在中原和百越的地區,中原多是因為和洪州交流頻繁。
而百越多,是因為百越人經常來洪州收破爛,然后乘船渡過大澤,回到百越地區,把那些二手耬車,高價賣給周邊的小部落,賺取運送費和差價。
“共工部的人們,每日,每一個人,都需要多耕作二百畝的公田,這是之前講好的,是你們償還罪孽所必須要做的工作。”
農業技術指導人員,給每個農業耕作人員,都進行了相對應的工作分配。
在新器械的幫助下,人均二百畝地確實是不多,畢竟還會配發牛。而后來的商周時期,耕作井田時,沒有牛耕技術的時候,一人都能耕作百畝地,折合后世大約七十畝地。
奄有下國,俾民稼穡,有稷有黍,有稻有秬。
來年,一定是一個豐收的年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