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1186章 使團已出海 卻仍滯留南京

  張簡修與鄧子龍率領的使團已經抵達南京城了。

  兩萬精兵嚴陣以待,四百六十艘大小海船也已檢驗完畢。

  出海地點與鄭和下西洋時一樣,還是在蘇州劉家港。

  所以,出海之前還要從南京龍江關起航,經徐山,到江蘇太倉,然后再出太倉附子門,到劉家港。

  從劉家港起航才算正式出海。

  南京衙門里除了少數官員,大多數都只需將張簡修與鄧子龍送出南京龍江關即可,不必前往蘇州。

  馮保、王承勛他們不一樣,要一路從南京送到蘇州,直至看著張簡修、鄧子龍他們出海才行。

  出南京龍江關的頭一天晚上,張簡修特意見了徐光啟一面。

  與馮保一樣,張簡修起初也十分好奇,這徐光啟到底是什么人,見面之后才知,原來是一位窮酸的秀才。

  感受與馮保也是一樣,想著既是朱翊镠欽點的人,那應該與眾不同。

  所以對徐光啟非常客氣,盡管也不知道徐光啟到底與常人有何不同。

  因為第二天就要出發了,本來是要養精蓄銳美美睡一覺的。

  可無奈太興奮,以張簡修為首的年輕人都沒睡覺,神侃至天亮。

  從龍江關出發的當日,四百六十艘大大小小的海船全部靠岸,浩浩蕩蕩云帆蔽日,氣勢自不必說。

  這些船隊由舟師、兩棲部隊、儀仗隊,三個序列編成。

  舟師就是艦艇部隊,基本單位是戰船,它們被組成編隊,前營、后營、中營、左營、右營;兩棲部隊用于登陸行動;儀仗隊擔任近衛和對外交往時的禮儀。無不莊嚴威武。

  船隊人員主要分為五個部分:指揮部分、航海部分、外交貿易部分、后勤保障部分、軍事護航部分。

  指揮部分是整個船隊的中樞,對航行、外交、貿易、作戰進行決策;航海部分包括航海業務、修船、預測天氣的等;外交貿易部分有外交禮儀、貿易、聯絡翻譯的等;后勤保障部分有管理財務、后勤供應、起草文書、醫務人員等;軍事護航部分是負責航行安全,以及或許要參與軍事行動的。

  反正一套編制可謂完善又嚴密。

  當初,朱翊镠頒旨,調集浙江、福建、湖廣等五個行省優秀的造船工匠共五百余戶來南京造船。

  其中,張簡修與鄧子龍乘坐的寶船號稱“和平”號,長四十丈,寬二十丈,共有四層,船上九桅可掛十二張帆,錨重幾千斤,需動用二百人才能啟航,船上能容納上千人,給人一種“巍如山丘,浮動波上”的既視感。

  但要說最特別的,那還得數另外兩艘船,一艘是“辣雞大元號”,一艘是“人渣張彪號”,那兩艘船顯得尤為引人矚目,與眾不同。

  起航前馮保代朱翊镠照例說了一番鼓舞人心的話,引來陣陣歡呼。

  這時候一個個像打了雞血似的,也沒有人覺得前路將有多危險。

  而后張簡修與鄧子龍領隊,威武不凡地都上了各自應該上的船只。

  徐光啟因得特殊照顧,與張簡修同船,也一直待在張簡修身邊。

  圍觀的官民不計其數,只是情緒不盡相同,有樂觀的,有悲觀的,但大多數還是停留在看熱鬧與嘆為觀止中。

  號角一吹響,船隊便出發了。

  南京這邊官員可算是松了一口氣。

  因為出使他國這項特殊任務,一切工作似乎都圍繞著這個展開。

  雖然人多好辦事兒,也談不上有多累吧,但心里總有個事兒惦記著,如今送走了,可不松了一口氣?

  然而,讓他們想不到的是,三日之后,馮保又回到南京了。

  不是將張簡修從劉家港送出海,南京這趟任務就算完成了嗎?完成任務就該回京的呀?怎么還來南京?

  除了王承勛和田義,南京衙門里的其他官員都納悶兒了。

  想著難道是“禮金”還收得還不夠?據說撈了得有一百多萬呢…

  還有一件事也讓部分官員詫異,因為這邊不是所有官員都肯巴結馮保,總有一些清廉之士對此深惡痛絕。

  于是暗中紛紛糾集道御史彈劾…

  然而彈劾的奏疏石沉大海,連一絲漣漪都沒有掀起來。

  這是泰和皇帝的作風嗎?不是一上臺就要刷新吏治的嗎?

  而且他們聽說馮保二度擔任司禮監掌印后在京城很老實啊!

  這是為什么呢?

  讓南京官員不禁紛紛猜測,有些還暗中打聽,自以為與馮保關系好的甚至當著他的面兒旁敲側擊。

  馮保自打來南京后,就一直住在南京織造局里,好吃好喝。

  這天宴后,織造局提督吳文龍小心翼翼地問道:“馮公公在南京是否還有事要辦,可以盡管吩咐卑職。”

  馮保對南京各大小官員的心態都看在眼里,自然知道那些人想什么。

  馮保微微一笑,漫不經心地回答吳文龍:“其實也沒有什么事兒。”

  “哦,那馮公公準備何時回京?”吳文龍接著又問,心想再不回去,這南京織造局的日子不好過啊,都快吃窮了。

  “估計得待到年底吧,我要把南京這邊官員的京察考核匯總帶給萬歲爺。”馮保瞇著小眼睛慢悠悠地說道。

  吳文龍是個聰明人,一聽這話,不由得神情一緊。

  本來,京察就讓兩京官員的心七上八下,一方面他們既憧憬泰和元年豐厚的待遇,可另一方面又擔心撐不到明年就被裁汰出局了。

  而且在吳文龍看來,京察是都察院與吏部的工作,也輪不到馮保管呀,為什么盯著京察呢?

  除非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泰和皇帝的授意,否則即便是司禮監掌印,也無權干預外政的啊!

  一念及此。

  吳文龍又小心翼翼地探問道:“馮公公,莫非這是萬歲爺的旨意?”

  “你想問什么就直問,用不著轉彎抹角。”馮保像是人家肚子里的蛔蟲,“你不就是想知道我待在南京不走還有什么目的嗎?為什么京察的事兒也要管?”

  吳文龍腆著臉笑了笑。

  馮保悠哉悠哉地道:“萬歲爺京察的目的,你們又不是不清楚?就是旨在裁汰一批不合格的官員。”

  可那與馮公公有什么關系?吳文龍望著馮保,心里頭在問。

  “我之所以滯留南京,就是奉旨觀察南京官員的作風。”

  “啊?”吳文龍一驚非小,忙問,“那馮公公以為如何?”

  馮保意味深長地搖頭嘆氣。

  吳文龍更是著急了,隨之問得也更加直接,畢竟關系著自己的前程:“那卑職這些人給馮公公送禮…會不會影響年底京察的評估?”

  “你說呢?”馮保反問。

  “卑職越聽越糊涂了,還望馮公公明示。”吳文龍摸著自己腦門兒笑。

  “自己琢磨去吧。”

  “可馮公公,南京這邊的官員以閑職居多,所以對大部分官員來說,京察恐怕都是一道過不去的坎兒。”

  “過不去,那就下唄。”馮保看似風輕云淡地來了一句。

  “馮公公,卑職這些人千方百計地孝敬您,不就是希望不下去嗎?”吳文龍越來越急,說出的話也越來越直白了。

  “哎喲,這得看萬歲爺咧,我可做不得主。”馮保一擺手。

  “…”吳文龍臉色頓時僵住,意思是銀子打水漂白孝敬了唄?

夢想島中文    不負大明不負卿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