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十五章 四面出擊

  “讓人落淚的《英雄志》!”

  “具有‘清明上河圖’風貌的武俠小說!”

  “《英雄志》告訴了我,武俠小說不再僅僅是‘成人的童話’,它完全能夠承載更加沉重和深刻的主題。”

  “這不是一部傳統意義上的武俠小說,它帶有一種深紅近血的悲色,灑落在金庸的圓滿與古龍的簡白之外,為讀者們帶來一種完全不同的新體觸——古典的性格,后現代的結構,充滿蕩氣回腸的悲涼,堪稱一部‘男人的武俠’。”

  《英雄志》熱起了,《明報晚報》的編輯又在這個熱度之上添了一把火,把晚報的銷量推向了另一個新的高度——七萬份。

  不過這始終只是新聞的廣告效果堆起來的泡沫,七萬份的驚喜只是讓晚報的工作人員高興了幾天的時間,很快晚報的銷量就又回落到了四萬五千余份。

  四萬當然無法與七萬相提并論,但是相對于當初猶如一潭死水的一萬,則又能說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績了。

  而后隨著《英雄志》情節的進度發展,晚報的平均銷量穩定在了五萬份。

  《明報晚報》因為這幾年的銷量太差,金庸已經有了關閉的念頭。在歷史上,到了1988年,他在籌備《明報》上市時就排除眾議,關閉了晚報。

  現在晚報的銷量不但好轉,而且還大增,地位自然也就水漲船高,一直經營得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幾個晚報編輯這一回終于徹底安下心來。

  至此,林靜剛好將高達三百七十多萬字的《英雄志》全部寫完。

  在交稿的時候,她除了將《英雄志》的全部稿子帶上之外,還趁勢出擊,攜了一部已經寫了二十多萬字的《昆侖》,準備到《明報》的總公司去面見金庸。

  她對《昆侖》的期待度比《英雄志》高一些,畢竟《英雄志》是在她籍籍無名時就投了出去的。

  《昆侖》相對于傳統武俠小說,是稍有改良的武俠新作,在后世是號稱扛起后武俠大旗的作品。

  書里面有一句短句可能讓很多讀過它的讀者都有印象:有不諧者吾擊之!

  《昆侖》的故事其實并沒有什么太有新意的地方,它的最大特點是在小說中融入了讓人耳目一新的的算學之術,寫前人之所未寫,可以說是一部用數學知識組織起來的武俠小說。

  《昆侖》原著的優點鮮明,缺點也同樣明顯。

  可能這是作者的第一部長篇武俠小說吧,《昆侖》里無論是人物還是情節都有著非常濃重的模仿痕跡。

  為了讓《昆侖》更加的出色,林靜在沒有傷筋動骨的基礎上刪改了原著內容的一部分,讓它看起來更“新”一些。

  也正是因為要對《昆侖》進行修改,所以她寫得比較慢,前前后后的花了不少的時間才寫了二十多萬,前傳《鐵血天驕》她還沒寫。

  之所以會在《英雄志》之后接著《昆侖》,完全是為了體現一個求新求變的理念,一個可以當作喙頭的理念。

  當然,林靜事實上并沒有求新求變,因為《英雄志》和《昆侖》都不是她的真正的作品。

  將《英雄志》三百多萬字的余稿全部一次性交付給《明報晚報》的胡副主編時,讓晚報的所有編輯都大大為之震驚了一番。

  他們都對林靜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寫出幾百萬字而感到吃驚,此時的香江寫文最快的無疑是倪匡這個快手,這個記錄從他出道伊始就一直保持到現在,但沒想到竟然如此容易就被打破。

  林靜當然不是為了讓震驚他們而來,《英雄志》因采訪事件而加了一倍的價錢,達到了千字七十,已經到頂了,沒有再加價的可能,盡管它本身也寫得很好。

  畢竟《明報》向來就已稿酬低而聞名,特別是這個年代,連《明報月刊》這樣高水準的學術性刊物,大學講師級投稿,都是千字八十,教授級投考,也才千字一百到一百五。

  不是說搞學術的稿費就一定比寫武俠小說的高,內地此時還有搞導彈不如賣茶葉蛋呢,但《明報》的規矩一向如此,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昔日就連倪匡這樣已經名聲遠播,在香江小說界如日中天的“大家”,和金庸還是很好的朋友,他想要加價,最后也被金庸用信給逼得噤若寒蟬。

  一句話,《英雄志》想要再突破千字七十,簡直是難如登天。

  既然加價無望,還不如索性將余稿全部交清,拿錢回家還債。

  最近因為林靜的那一次采訪稿,他一家被鬧得街知巷聞的,之前一干知道他們家窮拿不出錢來還債的債主沒有動靜,但此時卻逼上了門來,因為他們認為你都成名人了,有名就有利,難道連那么點“小錢”都拿不出來?

  記者進不了門,但他們是債主是“大爺”,欠債還錢天經地義,來了林靜她們想不開門都不行。開門了,家里就不再擁有清靜。

  所以這些債務,晚還清不如早還清。

  要真的是每個星期交一次稿領一次稿費,還不知道要領到何時才能夠全部領完全部的稿費。

  在取稿費的時候,想要見一見“傳說”中的7A狀元、《英雄志》的作者的金庸親自出面,給林靜簽寫了一張三十萬元整的支票。

  “不是二十五萬嗎?”林靜沒有接支票。

  “稿費確實是二十五萬,剩下的是一些不知姓名的熱心人士的捐款。”金庸見林靜猶豫遲疑不拿,笑容就斂去了,他的國字臉只要認真起來就會有些不怒而威的效果,“難道你現在不需要嗎,還是說采訪稿上寫的都是假的?”

  “謝謝!”林靜硬著頭皮接過,倒不是金庸的態度讓她害怕了,而是考慮到些天天守在樓下兇神惡煞的債主,實在是讓家里人不堪其擾。

  三十萬,剛好可以還清借了高利貸的那一部分,和一部分催得很急很兇的。

  “這是你的新作《昆侖》?”等林靜接了支票,金庸才將那一個裝著《昆侖》稿子的袋子拿了過來。

  “是的,是我在學習數學時偶然得到的靈感,結合了武俠小說寫出來的。”林靜早已編好的借口回答,“目前只是寫了二十多萬字,按照大綱計算還有大概一百萬。”

  “一百二十萬余字。”

  金庸說話時眉頭微皺著,寫武俠小說不像學術論文那么難,但也不說寫就有的了,何況還是百萬字。他最長的一部小說是《天龍八部》,也才一百五十萬字左右,可林靜卻剛寫了一部三百多萬接近四百萬字的《英雄志》,現在又是一百余萬字的《昆侖》,這樣的創作效率讓他感到有點擔憂。

  《英雄志》他讀過了一點,感覺頗有可取之處,這個小作者才十五歲啊,如果能夠堅持學習,未來很可能會取得更大的成就。所以他擔心自己的行為會產生拔苗助長的效果,結果會是傷仲永。

  “嗯,不是很長,希望能夠得到查先生的指點。”林靜察言觀色之下,猜出了金庸的部分想法,但她也沒有什么辦法,難道說,這些小說都不是我寫的,我在其中只是起到復制潤色的作用?

  那后果不過是徒增笑耳!

  “好吧,暫時就留在這里,我先看一看。”

  先看一看的結果是,三天后林靜又來到了《明報》總公司這里。

  “《昆侖》寫得很好,里面有關數學的應用我很喜歡,這是對武俠小說創作的一種有益而又成功的嘗試。”

  金庸的一句話定確定了《昆侖》的價值,直接在《英雄志》的千字七十上提了三十塊,達到了一千字一百元,并在《明報》副刊上連載。

  《明報晚報》的銷量再怎么增長始終沒有超過《明報》,因為《明報》有著常年八萬份的訂閱量。而且能在《明報》副刊上連載文章,是對文字工作者的一個莫大的肯定。

  “還請查先生能夠再答應我的一個請求?”

  “請說,希望是我能夠做到的。”

  “給《昆侖》題寫書名。”

  后世的《昆侖》不是有梁羽生先生題字嗎,穿越了,我就請金庸先生題。林靜心懷不可告人的秘密,非常誠懇的對金庸請求道。

  “只要你不嫌我的字寫得差,倒是無所謂。”

  最后的結果當然是金庸即席揮毫,寫下了“昆侖”兩個大字。

  三天之后,金庸親筆題名的《昆侖》出現在了《明報》副刊的小說版上,立即在香江引發了廣泛的議論。

  《英雄志》在《明報晚報》上的連載還方興未艾,緊接著又是一部《昆侖》,更是直接殺上《明報》副刊,還得到了金庸的題字肯定,無疑讓那些刊登有武俠小說的報社的編輯大跌眼鏡。

  而在許許多多普通的武俠小說愛好者的心里,金庸武俠小說的這個招牌是響當當的,毋容置疑的。他能夠給一部小說題字,也就間接證明了那部小說的較高可讀性,盡管他沒有在口頭上對《昆侖》作任何的評價。

  一時之間,無論是《英雄志》還是《昆侖》,都在一片叫好聲中火爆得一塌糊涂。

  林靜的武俠小說備受廣大讀者的喜愛,不少眼熱的報社的編輯一個個都行動了起來,開專欄請她在上面寫稿。

  已經完成了《英雄志》,只剩下一百萬字的《昆侖》,林靜對于那些報社的請求欣然答應,家里還有債務沒還清呢,寫稿賺錢勢在必行。不過她這次不打算寫武俠小說了,后世比較好的武俠小說,也就只有這兩部。

  既然那些報社都原意刊登有關她的東西,她何妨寫一部言情小說去試一試,他們不是說她“不喜言情愛武俠”嗎?

  言情小說的篇幅一般都比較短小,大多都是幾十萬,鮮少有超過一百萬字的,寫起來快出版快拿錢也快。況且言情小說號稱女人的鴉、片,讀言情小說的人的數量可一點都不比讀武俠小說的人少。

  報社對林靜準備寫言情小說也沒有反對,那些報社的編輯認為,林靜這個“武俠小說家”寫言情小說本就是一個非常大的喙頭,根本就不必擔心銷量。

  在確定寫言情小說后,林靜就決定寫一部自個認為比較好。

  在寫《昆侖》之余,還要寫一部言情小說,更要在寫的過程中做不少大幅度的修改,讓這些小說擁有這個時代的時代感,以免出現一些不必要的“硬傷”,林靜一下子又忙得天昏地暗起來。

夢想島中文    變身香江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