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卡爾·魯道夫·格爾德·馮·倫德施泰特

  卡爾·魯道夫·格爾德·馮·倫德施泰特(KarlRudolfGerdvonRundstedt1875年12月12日-1953年2月24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一名陸軍軍官,1940年7月19日被晉升為元帥。也是納粹政權軍官中資歷最老的指揮官之一,這廝先后經歷過普魯士時期,第一次世界大戰。雖然其一直從事軍旅生涯卻一生對政治都缺乏興趣和了解。

  馮.德施泰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指揮的重大戰役有:波蘭侵略戰擔任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西線戰爭擔任A集團軍群總司令;東線戰爭擔任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后被中途撤離;在納粹轉而防守時被希特勒任命為西線總司令兼D集團軍群總司令。

  馮.倫德施泰特特出生于阿舍斯萊本(Aschersleben,位于今天的薩克森安哈爾特州。)的一個普魯士貴族家庭,父親是一名少將軍官。倫德施泰特家族是普魯士有名的舊貴族軍事家族,據說其家族的軍旅生涯已經長達850年;母親來自一個中產家庭,他們共育有四個子女,倫德施泰特是長子。

  1892年倫德施泰特畢業于格羅斯利希菲爾德高級軍校,而后被調往駐卡塞爾的83步兵團擔任見習軍官。1893年晉升為少尉,正式開始了自己的軍旅生涯。1900年倫德施泰特被晉升為中尉擔任團副官,之后在1902年進入普魯士精英軍事學院;此學院每年只招收160名新生然后以考試淘汰其中75的學生,于1907年畢業并獲晉升上尉調往總參謀部工作。

  倫德施泰特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獲升為少校并任其所屬師部的參謀長,而后獲晉升為中校。倫德施泰特在普魯士時期并沒有得到過多的表現機會,以至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反而升遷緩慢。在王庚前世,倫德施泰特真正得到發展的日子卻來自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后的威瑪共和國陸軍時期,并且在之后的第三帝國陸軍時期更是飛黃騰達。

  在這段時間里倫德施泰特的晉升異常迅速,1920年倫德施泰特以中校軍銜加入威瑪共和國陸軍,任第三騎兵師參謀長。1923年晉升上校,1926年任駐卡塞爾第二集團軍參謀長。1927年晉升少將,1928年任第二騎兵師師長,一年之后倫德施泰特又被晉升為中將。

  到1932年獲任命為第3步兵師師長兼柏林第三軍區司令,半年后被任命為柏林第一集團軍司令,下轄四個步兵師和兩個騎兵師并獲晉升上將。同年倫德施泰特遭到恐嚇要求他辭職,起因是弗朗茨·馮·帕彭宣布實施戒嚴令并命令倫德施泰特從州政府辦公室驅逐納粹黨黨員。迫于壓力下倫德施泰特最終在1938年10月31日請辭。

  在王庚前世,1939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爆發,在納粹與蘇聯簽訂互不侵犯條約并秘密約定瓜分波蘭后。倫德施泰特重新復職被任命為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波蘭侵略戰隨之展開。在這次戰役中倫德施泰特等納粹將領采用了全新的閃電戰戰術,在空軍、炮兵、坦克以及機械化、摩托化部隊的輪番立體攻擊下波蘭這個當時歐洲陸軍數量位居第5的軍事大國,僅在一個月(1939年9月1日至1939年10月2日)的時間被德國徹底擊潰。

  隨后倫德施泰特被任命為A集團軍群總司令(期間曾短暫擔任東線總司令)。納粹陸軍參謀總部制定了名為黃色方案的入侵計劃,這個計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施利芬計劃類似,即德軍以主力部隊自右翼比利時北部的列日地區發動突擊,而左翼則保留少數部隊進行牽制。

  然而倫德施泰特的參謀長曼施坦因則認為沿用‘黃色方案’只會再次導致類似第一次世界大戰般的失敗,他提出以一個集中的裝甲部隊為進攻主力,在中央地區利用強大的機械化部隊快速通過阿登森林從而繞過馬奇諾防線切斷法軍南北聯系的入侵法國作戰計劃。

  此計劃獲得了倫德施泰特和古德里安等人的支持,并被轉呈希特勒。1940年2月22日希特勒批準了這一作戰計劃,德國陸軍參謀部將這一計劃命名為鐮刀收割。此時主攻部隊已經從原定的B集團軍群變更為中央地區倫德施泰特為總司令的A集團軍群。他們包括兩個裝甲師,三個機械化步兵師和三十五個正規步兵師;屬下更是有曼施坦因、古德里安和隆美爾等知名將領。

  1940年5月10日德國發起了法國戰役(二戰),而古德里安率領的第19裝甲軍僅用兩天時間便成功穿越阿登山脈110公里長的峽谷地帶,在盟軍防線上撕開一大片缺口。并在5月12日下午已經到達了馬斯河北岸,夜晚開始準備渡河,而強渡馬斯河也被譽為德國人在法國侵略戰的關鍵。

  后來因為倫德施泰特擔心過于迅速推進的裝甲部隊在沒有步兵支援下的存活能力,遂要求停止推進直到步兵趕上為止;也令人們誤以為英國部隊能從敦刻爾克成功撤退是拜倫德施泰特所賜。事實上,倫德施泰特下達停止推進命令是因為希特勒出于政治原因的考量,他認為讓英軍撤退可以令英德和約更容易締結。

  1940年7月19日倫德施泰特在柏林國會舉行的儀式中獲晉升為元帥,之后任命倫德施泰特的A集團軍群為海獅計劃(入侵英國的作戰計劃)的進攻主力。然而由于倫德施泰特始終認為海獅計劃是一種政治宣傳攻勢,并不可能付諸行動。以至于在法國進行的登陸演習中倫德施泰特從未前往視察。在海獅計劃取消后,A集團軍群大部分兵力被調往波蘭,而倫德施泰特被任命為西線總司令負責指揮荷蘭、比利時和法國海岸防御部隊,并修筑防御工事。

  1940年12月,希特勒決定發動蘇聯侵略戰,并制定‘巴巴羅薩計劃’。1941年3月倫德施泰特被調往東線出任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而他在此之前一直未曾參與巴巴羅薩計劃的策劃與準備工作,并與陸軍總司令布勞希奇元帥一樣反對巴巴羅薩計劃。

  不過最后倫德施泰特依然接受任命,所指揮的南方集團軍群下轄卅十六個步兵師五個裝甲師的德國正規軍以及意大利、匈牙利、羅馬尼亞和斯洛伐克等多國部隊聯合組成的16個混合步兵師。以烏克蘭基輔為目標,在烏克蘭負責防守工作的則是蘇聯的布瓊尼元帥。

  6月22日德國以100個師,3,580輛坦克,4,980架飛機對蘇聯施以波蘭侵略戰擴大模式的閃電戰。一天之內蘇聯損失飛機1,200多架,到7月9日蘇聯紅軍28個師被殲滅,70個師人員或武器損失過半。德國軍隊則在三個方向推進了300至600公里的縱深。倫德施泰特的南方集團軍群則攻占了日托米爾進逼基輔。

  7月11日倫德施泰特的第一坦克集群在基輔以西15至20公里處受阻于蘇軍防御工事。然而此后的日子里南方集團軍群的基輔攻勢進展緩慢,經過一個月的激戰倫德施泰特的部隊僅前進了8至10公里。此前7月16日古德里安的第二裝甲兵團已經攻占斯摩棱斯克,向莫斯科逼近。

  而倫德施泰特卻認為要想攻占莫斯科必須解決基輔以東的布瓊尼部隊,而且越快越好。8月21日倫德施泰特發出卅十四號訓令要求古德里安兵團與南方集團軍群合作,對基輔附近的蘇軍進行包圍。這樣的戰略思路得到了希特勒的首肯,遂下令中央集團軍群就地修正借調轄下第二、第三裝甲兵團以及其他兩個集團軍群的部分步兵師協助南方集團軍群開展基輔包圍戰。

  隨后這個擴編后的南方集團軍群以兩個裝甲集群(共581輛坦克)以及第四航空大隊(轟炸機210架其余機種200余架)的協助下正式開始對蘇聯7個集團軍展開激烈的烏克蘭攻堅戰。9月16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歷史上最大的圍殲戰基輔戰役展開,直到9月26日基輔戰役結束。

  德軍共俘虜蘇聯官兵665,000名,其中包括第五集團軍司令波塔波夫。而蘇聯紅軍西南方面軍司令基爾波諾斯以及參謀長、政委一并陣亡,德軍繳獲大量的蘇軍武器裝備。在此次戰役中蘇聯紅軍的西南方面軍事力量幾乎消逝殆盡,不得不自在國內發動大規模征兵以及從遙遠的西伯利亞征調部隊而求在更加縱深的區域建立防御工事。

  之后南方集團軍群向東推進攻擊哈爾科夫,占領后倫德施泰特建議暫時不要進攻羅斯托夫。而應當進行整編調整以及給養補充,并建議將攻擊計劃推遲到來年春天卻未得到陸軍總部的批準。

  隨后倫德施泰特的南方集團軍群部分部隊被調往中央集團軍群與其他戰區協助作戰,此時的南方集團軍群剩下大約40個德國師(三個裝甲師,兩個摩托化師)以及其他一些聯合部隊。倫德施泰特受命指揮重新整編后的南方集團軍群前往攻擊羅斯托夫,他的部隊經頓涅茨盆地向高加索地區前進。10月中旬的連場暴雨導致部隊的行進速度大為減慢。

  11月上旬倫德施泰特心臟病發作但他拒絕入院治療并繼續指揮部隊推進,而氣溫已降至零下20度。直到11月16日南方集團軍群才展開對羅斯托夫城內的攻擊,在11月20日攻克羅斯托夫。隨后遭到蘇聯紅軍的猛烈反擊,起初倫德施泰特仍想陸軍總部向羅斯托夫增援后來鑒于惡劣的天氣原因以及蘇軍高昂的士氣遂要求后撤100公里,并得到陸軍總部的批準,11月28日倫德施泰特的部隊撤離羅斯托夫。

  11月30日希特勒下令停止撤退,倫德施泰特再次懇求撤退遭到拒絕。隨后他申請辭職以治療心臟病得到批準,并由賴歇瑙元帥接替指揮工作。臨行前倫德施泰特感嘆道:一個高貴的民族將敗于一個不屈的民族。

  1942年3月15日希特勒重召倫德施泰特接替身體原因離職的埃爾溫·馮·維茨萊本元帥成為西線總司令。負責大西洋壁壘-沿著海岸線一條1,700英里長的防御帶的建造工作。然而此時的倫德施泰特認為德國氣數已盡,所謂的大西洋壁壘不過是欺騙國民的一種宣傳手段。

  在上任后倫德施泰特將指揮部設在巴黎并著手組織從其他戰場抽調兵力打擊西線的盟軍,并收到一定成效。期間最值得一提的是8月19日在地厄培擊敗英加聯軍(第厄普突擊戰)。后因對大西洋壁壘的建造態度消極,督造工作被B集團軍群總司令隆美爾接替。

  不久在西岸防線的戰略方針上與隆美爾發生巨大分歧,而希特勒則接受兩人意見采取折中辦法。1944年6月6日,盟軍發起代號為‘D日’的諾曼底戰役,倉惶且準備不足的德軍很快失去了制空權。在倫德施泰特和隆美爾聯名向陸軍總部發出救援報告,以求動用被希特勒親自掌握的四個裝甲師預備隊。

  陸軍參謀長約德爾大將卻以希特勒正在休息而拒絕報告并認為這只不過是盟軍聲東擊西的策略,對此多次在公開場合稱希特勒為‘波希米亞下士’的倫德施泰特暴跳如雷。在次日9點希特勒得知盟軍進攻消息而動用預備隊時,失去空中保護的裝甲部隊顯得毫無作為。

  倫德施泰特和隆美爾嚴厲批評空軍部隊缺乏支援,隨后德軍節節敗退,不到10天時間盟軍已登陸超過50個師合計約100萬人。此時倫德施泰特主張希特勒與同盟國進行和談,遭到拒絕。1944年7月1日早上威廉·凱特爾在電話中向他詢問該如何作戰,他失控大叫:“結束戰爭,你們這些白癡!”(德語:denKriegbeenden,ihrIdioten!)。

  而后隆美爾建議將部隊撤離敵人空中及地面炮火火力范圍之外重新整編,組織一場后衛戰,同樣遭到拒絕。不久后倫德施泰特在希特勒一封授予其橡樹葉騎士鐵十字勛章的客套書信中被解除職務(事后,照他自己的話說,這封信的內容真的十分客氣),并由克魯格元帥接替他的工作。

  隨后的7月20日陰謀案令倫德施泰特感到震怒,認為這是一種叛國行為。并同意與威廉·凱特爾和古德里安等人加入榮譽軍人法庭,由倫德施泰特擔任主席負責審理謀殺希特勒的叛亂案。審理中開除了數百名懷疑反對希特勒的軍官軍籍,被開除軍籍的人隨即被軍事法庭移交到由羅蘭德·弗萊斯勒擔任主席的人民法庭進一步審理,其中大部份都被判處死刑。

  9月1日希特勒第三度重召倫德施泰特并任命為西線總司令,雖然此時倫德施泰特知道德國敗局已定。他很快就重整了部隊參與了盟軍代號“市場花園行動”的戰役并取得勝利,而后的突出部之役的阿登反擊戰亦獲得局部勝利。

  雖然倫德施泰特是突出部戰役時的西線總司令,卻由于最初反對突出部戰役計劃,所以基本上完全沒有涉足指揮這場戰役,指揮權大部分由另一位指揮官莫德爾元帥負責。他在1945年3月再次對威廉·凱特爾提出希特勒應該與盟軍和談而不是繼續這場沒勝望的戰爭后又一次遭到免職。

  隨后倫德施泰特在同年5月1日被美軍第36步兵師俘獲,后被引渡前往英國。在審問期間再度心臟病發,被送往英國囚禁。雖然他被列為戰犯,但因健康欠佳而從來沒有接受審判。在他等候審判期間他的妻子和兒子均先后離世。1948年7月獲釋前往漢諾威的一間養老院居住直到離世。死后葬于斯托肯墓園。

  許多西方軍事研究者認為倫德施泰特非但稱不上偉大,甚至并不是一流的指揮官。在其負責集團軍群司令期間甚至有疏忽職責的做法-經常性的將指揮與策劃權交給自己的下屬,甚至許多披閱的文件并沒有仔細看過。

  其之所以被認為優秀與手下一大批出色的軍事家-曼施坦因、古德里安、克萊斯特、隆美爾、霍特、李斯特、萊茵哈特等人密不可分。其成名的戰役如:法國侵略戰整套計劃的設計是由曼施坦因完成的,而另外兩個重要的戰場諾曼底和突出部則更多的由隆美爾和莫德爾負責。

  然而部分西方軍事研究者認為倫德施泰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德軍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并且有著普魯士軍官的典型風范-并不過多的干涉下屬的指揮。正是因為這樣的行事作風才得以出現入侵法國時的曼施坦因計劃,突出部戰役的局部勝利,以及波蘭和法國侵略戰中那個所向披靡的古德里安。英國戰略家李德哈特認為,能讓手下優秀人才的發揮出潛力正是一名高級指揮官的價值體現。

  在納粹黨勝選后,希特勒逐步將德國極權化及暗中擴軍、突破十萬陸軍數量限制,走向軍國主義道路;倫德施泰特非但未予阻止,且更以他在威瑪共和國時代陸軍上將、軍中領袖身份,協助希特勒選將及建軍,也為部份歷史學家所批評。

夢想島中文    北洋1917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