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八百七十三 募兵之議

  就在高郅這邊有所收獲的同時,公孫瓚對于易京的重新整頓,也因為田豫再三建議,而終于是提上了日程。

  這個時候的公孫瓚,已經全然沒有了之前的意氣風發,與之相應的是,他麾下的將領,同樣變得死氣沉沉,得過且過。

  現在,眾人針對接下來的方針進行探討。

  “事到如今,已不可再動刀兵。如今軍心浮動,實不宜繼續進擊,不如暫且收兵,免得再出變故。”田豫本想勸公孫瓚振奮人心,可是一看眾人的神情,也只能無奈。

  眾將一聽,皆深以為然,顯然在很多人的心中,繼續出兵已經不是一個值不值得的問題,而是一個做不做得到的問題。

  尤其是在出了之前公孫瓚拒不發兵,引起內部軍心動搖的事情后。

  哪怕田豫再怎么絞盡腦汁的穩定軍心,但明眼人都知道,這看似大軍,其實早就變作一盤散沙,再也聚集不起來了。

  當然了,公孫瓚敗亡的根本原因,還是在于袁紹與公孫瓚的幽州內外之敵聯合起來后,雙方實力由占據上風,變成旗鼓相當,再逐漸轉變為強弱分明。

  困守河北易京的公孫瓚屯田成功解決了糧食問題,但外圍陣地盡失,手下將士也離心離德。

  不過,目前為止,公孫瓚往昔累積下來的威信,還是存在著,即便將士有些怨言,還不至于引起兵變,畢竟在這個時代,尋常士兵,哪里有膽子去妄論上官?

  不過,公孫瓚雖然沒有了進取之心,如今也只想一心一意的宅在易京高墻內,也是清楚,想要長久的偏安一隅,也是需要足夠的兵馬維持。

  所以,在下令兵馬不動的同時,同樣讓人去唯一還在他掌管名義下的漁陽招募兵馬,以填補虧空嚴重的兵力損耗。

  “漁陽鼙鼓動起來”這是白樂天《長恨歌》中的一句話,歷史上漁陽幽燕之地,也是刀兵四起之處。

  幽燕之地,臨近北部邊塞,尤其是上谷、漁陽、右北平等郡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特別是匈奴人的影響很大。

  在秦漢時代,那里便民風剽悍,很多名將都曾經在那里擔任太守地方官。

  飛將軍李廣、韓安國和路博德都曾在那里做事。

  所以幽云地區經過北邊戰事的歷練,此時此刻早已經民風尚武,在王莽篡漢,兩漢交際的時候,幽云地區的騎兵已經天下聞名。

  其中最出名的,便是漁陽、上谷突騎。

  光武帝劉秀,便是依靠這支騎兵武裝,在吳漢、景丹的指揮下,以少勝多,平定河北。

  昔時,就算是堂堂漢光武帝在看到幽州突騎的表現后,也是不禁感慨:“吾聞突騎天下精兵,今見其戰,樂可言邪?”

  后來,劉秀他在順水之戰中,遭遇危險,緊要關頭,也是突騎死戰,后世流傳的漢光武帝才得以生還。

  雖然在天下一統后,劉秀裁汰軍隊。

  但是還有大批的幽州突騎被保留下來,送到禁軍的北軍中。

  而幽州突騎在后來,跟隨大將軍竇憲,北伐匈奴,立下赫赫戰功。阿爾泰山的匈奴王庭被竇憲攻破,20多萬部眾被漢軍俘虜。

  耿夔率領五百突騎,出塞追殺匈奴軍五千里,殲滅十倍多的敵人,將北匈奴驅趕到西歐,而敗兵北匈奴卻成為鞭撻羅馬帝國的上帝之鞭。

  可以說,兩漢之際得名的幽州突騎人馬皆披鎧甲,很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真正重騎兵。

  這支勁旅追隨東漢開國皇帝劉秀掃蕩群雄,一統天下。

  幽州突騎的兵源,是幽州一帶較胡化的邊地漢民和少量烏桓游牧民,后由于東漢不斷抽調幽州突騎精銳補充中央軍,東漢中后期時漢民已不是這支騎兵的主力,烏桓和鮮卑人后來居上。

  到了東漢末年,重騎兵集團正面沖鋒戰術完全成熟,而且幽州突騎與拜占庭重騎兵一樣,也擅用弓箭,具備遠程打擊能力。

  公孫瓚,也正是憑借幽州突騎屢敗強敵,一時稱霸北方。

  當然,公孫瓚的幽州突騎的人員組成基本是邊郡漢人,其中的數千精銳,便是號稱“白馬義從”,悍勇善戰。烏桓人皆知交戰“當避白馬”。

  幽州突騎跟騎射放風箏的輕騎兵不同,根據史料中的記載,這支騎兵在戰場上多是以正面集團沖鋒擊潰敵人,為友軍爭取包抄合圍的時間,再將敵人全部消滅。

  幽州突騎應該屬于人馬披甲的重甲騎兵,主要依靠使用長矛戈戟和環首刀跟敵人近戰肉搏,當然也會配備輕裝的弓弩隨行,但那并不是主戰武器。

  雖然幽州突騎隨著東漢王朝一同衰敗,但是在公孫瓚的白馬義從上,多多少少還能窺見出這支精銳昔日風采。

  不過現在,袁紹方的實力明顯占優,原本在公孫瓚手下狼狽不堪的外族騎兵,也大多數聚攏起來,依附于袁紹的麾下,重新組建突騎大軍。

  這些重整的烏桓鮮卑突騎,實力上也遠強于兵源匱乏、長期損耗的漢人突騎。

  公孫瓚麾下的騎兵,在接連不斷的作戰中,損耗頗為嚴重,早已經無法對袁紹進行騎兵上的壓制,如今,更是連募兵的選擇地方,都寥寥無幾。

  漢代時除了常規兵役,還有郡縣內負責治安的戍卒。

  《太平御覽》引蔡邕《幽州刺史議》曰:“幽州突騎,冀州強弩,為天下精兵。國家贍核,四方有事,未嘗不取辦於二州。”——這應當是指幽州之地的人多擅長騎術,冀州人多擅長弓弩。

  如今,公孫瓚麾下守城的兵士,除開精銳,也大多是義軍罷了。

  東漢后期以募兵制盛行,征兵制也沒完全消退,只是東漢輕武裁軍,對兵源考核的確不如西漢。

  關羽、張飛自少年就追隨劉備,他們屬于義勇軍性質。

  早年劉備起兵討賊,其實沒什么技術含量,憑著聚眾而起就立了功。

  不過,當時聚攏義軍的劉備不久后就為賊所破,幾乎身亡。

  還是從黃巾之亂中的劉備在處理北方盜賊時積累下經驗,在打出了小名氣。

  可想而知,所謂義軍的戰斗能力!

  請:m.booktxt.net

夢想島中文    白馬掠三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