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這些家族號稱與國同戚,但是家門長久沒有頂梁柱,遲早會被一場場的風波給蕩平,給一代代的新人們讓路,這幾乎是必然。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在如今的嫡長降等襲爵制度下,可不是說著玩的。
所有勛貴家族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后繼無人,子孫爭奪家產,奢侈揮霍無度,入不敷出,總而言之就是錢的問題。
再大的基業,也經不住不肖子孫的,三五次瓜分,敗家子的揮霍,婚喪嫁娶,年節禮節往來都是要錢的。侯爵,伯爵之家到了過年,靠借貸撐場面的情形并不少見,更不要提那些,沒有爵位的勛貴子弟。
京城里的多少欺行霸市的,都是這些浪蕩子干出來的。沒有正經營生,又敗光了分家得來的家產,又補不上什么缺,干什么?只好飛鷹走狗搞事情。
順天府尹根本管不了,抓誰都是關兩天就放出來,誰背后還沒有個爵爺來著。御史們的職責之一,就是整天上折子,稟奏誰家縱容族人欺壓良民之類的。
這是御史工作量的重要來源,上了折子就是工作量,這折子也沒人看,也沒人真當回事,這都成了慣例了。
陸仁炳的工作,就是初步審核各道御史的折子,然后呈遞上官審閱。陸仁炳也有自己具體負責的省,道。這個省,道發生的案件,都歸陸仁炳核審,出了問題也都是陸仁炳的責任。
所以工作還是很忙的,都察院針對的案件大部分都是針對官員的,直接對接到百姓的不多,所以也是個很得罪人的行當。
這個權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除了日常的審核,陸仁炳也有自己的工作要求,他要樹立權威,必須手上要整上幾個地方督撫,才能名揚天下。拿知府知縣的人頭來祭旗根本起不到作用。
但是扳倒地方督撫,就是嚴重的國家大政,也不是他一個僉都御史能輕易發動的。必須有大事件發生,皇帝和大佬們有要求了,他們這些都察院才能舉起屠刀。
不過也不是沒有操作的余地,你要能把握大勢,知道大佬們想要什么,哪些督撫犯了眾怒,這時候你挑個頭,就會一舉建功!
現在的官場上有沒有這樣的人呢?那當然是有的,也是陸仁炳最想搞下來的。就是兩廣總督萬崍融,這萬崍融在兩廣歷任知縣,知府,布政史,巡撫,總督。幾十年,沒有出過外省,在兩廣根深蒂固,是名副其實的土皇帝。
要命的是,這老家伙將兩廣視作自己的禁臠,不許他人插手,往年派去的巡撫,按察使等官員,只要與他不睦的,總是過不了一兩年,就病故,或者出各種意外。
但是這老家伙,卻將責任甩的一干二凈。
萬崍融起初還支持過先太子,后來先太子倒臺,他感覺自己上進的道路受阻,還不如直接做自己的兩廣王好,天高皇帝遠,還守著與外洋貿易的前沿,不要太逍遙。所以便不再投靠京里的勢力。
萬崍融按理收買海盜,控制海路,進而控制兩廣水陸兵權,縱容安南,老棉等地的土司作亂,不斷把控地方。
十三行的收益被壓縮,東南海面的對洋貿易被壟斷,不知斷了多少人的財路,還動了朝廷的蛋糕。幾年后的南海之亂,導致南安郡王戰敗,探春遠嫁的戰事,也與這個老家伙有分不開的關系。
拿他開刀,簡直是再合適不過了。不過萬崍融將事情做得很干凈,對于朝廷,表面上做的也是恭順有嘉。朝廷要調他進京,他也是馬上就動身,等走到半路,就會出現南疆動亂,番邦擾邊,軍士嘩變,地方彈壓不得。朝廷四邊都有戰事,京內也不安穩,財政緊張,實在不敢讓東南賦稅重地糜爛。所以就只能再讓萬崍融回去督撫地方。
這事情發了幾次,朝廷與萬崍融就各自有了默契。萬崍融放松對十三行的壓制,朝廷默許他的土皇帝地位。
但是雙方的忌憚,與日俱增。只待一個時機,便會掀起驚濤駭浪,戰事一起,生靈涂炭,不是什么稀罕事。
弄倒萬崍融,對于各方都大有好處可撈,陸仁炳也可以乘機賺一波功德。再說萬崍融也阻擋了陸仁炳和甄應嘉的發財大計,也阻擋了皇帝的發財大計。皇帝現在缺的就是錢,沒看他都要沒臉子的,借讓嬪妃回家省親,來搜刮親家銀子了么?
弄到萬崍融,怎么著也能給弄個千把百萬的銀子。這事情,不能在朝堂上公開討論。只能是跟皇帝密談。
好在他是有面圣的權力的,只是需要遞折子排隊。這事情陸仁炳一個人可做不來,少不了甄應嘉的全力相助,但是甄應嘉不愿意面見皇帝,只愿從旁打輔助。
陸仁炳也不勉強他。
半月后,陸仁炳得到皇帝召見。見到皇帝之后,陸仁炳并沒有得到多少說話的機會,好在他對情況早有預料,遞上早先寫好有詳細計劃的折子,就退在一旁,等待皇帝的吩咐。
陸仁炳的方法其實很粗暴,因為兩廣地方的軍對大部分被萬崍融的人控制,尤其是水軍,陸上各城守備鄉兵,戰斗力有限,力量分散,都是混飯吃而已。現在是太平盛世,也沒有誰真愿意跟著別人起兵造反。所以只要下手快,將各地依附萬崍融的將領替換控制,再直搗黃龍,拿下萬崍融,幾個月內,即可肅清流毒。這個時代,通訊手段匱乏。有可能各地都被控制了,消息還沒有傳到萬崍融的耳中。
現在萬崍融毫無防備,朝廷以快打慢,突下殺手不要太輕松。萬崍融再勢大,也僅是個太平盛世下的文官而已,剪除羽翼,他除了俯首待戮,別無他法。
這個方法不是沒人想到,只是這需要有人去冒著掉腦袋的風險去兩廣。消息稍有走漏,后果不堪設想。
皇帝拿著折子,反反復復看了半天,不能下決定。
“賈化,你是朕登基那年的恩科的進士,是朕的門生,朕可以信任你么?”
“陛下,臣年少時家貧,但家嚴督促臣勤勉讀書,好報效天子,青史留名。臣蒙陛下恩賜得中皇榜,早就許身為國,原為陛下赴湯蹈火!”
“好!朕信你,你的折子事關重大,朕也沒有其他人手可以用,你愿意親自替朕走一趟嗎?這人久歷仕宦,與京中各府多有糾葛,倘若走漏一絲消息,朕也不能保你周全!”
“陛下,臣必小心行事,以保萬全!”
“那朕就等卿的好消息了!就按你折子里的計劃行事!朕賜你密旨和令符!”
兩人都沒有提萬崍融的名字,那折子也沒有歸檔,沒有經過第三人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