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十一章 使者

  “你是盧文進?”邵樹德坐于涼席之上,問道。

  陳誠、趙光逢二人一左一右,都把目光投向幽州使者。

  “靈武郡王竟然記得我的名字?”盧文進有些驚喜。

  “劉仁恭現在何處?”邵樹德問道。

  盧文進有些奇怪名鎮西北的邵大帥為何關注劉窟頭,不過還是答道:“蔚州失陷后,劉將軍敗退回范陽,遭到責罰,被打發去督建岐溝關了。”

  邵樹德點了點頭。岐溝關,好熟悉的名字。

  “李帥遣你來何事?”

  “回靈武郡王,吾帥欲攻蔚州,報陷子之仇,望河西勁兵相助。”盧文進答道。

  這哪是為了救回被抓的兒子啊,這是嫌兒子死得不夠快吧!

  李匡威,對別人狠,對自己也狠,可以!

  “隴西郡王乃吾義兄,吾不欲伐之,使者請回吧。”邵樹德說道。

  盧文進有些驚訝。

  你上次不還出兵了么?十余萬大軍橫于云州以北的草原之上,諸族震怖,紛紛走避,簡直比東面的契丹還嚇人。最后迫退了河東大軍,威風凜凜,怎生這次就不想打了?

  “靈武郡王可是金帛有所不足?也是,大軍征討,耗費靡多,我家大帥愿助——”

  “不必了。”邵樹德伸手止住了他后面的話,隨后話題一變,詢問道:“盧將軍可知契丹迭剌部涅禮一族有個叫耶律億的少年?”

  “知道。”盧文進答道:“涅禮一族世任夷離堇,自涅禮起,凡七世十六人。耶律億之伯父耶律釋魯任本部夷離堇,兼部落聯盟夷離堇,以侄耶律億為撻馬狘沙里。此子有計謀,善征伐,已小有名氣。”

  契丹部落聯盟,實行的是蕃漢兩套制度。

  開元四年,契丹李失活、奚李大酺率部眾投降,“制以失活為松漠郡王、行左金吾大將軍兼松漠都督”,其手下八個部落酋長,皆拜為刺史。

  又在其府置靜析軍,李失活為經略大使,部將可突于為副使。

  朝廷派員至松漠都督府,對其軍隊進行整編,分配草場、農田、丁口,契丹兵有了那么點國朝府兵的意味。

  從這時候起,契丹便軍政分離了。松漠郡王、都督是最高領袖,有大義名分,但軍權由靜析軍副使掌控,實際權力其實要大過郡王或者說是部落聯盟長。

  可突于后來果叛,被朝廷討平,開元二十三年加封涅禮為松漠都督。涅禮再叛,開元二十五年討平,涅禮遠遁漠北。

  其人也不敢再做都督或大汗了,尊遙輦氏為八部聯盟首領,并且盜取了突厥的“無上可汗”尊號,也是夠不要臉的。即便遼國全盛時期,怕是也遠遠比不上突厥。

  自此以后,遙輦氏任可汗,涅禮后人任迭剌部軍事首長(夷離堇),兼部落聯盟夷離堇,掌握實際大權。

  目前契丹八部可汗為痕德堇,涅禮后人耶律釋魯為八部夷離堇,耶律億是耶律釋魯最喜愛、最信任的后輩,并打算將耶律氏祖傳的八部軍事首長位置傳給他。

  “契丹最近還安分么?”邵樹德又問道。

  “不安分。這幾年東征西討,蠶食諸部,韃靼、奚、室韋等族,咸被驅使,族帳浸甚。”盧文進答道。

  邵樹德站起身,凝眉沉思。

  其實,歷朝歷代,只要王朝存續時間夠長,草原上就總會出現強力政權。這是自然規律,很難改變。

  國朝肇建,突厥強盛,在北方還建立了好幾個附庸實力,比如梁師都等。

  太宗以開國精兵討平后,一直很注重草原諸部的發展。到了高宗、武后、玄宗朝,一直是軍事和外交手段并用,使得草原上始終無法形成強力政權,直到安史之亂爆發。

  這種外交手段的純熟運用,出自北朝基因,與從中原腹心地區興起的內向性王朝大不一樣。國朝不歧視胡人,對草原的了解也很深,經常深度參與草原的內部事務,取得了令人驚嘆的效果。

  有唐一代,北方草原胡人屢次試圖統合,但總特么有內奸,到處是唐朝的走狗,分裂得太稀碎了。回鶻汗國又意外覆滅,最終沒能起死回生。

  當然即便是藩鎮割據時代,北方諸鎮武力也強盛。奚人得意忘形之時,被幽州鎮討滅,回鶻余燼欲振作之時,被天德軍、振武軍、河東軍聯合討平。

  到了這會,不是突厥人,不是回鶻人,不是奚人,不是室韋人,而是契丹人“站了出來”,再次試圖整合草原各部。

  邵樹德有預感,依照目前的形勢,中原和草原大概會陸陸續續興起幾個政權,互相鼎立。大家都在和時間賽跑,誰先建國,并且吞并周邊藩鎮或部落,誰就占有優勢。

  契丹目前的實力,也就是一個大藩鎮罷了。

  對草原,邵樹德比較欣賞國朝的做法,要將其視為帝國的一部分,深入參與其內部事務。

  明明危險就在那里,你還把頭埋沙子里,修個邊墻就不管了,任草原胡人在邊墻外折騰,這是極其錯誤的做法。

  要有主動性!

  國朝以來,突厥、薛延陀那些雜七雜八的草原強權首領,可沒幾個是死在唐軍手里,多半是被自己人或敵對部落殺死,然后將首級送到長安。

  你不參與草原事務,就沒有影響力,就沒法施展外交手段,就不會出現這種危險被掐滅在萌芽階段的好事。

  隨著騎兵技術、戰術的發展,這個兵種將迎來其黃金年代,威力遠超兩漢、南北朝,草原民族也將迎來其鼎盛時期。

  這時候中原王朝如果還是老一套,繼續修長城,修邊墻,任由危險蔓延、發展下去,是非常危險的,也是對子孫后代不負責。

  匈奴和突厥比起來,就是弱雞,差在裝備和組織度。突厥和蒙古比起來,也差了那么點意思,差在戰術思想。

  “盧將軍,你回去便和李帥說,若契丹有變,我愿出兵相助。然李克用乃我義兄,不忍相攻。”邵樹德說道。

  盧文進有些無奈。

  你愿意來打契丹,我們也不敢讓你來啊。

  多來幾次,西奚、室韋甚至山后諸軍見識到了朔方軍的實力,以后萬一入侵幽州鎮,不得有人倒戈相向,開門迎降?

  他不懂影響力這個詞,但意思是明白的,這能讓你隨便來?

  毅州、新州、媯州等地,本就胡漢雜處,靈武郡王這人又“胡”得很,據聞身上兼了好幾個頭銜,是一個很少見的從邊地胡漢交雜之地起家的豪杰,若讓他控制塞外諸部,那便是想打河東打河東,想打幽州打幽州,草原就是他的家,神出鬼沒,讓人難以招架。

  “靈武郡王既不愿,此事便作罷好了。另還有一事,我家大帥求購戰馬五千匹,要青海驄,不要草原馬,愿以金銀市之。”盧文進道。

  “李帥倒是忙得很啊。”邵樹德笑道。

  五千匹戰馬不算多,四大牧場就能拿得出,但他不想動用這部分儲備。

  這筆生意,交給河西嗢末、甘州回鶻、肅州龍家好了,跟著自己混,總得有點好處。

  “此事我應允了。”邵樹德答道:“你親去勝州一趟,找都護府宋副都護即可。”

  說罷,邵樹德便讓盧文進走了。

  “朝廷那邊,須得一人前往。”邵樹德轉身坐回了胡床,道。

  陳誠、趙光逢神色一凜,知道這才是正事。

  “怎么,二位皆不愿去?”見兩人不說話,邵樹德失笑道:“長安是龍潭虎穴嗎?”

  陳、趙二人干笑。長安那點事,手到擒來,耽誤時間。

  “既不主動,那我可就點名了。趙大,此事你去。”

  “遵命。”趙光逢也不推辭,直接應道。

  “掌握好時機,現在還沒到動兵的時候。”邵樹德又叮囑道。

  李杭輕身入了晉陽。

  時隔一年,好像沒多大變化。

  要說有變化的話,可能地方上更亂了,居然有軍士劫掠商旅、百姓,這讓他大開眼界。

  若不是沿途的嵐州、太原府都派出兵將護送的話,李杭懷疑自己能不能活著抵達晉陽。

  “使者便住這里吧。”河東幕府的一位官員將李杭引到了一處宅院前,道。

  “此非驛站,乃何人府邸?望之久不住人了。”李杭奇道。

  這宅院前后數進,看樣子花費極大,即便在晉陽三城,亦可稱一聲豪宅大院,居然沒人住,奇哉怪也。

  “此為賀公雅府邸,昔年靈武郡王曾在此住過多日。”幕府官員說道:“使者既從靈夏而來,住此間倒也無妨。”

  “如此便多謝了。”李杭也不推辭,直接與隨從將行李搬了進去。

  見李杭等人都住進去后,幕府官員喊來了一名軍將,吩咐了幾句,隨后便離開了。

  軍將帶了一隊人,將各個大門都看好,嚴禁出入。

  李杭低聲罵了幾句。

  李克用倒是學精了,不讓他出門隨便逛了。

  不過一路行來,雖是走馬觀花,依然看到了不少虛實。

  朔、嵐交接的草城川一帶,河流縱橫,水草豐美,但人煙荒蕪,顯然李克用沒打算在那邊花費力氣。

  若要大舉北伐,這種地方怎么著也要設個草料庫、糧倉,除非不打算走這條路。

  樓煩、古交城一線,隱隱看到不少馬匹,應是牧場馬監了,李克用總算干了回正事。

  馬兒最喜歡這種略微帶點寒冷,同時有水、有草的地方了。國朝盛時,曾在此置馬場,后筑樓煩監牧城,與會州南境的西使城差不多。

  羊腸坂一帶的道路坑坑洼洼,多年未曾修繕。倉城也甚破敗,甚至長滿了青苔,看樣子是廢棄了。

  這說明什么?說明李克用沒考慮過侵攻河中,也沒考慮過從嵐州北上攻朔州。

  進了城后,市面略微有些蕭條。至于和去年相比如何,看不大出來,似乎變差了一些,但又好像沒有。

  時間太短了!若是三年后再來看,或許會出現明顯的變化。

  “克用并未想著北伐,大帥或許可以安心了。”李杭在滿是雜草的宅院內轉悠著,到賀公雅的書房門前時,直接轉身就走。

  大帥曾經流連忘返的臥房,他如何敢進。

  “唉,大帥不用我之言,竟要錯失機會。”李杭隨手掐了一根茅草,一邊把玩,一邊嘆道。

  李克用很明顯不想北伐了,只待其主力東出,攻伐王重盈父子的時機便可成熟。

  李杭曾經建議秘密派人接觸王珂,支持他當河中節度使,策動王氏內亂,但被大帥否決了,理由是“蟲兒性子軟弱”。

  只是,若王氏無內亂,河中該如何攻取?

  罷了,或許大帥本身也沒打算取河中,不想太刺激李克用。

  過幾日李克用應該就會召見了,李杭又將說辭在腦海里過了一遍,確保沒問題之后,方才回到正廳坐下。

  連個暖床的侍婢都沒有,這李克用如何待客的?

  read3();,來小燕文學,關閉閱讀模式,體驗高速閱讀!

夢想島中文    晚唐浮生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