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闈二

第(1/2)頁  大明兩京十三省,舉人名額最少的貴州,只有二十五個舉人名額,這里面還有不少冒籍的。

  所謂冒籍,就是文風興盛省的秀才跑到偏遠落后地區去參加鄉試,搶占當地的舉人名額,跟盧飏那個時代的高考移民差不多。

  一夜漫長,特別是到了后半夜,又是冷的夠嗆,盧飏沒辦法,就把蠟燭點了,既能照點光亮,也能暖暖手。

  一直到了天色放亮,終于有人來收卷子了。

  等到清晨的陽光灑在盧飏的號房中時,便有一陣鼓聲響起,隨后便是人聲鼎沸,終于可以出考場了。

  在貢院差不多待了30多個小時,盧飏頓感身心俱疲,這古代的科舉考試不光是智力學識方面的競賽,對于精神和體魄也是一種考驗。

  盧飏隨著眾人出了貢院的大門,在門口便見到了大石頭,這小子爬到貢院門前的一棵樹上看得清楚,見盧飏出來了,便跳下樹來,接過盧飏的考箱。

  跟進貢院時稍微好點,因為出貢院人是往四面八方散去,所以并沒有多么擁堵,盧飏又讓大石頭爬到樹上,看孫傳庭他們出來了沒有,然后就招呼他們在樹下集合。

  因為是統一交卷,幾人差不多同一時間出來的,很快便都聚在了樹下。

  幾人交流了一下考試經驗,都感覺還不錯,文起社的社員受盧飏影響,皆是題海戰術的奉行者,基本都是兩天一篇八股,到了臨近考試,都是一天一篇,而且每次文會都要拿出這段時間做的八股文,大家互相賞評。

  因此,這種高強度的考試,對于文起社的社員來說,還算應付的過來,起碼都寫完了。

  幾人交流了片刻,也沒有多待,因為十二日還有一場,所以便都匆匆回去洗刷休息了。

  盧飏也跟著大石頭回到國子監附近的宅院,吳香早就準備好洗澡水,盧飏先是洗了一個澡,又吃了點熱乎的東西,這才覺得緩了過來,然后便直接上床睡覺了。

  盧飏也不敢多睡,怕擾亂了生物鐘,到了中午,便讓吳香叫醒了自己。

  今日已經是八月十日,明日子夜時分還需要進貢院考第二場。

  睡了一覺起來,盧飏覺得好了許多,吃了午飯,便徑直去了國子監,他得給劉宗周匯報一下第一場的情況,估計劉宗周也等急了。

  到了國子監,卻見劉宗周正在明倫堂中,跟前已經不少人了,皆是此次國子監中選出來在順天府參加鄉試的監生,孫傳庭他們都在這里,一人拿著紙筆開始默寫首場的八股文章。

  劉宗周想要點評一下。

  盧飏對劉宗周行了弟子禮,也跟著拿來紙筆,開始默寫。

  一篇文章六百余字,盧飏很快便寫完了,然后恭恭敬敬的交到劉宗周面前。

  國子監的這些學生里,盧飏是最得劉宗周看中的,便先拿起他的文章來看了,不過看完之后,卻扶須不語。

  今次順天府鄉試的第一道四書題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學”,這個題目是《論語為政》里面的一句話,若說主考官出這個題目有什么深意,那卻是沒有,畢竟是主考官隨手翻出來的。

  盧飏初拿到這個題目,心里也是苦笑,因為這個題目太簡單了,蒙學的兒童都是知道這句的,而且大多也知道其意思,而且盧飏前世上學的時候,都背誦過這篇文章。

  因為“吾十有五而志于學”的后面幾句特別出名,“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隨心所欲,不逾矩。”

  如此簡單的題目,是人都能寫上兩句,但是想寫的出彩了確實難了。

  而盧飏的破題是“圣人所以至于道者,亦惟漸以至之也。”意思就是圣人之所以得到大道,乃是不斷學習的結果。

  至于后面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等等,盧飏在自己的八股文中,都將其比喻成了學習的不同階段所對應的思想。

  除此之外,盧飏還在文章中將王國維的人間詞話里面的關于鉆研學問的三境界給用上了,而劉宗周正是看了盧飏文章中的這段而陷入沉思。

  見劉宗周半珦不語,盧飏心中也有些打鼓,王國維畢竟是二十世紀的人物,雖是國學大師,但難免思想會超前一些。

  盧飏心中正打鼓,不敢去看劉宗周,豈料劉宗周猛然拍著扶手站了起來,脫口而出道:“妙啊!妙啊!這比喻真是妙啊!”

  劉宗周扎猛子作妖,立時引來一片目光,然后幾個國子監的博士心中疑惑,便上前問道:“大人又得佳作了?”

  “哈哈,確是佳作,諸位請看。”

  說著,劉宗周便將盧飏寫的那篇八股傳送到幾個博士手中,一眾博士看完之后,皆是新奇贊嘆不已,更有那好學之人,竟然搖頭晃腦的將盧飏這篇八股文章朗誦了出來。

  “敢問這篇文章是哪位監生所作?”

  那人讀完之后,慕其文章便想見其人。

  盧飏聽到別人朗誦自己的文章,心中頗有些難為情,特別是這里面的出彩部分還是自己抄襲后世大師的,于是便也不好意思答話。

  不過劉宗周見狀,便站了出來,將盧飏拉到前面,直言這文章是少卿所作。

  眾人聞言是盧飏所作,便也不甚奇怪了,畢竟是能寫出《蝶戀花》和《木蘭詞》的人,有這樣的境界也不足為奇怪。

  而且盧飏半年前在國子監時,每次考試的八股文也常常立意清奇,但細細讀來卻恰有道理,已經有了不錯的文名。

  “少卿這次中舉便是板上釘釘了。”

  楊文岳快人快語,不過話剛說完,便被劉宗周呵斥了。

  此時最是敏感時期,畢竟還沒考完,若是這時候就傳出去某某某必定高中,那這不是捧人,這是害人。

  盧飏聞言,也是笑道:“楊兄可別害我,我可不想做萬歷朝的唐伯虎。”

明朝弘治年間,唐伯虎來京師參加會試前,就已經名滿天下,加上唐伯  (本章未完,請翻頁)

第(2/2)頁  虎少年意氣,每每參加文會也從不隱藏鋒芒,眾人都言其此次鄉試必定榜上有名。

  眾人說的多了,唐伯虎自己也信了,而且他自己還說。

  于是這便被人利用了,而其后來卷入科場舞弊,雖最后查無實據,但市井流傳的狂妄之言,卻成了給他定罪的關鍵證據。

  是啊,還沒考試,你就說自己必定高中,是個人都會覺得這里面肯定有貓膩,于是唐伯虎就悲劇了。

  盧飏猛然提起唐寅之事,楊文岳立時汗顏,忙道自己妄言了。

  見盧飏如此謙虛謹慎,劉宗周也是滿意的很,接著又對著諸生教訓了幾句,要謙卑克己,不要有自滿情緒,畢竟天下才子濟濟,就是他劉宗周去參加鄉試,都不能保證自己肯定能中。

  眾監生都是唯唯。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就到了第二日晚間,跟前兩天一樣,盧飏和大石頭拎著考箱又往貢院而去。

  鄉試的第二場考論、判、詔、表等應用文,這樣的文章都是固定格式的,甚至用詞也都是那些詞,所以考起來還算輕松。

  隔了三日,鄉試還有第三場,則是考察考生對于經史子集的掌握程度,然后還有一道策論。

  后兩場對于能夠參加鄉試的考生來說,無論從題量上,還是難易程度上,相較于第一場都要容易的多。

  不過考生們輕松了,考官們卻忙上了,在考生們忙著考第二場的時候,考官們已經開始準備評閱第一場的試卷了。

  八月十日收上來第一場的考卷,先是對遠卷子進行糊名,接著便組織人手謄抄。

  謄抄要求一字不落的全都得抄下來,即使原試卷有錯別字或者犯忌諱的地方,一樣也得謄抄,甚至連涂抹的地方都要謄抄。

  此次鄉試五千多人參加,頭場考試一人七篇八股,相當于三萬五千多份試卷,而且這些試卷必須在三日內謄抄完畢,還需要一模一樣,所以這工作量還是蠻大的。

  其實對于這一步,就相當于后世高考閱卷前的試卷掃描環節,不過那時代有計算機,三萬五千份試卷掃描,一臺機器估計用不了一天就給掃描的妥妥的,而且完全的一模一樣,也不會出現任何人為的貓膩。

  不過這時候沒有計算機更沒有掃描儀,只能事先雇傭一些順天府的吏員和不參加鄉試的秀才和童生來謄抄。

  等到八月十三日,考生們考完第二場的時候,第一場試卷的謄抄版已經放到了閱卷官的案頭。

  此次順天府鄉試一共十八名閱卷管,除了一名主考官和兩名副主考之外,其余的十五名閱卷管也叫同考官,他們按照五經分為詩、書、禮、易、春秋五房,每房根據制本經的考生的多寡,閱卷官的數量也是不一樣,但最少也有兩名。

  十八個考官要批閱三萬多份考卷,平均一個人要批閱兩千份,而且還有時間限制,最晚到八月底前要張榜,這期間還要給主考官留出審閱的時間、搜落卷的時間、商議的時間、張榜的時間等等。

  當然更為關鍵的是,雖然后兩場的考試不如頭場重要,但是卷子還是看一遍的,后兩場的卷子加起來也得有個六萬份。

  時間太過緊張,所以考官很多情況下都是連夜批閱,而且即使這樣,頭場的卷子也不可能全看,只能挑頭場的首道四書題和首道經義題重點來看,而后世流傳的鄉試解元卷便指的這類卷子。

  等到八月十六日清晨,盧飏出了順天府貢院的大門,這次鄉試對于盧飏來說,便算是告一段落了,畢竟后面的事就不是他能左右的了。

  足足的睡了一日,等到晚間,盧氏夫婦給盧飏補過了一個中秋節,所謂十五的月亮十六圓,三女又是對著月亮許愿,不過盧飏猜測這次三女許得愿望應該一樣,皆是盼著自己中舉。

  第二日上午,盧飏一家又回到了京郊的盧家莊,就居住環境來說,盧飏還是喜歡盧家莊,畢竟那里的裝修家具什么的都偏現代一些。

  特別是三女,更是喜歡盧家莊里的衛浴設施,因為那里有一擰水龍頭就出熱水的浴缸和干凈整潔無異味的沖水廁所。

  等到八月十八日,盧飏在盧家莊里召集了文起社的聚會,因為鄉試剛考完,這次文會便沒有再鉆研八股,而是盧飏帶著大家看了附近莊子里的打井裝置。

  文起社雖然沒有明確的宗旨,但是務實是盧飏一直提倡的,也是文起社的會員們認同的理念。

  盧飏有一句對聯,眾人都覺得寫的特別好,那便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所以在盧飏的提倡下,文起社的社員們并不是只評論時文,連帶著朝政也會討論,而且盧飏又是還會組織會員們深入鄉間地頭、工廠作坊和市井瓦舍,看最真實的民生。

  文起社中有個叫張克儉的會元,歲數不大,是個富家子弟,當他跟著老農勞作了半日后,不僅感慨道:“吃了二十年的米,才知道種田是如此辛苦。”

  以后在吃飯,盧飏再也沒見過他剩過糧食。

  對于文起社如此新穎的聚會形式,會員們都是持歡迎態度的,因為他們發現,當自己真實做過一件事后,再寫文章時,便不再空洞,而是有了切身的體會,寫出來八股文,也能言之有物了。

  還是那個張克儉,以往寫憫農的文章,他多是無病呻吟,可是自從自己在田里勞動了一回,和老農交談了一回,他便知道耕牛、種子、農具和水利對于農民的重要性了。

  國子監每旬一考的時候,他的一篇恤農,便得到了當堂博士的不吝夸贊。

  另外,盧飏還一直想著什么時候有機會去縣衙參觀一番,領著會元們看一下一個縣衙是如何運轉的。

  但是在京師,盧飏也不認識什么縣令之類的,延慶知州他倒是熟,但是太遠了,這么多人長途跋涉便也不合適了,不過盧飏倒是組織了一次模擬衙門,讓每個人體驗了一把當縣令的官癮。

夢想島中文    大明之風起青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