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8、南熏坊遺臣忠心、劉洛陽被人譏諷

夢想島中文    明祀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南薰坊、楊家。

  因楊廷和吐血暈倒一事,楊廷和闔府上下忙前忙后,整個大明也跟著亂作一團,變得人心惶惶。

  不過幸好,楊家尚有長子楊慎處理家中事務,朝堂也有梁儲暫時頂住壓力。

  但明眼人看出,此非長久之計,如果楊廷和就此落幕,則大明必然陷于泥潭…

  “大夫,我父如何?”

  楊慎與天庭飽滿,地額方圓,一臉福相的楊廷和長相不同。

  楊慎臉型窄長,且顴骨突出,雖然三十余歲,卻顯老成之相。

  雙眼炯炯有神,充滿智慧之色,身穿素色暗花道袍,頭戴網巾,渾身上下充滿書香氣息。

  楊慎見大夫診斷完畢,關心父親的他急忙上前詢問。

  大夫先將脈枕等物事收起來,邊寫藥方,邊寬慰楊慎:“楊編撰莫要著急,楊閣老不過是氣火攻心,并無大礙,在下開一劑藥方,閣老再休養一陣,便可無礙。”

  楊慎拱手作揖:“那有勞足下!”

  將藥方遞給楊慎手上后,御醫起身告辭:“楊編撰客氣了,千鈞重擔壓于閣老身上,我盡些綿薄之力,不值一哂。

  倒是足下還須多多勸導閣老,注意身體,勿要操勞過度。在下還要回醫館,也就不再打攪。”

  “在下送大夫!”

  楊慎將大夫送至房外,文武百官皆涌上前,七嘴八舌要問楊廷和病情。

  “大夫,閣老如何?”

  “大夫,閣老病情怎樣?”

  “大夫,閣老無恙否?”

  “朝廷不可缺少閣老,還望大夫妙手救之!”

  “…”

  七嘴八舌,問什么的都有,一時間整個房外一片喧嘩,樹上飛鳥也因此作散。

  大夫見吵鬧聲越來越大,就高聲叫止諸人:“肅靜,肅靜,閣老身體無大礙,諸位大人切莫如此高聲喧嘩,打攪閣老靜養!”

  眾人聽到大夫此話后方才安心,然后相送:“大夫慢走!”

  這時房內丫鬟走出來,對楊慎轉述楊廷和之言:“郎君,閣老請諸位閣老、六部老爺入房內一敘!”

  楊慎點點頭,后對眾人說道:“家父請諸位閣老,及六部部堂,入房內一敘!”

  梁儲、蔣冕、毛紀、吏部尚書王瓊、戶部尚書楊潭、禮部尚書毛澄、兵部尚書王憲、刑部尚書張子麟、工部尚書李鐩九人微微頷首,隨著楊慎踏入楊廷和房內。

  房內陳設極其簡單,除儒家典籍外,便是史書、以及大明會典、諸司職掌、大誥、大誥續編、大誥三編、大誥武臣、大明集禮、大明律、歷代名臣奏議等政務,或有關政務書籍。

  書籍羅列有序,書內皆夾有書簽,且封皮、扉頁略有破損。

  可見楊廷和并非只是裝模做樣,而是時時刻刻都在研讀。

  九人見到床上,臉色蒼白的楊廷和后,拱手作揖:“閣老!”

  “諸位來了,予無禮了,諸位快請坐!”靠在枕靠的楊廷和,拱手說道。

  這時房中丫鬟,以及楊慎等,都悄無聲息地離開房間,將房門關好,讓眾人安心商議國事。

  “不知閣老喚我每,可是有何囑咐?”眾人落座之后,看著楊廷和問道。

  楊廷和強打精神,對眾人一一說道:“想必諸位已知今日之事。

  大王圣達聰睿,然卻因年少固執,不懂宗法繼承輕重。雖經我每規勸,亦不為所動。

  如殿下所言一般,彼為人君,吾等人臣,人臣豈可脅迫人君?

  然今日之事,國不可一日無君,萬不可如此僵持下去,使朝廷陷入無主之地,公等當入宮請示慈壽皇太后決斷此事。”

  王瓊心道:“哼哼,吾初早言在先,奈何汝專橫跋扈,不與采納,壞國事者,必新都賊也!”

  雖然王瓊心中大罵,但依舊如同學生聽講一般,老老實實看著楊廷和。

  并不是他畏懼楊廷和威嚴。

  以他吏部尚書的身份,要不是名聲有點不好,指著楊廷和鼻子罵都沒事。

  但眼下需要以國事為重,盡量避免節外生枝。

  “大王不走東安門,在文華殿受箋一事,雖不知殿下到底在何處受箋登極,然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我輩不可等事來臨之后,再匆忙安置,倘使大王登極,首當其沖,便是年號,不知禮部可有準備!”

  年號一事,刻不容緩的事情,新君登基,改元建號。

  這是自漢武帝發明年號以降,都是這么干。

  尤其是明朝年號,要跟著一個皇帝一輩子,年號代表著新朝新氣象,萬萬馬虎不得。

  “禮部已有準備,如今擬定三個年號,一曰:‘明良’,二曰:‘紹治’,三曰:‘嘉靖’!”

  年號是禮部的事,作為禮部尚書自然當仁不讓,當楊廷和詢問之事,當即扔出三個年號。

  “禮部有心了!”楊廷和點了點頭。

  他可是沒有半點違心稱贊,這三個年號都非常合適,可見禮部的用心,更可見毛澄的管轄之下,禮部對于新君之事的重視。

  首先“明良”語出尚書·益稷:「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

  意思就是,明君臣良,天下太平,這是對于朱厚熜的希望,同樣亦是表達諸臣非奸賊。

  第二個則是“紹治”,紹就是繼承之意,說白了是繼承明孝宗的弘治中興,厘清眼下時局。

  第三個是“嘉靖”,語出尚書·無逸:「周公曰:嗚呼!我聞曰:昔在殷王中宗…其在高宗,時舊勞于外,爰暨小人…不敢荒寧,嘉靖殷邦。」

  蔡沉集傳曰:「嘉,美;靖,安也。嘉靖者,禮樂教化,蔚然於安居樂業之中也…嘉靖者,和之達于政。」

  此言本為歌頌商高宗,武丁年幼之時,曾經長期居住民間,了解百姓疾苦。登基之后,勵精圖治,一改前朝敝政,從而創造出武丁盛世。

  嘉靖年號頗為符合眼下時局,也對未來的天子充滿期望,希望朱厚熜能向武丁一樣,成為一個明君。

  反正三個年號都是希望朱厚熜賢明,不要像朱厚照一般胡作非為,讓群臣跟著受累。

  當然楊廷和夸的還不是這個,而是夸禮部在年號之事上用心。

  蓋明朝年號撞車之事,簡直不要太多。

  永樂年號,宋朝反賊方臘、十六國的前涼張重華、五代蠻人張遇賢皆有用過。

  天順年號,在景泰七年錢塘江反賊李順的年號便是天順,元朝第七位皇帝元順帝也是天順年號,遼穆宗耶律景的尊號同樣是天順。

  至于朱厚照的正德年號,乃是西夏和大理兩個割據政權,誰也想不到當年劉健怎么會想到,擬定這個年號。

  還有楊廷和不知道的,后面的朱載坖隆慶年號,那是越南陳朝睿宗陳曔用了5年的年號。

  朱由校的天啟年號,元末紅巾妖人徐輝祖、北魏元法僧、南梁蕭莊、南詔勸豐祐都曾用過,最扯淡的還是李白那句“明斷自天啟”,滿朝上下用了個不亦樂乎。

  針對年號之事,明末遺民林時對在其荷牐叢談·列朝年號考誤中,可是大勢嘲笑了一番。

  “昔年孝廟崩塌,先帝登基,劉洛陽(健)擬正德號,馬端肅(文升)公吏部考選之時,以‘宰相須用讀書人’命題諷之。

  此事歷歷在目,禮部如何敢不用心?”作為禮部尚書的毛澄,這一刻終于感覺找回面子,略帶自豪侃侃而談。

夢想島中文    明祀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