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六百九十九章 西土戰云

  到了天興七年,浩大的遷徙基本完成。

  七河流域、河中、呼羅珊、花剌子模有唐人七十萬。

  加上歸化的人口,昭明國有民兩百萬。

  大量孔廟、佛寺、道觀被建起。

  昭武城、康居城、怛州城、碎葉城,全部被戰俘們擴建一番,讓大唐牢牢占據中亞的各大地緣板塊。

  僧人、書生成了文明拓展的主力。

  佛教對于波斯人沒多少吸引力,但對突厥人、回鶻人有巨大吸引力。

  這些草原大兄弟們好像不信點什么,就渾身不舒服。

  而儒教成了河中的基礎。

  河中諸族第一次聽說讀書中舉之后可以做官,在這個時代算是空前的壯舉。

  昭明王李祐還特意提拔了幾人,作為范例,直接點燃了各族精英們的熱情。

  私塾的讀書聲日益高漲。

  大唐初步在河中站穩了腳跟。

  雖然沒有直接戰爭,間接戰爭和動亂,從未停歇。

  正如當初耶律德光而言,大食法、西方教都沒放棄滲透。

  狂熱者轉入了地下,秘密發展教徒,與波斯人的復國思潮結合,變得更具有攻擊力。

  動輒在吐火羅的山區爆發叛亂。

  一度翻過蔥嶺,攻擊疏勒、于闐等地。

  聲勢頗為浩大,極擅山地作戰,四處流竄,昭明、于闐聯手,這伙人就翻過興都庫什山,竄入天竺養精蓄銳,招兵買馬。

  恢復過來之后,從波斯高原流竄到呼羅珊,又進入吐火羅。

  若說沒有大勢力背后支持絕對是不可能。

  刀劍隨處可見,但甲就不是一般人能弄到的。

  而且還要大規模裝備。

  這些人對昭明國危害相當之大。

  凡是唐風建筑、唐人,遇則毀之殺之,目的相當明確。

  唐軍來,他們總能提前收到消息,遁入大山之中,唐軍去,他們復出,以更殘忍的方式報復手無寸鐵的百姓。

  一個名叫阿薩辛的刺客組織提前一百年登場。

  大唐好幾位中級將領以及官員糟了他們的毒手。

  昭明國人心惶惶。

  從天興五年起,昭明國便與這股勢力反復作戰。

  但收效甚微。

  在靠近波斯高原的呼羅珊、吐火羅地區,這股勢力逐漸猖獗。

  都城撒馬爾罕大街之上,時常爆發騷亂。

  于此同時,西方教在伏爾加河的上游,找到了新的盟友——羅斯人。

  可薩人咸海一戰,被打殘了。

  別說抵御大唐,連契丹人都奈何不了。

  契丹人本來就是戰力強悍,又得到大唐的支持,逐漸變成了伏爾加河的一條鱷魚。

  占據下游富庶地區的可薩人岌岌可危。

  耶律德光繼承了阿保機的手段,時常令騎兵南下掠奪,可薩、拜占庭的重要城市均遭受打擊。

  拜占庭在西方三大勢力當中,武力最弱,但政治手段最高,三百年前與可薩人聯手,擊敗薩珊波斯,兩百年前與可薩人聯姻,抵御白衣大食。

  現在可薩人不行了,拜占庭自然要尋找新的盟友。

  僖宗中和二年,留里克王朝南下,攻下東斯拉夫人的基輔,并遷都至此,史稱基輔羅斯。

  進入東歐平原的羅斯人迅速壯大,逐漸脫離可薩人的掌控。

  與拜占庭一拍即合。

  東正教由此傳出斯拉夫。

  直到后世,俄羅斯仍行奉東正教,堅稱繼承了拜占庭的正統。

  羅斯人對可薩虎視眈眈。

  在三股勢力的撕扯下,可薩終于分裂了。

  克里米亞、伏爾加河下游富饒地區,繼續擁抱拜占庭。

  高加索地區宣布皈依大食法。

  伏爾加河東岸里海之北廣大草原,重拾突厥衣缽,回到華夏文明圈,認大唐為宗主,向昭明國求援。

  大食、拜占庭、大唐三股勢力開始新一輪的博弈。

  契丹與羅斯撞在了一起。

  他們的目標都是伏爾加河下游富饒之地。

  一個代表東方,一個代表西方。

  契丹人得到大唐的支持,爆發出強大戰斗力。

  耶律德光與蕭阿古只、耶律乃古等猛將,領皮室精銳與羅斯人戰于奔薩草原。

  此戰契丹五千騎兵,羅斯人加上西方協從軍共一萬三千步騎。

  兵力雖然愿遜于咸海大戰,但其關注度絕不弱于咸海大戰。

  大食、拜占庭、大唐都投來關注的目光。

  契丹人兵力不足,佯敗兩陣,被羅斯人推進到伏爾加河中游。

  就在所有人以為契丹將要敗亡時,皮室精騎卷土重來,蕭阿古只領三百重騎破入萬軍之中,耶律德光全軍猛攻。

  述律平親臨剩余三千皮室伏兵殺出。

  羅斯人全軍覆沒!

  契丹一戰而在東歐草原上站住腳。

  正步入上升期的基輔羅斯遭受重擊。

  草原上的主動權逐漸被契丹人掌握。

  可薩帝國的分裂不可避免。

  耶律德光年紀輕輕,政治水平卻非常高超,分別獻俘于撒馬爾罕與長安。

  契丹人的崛起早在李曄的預料之中,面子互相給,李曄賜其金帳金璽,封其為姑墨郡王。

  至此,契丹東臨烏拉爾山,橫枕伏爾加河,西望東歐平原。

  以現在的契丹實力,能擊敗羅斯人,但想滅其國是不可能的。

  羅斯人還有相當數量的海軍。

  人口也是制約契丹的因素。

  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里,契丹人必須依附于大唐。

  耶律德光見好既收,主動停戰,讓拜占庭與可薩人都松了一口氣。

  不過,世界上的事,永遠都是樹欲靜而風不止。

  拜占庭與可薩都不想打了,羅斯人卻不愿咽下這口氣,契丹人的存在直接威脅到了伏爾加河上游的腹心之地,后世的諾夫哥羅德、莫斯科等羅斯人重要城池皆在伏爾加河流域。

  雙方已經成了地緣上不死不休的競爭對手。

  此后數年,雙方摩擦不斷。

  而大食法進入高加索地區后,對拜占庭形成了半包圍之勢。

  一對水火不容的天敵走進,戰爭的陰云籠罩在地中海的上空。

  圣戰的呼聲在雙方內部不斷高漲。

  即便各國君主們內心中不愿戰爭,卻被民意和軍心捆綁了。

  大唐治下的中亞雖然安定了,但地中海與黑海更加混亂。

  這種混亂令各方對大唐的依賴越來越大。

  戰爭需要大量物資和金錢。

  李祐將河中繳獲的鎖甲、兵器轉手一賣,金銀幣滾滾而來。

  牧場上的牛羊戰馬更是被推到了天價。

  即便如此,大食與拜占庭需求若渴。

  請:wap.shuquge

夢想島中文    茍出一個盛唐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