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城臨時行宮內,高歡坐在書房里,看著各地送來的奏疏。
“好啊!”高歡看完孫傳庭的奏疏,不禁大笑道:“孫傳庭在關中,斬首漠西蒙古五萬眾,準格爾汗僧格落荒而逃,真是太好啊!”
在高歡大舉進攻滿清之際,漠西蒙古諸部受洪承疇之邀,大舉入寇乾朝,迫使高歡將原本用來進攻關外的秦兵調回關中。
高歡在大凌河決戰中大敗清軍后,主力繼續收拾清軍敗軍,偏師則向關中回援,僧格得知消息后,倉惶撤退,被孫傳庭借機掩殺,斬首五萬騎。
高歡拿著奏疏道:“如果漠西蒙古不是騎兵眾多,三十萬人馬估計要損失殆盡。不過,他們現在逃回去,也沒有關系,等朕解決了關外、朝鮮和倭國的問題,便要興師問罪,重建安西都護府。”
這時堵錫從袖子里拿出一份奏疏,微笑道:“陛下,這是沈陽送來的奏疏,請陛下一觀!”
高歡眉頭一挑,笑著接過來,“莫非又是好消息?”
說著高歡展開奏疏觀看,頓時面露大喜之色,“好啊!叛軍殘余遭受重創,袁時中和多爾袞殺滿洲宗室二百余人,生俘洪承疇!哈哈!洪賊被抓住,朕命人建造的公審臺,終于要起作用了。”
堵錫道:“陛下!長白山內的叛軍遭受重創,剩下的也翻不起什么風浪,陛下是否考慮下一步的動作了。”
高歡微微頷首,站起身來,在書房內來回踱步,片刻后沉聲道:“等德川幕府的使者一到,達成一個暫時的和議后,朕便前往草原,召集蒙古諸部會盟,然后征討漠西準格爾。”
幾日后,從江戶來的德川使者,在松平鐮的陪同下,來到漢城西大門。
乾清戰爭,清國戰敗,登陸朝鮮增援清國的十五萬倭兵,損失五萬余人,剩下近十萬兵馬,被乾軍趕到全羅道和慶尚道的消息傳到日本后,德川幕府大驚失色。
不過,在驚惶過后,德川家很快就安定下來。
畢竟,乾朝與日本之間隔著海峽,當年強大如元朝,也沒能成功入侵日本,德川家有海峽天險,自然不必太過恐懼。
雖說戰爭失敗了,但畢竟是在別國的國土上打,失敗后大不了撤回來,德川家的損失其實不大。
當年豐臣秀吉入侵朝鮮失敗,大軍撤了回來,明朝并沒有打到日本,現在乾朝也沒有打到日本的理由。
因此德川家原本準備,像當年一樣,將德川軍運回日本,然后在找乾朝講和,事情就過去了。
屆時日軍已經回到日本,乾軍想怎么樣也沒辦法,畢竟跨海作戰的耗費太高,乾朝便只能同意議和。
可是令德川家沒有想到的是,他們派往朝鮮接應松平信綱和德川軍回國的船隊,包括兩萬德川精銳,遭受乾國艦隊的襲擊,全部葬身大海。
這便讓德川撤回軍隊后,再進行談判的計劃落空,剩下八萬倭兵都成了乾朝的人質。
雖然這些兵馬主要屬于外樣諸藩,但是德川家卻也不好直接不管,而且若是這么多兵馬被乾軍趕下海,肯定會打擊日軍的士氣,同時也會造成日本空虛。
德川家對于乾軍是否會進攻日本,心里其實沒有底。
若是乾軍萬一渡海進攻,那么日本空虛,再加上外樣大名離心,恐怕德川家很難像北條家一樣,領導日本擊退乾朝。
正在德川家內部為如何結束戰爭,要不要繼續派遣船只去接回朝鮮的日軍議論之時,松平鐮的書信送到了江戶。
他在信中告知德川家綱,他已經與乾朝皇帝進行了初步談判,希望德川家能夠派遣使者前往漢城,盡快體面的結束戰爭。
這時德川家的使團來到漢城外,士卒稟報之后,立刻有乾朝官員前來迎接。
“正之大人,請放心,這次和談,我一定會盡力維護德川家的利益。”松平鐮對身邊的保科正之說道。
德川家對于這次談判十分重視,四代目幕府將軍德川家綱,為了與乾朝體面議和,派出了大佬保科正之前來議和。
保科正之乃是德川家二代目德川秀中的第三子,過繼到保科家,但其實是德川家綱的叔叔。
“鐮桑!那就拜托你了!”保科正之一邊往前走一邊說道。
現在松平鐮在日本的名聲很好,公卿大臣和武家都在傳送他大凌河合戰勇于斷后,全羅道大撤退主動留下,讓松平信綱先走的事跡。
此時他在日本的名聲,已經快要超過,大阪兩陣中的毛利永盛,還有日本第一兵真田幸村了。
日本國內都在傳揚他的勇武,還有忠義,所以保科正之也很欣賞松平鐮,說他是武藏第一武士。
這次出使保科正之,內心還是比較擔心,畢竟十多萬人質被乾朝捏在手中,情況與當年豐臣秀吉與明朝議和完全不同。
現在他很懷疑,德川家能否與乾朝達成一份體面的議和協議。
這時使團跟隨著乾國官員,一路來到驛館住下,為了防止日本使團,遭受朝鮮人的攻擊,乾國還派遣一隊兵馬,將驛館保護起來。
保科正之看見,將驛館團團圍住的乾軍士兵,不禁臉色一沉,“鐮桑,乾人這是什么意思?”
高鐮連忙解釋道:“正之大人,這是因為朝鮮人,不想乾朝與我們議和,乾朝怕朝鮮人傷害我們,所以才派兵將我們保護起來,以免我們被朝鮮人傷害。”
日本兩次侵略朝鮮,而日本軍隊又比較野蠻,在朝鮮作惡多端,乾軍若是不進行保護的話,日本使團可能會被朝鮮人打死。
雖說朝鮮人在戰場上打不贏日本,但是有乾朝爸爸撐腰,仗著自己是乾朝的第一孝子,他們還是敢當街打死日本人的。
“嗦嘎!”保科正之點了點頭,又問道:“乾朝皇帝什么時候接見我們?”
松平鐮道:“正之大人請先休息,我會拿著國書去拜見乾國的堵議政,相信他很快就會將國書轉交乾朝皇帝陛下,我們很快就會得到召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