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高歡扶持弘光朝廷,主要是希望能夠借助朱由崧的身份,來江南收稅。
畢竟當初高歡實際上只控制大半個河南,連江北都沒控制,難以一下掌握長江下游兩岸。
再加上清軍給了高歡巨大壓力,使得高歡難以在江南保持能夠控制地方的兵馬,所以只能利用弘光朝廷,來間接控制江南。
現在情況則不同,雙溝之戰后,北方滿清對梁國的威脅減弱,而江北三鎮中,劉良佐和劉澤清,又被收了兵權。
此時高歡已經基本控制江北,在河南和江北高歡不需要借助弘光朝廷,就可以實現地方的統治。
如今弘光朝廷又丟了江南,而丟了地盤,就等于丟了權利和利益。
弘光朝廷那么多官員,客居于梁國的揚州,難免不會想著干涉梁國事務,或許會與梁國產生矛盾。
因此,高歡拒絕郡王封賞,乃是對弘光朝廷的一次測試,準備著手削弱弘光朝廷,逐漸將弘光朝廷,變成一個空殼招牌。
這時弘光朝廷的眾人,得知高歡拒絕郡王封賞,變相索封一字王后,反應不一,開始商談起來。
周延儒建議給高歡一步到位,封親王,而陳友龍等對明朝,有感情的大臣,則持反對意見。
高歡現在就封親王,那以后如何封賞?
是不是后面就該加九錫,假黃鉞,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走完流程直接造反啊!
陳友龍指則,周延儒不負責任,這是把梁國公往不歸路上引,于是紛紛上書彈劾周延儒。
不過周延儒卻置之不理,憑著自己弘光朝首輔的身份,在內閣通過了封高歡為親王的票擬,等皇帝一用印,木已成舟,周延儒便以陳友龍等人攻擊為由,上書請辭,準備去高歡那里謀差事去了。
奸猾如周延儒,敏銳的察覺到,弘光朝的用處,對于高歡而言,作用已經不大。
而且,現在弘光朝廷,地盤全丟,官員幾乎無事可做,繼續當這個首輔,也沒什么意思。
陳友龍等人見周延儒自己下臺,圣旨已經發出,便也不好繼續說什么了。
在弘光朝廷封賞高歡之際,北面的清廷,則陷入了劇烈的震蕩之中。
此時,高歡挺進黃泛區,兵入淮北,在雙溝大敗多爾袞的消息,已經傳到了滿清統治區域。
這令滿清大震,黃河北岸的多鐸才反應過來,他中了高歡虛戰聲勢之計。
山東,洪承疇得知多爾袞大敗后,一面封鎖消息,一面派人告知北京,然后親自帶兵,準備接應敗軍,可令人震驚的是,居然沒有敗軍逃回。
這令洪承疇等人,都極度震驚,那可是十余萬大軍,不可能沒有漏網之魚。
于是,洪承疇讓人沿著黃河探查,希望能夠接應出逃出來的多爾袞、吳三桂等人,可清兵找了許久,也沒見一個兵逃到北岸。
正在清軍已經絕望,覺得不會有人逃出時,在開封與歸德交界的考城縣附近,突然出現一片人潮。
在黃河西岸,白茫茫的黃泛區中,一群形同乞丐的人影,相互攙扶著,艱難跋涉。
這些人渾身都是污泥,早已分不出服色,不過仔細一看,卻還能夠分辨出,不少人身上穿的盡然是盔甲。
這些人竟然都是軍漢。
他們互相攙扶,望著不遠處的河堤,艱難的往前邁步,不時有人跌倒進泥水中,又被同袍撈起。
吳三桂被吳國柱攙扶著,手中兵器變成一根木棍,身上厚重的盔甲,也全都脫了,正深一腳淺一腳的前進,身形極為狼狽,沒有半點平西王的威風。
“王爺!快到了!”吳國柱指著前方的陸地。
“這是何處?”吳三桂喘息問道。
吳三桂從爭以來,就沒這么慘過。
不過雖然一路跋涉,關寧軍損失過半,但是相比于多爾袞,吳三桂覺得他還是很幸運了。
“不清楚,應該快到開封地界了!”吳國柱上氣不接下氣地說道。
吳三桂看了看周圍,沒發現梁軍蹤跡,于是道:“本王在黃泛區待了半個月,高歡不會還沒收兵吧!”
“不能夠!應該沒有梁兵了!”吳國柱舔著嘴唇道。
這時,眾人一路踩著稀泥,終于到了岸邊。
吳三桂一腳踩在堅實的土地上,便不走了,直接棍子一丟,便躺在了地上。
身后的關寧兵,陸陸續續的爬上岸,也如他一般,倒在地上,不愿意在動一下指頭。
在黃泛區中,最大的問題,除了不能生火吃飯外,便是沒有地方睡覺。
許多區域都是洪水到膝蓋,人有不能站著睡,關寧軍只能把自己綁在被淹死的樹木上,爬上泡垮的屋頂睡覺。
幾天幾夜沒合眼的潰兵們,一接觸到堅實的土地,立時倒頭就睡。
吳三桂看著士卒的慘樣,心中很悲痛,不過也很慶幸。
“娘的,本王總算是出來了!”吳三桂躺在地上罵著,“高歡,你想逼死本王,沒那么容易!”
就在此時,爬上河堤的士卒,卻忽然一聲驚叫!
吳三桂聞語,心頭一凜,駭了一跳,以為有梁軍守株待兔,驚得一躍而起,大聲問道:“何事!”
“馬軍!對岸有馬軍!”爬上坡頂的斥候,音大聲回應著他。
吳三桂爬上河堤,只見對岸卻有一隊馬軍,而對岸的馬軍,似乎也發現了他們。
吳三桂見此不禁仲喜道:“這是自家弟兄!多半是山東的駐軍!”
不多時,對面便有小船劃過來,一名北明軍將領,穿一身锃亮的鎧甲,按著腰刀,領著一群士卒過來,問道:“你等是哪部人馬,可是從雙溝突圍?”
“我等都是關寧軍,確實是從雙溝突圍出來!”有士卒回答。
那將領看見潰兵的模樣,不禁吃一驚,沒想到關寧軍,既然會成這個鬼樣子,于是脫口問道:“平西王何在?”
“本王在這里!”吳三桂走過來,問道:“你是誰的人?”
那將忙單膝跪地,“拜見王爺,小人奉洪閣老之令,接應王爺。”
吳三桂聞語,忙道:“既然如此,當速調集人手,安排渡船和浮橋,讓本王過河。”
這一戰,讓吳三桂喪了膽,他擔心梁軍發現他出來,又來追擊,所以希望盡快渡河。
這時對岸清軍得到消息,很快組織人手,搭建浮橋,殘存的一萬關寧軍,才魚貫過河。
吳三桂隨著隊伍渡過黃河,回望南岸,不禁一陣嗟嘆。
“王爺走吧!”吳國柱嘆息道。
吳三桂點了點頭,然后咬牙切齒,“高歡,本王遲早找你算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