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174、顛倒弄乾坤

  并不是洪熙官惡趣味發作消遣韋小寶,而是魏溯難在做測試。

  馬上就要上大學了,嚴晶心打算從生理學的角度來研究夢境,魏溯難也有自己的追求。

  他越來越篤定墨玉跟量子效應有關,夢境太智能了,好像一只掌控一切的手,輕輕一撥弄就能左右走向。

  魏溯難不想當牽線木偶,他想弄明白墨玉夢境的原理,搞清楚它影響思維的機制。

  記憶可以從夢境帶出來,甚至有干涉現實的能力,當前最厲害的超算也不足以模擬出一個這樣的世界。

  夢境和自己大腦的組合竟然可以做到,除了預言中的量子超算,魏溯難找不到其它可能。

  單純只用做夢來解釋不通,墨玉夢境似乎有一套潛藏著的機制,能不斷的影響夢境里事物發展。

  這些都不來源于兩人的思維,就算是潛意識也不可能,嚴晶心和魏溯難都不曾編織過如此繁復的邏輯,也做不到。

  光光是臆想出這么個夢境世界就能讓人想爆頭,寫小說的想象力也不可能如此環環相扣嚴密無間。

  想破解它,魏溯難只能設置大量的節點,通過對比節點與記憶的異同來慢慢找出規律。

  這便是洪熙官要改變韋小寶命運卻又要盡量貼合記憶的原因。

  通過這樣的手段去發現夢境偏離與糾正的動因,來摸索規律建立模型。

  而江口沉銀、永樂大典以及馬寧兒,都是這樣的節點。

  為此魏溯難忍住了好奇心,故意不讓自己和嚴晶心接觸這方面的資料。

  他想看看在只從嚴晶心那獲得一個地址的情況下,夢境跟現實是不是完全一樣。

  如果得到的結果一致,那便說明夢境除了受自己的記憶影響,還有一套超脫于外的作用機制。

  量子效應當前是無法觀察的,一旦有外力作用就會改變狀態。

  這跟夢境很像,在魏溯難確保自己沒有相關記憶的情況下,一旦證實夢境照見現實,便證明夢境與現實有聯動的糾纏。

  這個糾纏的規律找出來,距離破解量子效應也就不遠了,它又是一個知道結果倒推過程細節的課題,在科學史上這樣的機會可不多。

  與科學猜想不一樣,科學猜想是沒有實證的,只能搭建理論框架試錯。

  而墨玉夢境揭示的量子糾纏則是確定了結果的驗算,容易了一萬倍都不止。

  因此就有了洪熙官與韋小寶一個月的相處,他不希望改變韋小寶的軌跡,也同樣不愿意看到韋小寶對著一尺高的武功秘籍目瞪口呆。

  辭別了韋小寶,洪熙官乘上了天地會自己的貨船溯江而上,直指成都府。

  整整一年孜孜不倦地發展,潛水的設備被制造了出來,水下照明的辦法也找到了。

  說穿了不值錢,把一條中空軟管的內壁做成像鏡子一樣的鍍層,通過反射讓光線傳導下去。

  末尾做一個凹透鏡一樣的聚光頭,一根采用光纖原理的軟管燈就實現了水下照明。

  一寸粗的光導管,也僅僅是相當于一只手電筒的亮度,在水下免強能用。

  光源是汽燈,壓力罐將煤油汽化,點燃絲罩能激發出白熾光。

  絲罩不好制作,須用硫酸釷溶液浸泡,要不是苗顯找到了獨居石,這東西還做不出來。

  這些加起來都不如換氣面罩和導光管的外皮軟管難。

  天然橡脈能找到,將橡脈變成合用的材料可真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

  靠著魏溯難和嚴晶心搬運來的土法橡脈加工工藝,耗時一年,前不久才剛剛克服,做出了能用的軟管和防水面罩。

  別小看,材料上的一小步,就是科技發展的一大步。

  高溪廟已經用上了電,內燃機也快了,絕緣膠和活塞密封圈就橡膠材料制成,它比冶金可難多了。

  洪熙官是再也不愿在古代攀科技樹了,沒有著力點,哪哪都缺,食腦永遠比以力服人困難多門檻高。

  還是乖乖練功夫吧,中國的玄學發達不是沒原因的,它能跳過眾多環節直指應用,內求即可。

  再說又是一本種田文,話題收回來,即便是有了家伙什,下水打撈也不是普通人能干的活。

  換氣管沒有壓力裝置,只是一個裝了手搖排風換氣的扇葉,那點空氣量,只有功夫好手才頂得住。

  需要水下的人運勁將面罩里的空氣鼓出,又將上頭的新鮮空氣吸入,單單是換氣扇的那點壓力值,到不了十幾米甚至幾十米深的水下。

  另外江口這地方是兩江交匯處,水流湍急,水下有暗涌激流,不會點千斤墜壓根就站不住,別說挖寶,能不被江流沖走都算是幸運了。

  再加上通氣管的強度不夠,萬一到時被水流沖斷了,不能及時浮上來也是送。

  所以挖寶隊的人手都是可靠的經過長時間訓練清一色的武功高手。

  苗顯是他們的頭,被朱紅枚賜了個摸金衛的名號,苗顯當上了摸金校尉。

  紅豆和朱小倩因為關系得以占了兩個名額,算是坐實了紅粉大盜的名號。

  船至彭山江口,一行四船就分散了,兩船在對著江心半島的眉江河汊處放下大鐵錨。

  剩下的兩船則一上一下離著兩里負責警戒。

  至于燈光會不會引來注目,一來洪熙官做了遮光罩,二來此處離了鎮集甚遠,壓根就不怕動靜大。

  這會兒的川中,經歷戰亂人煙凋敝,到處是荒川敗野,活人不多,不然也不會出現后來的湖廣填四川了。

  據史料記載,康熙七年,四川的在籍人口連十萬都不到,實際還得減去逃籍的,更少。

  造成這個局面,丟下近億兩銀錢的張獻忠“功勞”不小,其后清軍入川又花了十幾年不知殺了多少遍,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是最好的寫照。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康熙朝平穩下來后從湖廣云貴江浙山陜移民百萬,靠著本地的人口已經發展不起來,都逃光殺絕了。

  在這種的境況下,別說驚動旁人,就是專門去找個大活人都不容易。

  警戒的船也是怕偶然的過往船只,實際意義并不大。

  但也不能沒有,近億兩沉銀,得挖很久呢。

  有了趁手的設備,再加上準確的位置,其實動作也不慢。

  摸金衛的成員熟練地分工合作,放下通氣管和光管,穿好水靠和換氣面罩,開始撲通撲通地跳入水中。

  留在船上的伙伴開始點燃氣燈,搖動排風扇,還要有人看那跟牽拉繩。

  水下不能通話,不斷上下又耗費時間精力,只能用約定好的繩語來傳遞消息,為此洪熙官不得不將摩絲電碼又“發明”了出來。

  解釋起來還挺費勁:達摩面壁練閉口禪,不方便說話,便懸絲達語,比電眼目光還傳神,是為摩絲電碼。

  當時一旁聽洪熙官解釋的朱紅枚差一點沒笑岔氣,雞賊!

  運氣很好,摸金衛下水不久就找到了沉銀,很快,整箱整篋的銀錠就被撈了上來。

  張獻忠沉銀距今也不過二十年上下,還未被淤泥埋沒,況且沉銀數量過多,前頭還不用挖,撿就行了。

  只花了三個時辰不到,四艘船就載不下了,數百萬兩的銀錠把船倉塞了個滿滿當當,還有不少是金器。

  只能回航,看來想挖完江口沉銀還是個需要出大力氣的活,盡數啟出,富可敵國。

  洪熙官把玩著一個大金印,寫面刻著“蜀世子寶”,怕有二十斤重。

  這是第一批出水的,黃金重,水流推不走,就定在了原地。

  而且黃金氧化的速度慢,時間不久,在光管燈的照耀下閃著金光,摸金衛就先行撈了上來。

  看來是張獻忠沉銀無誤,張獻忠逼死了前明蜀王,財寶都落入了他手里。

  可洪熙官看著金印也不是滋味,弄出這么大的金印,可想而知蜀王是什么樣的貨色。

  更可笑的是,崇禎竟然為了籌措寧遠關晌節衣縮食,而僅僅四川一省之地張獻忠竟然搜刮到偌大財富,明不亡,沒道理。

  現在這筆錢落入洪熙官手里,以他的規劃,都夠組建兵師還政漢家了。

  也罷,取于斯用于斯,還神州一個朗朗乾坤,便不辜負這筆血汗錢。

  洪熙官酹酒江中,敬的是積攢起這筆財富的草民百姓,從他們的累累白骨中敲出的骨髓膏脂,當值一個晴明天地。

  嘩啦一下水聲響,一條美人魚破水而出,躍到甲板上,將洪熙官從沉思中驚醒。

  是紅豆,穿著水靠顯得英姿裊裊然,身材太好,不敢多看。

  紅豆卻不管那么多,一邊抖摟著身上的水漬一邊跟洪熙官討喜:“姨父,這些財寶不分潤我們一些嗎?”

  洪熙官當然而斷:“分,要分到均勻,讓每個人都有份。”

  那邊苗顯開始吆喝抽管撥錨,收獲甚豐,該回去將些金銀重鑄,換成刀槍炮弩。

  朱小倩則在一旁捂嘴偷笑,不是因為發了財,而是她聽懂了洪熙官的話,女兒又被便宜妹夫給忽悠了,還渾然不覺,樂得不行。

  回到揚州,洪熙官不再參與江口挖寶,這樣的事情去一趟就夠,都是力氣活,金銀多了看起來也沒感覺,又不能填肚子。

  他得去南京搬書了,曠世奇典,集中華文明之大成,遠比金銀財寶更饞人。

  只是《永樂大典》并不好拿,因為它藏的位置太敏感。

  就在夫子廟里,既沒有藏在暗室地穴,也沒有裝箱掩飾,而是堂而皇之地擺在尊經閣樓上的藏書室里。

  唯一的手腳是將書皮全換了,不看里面的內容還無法發現是什么書。

  藏經的人也是心大,經史子集,他把《永樂大典》都混在了雜集中養蠹蟲,正經預備役蠹蟲哪里會去翻這些雜書,看科舉的書都來不及,不實用哇。

  就是這么功利,魏溯難想起若干年后除了五三和衡水集不談其余,有誰會在高考前關注《水經注》?

  算是把人心稱到了毫厘,深諳最危險的地方最安全這個腦殘想法的精髓,就是太行險了,也給洪熙官出了難題。

  怎么辦?人來人往的腹心地帶,且數量繁多,螞蟻搬家都不知要搬到何年何月。

  車到山前必有路,銀錢開路,有錢能使鬼推磨!

  夫子廟已經改成了江寧縣學,府學搬去了前明國子監舊址,等于管轄權又降了一級,胃口想必也沒這么大了。

  理由也很好找,盛世的古董亂世的黃金,洪熙官以五百兩黃金的代價,就將尊經閣的管事買通了。

  就說自己是做古董生意的,現在世道不太平趁低買進,過個一二十年天下太平了,這些古書就是珍本、善本,拿時間換錢而已。

  管事是個滿人,洪熙官怕是給他看他也看不明白《永樂大典》有什么意義。

  他很愉快地收下了一匣子小黃魚,還不忘囑咐:“快些,手腳干凈點。”

  洪熙官只能“感激”地拱了拱手,道一聲“大人慢走”,這一屋子書就歸他了。

  摸著一排排書架上的寶典,洪熙官心里感慨萬千,積累了不知道多少年的文明精華,就只值幾百兩黃金,真個是子孫棄者無論焉。

  但還真得感謝這位大人,他總還知道這些書值錢,比起若干年后一把火燒了夫子廟的那些荷鋤頭教徒又不知好了多少。

  搬吧,秀才搬家,全是書。

  掃了手尾,在市面上買了大量的時文書籍,還有爛大街的《論語》一類重新充斥了尊經閣,讓那位大人很滿意。

  他還有意無意地說不定哪天他就調回北平了。

  洪熙官覺得那感情好,有機會再合作,不過下次再合作洪熙官打算就不給錢了,贏家通吃,全歸他。

  大典全部都會運回云霄,制作活字版重校重印,一套油印設備已經弄了出來,可不能再讓這部煌煌巨典又一次付之一炬。

  洪熙官貪婪地瀏覽著一卷又一卷的《永樂大典》,很快一個他期盼已久的迷底就將揭開——他們能不能將《永樂大典》的內容搬運回現實?

  如果能,則說明夢境真的是可以干涉現實的,如果不能,那就得找出問題所在,無論如何,都對于破解夢境有莫大的作用。

  運書的事情還是交給頭號鏢師苗顯,洪熙官又乘上了船,這一次的目的是京師北平。

  這次出來就只剩下一事未定了,船行一水間,洪熙官希望很快能有一輪圓滿的明月照著他回還。

  馬寧兒被西域番僧帶到了帝都,駐進了白塔寺里。

  也正常,黃教喇嘛地位尊崇,當然是駐蹕名剎聽宣,馬寧兒作為他寶貴的實驗體,怎么可能不帶在身邊。

  自從苗顯離開云霄出來行走,便組織起一隊人手,往返各地傳遞消息,跟蹤馬寧兒的任務也是從那時起被洪熙官交了出來。

  其實是笨辦法,用最傳統的留印記的方法標示去向,接頭人看到印記再尋蹤查訪。

  效率是低了些,但肯定安全,非要搞人員接頭,難度不是一般的大。

  就如同這一次洪熙官找馬寧兒,確實挺費勁,白塔寺里都是黃教喇嘛的人,如果貿貿然闖進去,那就得群毆了。

  甚至馬寧兒進京后有過一段時間洪熙官都以為這條線索斷了,沒想到過了幾個月之后,他的蹤跡又才重新出現。

  以洪熙官的分析,應該是西域蕃僧帶著馬寧兒出來過,也不知道是辦什么事情,才給馬寧兒尋著機會留下標記。

  至于具體的情況,一個標記也說不清,洪熙官此行最大的風險就在這里,都是摸著石頭過河,還有可能被對方打埋伏。

  他也不敢確定催眠能不能穩固,萬一是馬寧兒覺醒了,那在前方等著他的就是龍潭虎穴。

  因此洪熙官收到消息便嚴令教眾不得多事,不能擅自與白塔寺的僧眾接觸,一概與此事脫離,等他親自來解決。

  他也沒打算能快手搞定,到了京師,洪熙官先以福建茶葉商人的名義租了個寓所,尋機慢索。

  別說路引,對于洪熙官來說,制作一個假路引很難嗎?上網找一找官印的樣式弄個蘿卜章,假的也成了真的,城門關卡的清兵和里保難不成還能聯網查驗?

  至于為什么以福建茶葉商人的身份,這樣才能名正言順地跟白塔寺的喇嘛接觸。

  西域一地,都是茹毛飲血,全是葷食,離開茶葉活不下去,喝奶茶就是為了茶葉里的維生素,有了茶才能不生病。

  而福建又是國內最大最好的茶葉產地,能提供好茶葉。

  黃教喇嘛更講究身份等級地位,他們當然需要最好的茶葉,洪熙官以福建茶葉商人的身份可以光明正大地跟他們談生意。

  于是,進京數日,上下打點混了個臉熟了之后,洪熙官才前往白塔寺敬香禮佛。

  談生意也得先講個誠意不是,想賺人家的錢,就得按人家的規矩來。

  第一次上門,不可能直接就找對路,洪熙官捐了些香油,又在白塔寺里游逛了一番,就打算打道回府了。

  知客僧是個體面人,知情識趣,下一次再來找他就對了,應該能見到寺里說話算數的話事人。

  可當洪熙官出寺時卻被待衛攔住,寺外來了一隊人馬,將閑雜人等都擋在了兩邊。

  一匹高頭大馬上騎了個滿族大員沖進了白塔寺,看打著的牌號,來的是鰲拜。

夢想島中文    做個武俠夢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