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成立并公投加入大洋帝國,大洋帝國在北美總督府的范圍擴展到十州之地,明尼蘇達州首府明尼阿波利斯城就位于五大湖地區西北方,成為臨湖國家之一。
加拿大和米國首當其沖感受到了巨大壓力,在五大湖地區巡弋的帝國皇家海軍艦艇,經常會游弋到臨近多倫多和匹茲堡的附近水域,距離僅僅五、六公里。
從城市高樓上 可以清晰的望見大洋帝國皇家海軍艦隊泛著冰冷光澤的龐大艦體,還有黑洞洞的巨大炮口,往往令人不寒而栗。
艦艇上的水兵對著岸邊的建筑指指點點,那副悠閑的神情,仿佛在逛自家的后花園。
當今時代 世界各國對于12公里領海已經有清晰的界定,但是對湖區卻沒有類似國際公約,五大湖周邊地區,從米國和加拿大兩國,一下子變成4國共有,問題變得極端復雜化。
大洋帝國雖然僅僅占據五大湖地區西北端一小段沿岸,但卻向來囂張跋扈,侵略性極強,這令英國和加拿大感到深深的忌憚,令米國痛徹心扉。
在這種情況下 想要達成一個照顧各方利益的湖區公約,無疑是難上加難的事情。
首先,仗著自己海軍實力強盛一時,大洋帝國直接把五大湖當成了自家的澡堂子,想到哪里就到哪里,想搞什么勞什子《五大湖公約》,大洋帝國第一個就不同意。
束手束腳的多難受,不如嗨起來!
進入25年之后 不管英國人和米國人是否同意,密西根共和國如期舉辦盛大的獨立儀式,來自30多個國家的政府代表團出席了儀式,這反映出大洋帝國的巨大影響力。
佛羅里達的談判進行的尤其艱難,英國外交大臣赫爾曼勛爵表現的態度強硬,要求大洋帝國和扶桑國從侵占的米國州撤軍,恢復第二次美日戰爭邊界線,釋放美軍俘虜等等。
大洋帝國外交大臣李孝祖勛爵直接暫停了談判,乘火車經南方聯邦共和國,亞利桑那共和國至新成立的密歇根共和國,并且出席了盛大的獨立建國儀式,壓根也沒把英國談判代表放在眼中。
真是笑話,帝國一口吞進去的肥肉還能吐出來嗎?
堅決執行皇帝陛下的旨意,徹底肢解北美,是帝國政府上下一致的默契,絕不容反復。
歸根到底 赫爾曼勛爵和他所代表的倫敦政府,依然沒有清晰的認識到當前形勢,已然進入兩巨頭爭霸時代,國際上的事兒不是英國說了算,而是要兩個國家商量著辦。
一廂情愿的施壓,最終只落得個壓無可壓。
大洋帝國吞并中央共和國和密歇根共和國的獨立,穩定推進步驟沒有受到絲毫影響,也完全不在意英國人的憤怒感受和米國人的悲傷,這讓英國人大失顏面,但卻又束手無策。
哈爾曼勛爵在給倫敦的密信中曾抱怨道;“在這場漫長而無聊的談判中,倫敦扮演了一個小丑,站在隔壁的院子里大聲喊;別這樣,別這樣…
可惜,以大洋帝國為首的惡漢團已經完成了肢解北美的目的,將米國人最珍貴的財富瓜分一空,打著飽嗝離開了,只留下滿目瘡痍。”
中央共和國被吞并了,密切跟共和國獨立了,就連猥瑣的日本人也跟在身后,多占領了密蘇里州和肯塔基兩個州,受傷的只有米國。
真正論起來 扶桑國在這次戰爭中,丟掉了臨近五大湖地區的三州之地,這里全部成為新成立的密西根共和國的地盤,其勢力退回到中部地區,人口和稅收損失不小。
而所謂的密歇根共和國,敞開大門歡迎華人移民和資本,實際上就是大洋帝國的附庸國,忠實的狗腿子。
這個國家從建立伊始,就先天患有軟骨病,沒有大洋帝國的鼎力支持,每日兩國都可以分分鐘將它消滅了。
美日兩國在第3次戰爭中,傾盡國力狠斗了一場,結果卻兩敗俱傷。
大洋帝國和密西根共和國,不聲不響的拿走了中部11州之地,拿走了米國工業化發展程度最深的重工業城市群,等于拔掉了美國的鋼鐵脊梁,拔掉了鋼牙利齒。
從此以后 米國沿大西洋東岸各州,都是以輕工業,遠洋運輸,港口服務貿易和農牧業為主的經濟結構,其重工業實力一落千丈,軍事實力同樣大打折扣。
現在的米國人口已經不足1800萬,以英國傳統的十三州為主,包含紐約,費城等世界級大城市,但發展前景黯淡,幾乎退回了建國初期的水平。
扶桑國原本到手的北部各州占領區又吐了出去,原因是大洋帝國不允許其染指五大湖地區,只能多占領密蘇里和肯塔基兩個農業州,稍許挽回點損失。
也許認清了現實,25年3月份,佛羅里達和談迅速步入了快車道,經過一個多月的討價還價,最終達成了影響整個北美局勢的《佛羅里達合約》。
米國承認戰敗,簽約同意中央共和國獨立并且并入大洋帝國,簽約同意密歇根共和國獨立,簽約同意割讓密蘇里和肯塔基兩州之地,給予日方作為戰爭賠償。
米國同時承認南方聯邦共和國,佛羅里達共和國,亞利桑那共和國,加利福利亞共和國的獨立,并尊重其領土完整,愿意建立平等國家之間關系。
米國對大洋帝國作出象征性戰爭賠償,并且保證公平公正對待大洋帝國資本,保障領事權益,保障人員往來和購田置業的公正待遇等等。
而大洋帝國和日方則在確立相互邊界之后,表示愿意共同維護北美當前和平環境,消彌戰爭創傷,致力于共同建設北美新局面…
日方要求的巨額戰爭賠償沒有得到支持,美方要求收復疆土的企圖也沒有得到支持,但是大洋帝國和英方的訴求基本上得到了滿足,這就是當前世界政治的現實。
英國進一步加深了在米國和佛羅里達共和國的影響力,并且與之建立了相對密切跨大西洋關系,展示了老牌帝國的雄厚實力。
大洋帝國則不用說了,贏麻了。
此戰實現了皇帝李福壽的構想,徹底肢解了米國,擴大了北美地盤,并且將擁有強大重工業生產能力的米歇根共和國緊緊的控制在手中,綁在了戰車上。
經此一役 真正確立了大洋帝國與英國兩強爭霸的世界格局,確立了兩國利益分界線和各自傳統勢力范圍。
第2次世界大戰在擦槍走火的邊緣又拉了回來,可謂不幸中的萬幸。
世界各國在長吁一口氣的同時,不約而同的拍拍胸口,感覺到了輕松,世界總算迎來了和平前景。
國際地位的極大提高,令大洋帝國公民格外自豪,在掀起一輪又一輪北美移民潮的同時,帝國上下開始傾盡全力準備一個重大節日,那就是“圣臨節50周年大慶”。
帝國締造者,皇帝李福壽在1876年9月2日,第一次踏上布里斯班碼頭的這一天,已經成為帝國最重要的法定節日,被稱之為“圣臨節”。
26年9月2日,正好是御臨澳洲50周年,意義特別重大,帝國上下將會舉辦隆重的慶典,作為給皇帝陛下的獻禮,表達全國人民的愛戴之情。
帝都長安將舉辦盛大閱兵式,舉辦盛大花車游行,舉辦一系列體育比賽和詩詞歌詠比賽,在悉尼將舉辦皇家海軍海上閱兵式,舉辦太平洋國家安全聯盟首腦峰會,舉辦工農業產品出口博覽會等等大型活動。
與此同時 皇室捐贈的大明宮,博物館經過整修,將會面向社會民眾開放,帝國公立醫院將舉辦為期半個月的慈善義診,還將舉辦多場上流社會名流云集的慈善晚會,募集善款。
帝國本土及海外各州,都將推出各種活動,比如;青龍湖將舉辦大型龍舟比賽,西雅圖舉辦煙火晚會,天樞舉辦萬人歌詠比賽,莫桑比克首爾舉辦東門寺落成典禮暨百萬人朝覲活動。
各種大型活動花樣繁多,不一而足。
這個隆重慶典提前一年多就開始籌備了,是當前帝國官員的頭等大事,也是落實帝國皇帝李福壽的旨意;
“獨樂樂莫如眾樂樂,普天同慶,亦吾所愿也!”
25年6月6日,在《弗羅里達合約》簽訂之后,北美局勢進入長期穩定階段。
米國人口銳減,至關重要的重工業區被閹割掉,喪失了七成以上的人口和土地,再也無力發動大規模戰爭。
其綜合國力和經濟產出,已經衰退到與意大利一個等級,淪落為不折不扣的三流列強。
事實上 米國的大國基礎已經被瓦解的支離破碎,無法對大洋帝國構成競爭威脅,整個北美地區呈現碎片化狀態。
沒有對比,自然就沒有傷害。
包括歐洲列強在內的主要國家,雖然有些惋惜美利堅由瀕臨兩洋,幾乎獨占北美的的強大國家,被肢解為9個較小的國家(含北美總督署轄下北方共和國和中央共和國,相關行政區域有待于進一步調整),呈現明顯的碎片化。
但沒有后世美國獨霸世界的強大做對比,在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和沙俄帝國分崩離析的歷史大背景下,歐洲同樣冒出了一大堆小國家,北美的情況就不顯得突兀了。
只有倫敦心有不甘,但在抗爭過后,由于歐洲各國厭倦情緒濃烈,不愿意再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戰,英國也只能無奈的接受現實。
僅憑自己 英國沒有把握掀翻龐大的大洋帝國,這是一個人口已經高達1.3億,地跨6大洲的龐然大物,經歷世界大戰的嚴重消耗,而且還有俄國這樣重大的威脅,讓英國人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20世紀20年代中 新生的蘇俄政權成了整個歐洲的共敵,英法德荷意等國尤其敵視蘇俄的工人政權,害怕其會影響到國內的工人組織,從而導致情況失控,危及整個國家統治基礎。
與大洋帝國的兩強爭霸,是錦上添花的事。
但是遏制蘇俄政權影響力蔓延,卻是關系到各國身家性命的大事兒,孰輕孰重,歐洲各國還是拎得清,看得明白的。
在這種情況下 大洋帝國在弗吉尼亞共和國的駐軍,從最高峰的16.8萬人逐步減少,最終穩定在6.5萬人左右,并且長期保持這一規模。
北美總督府轄下軍隊,亦從頂峰時期的33萬余人減少到不足20萬人,裁軍1/3多一些,以節省和平時期的寶貴軍費。
帝國皇家陸軍進行了戰后第2次裁撤,整體軍隊規模從117萬削減1/4,下降至88萬余人的低水平。
即便如此 大洋帝國皇家陸軍總員額僅次于俄法兩國,位居世界第3位,保持了8個骨干坦克裝甲師,20個甲級師的野戰部隊規模。
若加上略有擴軍的皇家禁衛軍部隊,實際上,大洋帝國常備軍略略超過法國108萬人的規模,約在110萬至112萬之間。
皇家禁衛軍主要駐防在呂宋群島,香格里拉島和帝國本土皇家直屬領地范圍,也包括昆士蘭州廣大北部地區。
這極大的減輕了皇家陸軍的防御壓力,得以保留大量骨干野戰部隊,用于維護帝國全疆域領土安全。
除了本土以外 皇家陸軍主要的海外駐軍主要在三個地區,一個在克里米亞共和國,雖然撤銷了第2集團軍建制,但至今依然保留約20萬軍隊,并且由段祺祥元帥親自鎮守,以震懾波蘭和沙俄蠢蠢欲動的野心。
一個在北美區域,總計約26萬軍隊。
一個在利比亞,保持了約1314萬人的軍隊規模,用于維護華人移民安全生活環境,鎮壓當地阿拉伯帕帕爾人。
利比亞是一個地廣人稀的干旱沙漠地區,只有沿海區域少部分綠洲適宜人類居住,廣大腹地以戈壁和沙漠為主,氣候酷熱。
整個利比亞地區阿拉伯人口約67萬余人,最大的城市的黎波里也只有17萬多人,整體發展水平較低。
在帝國大軍入駐之后,根據當地沙漠隔壁的地形,很快組織起以輪履輕型裝甲車為主的快速反應部隊,以營連級為單位四處出擊,抓捕了大量反叛部落男性勞動力,用于建設城市基礎設施,包括房屋,橋梁,道路,鐵路等,取得了明顯效果。
作為老牌殖民國家,肩負領導世界的文明國家,大洋帝國從來不搞讓人詬病的大屠殺,但是其同化殖民地的手段卻非常有效。
大洋帝國在利比亞駐軍約1314萬人,這么多的軍隊長期駐扎,難免耍攜帶妻妾家眷,除了少部分中高級軍官有條件從帝國內接來華人妻妾,大部分官兵要就地解決。
于是乎 那些反叛部落的男性被俘虜之后,編入苦役營,適齡年輕婦女則被瓜分一空。
短短幾年下來 也有20余萬阿拉伯年輕女性成為軍屬,與帝國官兵生兒育女,過起了沒羞沒臊的幸福生活。
經過七年來的血腥鎮壓和打擊,當地反叛的部落武裝基本上銷聲匿跡,男丁基本上都在苦役營,女性則在的黎波里這些大城市中相夫教子,成為華人家庭的一部分。
不知不覺中,人口結構已經徹底改變了。
(新書《狂野北美1846》已上傳,請大家點點手指收藏下,養肥了再宰,多謝多謝)
天才一秒:m.mdwen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