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為拿住了李長亨,卻沒想到還沒開始談判,對方就已經跳出小圈子,想著進入米國整個傳媒圈這個鯊魚群里,當一個人人都不愿得罪的另類巨頭。
一時間都還沒正式開始談,談判就陷入僵局中。
李長亨對此一點都不急,甚至他還在華爾街散步或真或假的消息,勾的眾多一直想入侵好萊塢的資本們躍躍欲試起來。
而且等《羅馬假日》第二個星期的票房出來,只要票房不拉垮,主動權會再次掌握在他手里。
一個星期很快過去,時間來到第二周的星期五。
《羅馬假日》之前一個星期里,米國的票房正式突破4千萬美金,達到4600萬美金。
海外票房也差點破一億,達到9680萬美金時。
聯美也被華爾街正式評級為‘強烈建議持有’,并且極力吹捧和建議聯美上市。
花旗、大摩、高勝等和李長亨有關系、有交情,或者想吃肉的公司,這幾天一直在聯系他。
在得不到李長亨的回應后,花旗和大摩倒是沒急于表現自己。
但高勝等和李長亨沒什么關系的金融機構,則開始自發的在媒體上鼓噪和吹捧他和聯美。
甚至公開表示只要聯美上市,市值破10億,15億,僅僅只是再拍出一部票房過億的電影而已。
這話對正常投資者來說,基本上不會全信。
但只要《羅馬假日》第二個周末三天的票房,延續第一個周末三天的火爆局面。篳趣閣 市值破10億絕對沒任何問題。
畢竟第一周的全球票房就達到1.428億,等于聯美差不多已經收回了5千萬美金的成本。
之后的票房無論多少,三分之一都是聯美的純盈利。
三天時間一轉而過,2800萬美金的米國票房,倒是讓不少人失望起來。
但海外5300萬美金的票房,比起第一個周末三天還高400萬,又讓整個好萊塢和華爾街轟動起來。
也就是說第二個完整周的海外票房,必然過1億。
很多評估機構立馬把海外3億票房,提高到4億。
加上米國這邊肯定能過2億的預估,全球票房過6億,在這年代絕對是超級炸彈。
而且隨著電影里出現的公路自行車,還有那輛踏板摩托賣的脫硝,華爾街和外界一邊嘲諷傳媒集團沒眼光,被李長亨拿走最大利益的同時。
又一邊再次拉高聯美,甚至整個好萊塢電影巨頭們的估值。
電影周邊的銷售,雖然幾十年前就已經出現了,但李長亨這次在電影里植入摩托、自行車、家電產品和服裝珠寶的操作。
算是第一次有人有意識的在電影開拍之前,就和廠家簽訂正規合同,讓外界真正意識到,票房僅僅只是一部電影收入來源的第一步。
大制作、觀影人數巨大的電影,同樣第一次讓資本和電影行業認識到,周邊帶來的收入會遠超票房帶來的盈利。
而且電影在全世界大賣,讓米國政客和官方不得不重新審視好萊塢的作用。
特別是這種白頭鷹和北極熊激烈對抗的年代,價值輸出就成了穩定內部,瓦解和削弱對手的武器。
谷</span更別說,李長亨是實實在在的白手起家,是宣揚米國夢的最佳例子。
都不需要李長亨開口,紐約、新澤西、弗吉尼亞和南卡等地的議員們,已經在幗會上提出支持電影行業的提案。
相應的,這些政客也獲得了傳媒集團更多的報道和出境機會。
一時間,好萊塢歡欣鼓舞,又把目光放在跟風制作愛情、都市之類的電影上。
好幾家電影巨頭的新電影的計劃,被傳了出來后,市場對八大電影巨頭的追捧一下子達到頂峰。
隨隨便便一家巨頭的市值,至少都漲了一兩成。
而擅長制作文藝片的歐洲電影圈,也第一次意識到自己或許很快會被市場淘汰。
畢竟一部電影就賺一兩億美金的票房,加同樣金額的周邊,投資者肯定會更加青睞好萊塢的模式。
幾大利好消息傳來,立馬讓整個好萊塢羨慕嫉妒聯美和李長亨的同時,又不得不感激和主動為他和聯美造勢。
雖然短時間內擊垮歐洲電影圈,難度太大,但搶走競爭對手的市場,好萊塢八大的意見和目標還是一致的。
票房越高,其他公司出品的電影,同樣能沾不少光。
很快華盛頓各個游說機構,一邊收錢的同時,一邊大肆行動,開始游說幗會各個委員會。
以通過更加有利于好萊塢對外擴張的政策,而這期間吃紅利最多的,當然是有了成功例子的聯美。
再說,聯美這幾年的財報確實漂亮,加上李長亨之前就有《小鬼當家》的成功例子在。
資本和股民們,理所應當的更看好聯美未來的發展和前途。
在花旗的某位股東接受媒體采訪時,公開呼吁李長亨讓聯美上市時,倫道爾赫斯特等人再也坐不住了。
一旦聯美上市,以《羅馬假日》的勢頭來看,市值破15億會很容易。
到時候李長亨還愿不愿意賣掉聯美,就很難說了。
又或者李長亨同意赫斯特入股的同時,再引入其他傳媒方面的競爭對手的話,鬼知道他還會不會一心只站在赫斯特這邊。
眾多不利局面很可能一起出現的情況下,倫道爾赫斯特等人不得不主動上門找到李長亨,談談倆家公司合并的可能。
這下反倒是李長亨開始猶豫起來。
沒和其他傳媒集團談談前,一則不利于自己抬高聯美的市值。
二則從長遠來看,紙媒肯定是一直走下破路的。
未來的世界十大傳媒集團中,環球、迪仕尼、時代華納、維婭慷姆、福克嘶和索尼等6家,要不走互聯網,要不就是和公共廣播公司合并。
唯一的麻煩是,互聯網媒體得等三十年以上,而與公共廣播公司合并的傳媒,至少也得等十幾、二十年。
如此長的時間,對李長亨來說,不僅給了自己足夠時間帶著赫斯特轉型,更給了他充足時間先拿下一家公共廣播公司。
但現在拿下一家同樣運營電視臺的未來巨頭的機會就在眼前,李長亨當然不愿意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