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卓不是一個瞻前顧后的人。
他心中有了傾向,下一步就是考慮如何圍繞這個傾向來做事。
來自領導全力的表態像是一個火花,點燃了由半導體項目思考來的很多想法。
技術大佬有多重要?
一個已經把先進技術過程走一遍的大佬有多重要?
仍以梁孟松來舉例,方卓記得媒體曾經對他的描述,他到任中芯300天,率領團隊讓14nm芯片的良品率也從3提高到了95,達到量產標準。
具體數值或許模糊不準,這種巨大的提升卻是毋庸置疑的,它是整個團隊艱辛努力的成果,但更是技術領軍人物指引的效果。
方卓覺得這種關鍵技術人物的價值很難用金錢體現出來。
所以,他定下了兩個小目標,先挖胡正明,再挖梁孟松。
怎么挖?如何挖?
中科大這樣的名校正是最好的實施平臺。
換作申城,即便方卓托著鄭丹銳、裘迪這樣的領導去拜托交大在國際上挖人,人家頂多就是真的幫忙努力試試,一旦試不成,那也就是不成。
中科大則不然。
這座高校當初從京城外遷,數個城市以“沒有口糧指標”等原因拒絕了,皖省廬州則是給地、給糧、給錢,留下了中科大。
彼時,廬州解散師范給中科大騰出校舍,全省不通暖氣,中科大通了暖氣,城市電力緊缺,中科大是優先供電單位…
皖省廬州和中科大的關系不比尋常,本地領導對學校的影響也不一樣。
所以,王書山第一站把方卓帶到中科大校園,他有底氣說出“咱們科大愿意全力支持”“老師學生不愿意留下來,校長親自做工作,我親自做工作,絕對沒有半句虛言”的話。
方卓把對科大微電子的考量放寬到整個學校所能發揮的能量,一下子變得豁然開朗。
有一個“六度分隔”的理論,兩個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六個,而中科大想要發動人來接觸之前就任教于加州大學的胡正明,恐怕還不需要六個人。
著名校友、國際學術合作者乃至直接的邀請,中科大都可以。
方卓上次眼睜睜看著“漢芯”的陳進成為交大新成立微電子學院的院長,那要是真下力氣,把胡正明“誆”來,給他一個榮譽院長之類的名頭又有什么不行?
當然,中科大具體能怎么操作還不知道,但確實值得期待。
這就是一次“全力”的驗證。
7月12日,“冰飲計劃”項目團隊在廬州的考察結束了。
不過,最令團隊和地方領導們好奇的是——方總到底對王書山提出的最后一個條件是什么?
兩位當事人三緘其口。
地方領導不敢冒昧詢問王書山,項目團隊則在返程的路上把疑惑問了出來。
“能是什么條件?還能是什么條件?”方卓隨意的說道,“想多要點錢而已,你們也知道,我一直想拉到更多的投資。”
大家都信…信了才怪!
但老板不愿意說,誰也奈何不了他。
至此,第一輪城市考察取得讓人喜憂參半的成果。
總得來說,地方政府對項目都很熱情,羊城和廬州給的13億價碼令人咂舌,其它優惠條件更是眼花繚亂。
百億項目,這是一個百億項目!
而最后考察的廬州,它全年的財政收入都不到一百億!
這一趟能參與到如此項目的考察,團隊里每一個人都與有榮焉。
“方總,你多考慮,多慎重。”復旦副教授俞軍前后有過兩次立場的變化,先否定廬州,后肯定廬州,他是第一次見到那么真誠的領導班子。
只是,當又一次踏上申城的土地,目睹整個城市的繁華一角,俞軍還是有點舉棋不定的茫然和遲疑。
他已經給不出意見,只能最后說著“考慮”和“慎重”的話。
“哈哈,俞教授,這一趟真是辛苦你了。”方卓的臉上卻沒有愁容和糾結,笑道,“我會好好考慮的,但不管去哪,我對未來都有信心。”
俞軍感慨道:“這是我最難忘的暑期工作,我也對方總有信心。”
他微微一頓,說道:“有時候真覺得社會發展太快,早晨才和廬州領導握手,還沒到中午,咱們就到了申城,時代在進步,方總這樣的年輕人才是國家的未來。”
“經濟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方卓握著手,調侃道,“我一直以為我就是國家的現在,原來在俞教授看來,我還有很大的提升凝重的臉色漸漸專為多云空間。”
“俞教授,咱們下次有機會繼續合作,項目要是有了推進,我一定第一時間通知你。”
俞軍重重握手,失言了,方總已經是這個時代里最耀眼的商業人物之一,但他的年齡有時會讓人忽略這一點。
副教授帶著對這位年輕總裁的復雜感慨登上送自己回校的轎車。
方卓回到申城就方便安排很多事,項目團隊成員有離開的便讓專車送到目的地,其他暫時沒事情要處理的則晚上一起吃飯。
項目團隊的每一名成員都有酬勞,晚飯只是又一次感謝。
按照計劃,“冰飲計劃”仍舊會有第二輪的城市考察,屆時等到那一輪結束,方卓還會額外派發一個大紅包。
不過,在可能淪為形式的第二輪城市考察開始前,方卓也要履行自己所說的話,全力推動項目的進度。
易科已經約了DCM華夏在申的負責人并在知曉老板的回程后定下第三天的見面。
這是中芯國際上市前B輪融資的意向機構,也是被方卓寄予厚望的投資方。
相較于上次對DCM的考慮,這次回來,他手上已經有了不同城市開出來的條件,也有了廬州一方的草簽合同。
所以…
方卓在見DCM華夏前先把中芯副總裁邱慈云給約了出來,向他匯報了一下項目的工作進度。
邱慈云聽完不同城市的各種條件,盡管也驚訝于廬州能拿出13億的資金,可是,仍然對于這個選擇頗為躊躇。
“廬州啊…嗯…”邱慈云咀嚼著這個沒什么存在感的城市名,“恐怕,城市底子不太好補。”
方卓說道:“穩打穩扎嘛,我想學習中芯,但又覺得中芯步子太快,廬州這樣的城市正適合沉下心來搞建設。”
這其實是邱慈云愛聽的話,他對中芯的快速擴張有疑議。
可是,副總裁聽方卓這樣說,臉色仍舊凝重。
方卓又說道:“我讓廬州通過中科大去挖臺積電的胡正明,他們愿意盡力嘗試,我認為有一定的希望。”
胡正明?
邱慈云一怔,凝重的臉色漸漸轉為多云,緩緩說道:“嗯,廬州也還行。”
筆趣閣手機版:m.extre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