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百四十六章 李二與魏征的矛盾

  白日間,羅逸與李麗質兩口子是難得坐下一起閑聊。以往雖然也親密得很,但因為是有婉兒在,三人說的話里雖然也都是私己話,但也是會有所不同。就比如宮中的事,一般是不聊的。

  此間婉兒與大家一起出門購置東西,倒也讓二人依偎在一起,聊得更多的也是關于宮里的事。

  可以說很多都是李麗質說著的她知道的皇宮里的事。至于說起李二和魏征的關系,李麗質自然是不禁笑出聲。

  畢竟魏黑子確實容易讓李二破防的。

  而羅逸此間想起來,這段君臣關系是有一段矛盾期,那就是魏征死后,李二是有一段時間推倒了魏征的墓碑。

  那么李世民推倒魏徵墓碑的原因,史書上說了兩件事,一是魏徵向李世民推薦的兩個人,杜正倫和侯君集都出事了,牽涉了太子李承乾謀反案,所以李世民懷疑魏徵有結黨的嫌疑;另外就是把前后諫諍李世民的語錄抄送給史官褚遂良。顯然,這兩件事都犯了李世民的忌諱,

  但羅逸認為最主要的還是前者觸動了李世民的敏感神經。很多人會覺得之前李世民對魏徵信任有加,卻在他死后不到半年就推倒其墓碑,前后態度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感覺比較突兀。如果孤立的來看這件事情,確實有一些讓人不解,但如果我們從更深更廣的背景去分析它,就不難理解太宗何以會對魏征的態度急轉直下了。

  魏徵推薦的杜正倫和侯君集出了問題,讓李世民懷疑魏徵結黨。這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推薦人魏徵本人有巨大的政治能量,并非泛泛之輩,所以才會引起李世民的猜疑。

  試想,若魏徵只是一個碌碌無為之輩,李世民會有如此反應嗎?第二則是被推薦的杜正倫和侯君集二人也在彼時的政局中居于重要地位;第三當然是李世民對太子李承乾謀反案的定位了。顯然,太子李承乾謀反案讓李世民聯想到了玄武門之變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對他的心理沖擊很大。

  當然,也許有人會說,這只是你聯系前后史實所作的推測。那首先我們來看看魏徵。總的來說,魏徵在這件事上受到懷疑主要有三個原因。

  首先,要明確一點,那就是魏征的墓碑是誰寫的?那是李世民自己寫的,“帝親制碑文,并為書石”。因此,李世民后來推倒魏征墓碑,意思是收回自己寫的碑文。

  至于推倒自己寫的碑以后,魏征后人如果愿意再找人重寫別的碑文,完全可以去找,李世民并未禁止。很多人將此事傳成了李世民挖了魏征的墳墓,實在是大謬。第二,李世民為什么要推倒魏征的碑呢?

  史書對此早有明確記載:嘗密薦中書侍郎杜正倫及吏部尚書侯君集有宰相之材。徵卒后,正倫以罪黜,君集犯逆伏誅,太宗始疑徵阿黨。徵又自錄前后諫諍言辭往復以示史官起居郎褚遂良,太宗知之,愈不悅。先看第一條,魏征秘密推薦杜正倫和侯君集,結果呢,這兩個人都卷入了太子李承乾的謀反,侯君集直接參與其中了,自不必說,杜正倫呢,“后承乾構逆,事與侯君集相連,稱遣君集將金帶遺正倫”,可見,李承乾曾派侯君集給杜正倫送過金帶。

  據此看,杜正倫和侯君集均卷入李承乾謀反,當無問題。而魏征當時擔任什么職務?“貞觀十六年,拜太子太師,知門下省事如故”,可見魏征當時也是擔任輔佐太子李承乾的官。魏征、杜正倫、侯君集三人,都與李承乾有關,魏征推薦了后兩人,而且是秘密推薦,而后兩人都卷入了李承乾謀反。那么,站在李世民的角度,懷疑魏征結黨,是有一定道理和依據的。

  再看第二條,魏征把一些資料給了褚遂良,什么資料呢?“前后諫諍言辭往復”,這是什么,是魏征的諫言嗎?請注意,不是!是魏征進諫以及與李二爭吵的過程。

  舉個例子,就是魏征進諫某某事,李二不同意,魏征堅持,李二拍了桌子,魏征繼續堅持,李二和魏征互相指著鼻子噴唾沫,最后太宗同意了魏征的意見,諸如此類。

  嚴格來講,這在唐朝是一種犯罪行為,屬于“漏泄禁中語”。更關鍵的是,魏征此舉,當時太宗并不知道,是事后才知道的。這就犯了太宗的大忌,太宗極為看重的是君臣坦誠相待,此事在《魏鄭公諫錄》“太宗移舊閣”事件中有非常突出的反應,太宗在大部分時間,對魏征都非常優容,但是,在“移舊閣”事件中,李二大怒,已經啟動了給魏征治罪的正式程序,為什么?李二說的很清楚,“昨問卿事,遂隱不言,朕今思量深可怪恨,向若遂即不道,終不與卿相見”,因為魏征在這一事件中,對太宗有所隱瞞,所以太宗大怒。請注意,那時候是貞觀十二年,那時候魏征活的好好的,但太宗當時一度“令御史引出鞫問之”,可見李二對于君臣坦誠的重視程度。

  而魏征事后還不改正,仍然瞞著李二私下給褚遂良一些“漏泄禁中語”的資料,屬于再次違背了君臣坦誠的原則,李二對此生氣,實在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第三,李世民對魏征的懲罰屬于什么性質?一是推到了他自己寫的碑,二是悔婚,原本答應將衡山公主嫁給魏征長子魏叔玉,后來反悔了。

  那么這都是李二作為個人、而不是作為皇帝做出的懲罰。那碑文本就是李二自己寫的,現在太宗收回自己的東西,這是多大的事情嗎?太宗自己的女兒,太宗不想嫁了,有多嚴重嗎?

  除此之外,我們看看,太宗還有其他的處罰嗎?沒有呀。魏征的爵位“鄭國公”,由魏征的長子魏叔玉妥妥的繼承了。魏征的四個兒子,有三個官品都很高,魏叔玉官至光祿少卿;魏叔瑜官至潞州刺史,魏叔璘官至禮部侍郎。發展的都挺好的。

  最后,即便是那個被推倒的碑,后來李世民又下令重新立了起來,李二征討高句麗回來后,“命馳驛祀征以少牢,復立所制碑,召其妻子詣行在,勞賜之。”

  那么說回侯君集的事情上。

  魏征建議以侯君集獨掌諸衛兵權更加深了李二的猜疑。是魏征不只是認為侯君集才兼文武,可出將入相,還建議以侯君集獨掌諸衛兵馬大權。雖然李世民沒有聽從,但此時太子李承乾謀反案發,李二回想此事,難道不會感到后怕嗎?

  當年,他李世民憑著豢養的八百死士孤注一擲,奪取了最高權力,若果真采納了魏征的建議,讓侯君集獨掌諸衛兵馬大權,那他李世民能當唐高祖李淵第二就算他走運了。接下來,我們再詳細講講杜正倫和侯君集二人。

  杜正倫出身山東寒族,以秀才入仕。他是秦王府學士,貞觀元年,經魏徵舉薦,擢兵部員外郎,后累遷中書侍郎,兼太子左庶子,參典機密。后來,杜正倫因漏泄太宗語于太子被貶為谷州刺史,再貶交州都督;后因牽涉太子李承乾謀反案被流放驩州。

  杜正倫卷入太子李承乾謀反案,引起李世民對魏征的猜疑,我認為主要與杜正倫所處的位置有關。杜正倫時任中書侍郎,為中書省的副長官,參典機密,是位高權重的人物。我們知道,中書省是起草詔命的機構,所以許多軍國大事的決定處置都是中書省最先與聞,杜正倫任中書侍郎,所聞的皆是機密的軍國大事。

  中書侍郎一職寄任之重,專典機要絕非虛言。杜正倫既然能將太宗的話漏泄給太子李承乾,那么他會不會將更多的機密泄露給太子甚至其他人呢?顯然,李世民已經不再信任杜正倫了,而且這已不是李世民第一次因中樞大臣漏泄禁中語而大發雷霆了。

  就連任門下省侍中的高士廉和王珪都因對機密之事處置不當而被貶,更何況是時任中書侍郎,參典機密的杜正倫呢?太子李承乾謀反案發后,隨著調查的逐步深入,李世民發現太子李承乾打算效法自己,發動兵變挾持自己。

  作為一個政治強人,李世民是絕不愿意重蹈其父李淵之覆轍的。如果參典機密的杜正倫把更多的機密泄露給太子,那李世民豈不是很危險嗎?所以,當得知杜正倫牽涉太子李承乾謀反案后,李世民才會將其流放驩州,更連帶著對曾力薦他的魏徵起了疑心。至于侯君集卷入太子李承乾謀反案,就更容易觸碰李世民的底線了。

  而我們前面也說了很多次,侯君集是秦王府舊人,曾參與策劃和實施玄武門之變,是李二的心腹。

  李二即位后,實封一千戶,封潞國公,尋拜右衛大將軍,貞觀四年十一月,接替名將李靖,任兵部尚書,參議朝政,貞觀十二年八月,改任吏部尚書。眾所周知,唐初尚書省六部中以兵部和吏部兩部最為重要。

  《冊府元龜》論及二部云:開元以前,兵、吏尚書權位尤美,則宰相多所兼領。所以貞觀年間,任兵部、吏部尚書者,其為宰相兼領,或為故相出任,或以本部尚書參議朝政而為宰相。

  在侯君集之前任兵部尚書的是杜如晦和李靖,任吏部尚書的是長孫無忌、杜淹、杜如晦、戴胄,絕大部分都是太宗最信任的秦王府舊人。

  侯君集能先后任兵部尚書和吏部尚書,而且是歷任兵部、吏部兩部尚書中任職時間最長的(任兵部尚書近八年,吏部尚書四年半),可見太宗對他是信任有加。

  魏征向李二推薦侯君集的具體時間現已不可考,但綜合魏徵推薦侯君集有宰相之才,而侯君集以貞觀四年十一月,任兵部尚書,參議朝政而為宰相,可推知魏徵推薦侯君集的時間當在貞觀四年十一月之前不久。由此推斷,侯君集能久任兵部、吏部尚書,除了太宗因其是秦王府舊人信任有加外,魏征的舉薦也是重要原因。侯君集深得太宗信任,后因坐贓下獄而懷怨望,漸有謀反之意。對此,他的老師李靖和同學李道宗早有察覺。

  只是李二對李靖、李道宗二人的提醒不以為然,并未對侯君集起疑。原因很簡單,疏不間親,侯君集是太宗最親近的心腹之一,而李靖和李道宗二人與侯君集相較,則明顯與李二疏遠得多。此觀李靖任兵部尚書僅一年半,升任尚書右仆射后,竟以頗值得懷疑的足疾遜位可知。不僅如此,太宗的另一心腹,秦王府舊人張亮都直接控告侯君集謀反了,太宗仍然不以為意,甚至都沒讓法司核實,待之如初。

  最后太子李承乾謀反案發,李世民才反應過來,原來自已一直信任不疑的心腹侯君集竟然要擁立太子謀反,而且還是魏徵推薦的,更重要的是,魏徵還特別推薦他獨掌諸衛兵馬大權。細細想來,怎能不讓太宗起疑?當然,最后影響李二對魏征態度轉變的,是太子李承乾謀反案對其造成的巨大心理沖擊。

  自晉陽起兵以來,李世民以親王之尊提調沙場,翦滅群雄,混一海內,是何等的意氣風發!即位后從諫如流,勵精圖治,開創足為后世表率的貞觀之治,又是何等的志得意滿?此刻竟然做出如此可笑之舉動,則太子李承乾謀反案使太宗方寸大亂,郁郁寡歡于茲可見。

  而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爭儲之事觸碰到了李世民的人敏感神經,讓他回憶起了武德九年六月玄武門之變那段手足相殘,父子反目的傷心往事。當初,他正是通過血腥的宮廷武裝政變殺死自己的兄弟,挾持自己的父皇才得以君臨天下,今日他竟發現自己最寵愛的兩個嫡皇子正在重演歷史,要他做第二個唐高祖,這真可謂是歷史循環,報應不爽。

  因此,魏征涉嫌擁立太子謀反才會讓他如此憤怒。玄武門那段往事一直是太宗內心深處永遠揮之不去的陰影。魏徵推薦的杜正倫和侯君集卷入太子李承乾謀反案,無疑觸碰了李世民最敏感的神經,當他回憶起玄武門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時,他怎能不疑心魏征?

  請:m.lvsetxt.cc

夢想島中文    大唐稱心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