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站在襄陽學宮的院落之中,看著里面的一派繁榮盛景,不由動容。
如今也算是赫赫有名的襄陽學宮,今日其盛景算是全都落入了蔡邕的眼眸之中。
雖然占地不小,卻不像是想象中的一般宏偉莊嚴,不過卻頗有韻味。
這沒有高大的圍墻,沒有金字的匾額,沒有鎮門的瑞獸,有的只是低矮的圍墻,普通的木門,樸素雕刻的木匾,字體遒勁有力。
而院落之中,一眾學子坐于原路之中,各個手持簡牘,安心攻讀,他們的上首有學宮中的儒師在場間來回巡視著,觀察著場內的情形。
場間的狀態可謂是一派祥和。
蔡邕站在院落之外,看著院中的情形,不由感慨地長嘆口氣。
自打雒陽太學被廢之后,他已經多少年沒見過這樣的場輝煌景了。
他呆愣楞地站在院門口半晌,然后長嘆口氣,喃喃道:“盛世學風,乃至于此。”
劉琦站在蔡邕身后,聞言不由向前靠了靠:“蔡中郎說什么?”
蔡邕聞言一愣,忙道:“沒什么,沒什么。”
劉琦微笑道:“嚴君公務繁忙,不能親自引蔡中郎參觀襄陽諸學,實是慚愧,故而只能讓劉琦前來引中郎前往各處學宮參觀,也請中郎多多指點,說些學宮建設的不足之處。”
蔡邕聞言急忙擺手道:“慚愧,慚愧…老夫如今不過是一白身之人,又豈好對襄陽學宮的建設指手畫腳。”
劉琦笑道:“蔡中郎過謙了,公乃前輩,亦是當時名儒,昔日熹平石經已為公主持碑刻!中郎實乃天下士子心中所敬仰的人物,若是連蔡中郎都沒有資格點評的話,那只怕這天下,就沒有人有資格點評了。”
劉琦這話讓蔡邕感覺十分受用,心中委實舒坦了不少。
對方既然這么捧自己,那蔡邕自然也不好意思拒絕,于是便答應了劉琦的邀請,與他一起參觀襄陽各處的官學和私學。
如今的荊州學風,在大漢已是首屈一指,不論官學還是私學,都是學子遍地,學風鼎盛的景象。
此后的數日間,蔡邕在劉琦的引領下,在襄陽諸學中挨間視察,不論是走到官學還是私學之中,他老人家也都受到了那些學子的極力追捧,各家學子都紛紛請蔡邕為他們現場講經,愿聆聽教誨。
于是乎,蔡邕成了各家學堂的講師,每走一處地方,便上前講上一些,為學子傳授一些自己的經驗。
時間一長,他竟然是還有些上癮了。
人上了歲數,特別是在經歷了大風大浪之后,便會有所頓悟,就會懂得生活中,什么才是最彌足珍貴的。
能夠在晚年,找到一樣讓自己感興趣,且愿意投身到其中的事業,對于一個老人來說,是何等幸福之事。
而且在襄陽講學的時候,蔡邕也與那些專攻古文經的學生進行了一些交流。
除了所學的經學文章有所不同之外,古文經的學子在對待經血的思路方面,確實要比墨守成規的今文經學子強出太多。
雖然不愿意承認,但蔡邕心中卻不得不服氣,因為這是事實。
特別是如今鄭學已經在世間廣為流傳,古文經學子結合鄭玄‘今古合一,去蕪存菁’的概念,能提出很多讓蔡邕也無法反駁的觀點,他嘴上雖然不說,但心中已經開始逐漸認可了。
鄭學的高深之處,就是將古今文的優點彼此相容,便是蔡邕這樣的名士,面對鄭學的觀念,也只有退避三舍,暗自拜服。
逐漸的,蔡邕開始明白劉表為什么要將古文經納入到今文經的體系之中了。
這不是劉表不遵從祖制,而是他為了發展出一個屬于他山陽劉氏自己的學派,讓自己的文名得意流傳于后世所做的努力。
蔡邕雖不認可,但卻已經能夠理解了。
將襄陽城內的官學私學大概都調研了一番之后,劉琦遂將蔡邕請到了自己的府中,與他坦誠詳談。
“伯喈公,實話實說,其實這幾日請公在襄陽諸學巡視,并非是嚴君的意思,而是劉琦的決定…先前騙了伯喈公,還請伯喈公不雅怪罪。”
蔡邕淡淡一笑,道:“其實這事老夫早先就已經猜到了,劉荊州雖然也是高明之士,但用這種方法挽留老夫于此地,他斷然是想不出來的…也只有你能。”
劉琦聞言笑道:“伯喈公這話中之意,是答應留在荊州了。”
蔡邕沉吟片刻,道:“說實話,先前因為古文經入官學之事,老夫確實挺生你父子的氣,故不愿留在此處…但這幾日來,你一直帶老夫參觀襄陽諸學,學風之盛著實令老夫側目,而且那些古文經士子行事論學也頗有見地,絕非死記硬背之士…這荊州,讓你父子治理的確如人間樂土一般,老夫也算是服氣了。”
說罷,卻見蔡邕又道:“這幾日來,昭姬也時常在老夫身邊,說一些你和她之間的事…劉伯瑜,你若當真待吾女真心…老夫便也不做那礙事之人,自當成全你們便是,只是你不家中婦人不少,不可欺負了昭姬。”
劉琦拱手道:“這自然不會的…中郎,昭姬可曾跟你說過,劉某近幾日便要與她一同往諸郡視察,一邊巡查各地政務,一邊將我劉氏新編的蒙學,在各縣推廣。”
蔡邕點了點頭,道:“將蒙學納入官學之中,也就只有你父子敢作此大動作…不過你那幾套蒙學老夫連夜讀了,確非凡品…當真是出自你手么?”
劉琦認真地道:“是。”
蔡邕感慨地嘆息道:“俊杰出于少年,看起來,老夫是真的老了。”
劉琦笑著看向蔡邕道:“伯喈公當世名儒,如何言老?劉某此番下往各郡視察揚學,雖有昭姬相伴,但畢竟我二人年輕識淺,不及公久經風浪,且沉侵于儒術多年,今劉琦誠請伯喈公與我們同往,不知伯喈公意下如何?”
蔡邕捋著須子,沉思良久之后,突然笑了。
能夠在晚年得到這么一個教學興學的機會,倒也是不辜負平生之志。
“好,既如此,那老夫就隨你走一趟。”
如此,劉琦便在劉表的吩咐下,帶領包括蔡邕,蔡琰,徐福,崔鈞,石韜等一眾人開始行往各地視察,并著手興辦蒙學。
本已經荊州安泰無事,但劉琦走后不久,襄陽城就收到急報,說是鄱陽湖的孫堅,終于有所動作了!
三五第一_www.35wx.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