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死寧夏都不會想到,自己當初那個相當狗血的猜測竟然一語中的。雖然不是全部,但還真的有這一部分的原因在。
昭和真君死得蹊蹺,眾人也都在積極猜測對方是因著什么陰謀出的事。在哪個時代,八卦都是人們永恒不變的話題。
前代掌門之女被揭是魔道奸細,發現魔種,異界邪魔,正魔大戰,前代掌門忽然去世,前代大弟子一夜結嬰坐上掌門之味…這樣豐富的素材,放到外邊都能讓說書先生寫出一大沓話本了。
各種迷霧重重的事情引人不禁聯想非非。就連一些鮮少過問世事的大能也都在暗地里猜測,沒少跟門下的弟子議論。
可繞是如此,在心里出演了一部宮廷劇的眾人也萬沒有想到事實會如此滑稽。
昭和真君是自愿就死的。死之前心愿已了,心滿意足,沒有遺憾了。
死前還通過某種十分“殘忍”的秘法將畢生的功力傳送給大弟子,以助他立地成嬰。
他要任性地離開了,卻不能就這樣拋下一生都放心不下的宗門。牧笛從不用他操心,也在個十分出色的孩子,可終歸只是個金丹修士,還差火候。
湖陽派經此事風雨搖曳,內外煥新,因為魔種之事拉攏了不少門派可也隱隱得罪不少人,這是湖陽派的風波,也是湖陽派的機遇。若是他們能抓住這個機遇闖出去,湖陽派必能走出昔日畫地為牢的困境,一步步走向更好的未來。
若是牧笛以這副姿態坐上湖陽派掌門之位,后患無窮啊。
所以昭和真君兵行險招,以秘法傳送畢生修為給牧笛,助其結嬰。只是這個方法略有些殘忍,不論對是對施術者,還是對承受者來說,都是一個毀滅性的打擊。一招不慎,就可能將受術者一同毀滅掉,身與心將面臨重大打擊。
牧笛本就是金丹后期,基礎扎實,靈力充沛,再經這一大變道心松動,差一個機遇便有機會踏上結嬰的道路。若無意外的話,沒有奇遇,十年內便有希望。
可昭和真君等不及了,湖陽派也等不及了。牧笛失去了等待的資格,他只能以這種方式被逼著成長。數年之功凝成一夕之力。
況且魔種之事,昭和真君難辭其咎。雖可以說是顧全大局必須得有所犧牲,但只有他自己知道這其中又有多少私心在里頭。
為了復仇,他不惜將眾多人拉入這淌渾水之中,無端害了諸多性命。不論有什么苦衷,她手上終究沾滿了血腥。
礙于大義,那些枉死之人的長輩也許暫時不會找上門來,但這筆血賬終歸還是存在的,并且在未來也有可能記在湖陽派的賬目上,給宗門給他的大弟子埋下禍根。
就連他自己都無法接受自己這樣罔顧性命的做法。在得知郭霓的真相之后,昭和真君塌了半邊魂魄。犯下此等孽債,他整個人才是徹徹底底地垮下去了。活著的只是一個空殼了。
如此故去正好,湖陽派也能得個清凈,他用自己的命賠了,帶走這些罪孽。只盼湖陽派能越來越好…他僅剩下的孩兒也能平安度過一生。
可惜他看不到了。
一個晚上太和真人就成了太和真君。昭和真君死去,新任掌門承繼,沒有人知道這一結果經歷如此多的波折,又是包含了怎么樣復雜的考量。
可惜這些時不足為外人道,苦楚也只能自己吞下了。何苦苦笑去干擾無辜的人?牧笛苦笑,將紛亂的思緒壓下去。
看著對方隨即就調整好情緒,馬上恢復到那副溫和的面孔。寧夏等也清楚這人應當是理好情緒了,一致忽略了對方的不對勁,絕口不提方才的事情。
“…多謝兩位小友今日能前來師尊的喪儀。若是他泉下有知,必然也是高興的。”
不用泉下有知高不高興,她今天還聽到對方親自說了再見呢。當然她也只敢想想,有所顧忌沒有說出來,況且這么突兀地說也太奇怪了。人家昭和真君的魂兒離開前不去見大弟子親兒子,倒是問候了你,這也太奇怪了。
而且不知道為何,寧夏再次聽到這段話,莫名地覺得有些怪怪的。加上這次,他已經是第三次這樣說,同樣的話。似乎話中有話。
他見到她必定會高興。那是不是見到其他人就不高興了呢…
寧夏心中廢話一大摞,走馬燈似地跑,但嘴里半天也沒憋出幾個字,只拘束地應道。
“寧師侄還是這樣謹慎,莫要太拘謹。盡可將本座當做師長對待,湖陽派隨時都歡迎師侄拜訪。”
“師尊臨終前已盡數說與本座,寧師侄待我湖陽派大恩,他日若有機會定會報答。若是師侄有所求,若吾等能做到,亦會全力配合。”
寧夏有些受寵若驚地回了個禮,支支吾吾也不知道該說些什么,連道是應該的。
“還要多謝前些日清輝真人施以援手,貴派大義,及時出援,否則后果不堪設想。今后吾等必奉五華派弟子為上賓…”他也沒忘旁邊的林平真,都是表達對這次援助的感激,表達希望日后合作的意向。
這也并非恭維,五華派也的確是這次大戰除湖陽派出力最多之人。不僅為了私有的考慮,更是為了大局大義,他們都不能袖手旁觀。
但對于湖陽派這位新任掌門隱晦的示好,林平真表示回去后定會向師長稟報云云…
這類讓寧夏聽得一愣一愣,云里霧里的公務洽談,寧夏聽不大懂,也不太敢興趣,只安靜地縮在旁邊等這兩人說話。
“稟掌門,開宴時辰要到了,不知…”外邊有人在喊。
正在相談的兩人頓了下,隨即太和真君淡笑道:“本只想尋寧師侄敘談一事,不意時間過得如此快,那也不便留兩位了。我等也該出發到晚宴那邊,誤了時間就不好了。”
“寧師侄。”
————立刻替換立刻替換——
這也并非恭維,五華派也的確是這次大戰除湖陽派出力最多之人。不僅為了私有的考慮,更是為了大局大義,他們都不能袖手旁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