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以來,都察院衙門積壓了不少,來自各地學子們的訴求,要求朝廷嚴肅審理寧伯遠一案,此案也確實不好再繼續拖下去。”
朝臣們的折子,送進了壽延宮。
而此時,太后娘娘已經臥床不起,靠在姜黃色的大迎枕上,氣若游絲地聽著內侍稟報,前朝的情形。
“聽說,已經有不少學子,齊聚孔廟,聯合向朝廷發起抗議,要求嚴審寧遠伯一案,還天下萬千學子們一個公道…”
聽到此處,太后娘娘捂著嘴咳得撕心裂肺,內侍看著捂在太后娘娘嘴上的帕子,已經被血染紅了,小腿肚兒也不禁發起顫來,額頭上的冷汗不停地往外冒。
“咳咳咳——”太后娘娘咳喘不止。
沈姑姑連忙端了一碗梨膏水過來,喂太后娘娘喝下。
神奇的是,咳喘不停的太后娘娘,在喝了一碗梨膏水后,臉色肉眼可見地好了許多,咳喘聲漸漸止住了。
太后娘娘喘著氣說:“一個一個,道貌岸然,口口聲聲,冠冕堂皇,說穿了,也不過是為了排除異己…”
寧遠伯是二皇子的外家,寧遠伯的案子,一天不審理,罪名一天沒有定論,蘭妃便仍然不算失勢,朝中仍然有一批支持二皇子的人。
審理寧遠伯,看似通情達理,實則把矛頭對準了二皇子和蘭妃,想要借機大肆剪除二皇子的黨羽,進而牽連二皇子,將二皇子徹底鏟除。
“皇、皇上近來身體如、何了?”太后娘娘臘黃的臉色,呈現了一股不正常的潮紅,嘶啞的聲音,像被沙子磨過似的。
內侍白著臉,哆嗦著嘴:“還、還是老、樣子。”
話音還沒落下,他雙腿一軟,“撲通”一聲就跪到地上去了,皇上已經中風了,嘴歪了,眼斜了,早前說話不利索,嘴里還能蹦出字兒,最近連話也說不了,一張嘴,嘴角一邊流著涎水,喉嚨里一邊發出“啊啊嗯嗯”的聲音。
熬了大半年,眼瞅著是熬不動了。
皇上是什么情況,旁人不清楚,太后娘娘哪會不知道?
朝臣們忙著爭儲奪勢,立儲一事,若沒有皇上出面,是萬萬不能平息,寧皇后、蘭妃、徐貴妃,哪一方都不是吃素的,三方相爭,倒還能互相牽制,可一旦制衡的局面被打破,反而會引發內亂。
而打破制衡局面的,正是古御史的諫言。
已經有人按捺不住,要對蘭妃下手。
蘭妃大約做夢也沒想到,她指使古御史禍水東引,將四皇子北巡一事擱置,殊不知這一切,只是一個圈套。
“倒是哀、哀家小、瞧了她…”一句話還沒說完,大口大口的鮮血,從太后娘娘口鼻里涌出來。
“太后娘娘,”沈姑姑嚇了一跳,連忙撲到床前,眼見太后娘娘,翻著眼白子,張著嘴,卻是出氣多,進氣少,慌亂喊道:“來人啊,快把太醫請進來…”
內侍嚇了一跳,身子陡然爬到地上去了,腦子里卻不停地回蕩著,太后娘娘嘴里的那個“她”。
他是太后娘娘的親信,自然明白這個“她”,指的是寧皇后。
四皇子北巡一事,是寧皇后的圈套。
寧皇后先是算計了,虞二小姐“天生鳳命”,接著,她又挑動保皇黨,再提四皇子北巡一事。
所有人都以為,寧皇后算計四皇子北巡,籠絡民心,累積名望,進一步拉籠武穆定北王,及北境的一干官員。
屆時,四皇子賢德名聲大顯,順理成章地將“鳳命之女”,賜婚四皇子。
四皇子得了虞氏族的支持,寧皇后理所當然地將四皇子過繼為嗣子。
可誰能想到,這是個計中計?
二皇子在朝堂中,獲得了不少賢德名聲,可四皇子若是北巡回來,這“賢德名聲”怕就要易主了。
二皇子再賢德,還能比得過,四皇子代天子體察民心的功勞?
四皇子北巡,最受沖擊的是二皇子。
蘭妃娘娘為了阻止四皇子北巡,讓古御史揭開,皇上病重的消息,爭儲一事擺到臺面上,蘭妃反而占了先機。
扼制了寧皇后利用“鳳命之女”大作文章,鉗制了四皇子的手腳,寧皇后就不能擺布保皇堂,在朝中興風作浪。
三皇子那個爛泥扶不上墻的,反而變得好對付。
蘭妃算計得一點也沒錯。
可是,萬萬沒想到的是,寧皇后虛晃一招。
寧遠伯的案子,一直未曾審理,是太后娘娘不想,打破了爭儲的平衡局面,可古御史做了出頭鳥,打破了制衡局面,皇后就沒了顧忌,在肆利用保皇黨,及天下萬千學子,要求嚴審寧遠伯一案。
太后娘娘辛苦維系的制衡局面,徹底被打破了。
聽到太后娘娘崩逝的消息時,虞幼窈正在和殷懷璽一起用膳。
殷七將消息報給了殷懷璽:“宮中已經全面戒嚴了,皇后娘娘挺身而出,將會著手操辦太后娘娘的喪事。”
殷懷璽下意識看了虞幼窈一眼。
見她笑眼彎彎的眉眼,已經沒了笑意,剛伸出去夾菜的筷箸,頓了頓,又重收回來,擱在碟子上。
殷懷璽無奈地問:“也是遲早的事,怎么連飯也不吃?”
虞幼窈神色有些復雜:“就是,有些太突然了。”
殷懷璽夾了一塊菌菇,放到她碗里,柔聲哄道:“天大地大,吃飯最大,嘗嘗這個干鍋筍干菌菇,我特地尋了擅長做閩菜的廚子,將菌菇做出了海鮮味。”
虞幼窈勉強吃了幾口,實在吃不下了:“其實,長久以來,太后娘娘也不曾薄待過我,我也是受太后娘娘的庇護,才有了今天,就是心里有些發堵。”
殷懷璽也擱下了筷箸:“嗯,便是一個認得的人,平常沒有什么交集,倏然得知他離世,難免也會生出一些感傷,也是人之常情。”
本來心里還挺復雜的,叫殷懷璽這樣簡單直白一說,虞幼窈反而沒那么難受了。
“如今太后娘娘崩逝,朝野上下怕要徹底亂起來了。”沒了太后娘娘平衡朝局,大周朝分崩離析,已經成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