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萬歲罵二哥一頓還不是壞事?姜槐一臉懵。
姜二爺見大哥一臉深沉地模樣,忍不住笑道,“大哥入了翰林院,見地果然不一樣了。”
都什么時候了,你還嬉皮笑臉的。姜松瞪了二弟一眼,“刺殺黃劍云的人應是秦相派去的,留兒救下黃劍云定會讓秦相不滿。此事萬歲把你叫進宮罵一頓,或許能消一消秦相的怒火,讓他對你少些針對。”
姜二爺點頭,“若是萬歲再能罰我一月俸祿,閉門思過一月就更好了。”
“對,這樣二哥就能在府中歇一陣,陪母親過壽了。”終于弄明白關鍵所在的姜槐說罷,又低聲道,“我不明秦相這么折騰究竟圖什么,他就不怕萬歲治他的罪么?”
“就算咱們都知道這事是他做的,可無憑無據,他又是先帝的托孤重臣,萬歲真治不了他的罪。”姜二爺不無羨慕地道,“圖什么?到了他那個位置上,沒準就是圖個樂呵吧。”
“現在是萬歲在與秦天野斗法,仁陽公主從中挑事,秦天野才會拿黃劍云開刀,意圖殺一儆百,震懾群臣。”裘叔言道。
姜留不解,“秦家若殺了黃劍云,就跟黃家結了死仇,在這緊要關頭,他這不是給自己樹敵,把黃家往萬歲身邊推嗎?”
江凌解釋道,“以郎超為突破口奪下馮現安的帥印之計,是由兵部尚書李增奎為先鋒。李增奎原是黃閣老的舊部,對他惟命是從;再加上黃伯父將帥印交給萬歲入光祿寺,此兩件事,已說明黃家站在了萬歲一邊。秦天野殺不殺黃劍云,結果都一樣。”
“國庫稅銀,大半填了軍需,民政難行,萬歲早就有心整飭十衛禁軍,收回兵權。朝中五位閣老,尹太傅雖忠心不二,但他乃文臣之首,在此事上無法成為萬歲的助力;杜海安從不碰兵事,也指望不上;秦天野和康忠不肯放手,黃通的支持,對萬歲而言尤為重要。但…”
裘叔話鋒一轉,繼續道,“黃家父子的忠心雖不假,可仁陽的野心也昭然若揭。萬歲對黃家父子亦不能全然信任。”
黃通娶這么個媳婦,也是夠愁人的。姜留嘆了口氣,繼續問道,“裘叔,為何護國公也不想交兵權?”
裘叔含笑問江凌,“少爺意為如何?”
江凌肯定道,“因為秦天野不肯放手,所以護國公不能放手。”
“所以只要萬歲啃下秦天野這塊硬骨頭,削減禁軍兵權的事情就算完成了。”姜留總結道。
“也不盡然。”裘叔繼續道,“護國公帶兵在外征戰十余載,深諳帶兵之道。他應知將兵權盡歸皇城,會令邊關六衛禁軍戰力削弱。只不過秦天野已跳出來公然反對,他不好與秦天野站在同一側,才沉默以對。老夫推測,待萬歲收回秦天野手中的兵權后,康忠會向萬歲諫言,但萬歲之心已決,此事非常棘手。”
這事情還真是復雜…姜留撓了撓頭,好亂啊…
見妹妹聽煩了,江凌便道,“此乃朝中大事,各方權衡博弈之后自有論斷,無需咱們憂心。妹妹明日準備好行裝,后日咱們去姜家莊移菊。”
“好!”姜留立刻開心應了,“不過大郎哥后日約了同窗吃茶,怕是不能與咱們一通去了。”
“那咱們一起去。”他們不去,江凌樂得清凈,“如今秋草繁盛,咱們順道把得勝送去莊上休養幾月。”
“這么遠的路,得勝能走過去嗎?”姜留擔憂道。得勝的腿傷雖然好了,但黃萬平說它的腿骨異常脆弱,勞累、奔跑都可能會令腿骨再次折斷。
江凌道,“咱們早些走,路上歇兩歇,晌午之前也能趕到。”
見少爺與姑娘頭碰頭地商量出門游玩之事,裘叔也不好掃了他們的興致,只提醒道,“近來康安內外都不太平,少爺后日出行須多帶些人手,以備不時之需。”
江凌點頭,“既如此,就把和至帶上吧。”
和至習武一年有余,還從未真正與人動過手,前幾日夜襲之后,江凌感到了習武場與實戰的差距,實戰更能練兵,他得盡快把和至練出來。這樣他去肅州征戰時,才能放心吧妹妹交給和至保護。
“少爺說的是和至小道長?”裘叔掏了掏耳朵,見少爺點頭,他神色莫名地笑著點頭,“也好。”
姜留提醒道,“哥,和至的工夫還不如我呢,如果真有事,咱們還得保護他。”
江凌…
裘叔忍不住笑出了聲,“少爺,姑娘所言極是。這次別帶小道長了,還是您和姑娘兩人前去為好。”
他跟妹妹兩個人?也不錯!江凌點頭。
誰知到了八月二十這日,出去移菊的人數遠遠比“二”多了數倍。上次與祖母一塊去移菊沒玩過癮的姜家四姐妹一同出門,江凌和姜二郎、三郎、四郎打著護送姜家姐妹的名義同行。誰知還沒出城就遇上了柴林桑、郭南雄和康月良,這仨人也拉馬跟上。
去西市放生池邊會友的姜大郎提起家人去城外田莊移菊,這等雅致好玩的事情立刻引起一幫書生的興趣,一行人轉向姜家莊。
用廖傳睿的話說便是:“既是飲茶,面對放生池粼粼水波是飲,放眼滿目青山蒼翠亦是飲,不如移步城外,一覽青山。”
姜大郎覺得廖傳睿的話對極了,但等他明白這廝的真正目的后,覺得他簡直無恥至極。
姜家莊半坡十余種菊花,是姜二爺命人種下的,用來哄母親開心的。上次姜老夫人移走的還不及山坡上的四分之一,此時的山坡依舊郁郁蔥蔥,令人觀之欣喜。姜家四姐妹帶著丫鬟穿梭其中,按照提前商定好的品種、數量挑選菊花。
柴林桑被姜三郎等人拉去抓蛐蛐,郭南雄與江凌守著馬廄觀察得勝的情況,康月良則跟在姜留身邊,東一句西一句地問她黃劍云出事那日的事,滿莊盡是歡笑聲,便在這時,姜大郎帶著五位同窗和廖傳睿趕到了。
姜家四姐妹聽說大哥到了,一起轉身,看向莊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