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一百二十一 小白龍

夢想島中文    我的分身是洪荒天道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轉載請注明出處:

  結果自然都是慘淡的。

  兩人誰也沒有學到什么。

  就這樣,又走了有兩個月左右,途中一片風平浪靜。

  原本應該在出了五行山不遠就遇到的那和孫悟空有過數面之緣的牧牛童,并沒有見著。

  陸淵猜測,那個在原著中大概是原本天庭或者西天派在那里看管孫悟空的,而現在,天庭和西天各派了神將,直接安排在五行山中,自然也就不用多此一舉,還在邊上另外安排一組了。

  此外,原本由孫悟空出死,導致師徒二人發生第一次爭執,還把孫悟空氣跑了,最后導致觀音出面,給孫悟空戴上了緊箍咒的“六賊”眼看喜、耳聽怒、鼻嗅愛、舌常思、意見欲、身本憂,也沒有出現。

  這個倒也很好解釋。

  六賊,是佛學中的用詞,通俗一點的叫法,叫做六根,即:

  一眼:能見色者是。以能對色而生眼識,故謂眼根。

  二耳:能聞聲者是。以能對聲而生耳識,故謂耳根。

  三鼻:能嗅香者是。以能對香而生鼻識,故謂鼻根。

  四舌:能嘗味者是。以能對味而生舌識,故謂舌根。

  五身:能感觸者是。以能對觸而生身識,故謂身根。

  六意:能知法者是。以能對法而生意識,故謂意根。

  這六根。

  而原著中,這六根很明顯就是如來佛祖,或者是觀音菩薩派遣出來的。

  目的就是讓孫悟空六根清凈,皈依佛門。

  而在這里,佛門的心思陸淵是不知道,但想來這會兒估計還在觀察他們的狀態吧。

  對于要不要把孫悟空收入佛門,想來他們還要先思忖思忖?

  況且,就算在這里,他們真的給孫悟空安排了這么一出,陸淵也得給他阻止了,絕不讓他們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搞事情。

  自然,也沒有觀音菩薩出現,贈予唐三藏金箍和緊箍咒的事情。

  這個世界的觀音菩薩屬實讓陸淵困惑。

  原著中,她可是幾乎全程都在主持這次西行大事的,可這里,陸淵卻從沒見她現身過。

  也不知道她是躲在暗中悄悄觀察,還是出了什么事,劇情跑偏了。

  總之,一路無事之下,天氣逐漸轉冷。

  一行三人一馬,來到了一座險峻大山腳下。

  陸淵心中一動,問道:“猴哥,這山,叫什么?”

  孫悟空仔細地盯著山看了看,稍加思索后便回道:“如果老孫沒看錯的話,這應該叫蛇盤山。”

  “蛇盤山里是不是有一條澗,名為鷹愁澗?”陸淵有些激動道。

  孫悟空點了點頭:“老陸,你來過此處?”

  陸淵搖了搖頭。

  他自然沒有來過此處。

  之所以會突然這么問,是因為算了算時間,好像要到這里了。

  鷹愁澗,是西游記眾多河流中非常特別的一條河。

  并不是因為這條河里有多么厲害的妖怪,而是因為河水太過于清澈。

  原著中說:

  涓涓寒脈穿云過,湛湛清波映日紅。

  聲搖夜雨聞幽谷,彩發朝霞眩太空。

  千仞浪飛噴碎玉,一泓水響吼清風。

  流歸萬頃煙波去,鷗鷺相忘沒釣逢。

  鴉鵲從上面飛過,看到自己的影子,便認為是同群之鳥,投入河水中尋找同伴。因此只要從河面上飛過的鳥類,都會被淹死,就像莫名其妙的自殺一樣,所以這里得名鷹愁澗,真的是澗如其名,是一條讓老鷹都發愁的澗。

  當然,最出名的,還是因為這里還有一個取經組的成員小白龍。

  小白龍,也就是后來的白龍馬,他本來是西海龍王三太子,因縱火燒了殿上明珠,被西海龍王表奏天庭,告了忤逆。他爹真狠,該說是壯士斷腕,還是大義滅親?

  不過看西游,其中的龍族地位確實是很低,蟠桃會上吃的東西就有龍肝鳳髓猩唇,堂堂八大水系大總管的涇河龍王,也被一個罪名就斬立決。

  如果說這個殿上明珠類似于古代皇帝賞賜給臣子的寶物,那不小心損壞了,還真的有可能會引來重大的責罰。

  而西海龍王這么做,就可以理解為是壯士斷腕,用小白龍一條命,來挽救整個西海的龍族,以免自己成為下次蟠桃宴上的珍饈。

  于是,玉皇大帝將小白龍吊在空中,打了三百下比沙僧輕多了,沙僧不服。

  不過,小白龍被打完后,就準備真的斬立決了。

  后來,因為南海觀世菩薩出面,他才免于死罪,被貶到蛇盤山鷹愁澗等待唐僧取經。

  然而,無奈他不認識唐僧和孫悟空,誤食唐僧的坐騎白馬,后來被觀世音菩薩點化,把小白龍的項下明珠摘了,楊柳枝蘸出甘露,鋸角退鱗,變化成白龍馬,皈依佛門。

  取經路上供唐僧坐騎,任勞任怨,歷盡艱辛。

  功成后,終于修成正果,取經歸來,超越凡龍,還個金身正果,被如來佛祖升為八部天龍廣力菩薩。

  后來,他在化龍池得復原身,盤繞在大雷音寺的擎天華表柱上,成了一個裝飾品。

  23333,以現在的價值觀來說,好像挺慘的。

  在作品中,白龍馬在人們的眼中通常是無足輕重的形象,他是個被忽略的形象。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大家常常把赴西天取經的稱為“唐僧師徒四人”,而不是“唐僧師徒五人”。

  而實際上,白龍馬雖然不及孫悟空和豬八戒形象那么鮮活,但他卻是這個集體中不可缺少的一員。

  在取經集體中,白龍馬是在孫悟空之后第二個到唐僧身邊的。

  如果仔細計算起來,除掉孫悟空因斗妖搬兵或被誤會逐走的那段時間,白龍馬實際上是走在西行路上時間最長的一個。

  整個西行路上的是是非非皆在他的眼中,而大部分時間他卻又是默默無語。

  這么一描述,是不是突然想到了一個傳說中的職業?

  攝影師?

  傳說中那種扛著攝像機跑得比運動員快、扛著攝像機和空手的主播一起荒野求生,還有扛著攝像機做各種極限運動?

  咳咳,開個玩笑。

  白龍馬自然不是攝影師了,那時候也沒有攝像機這玩意兒不是。

夢想島中文    我的分身是洪荒天道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