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與太子妃都參加守城了。”
“相國司馬府中的人也去參加守城了。”
“連摔一跤都把魂嚇沒了的,那個膽小如鼠的公子冀都參加守城了。”
“一旦燕軍攻破臨淄,那燕軍必定會像咱們父輩在燕國薊城所干的一樣,咱們的金錢糧食都將被燕人搶走,咱們妻女都要遭到燕人蹂躪,燕人這是報仇來了。”
“別忘了咱們齊人在燕國薊都所干的事。”
“連太子相國這些貴人都害怕遭到燕人報復,更何況我們呢。”
“等燕軍攻破城池,二十萬燕軍,他們每人殺一個齊人,然后再從臨淄搶一個女人,那咱們臨淄城就空了!”
“···”
在各種言論的喧囂中,原本極為抵觸征召的百姓,在燕軍要報仇雪恨等言論的威脅下,在城中貴族的帶頭下,在司馬府重新組建的軍隊的怒吼中,開始不再百般抵觸征召,甚至不少人開始主動拿起家中的武器響應征召。
兩天后,等將軍達子率領敗軍歸來,臨淄城中已經聚集了近十萬男丁,以及超過十五萬女丁。
至此,一直在司馬邶振身邊效命的田冀松了一口氣,在城中協助相國周最調度的太子榮也松了一口氣。
“臨淄城守住了···”
另一邊,宮中。
齊王地看著臺下前來請罪的達子感嘆道:“濟西之戰非將軍之罪也,全都是觸子那個匹夫的罪過,若非是他臨陣逃亡,就憑我齊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面對那群貌合神離的烏合之眾,早就擊敗了五國聯軍。”
“···”達子張了張嘴,想起被殺的司馬魏幸還有大夫陳舉,再想起那個逃跑的觸子,只得應道:“大王英明。”
齊王地見達子附和,滿意的點了點頭,然后想起提前跑路的觸子,憤恨道:“可惜,觸子那匹夫本應該被滅族,但他跑得太快,提前轉移了族人并挖了他家的祖墳。否則,寡人一定會讓他后悔的。”
“···”達子沉默了一下,不想再跟齊王地聊這個話題。
于是,達子沉重的問道:“大王,我軍新敗,燕軍又窮追不舍,眼看燕軍殺到,不知大王準備如何應對?”
齊王地一聽,應道:“將軍勿憂,城中百姓聽說燕軍殺向臨淄后,無不義憤填膺,寡人詔令一下,全城百姓踴躍參軍,短短兩天之內,城中已經聚集了十萬勇士,還有十幾萬女丁協助守城,且周圍五鄉也已經聚集五六萬勇士,而且還有數萬勇士仍在向各鄉齊聚,再加上將軍帶回的五萬勇士,這次臨淄保衛戰,我齊國必勝無疑。”
達子臉色一松,問道:“敢問大王,城中糧食、器械、薪柴等物資是否充裕。”
齊王地笑道:“臨淄富庶天下第一,就算五鄉之兵全都聚集臨淄,我臨淄糧食也足夠一年之用,至于薪柴器械,全都非常充裕,而且,萬不得已,寡人還可下令拆了百姓房屋取用木材,融了府庫中的金錢以為金石。”
說罷,齊王地看著達子問道:“如此,將軍以為是否能守住臨淄。”
“百姓有死戰之心,兼之城高池深,且城內物資充裕!”達子渾身一松:“誠如是,此戰必勝。”
“好!”齊王地喜道:“寡人欲將守城之事全部托付于將軍,不知將軍可愿為寡人分憂?”
“臣愿效死命。”
“好,那就拜托將軍了。”
······
另一邊,臨淄西北方兩百多里外,燕軍停兵休息后不久,一個探子匆匆走進軍中。
不久,樂乘十分沉重的找到樂毅:“將軍,臨淄傳來消息,據說齊國百姓聽說我們殺向臨淄后,無不義憤填膺,唯恐昔日燕國被齊軍禍害的慘劇在齊國上演,所以臨淄百姓準備在據守城池,拼死阻擊我燕軍。”
“無事!”樂毅臉色絲毫不變,但看面貌尚且稚嫩的樂乘帶著一屢驚慌,便笑道:“作為一名將領,其上是營造形勢,其用兵也,如天河之水墜于九天之上,其勢無可阻擋,用之必勝。所以,最上等的統帥,必定在戰爭開始之前就已經知道必勝,然后才發動戰爭。”
說著,樂毅解釋道:“之前,天下皆畏齊國之強,皆欲伐齊弱齊,而又恰巧碰上齊國虛弱之時,所以本將勸大王合縱伐齊,因為戰之必勝。”
樂乘想起剛剛結束的濟西之戰,十分認可的點了點頭。
“齊軍之敗于濟西,四十萬大軍潰散,現在的齊國,正是其八百年來最虛弱的時候。齊國富裕,天下皆知,知其富,又知其不可守,其如稚子手持重寶于荒野,凡是見到的人,必定會心生殺機,然后將寶物據為己有。
所以,現在的大勢,不是諸侯欲齊,而是諸侯欲伐齊而自肥。
楚攻其南,魏取其西,趙擊北,齊兵困于外而虛于內,這正是我趁虛而入,直搗黃龍之時。
因為戰則必勝!”
說到這,樂毅又嘲笑道:“如果現在臨淄那邊,是因為齊王地幡然醒悟,誠心悔改,百姓又重新歸附他,那本將還會猶豫一下,到底是乘機圍困臨淄,借四國攻齊之大勢逼迫齊王地割取北地呢?還是直接打破臨淄報仇雪恨?
但,現在僅僅是因為齊國太子的緣故,百姓才參與守城。這就說明齊國君臣離心,百姓怨懟齊王的局面還沒有改變。
面對這種情況還用得著想嗎?當然是直接殺過去,奪取臨淄報亡國之仇了。”
說罷,樂毅拔出寶劍,劍指前方,大聲道:“現在的齊國,就如同驚弓之鳥,虛弦可射,更何況是我二十萬精銳之師,此戰,我軍必勝!”
周圍燕軍將士聞言,紛紛跟著喊道:“必勝!必勝!”
······
臨淄城中,就在齊國大將軍達子構筑臨淄防御的時候,相國周最匆匆找到齊王地:“大王,魏國傳來消息,魏王并沒有接見我們的使者,且濟西的魏軍并未返回大梁,而是往宋地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