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418章 不倒的紅旗

第(1/2)頁  林樓用同樣的理由解釋了一遍,他們都表示理解,然后馬上拿出了檔案柜里保存的烈士資料,讓林樓來翻閱尋找靈感。

  “雖然這套方案還沒有完成,而且咱們暫時也不具備這么建造的條件,不過林樓同學的水平很高,比我們之前收到的所有方案都要好!如果紀念碑的方案沒有問題的話,那么就按照林樓同學的方案做好了!這幾天就辛苦林樓同學了!”

  “感謝你們兩位為烈士們所做的一切!”邢少德和劉炳才鄭重地和林樓握手表示感謝。

  “這話就讓我有些無地自容了,和烈士為我們所做的相比,我這點又算得了什么呢?我盡量早點把方案拿出來!”然后林樓就在辦公室里認認真真地翻閱起了資料。

  同時回想著自己所看過的經典紀念碑,要說起紀念碑,對中國人來說,最有名的肯定是前些天林樓才看過的人民英雄紀念碑了。

  1949年9月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了在首都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的決議。

  北京市都市計劃委員會隨即向全國各建筑設計單位、大專院校建筑系發出征選紀念碑規劃設計的通知。

  到1951年,就收到140多件各種形式的設計方案和設計修改方案(截止最后定案時共收到240多件);海外華僑也積極獻計獻策,華僑領袖陳嘉庚組織華僑繪制了圖紙,并制作了水泥柱頭模型,花費15萬多元(舊幣)運費寄給人民英雄紀念碑建造工程處。

  1953年3月從240多種設計方案中精選出8種,向專業設計人員廣泛征求意見;這8種設計方案包括:矮而分散的典型設計,高而分散的典型設計,做成三座門的設計,矩形主柱式碑形的典型設計,有瞭望臺的設計,紅墻上立碑的設計,碑頂立群像的設計和最后被采用的碑形設計。

  最終,梁思成、魏長青、鄭振鐸、吳作人等一大批當時最著名的文史學家、建筑家、藝術家融合多方面的因素,確定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這套方案。

  人民英雄紀念碑呈方形,建筑面積為3000平方米,分臺座、須彌座和碑身三部分,總高37.94米。

  臺座分兩層,四周環繞漢白玉欄桿,四面均有臺階,下層座為海棠形,東西寬50.44米,南北長61.54米;上層座呈方形;臺座上是大小兩層須彌座,上層小須彌座四周鐫刻有以牡丹、荷花、菊花、垂幔等組成的八個花環。

  下層須彌座束腰部四面鑲嵌八幅巨大的漢白玉浮雕,分別以“虎門銷煙”、“金田起義”、“武昌起義”、“五四運動”、“五卅運動”、“南昌起義”、“抗日游擊戰爭”、“勝利渡長江”為主題,在“勝利渡長江”的浮雕兩側,另有兩幅以“支援前線”、“歡迎中國人民解放軍”為題的裝飾性浮雕。

  浮雕高2米,總長40.68米,浮雕鐫刻著170多個人物形象,生動而概括地表現出中國人民100多年來,特別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28年來反帝反封建的偉大革命斗爭史實。

  碑身東西兩側上部,刻著以紅星、松柏和旗幟組成的裝飾花紋,象征著先烈們的革命精神萬年長存。

  小碑座的四周,雕刻著以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組成的八個大花圈,這些花朵象征著品質高貴、純潔,表示全國人民對英雄們的永遠懷念和敬仰。碑頂是民族傳統的建筑形式,是上有卷云下有重幔的小廡殿頂。

  正面是教員的題詞“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背面則是教員起草,伍豪題詞的“三個永垂不朽”碑文。

  這座紀念碑堪稱經典,但是也因此引發了一個不太好的現象,那就是日后全國各地興建烈士陵園的時候,都很喜歡建造類似的紀念碑,久而久之,全國各地的烈士陵園里,紀念碑就有點大同小異了。

  除此之外,還有民國時期,在南岳衡山修建的忠烈祠,里面巍然矗立的五顆直指藍天的炮彈,這便是風格獨特的“七七”紀念塔。

  五顆炮彈代表著中國漢、滿、蒙、回、藏等各族人民團結一心、同仇敵愾、奮起抗戰、用武力御敵。

  在塔的正前方和東西兩側的石碑上,鑲嵌有漢白玉的“七七”兩個字,象征著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的爆發,日本全面的侵華戰爭開始,揭開了全國抗日戰爭的序幕,掀起了全民抗日的民族怒潮。

  塔的背面刻著抗日名將薛岳題寫的《七七紀念碑文》寇犯盧溝,大波軒起,捐軀為國,忠勇將士,正氣浩然,彪炳青史,漢族復興,永湔國恥。

  如果把范圍再稍微擴大一點,重慶的人民解放碑和鄭州的二七塔也比較有名,都是紀念價值與藝術價值并存的佳作。

  但是這些紀念碑也存在著同樣的問題,進一步造成了我國紀念碑造型相對比較單一的情況,相較而言,其他國家的一些紀念碑倒是頗有新意。

  這其中最讓林樓感到震撼的就是,在他穿越之前建成的,俄羅斯的勒熱夫瑟喬夫卡紀念碑了,在這座紀念碑上,老毛子藝術家的天才盡顯無疑。

  勒熱夫—瑟喬夫卡戰役是1942到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戰蘇德戰爭中蘇聯紅軍西方面軍、加里寧方面軍與德國中央集團軍群在勒熱夫、瑟喬夫卡、維亞濟馬一線爭奪德軍據守的“勒熱夫突出部”的一連串進攻與防御戰役。

  在這場戰役中一共有四十多萬紅軍戰士犧牲,七十多萬人受傷,蘇聯紅軍用巨大的犧牲牽制了德軍大量兵力,間接導致了第六集團軍的覆滅,對德軍技術人員與精銳士兵的造成了巨大的打擊,戰略價值不可估量。

  為了紀念偉大的衛國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勒熱夫戰役的陣亡士兵,在一些退伍軍人的倡議下,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兩國決定在這里修建一座紀念館。

烏克蘭雕塑家安德烈科羅布佐夫和建筑師康斯坦丁福明負責這座紀念  (本章未完,請翻頁)

第(2/2)頁  館的設計工作,他們從蘇聯著名歌曲《白鶴》中找到了靈感。

  “有時候我總覺得那些軍人,

  沒有歸來,從流血的戰場,

  他們并不是埋在我們的大地,

  他們已變成白鶴飛翔。

  他們從遙遠戰爭年代飛來,

  把聲聲叫喚送來耳旁。

  因為這樣,我們才常常仰望,

  默默地思念,望著遠方。

  疲倦的鶴群飛呀飛在天上,

  飛翔在黃昏,暮靄蒼茫,

  在那隊列中有個小小空檔,

  也許是為我留的地方。

  總會有一天我將隨著鶴群,

  也飛翔在這黃昏時光。

  我在云端像鶴群一樣長鳴,

  呼喚你們,那往事不能忘。

  有時候我總覺得那些軍人,

  沒有歸來,從流血的戰場,

  他們并不是埋在我們的大地,

  他們已變成白鶴飛翔。”

  這首歌抒發了對出征未歸的無名英雄的贊頌之情,用這個作為主題來建造紀念碑再合適不過了。

  這座25米高的青銅紀念碑矗立在一個10米高的山丘之上,幾公里之外就能看到它,主體上部是一名普通士兵,眼神堅毅,微微頷首,手持波波沙沖鋒槍,直視前方,其下部由一群飛翔的白鶴組成,逐漸消散隱去。

  那些白鶴就像那首歌里唱得那樣,象征著那些犧牲在勒熱夫戰役中的軍人,并不是埋在祖國的到底,而是已經變成了白鶴,正在天空中飛翔。

  雕塑的下方則是兩塊幾何造型的雕塑,用刻意做了銹蝕效果的鋼材打造,鏤空雕刻著17181位戰士的名字。

  整座紀念碑恢弘大氣,充滿了悲壯的感覺,在黃昏的余暉下,這位無名烈士渾身散發著青銅的輝光,看起來宛若神邸。

  下方先鋒的ASCII字符畫藝術與古老傳統的遇難者名單墻融合為一,技術與方法在變,對先烈的緬懷與對戰爭的憎惡不變。

  這座雕塑與2020年建成揭幕,在觀看揭幕儀式照片的時候,林樓忍不住感慨,老毛子的底蘊果然雄厚,別看他們現在落寞了,但那種骨子里的審美觀還在,偶爾顯露一二,就能拿出如此精彩的作品來。

  與之相比,國內的經濟水平雖然已經遠遠把老毛子甩在身后,可要說起審美觀來,那可真是一言難盡,在這方面的積累,和老毛子確實還有不小的差距。

  當然,這也不是說類似人民英雄紀念碑的造型不好,方柱形的紀念碑看起來莊嚴肅穆,雕刻碑文也跟方便。

  但是,從審美的角度來說,同樣的東西看多了總會覺得膩,所以林樓并不想模仿再采取這樣的造型了,或許可以參考勒熱夫紀念碑的方式,使用雕塑的手法來設計這座紀念碑。

  直接抄襲勒熱夫紀念碑自然是不行的,雖然這座堪稱偉大的紀念碑還沒有出現,但林樓心坎里過不去,而且中國的軍歌里可沒有白鶴象征出征未歸的無名英雄的說法,你照搬過來怎么和謝鐵平、邢少德、劉炳才他們解釋?

  “你幫我個忙,把你記得的所有軍歌的歌詞都幫我寫下來,要是有記得的詩歌也可以。”林樓小聲對于兵兵說道,她一向喜歡唱歌,而且出身軍人家庭,對這些肯定很熟悉。

  安德烈科羅布佐夫和康斯坦丁福明可以從歌詞中找到靈感,說不定我也可以,萬一一下就遇到能讓人靈感迸發的字詞了呢?

  “好!”于兵兵沒有詢問原因,她大概也猜到了,從林樓那里拿過紙筆,認真地寫了起來,先從時下流行的軍歌寫起,《再見吧媽媽》、《相會在攀枝花下》等等。

  在于兵兵默寫歌詞的時候,林樓則在繼續翻閱那些烈士的相關資料,試圖從他們的英勇事跡中尋找靈感。

  這些資料文字簡單,但看起來卻讓人忍不住鼻子泛酸,眼圈兒泛紅,這些犧牲的戰士中,許多都是和自己差不多大,甚至還有比自己小的,他們原本應該享受和平幸福的生活,但是為了更多祖國人民的幸福,他們犧牲了自己。

  林樓強忍著淚水看下去,或許是他心情太亂了的原因,一直到天黑要吃晚飯的時候,他還是沒有找到靈感,暫時放下資料,看了一遍于兵兵默寫出來的歌詞,他依舊沒有找到。

  “小林,別太累了,也不差這一天兩天的功夫,走,我們一起去吃飯吧!”謝鐵平拍拍他的肩膀說道。

  “哎呀,你看我這腦子,差點忘了,小林,你們倆住的地方解決了沒有?要是沒有的話,我來幫你們安排!”邢少德從文件中抬起頭來,一拍腦門問道。

  “來的時候已經找好了,就住在咱們縣招待所里面!”小縣城的招待所條件肯定不怎么好,不過在這種環境下,林樓和于兵兵誰也不在乎這些,條件再不好,還有前線士兵待的貓耳洞差?

  “那就好!走,我帶你們吃飯去!”邢少德帶著他們到了縣政府的食堂,帶他們吃了簡單的晚飯。

  吃完飯他們回辦公室繼續工作,他們這個縣城靠近前線,相關工作很是繁忙,所以建設烈士陵園的任務,就只能靠他們幾個了,協調物資、安排工人,還有工人的工具、食宿等問題繁瑣之極,光靠他們幾個人,一天四十八小時都不夠用,怎么可能早早地回去休息呢?

  林樓和于兵兵也跟他們一起回了辦公室,繼續剛才沒完成的工作,邢少德他們勸了幾句,見他們態度堅決,也就不再說了。

  過了一會兒,辦公室里的電燈滅了,如今的供電可不穩定,小縣城尤其如此,邢少德等人早已習慣,點亮了油燈繼續工作。

  林樓就這昏暗的燈光繼續翻閱資料,所謂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翻了這么多資料,終于找到了靈感。

  這位犧牲戰士的英勇事跡,讓他想起了這場戰爭中的一張經典照片,雖然事跡的細節有所不同,但大致情形是一樣的。

  這張照片就是明年才會出現的“不倒的紅旗”!

夢想島中文    重生之大建筑師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