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3371【教育改革】

  官制改革之后,項南隨后又進行了教育體系改革。

  在此之前,他雖然在各村、各鄉都開辦了學堂,讓孩子們都有書可讀,大大提高了百姓的識字率。

  而且,科舉增加了數學、物理、地理、外語等多門,篩選出了一批具有綜合素質的人才。但是隨著帝國的壯大,以及發展的需要,單是這些人才還是不夠。

  人才的培養機制還是太慢,而且培養出的人才,技能還是有所欠缺,供不上發展所需。

  比如化學人才就相當稀缺、土木工程、地質學、高端物理、機械設計等,也都面臨著巨大的缺口。

  而靠著科舉,每四年才選一批人才,每批不過兩百來人,哪里夠用。要知道,二十一世紀,中國每年畢業的大學生,可是足有千萬之巨。

  按照人口比例來算,乾隆三十二年,全國人口兩億,那么每年畢業的人才,應該高達一百多萬才對。可如今四年才出兩百人,自然是不夠用的。

  所以要改革教育體系,多出人才,方為正道。

  項南繼續大刀闊斧的改革,由學堂、縣學、州學、府學、國子監,改為小學、中學和大學等,

  其中小學九年、中學三年、大學四年。小學九年,不交學費,不交雜費,不交書本費,中學到大學開始收費。各省撥款建立中學、大學。

  其中中學每縣一座,大學每州一座,碩士站每省一座,博士站只有京城一座。按成績錄取。

  小學學習數學、語文、外語、物理、地理,中學增加生物、化學,大學增加物理、化學、金融、生物、醫學、海洋、土木、機械、法律、化工等科目。

  并在未來二十年內,逐步廢棄科舉,改從大學、碩士站、博士站招收人才,提拔重用。

  如此改革,其實不算激進,畢竟這么多年來,科舉制度已經大幅改變。

  絕大部分年輕學子,都是從小進學堂學習外語、物理、地理、數學等科目,而且最近幾年科舉也在逐漸發生變化,像物理、外語、數學、地理等科目比例越占越高。

  剛開始,科舉雖然也考這些科目,但并不計入總分,還是看八股文章寫得如何。到后來這些科目就占到總分的一半,與八股文章平分秋色。

  而到了如今,八股文章已經不再重要,只跟數學、物理、地理、外語占同樣分數。這樣的變化,新一代學子已經適應了。

  而且,他們對這種改革更歡迎。因為往年要考上舉人,才可能有官坐。考上進士才能確定有官坐。

  科舉四年一考,一科只錄取一兩百人。導致多少讀書人皓首窮經,從年輕考到老死,最后也只是一介寒氏。

  但現在不同了,只要成績優秀,就可以上中學,上完中學上大學,只看總成績說話,畢業之后就分配工作,這可比四年一度的科舉穩當多了,所以大家都非常歡迎。

  至于老一代的讀書人,那就對不起了,跟不上時代,就只能被時代所拋棄。

  而科舉制度的逐步廢棄,也導致之前的秀才、舉人的特權逐步被削弱。

  比如秀才不用服徭役;不用交稅糧;見官不拜;秀才犯法,如果不是重罪,只由儒學處分了事,在學校除籍之前地方官不得用刑;秀才可以戴方巾、穿綢衫,可以使喚奴婢。

  舉人相比秀才,待遇還要更高一級。舉人可以免除一百五十畝土地的田賦,免除十幾戶人家的徭役;

  舉人犯罪,地方官員不能隨意逮捕拿問的,需要申報給省學政,由省學政出面,對舉人進行教育和處分;舉人若屢試不第,朝廷會給安排個小官,每月能夠領一份薪餉。

  等教育體系改革完畢,科舉制度作廢之后,秀才、舉人的特權自然也就沒有了。盡管那些秀才、舉人都很不服氣,但是面對朝廷卻也是無法可想。

  原因很簡單,清朝三百余年統治下,秀才才只有四十多萬人。也即是說,乾隆朝的秀才最多也不過十萬,舉人和進士的數量就更少了。

  這么點人,還不及旗人的數量多。項南當年改革旗務,幾百萬旗人都沒放在眼里,十幾萬秀才又算得了什么?

  況且自古說得好,“秀才造反,十年不成”,一幫讀腐了書的人,項南才不會放在眼里。

  當然,秀才、舉人們之所以沒鬧起來,還有另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現在賺錢的門路多了。

  有能耐,有本事的人,不用科舉也能發財。

  比如現在貿易發達,各處生意對賬房、書辦、襄理之類的人才都十分渴求。

  若是讀書識字,又會外語,又會算賬,那保準大把人請,根本不怕沒錢賺。

  再有本事的,自己開買賣,往歐洲倒騰絲綢、茶葉、瓷器,再從歐洲倒騰皮毛、火腿、香料…一來一回都賺不清。

  而中國的老百姓就有這點好處,但凡能活下去就不會造反的。

  那些秀才、舉人再怎么沒特權,也比老百姓日子好過多了,因此讓他們冒著殺頭的風險造反,那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

  因此他們最多也就是抗抗議,上上折子罷了,見朝廷就是不改,他們也就只得算了。

  而隨著教育體系的改制,很多科技發明,被項南公開了出來。

  比如蒸汽機的原理、設計與制作,比如香皂、玻璃的制作,比如水泥的制作,比如紡紗機、織布機的設計…

  甚至向私人出售蒸汽機,讓他們可以紡紗、織布、采礦,這可比用人工快多了。一臺蒸汽織布機的功效,頂得上八十位訓練有素的織工。

  而蒸汽織布機不用領工錢,不知道疲憊,可以二十四小時工作,而不休息,因此很多大老板愿意買回去。

  另外就是很多礦山老板,看中了蒸汽機的力氣,比使用馬匹強多了,所以他們也購買了。最終蒸汽機數量越來越多,有能人還開發出了越來越多的使用途徑。

  比如將蒸汽機安在商船上,就可以在水上自由航行,而不必再用纖夫拉纖;比如用蒸汽機作動力制作面粉,頂得上多少匹騾子、馬;比如用蒸汽機造紙,紙漿打得又細又勻…

  因此蒸汽機受到越來越多的商人歡迎,工業革命開始由上而下,逐步普及開來。

  (本章完)

夢想島中文    拯救諸天單身漢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