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農業生產計劃所需要的種子、農機都已經到位。
而朱富貴牽頭各部委成立大明農牧業生產指導委員會就是為了統籌安排,快速推薦,力爭在今年的春耕中,就完成15以上一期農業生產計劃的指標。
也就是開墾7.5萬畝土地。
根據農業顧問的設計,這7.5萬畝農田中,水稻僅為1.25萬畝。
只是因為,新津農業區所需的配套水利工程尚未竣工,或者說才剛剛開了個頭。
沒有充分的水利配套,種植水稻并不合適。
不過考慮到大明境內暫以南方人為主,米飯是他們最愛的食物。
只不過說句實話,這群苦哈哈窮鬼真正吃過白米飯的沒有幾個人,絕大部分都是啃紅薯長大的。
白米飯只是一個執念而已。
這一點在幾個日本人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朱富貴有一次在大食堂體查民情,看到幾個日本人端了幾晚大米飯拼命吃,對于一旁的紅燒肉卻興趣寥寥。
更加夸張的是,他們居然還拿米飯就餃子,或者米飯就饅頭吃。
仿佛碳水化合物有著神奇的魔力似的。
這種飲食自然談不上科學,也不健康。
不過吃飯這種事情,健康只是一方面,吃愛吃的食物,獲得幸福感,也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朱富貴還是在今年的春耕任務中安排了1.25萬畝的水稻。
剩余的土地,則以玉米為主要糧食作物,赫魯曉夫同志知道了,一定會非常欣慰,含笑九泉。
朱富貴買來的玉米種子都是高產品種,一畝畝產能到900公斤。
當然,這得是按照精耕細作而來。
傳統農業生產模式,配合少量農機,一個農民的極限大約可以照顧50畝土地。
這畝產雖然上去了,但人力成本卻很高,完全不適應大明目前實際情況。
現在的大明,最貴的就是人。
所以朱富貴果斷選擇了軍事化、大農機、粗放式種植。
經過測算,這樣進行農業生產,玉米每畝收成最多只有600公斤。
但一個熟練掌握農機的生產部團戰士,可以管理幾百畝土地,而且還能有很多空余時間用于軍事訓練。
粗略計算,7.5萬畝土地需要的生產部團戰士僅為500人,糧食產量卻達4500萬公斤。
按照每個成年人每年口糧需求150公斤計算,這些糧食足夠養活30萬人口。
當然,大明的老百姓可不是江湖時代的日本人,或者滿清統治下的貧農,能把糧食吃飽就幸福滿滿了,他們是要和西洋人一爭高下的,必須要吃肉,要喝奶。
當然,全民喝奶目前還是太奢侈了,但豬肉至少得滿足。
朱富貴購買的小豬仔自然不會是那種出欄緩慢,肉飼比極低,脂肪比極高,但吃了都說香的情懷土豬。
大明目前引進的豬,主要是杜洛克和長白豬。
很多國人都有土豬情節,總覺得中國人養外國豬是數典忘祖。
但其實無論是杜洛克還是長白豬,血統上都有大量中國家豬的基因。
在前工業化時代,中國無疑有著世界上最優秀的豬種資源。
只不過我們畜牧業科技發展太慢,育種水平始終上不去,才被歐洲人用中國家豬改良本土豬,形成了一系列優質肉豬。
育種這個事情,在二十一世紀依然是我國的短板,但在這個時空,大明的農業司顯然走在了時代的前列。
尤其是之前在《大明皇家科技期刊》上發表的,由朱富貴陛下親自撰寫的《豌豆性狀分離研究及農業運用展望》一文,更是奠定了育種學的基礎。
類似豌豆、花卉之類的東西,朱富貴允許農業司的年輕人們慢慢摸索,但糧食和肉豬,就只能超英趕美、只爭朝夕了。
杜洛克富貴1號長白豬富貴2號 朱富貴發誓,如果自己只要有老祖宗朱八八同志的一半兇殘,想出這兩個名字的農業司官員的腦袋肯定么得了。
不過發現老百姓齊齊夸贊富貴豬好,富貴豬妙,居然令文化值猛漲之后,朱富貴也就捏著鼻子認了。
不得不說,富貴1號和富貴2號都是優質的肉豬,整個生長周期肉飼比綜合來說能夠達到1比2.
也就是說,兩斤玉米能換來一斤豬肉。
而且出欄速度很快,僅要半年時間。
不過這些豬瘦肉率太高,不符合華工們的胃口,而且比較嬌貴,容易得病。
朱富貴已經要求西雅圖大公上供幾頭本地母豬了,用以和富貴1號、富貴2號雜交,以便獲得更佳的口感和更強健的體魄。
而這些,就是農業司那些小伙子們的工作了。
反正朱富貴用PPT講解了十幾種種豬人工徒手采精法之后就開溜了。
按照1比2
的肉飼比,那么一半的玉米,大約2000萬公斤,在大約半年之后變成1000萬公斤的豬肉。
按照二十一世紀中國人均豬肉消費量40公斤來計算,這些豬肉可以讓25萬人開心吃肉。
當然,二十一世紀的中國人除了豬肉還有牛肉、羊肉、水產品等豐富的肉食,而大明除了少量禽肉,就啥都沒有了。
在二十一世紀各國肉類消費量:美國:120;澳大利亞:111;西班牙:97;以色列:96;加拿大:94;意大利:90;德國:88;法國:87;巴西:85;英國:84;俄羅斯:69;南非:58;中國:58;沙特阿拉伯:54;日本:45;土耳其:25;巴基斯坦:14;印度尼西亞:11;尼日利亞:8;印度:4。
可以看到,中國人吃肉遠遠比不上歐美列強,卻飽受指責。
果然只有某世界大國,才會受到西方人喜愛。
說句實話,看著三哥這食肉量,別說歐洲人喜歡,中國人恐怕也是挺喜歡的。
朱富貴的目標是讓大明的吃肉指數達到3040,接近這個時代歐洲列強的水平。
其實朱富貴也不是很清楚這個時代歐洲人的吃肉水準,不過他看了本歐洲學者的書,說是中世紀歐洲人均吃肉量就有100公斤了。
朱富貴是不清楚他們怎么越活越回去了,但姑且信之吧。
反正歐美吹下的牛,中國來最終實現,這也是老傳統了。
所以朱富貴將豬肉生產作為一件不亞于糧食安全的大事來抓。
但俗話說得好,家財百萬,帶毛的不算。
紙面上的數據終歸面臨著許多風險,一場大雪或者一場豬瘟就能讓半年的努力化為泡影。
因此朱富貴在大力推廣富貴豬的同時,也從后世買了不少獸藥,由畜疫司統一管理,并定點定量,向他本人匯報。
一手抓玉米,一手抓豬肉,大明德武二年的四月份,朱富貴在田間與豬圈中閃轉騰挪,為后世留下了不少經典照片。
尤其是朱富貴帶著大草帽,抱著兩只可愛的小豬仔,笑得露出八顆牙齒,兩旁的老農眾星拱月齊夸皇上的領導,這一幕被定格在照片上。
《皇帝陛下與養殖大戶分享育肥經驗》,印有這張照片的《大明時報》一度被搶購到脫了銷。
天才一秒:m.ddbi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