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二人坐在馬車里,連巧珍把五張紙拿起一一看過,一邊聽康豪講解每個地名打頭圖樣的提示意思…
這些,和她上一世識字的思路一樣。
而且,這種只有地名的詞語,遠不如日常用語范圍大,詞匯量也不夠多。
哼,袁冬初也就這么點兒本事。
上輩子,袁冬初是自己認字之后,說想到一個認字的好辦法,就寫了些日常用語,讓她和周彩蘭學。
這次,大概袁冬初自己都沒把字認全了,信局又需要投遞人員記住包裹投遞的具體地點,所以想了同樣的辦法。只不過,這次卻是她自己寫不出來吧?于是才由秦向儒書寫的那些文字。
既然袁冬初這輩子在這件事上有了局限,那就等著看她連巧珍怎樣把快速認字的方法發揚光大,讓康豪對她敬佩有加,讓世人欽佩她的聰慧吧。
回到易水縣家里,康母、小姑子康秀兒和康豪三弟康泰在家。
大概是生計不愁的緣故,點心生意又是自家人一手管理,所以康家人雖然前兩天就知道此事,但對識字什么的,根本毫無感覺。
非但沒想過弄一張試試能不能認字,更是對康豪夫婦拿回來的五張紙嗤之以鼻。
康母只是瞥了眼放在桌上的紙張,說道:“咱就住在易水縣,就算對牧良鎮一些街巷不熟悉,隨便打聽一下便可。這種寫著街道名稱的東西,對咱們一點兒用處都沒有。”
康豪三弟康泰是家里最小的,今年才十一歲。
如今的他,是正經在學堂進學的人,對此也不怎么待見:“我們夫子說了,讀書人讀的是經史子集,那是圣賢之書。這些,只方便信局投送的人使用,算不得讀書識字。”
這讓連巧珍很郁悶,暗暗鄙夷康家人沒眼光。
同時,更是暗下決心,等過些時間,她把那些認字方法弄出來,給他們展示她認字多快。
再給他們的點心鋪子做個賬目,他們就會知道,她是多么的不一般。
倒是她和康豪在通州府的見聞,讓康家人頗感興趣,康母三人和康豪聊得津津有味。
待到連巧珍打開包袱,拿出通州帶回的禮物時,熱烈的氣氛到達了頂點。
尤其是康母和小姑康秀兒,看到幾盒胭脂水粉和幾塊布料時,眼睛都是放光的。
康母也正如連巧珍想的,先給女兒選了一盒胭脂、一塊尺頭。其余的,計劃了好一陣子,才細心打包。
說是胭脂水粉留著,待到康勁娶親時當做一份禮送去親家,足夠體面了。
通州的布料也是一樣的用處,質地好,花樣新鮮。接下來都給家里人做衣裳,過些日子辦喜事時穿著,足以顯示康家也是經見過大城市繁華的人家。
聽著康母口口聲聲,都是娶媳婦、辦喜事,一切事情都為這事兒讓路,心里頗覺不忿。
過轉念再想,也好,等到康勁娶了媳婦,她就能和康豪一起去通州了。
那時,自己當家作主,自己的日子自己操辦,賺的錢也是自己支配…到了通州她就是給自己賺錢,她賺錢的辦法多著呢,那時才會有大把的銀子到手。
算了,忍這一時好了。
同時考慮家里辦喜事的,還有今日和康豪碰過面的秦睿。
在牧良鎮碼頭,秦睿把兩張已經皺巴的紙折起來,回來延浦鎮自己府上,在書房坐定之后,才取出來細細查看細節。
秦睿很快就把握到,每個詞條和上面圖案之間的提示關系,這些對于秦睿來說沒什么。
但那三個貧民孩子對書寫內容朗朗上口的樣子,顯然已經對紙面的字很熟悉,單個拿出來認讀也是問題。
難道有什么訣竅?
讀圣賢書出身的秦睿出于好奇,把兩張紙交給管家,讓他在府里找兩個不識字的打雜小廝,如此這般的安排他們,每日多次通讀兩張紙上的內容。
讓秦睿驚訝的是,三天之后,這兩個做粗活的小廝,竟然真的把兩張紙上的內容熟記于胸,即使單個考校,八成文字他們都能認得。
看著收回來的紙上的字跡,秦睿心中百味雜陳,他育有三子,可讀書個個不成。
尤其庶長子秦向儒,性格木訥內向,在讀書上更是沒什么靈氣。
現在,這樣有啟發性的認字辦法,他可以肯定,這絕不是秦向儒自己想出來的。
聯想到這些天被熱議的信局,還有那兩個叫做顧天成和袁冬初的年輕人。
他這庶長子雖然木訥了些,但識人的眼光還是有的,僅憑感覺,就認定要跟著顧天成做事。
如今看來,不但顧天成是個出奇的,名叫袁冬初的女子也不一般。
信局…秦睿沉吟著,代人投遞能不能賺到銀子暫且不說,若信局真能開起來,各地信息和物品來往交流的便利極大,名聲是一定有的。說不得,顧天成的河運行,也會在其中得些好處。
該準備操辦兒子成親事宜了,秦睿想到。
他還是老了,也沒有銳氣了。之前只想著守成,給兒子尋個能撐門戶的媳婦,平平安安過一輩子便可。
如今看來,景文倒是比他強了。能在顧天成未成氣候之前便決定追隨,日后總比尋常下屬多些情分。
那顧天成他打聽了,是個狠人,也公道重義。
跟著這樣的人做事,只要兢兢業業,定能多得一份庇護,不至于被人欺辱都沒地方說理。
如此看來,給他說個普通人家的柔順女子,未嘗不是好事,能讓他更專心于外務。
成家立業嘛,成家之后,要擔起一家人的生計和前途,就更能定下心做事。若他真能在水文氣候上有所積累好建樹,也算有出息。
原本沒打算怎樣操辦的親事,被秦睿提上日程,早早準備了。
顧天成一行人、兩條船七天后的下半晌才回來。
回程依然是帶著貨的,接到貨物的卸貨地點就是牧良鎮。
另外也有幾封信和兩個不值錢的包裹。
接這些活兒,因為沒有通州府那邊做足了的聲勢,更沒有鴻江船廠那樣有聲望的字號撐場面,拜托投遞的人終究少。
信件不值幾個錢,包裹也一樣,人家是本著試一試的心,做好丟了的準備。
兩條船在牧良鎮碼頭停靠,卸貨的事兒自然不會再用他人,是顧天成一幫兄弟做的。
包裹早就分好了,易水縣這邊交代給小滿。其余幾封信打包,準備接下來再做安排。
待到卸了貨,把兩條船里里外外打理妥當,袁長河、顧天成和秦向儒才如釋重負。
如今已是深秋,加上天色著實不早了,顧天成想到袁家父女近二十天沒回家,家里一定冷清的很,沒等分手便提議道:“大伯和冬初要不先不回延浦鎮了,我幫大伯尋個人家,你們兩人歇息一日再回去。歇過之后,也有精力整理家里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