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章四十九 取天下者,無機不能

大驪王朝·中庭城·邀月閣  “什么?…炒鋼之法?”

  天字號雅間之內,溫謙驟聞此言,不禁驚詫而道。

  只因這大宋鍛鋼密法,他游歷九州多年,也曾有所耳聞。

  但卻僅僅只是一知半解而已,根本就不曾知曉這所謂的鍛鋼密法,究竟為何!

  卻是連名字都未曾聽聞,只是片面得知,此法可大規模鍛造精鋼而已。

  可如今卻聽這韓相之言,竟已然準確知曉了此法為何,連具體名稱都已掌握清楚,那是否表明!

  大驪王朝莫非已然在悄然之間…掌握了曾經大宋國的鍛鋼密法?!

  念及此處,溫謙心中大驚,頓時便連忙望向韓相韓彧,靜待他揭曉此等驚天秘聞!

  須知,若果真如此,使大驪得大宋之鍛鋼密法,則不出一二十年,必將天下大亂,九州動蕩也!

  “呵呵…”

  韓彧笑望著二人顯露而出的驚容,不禁輕啜一口茶水,點頭確定而道。

  “不錯!那宋國視為國本根基之密法!正為炒鋼之法!”

  “那是否…已被大驪所得?!”

  溫謙驟然緊張之下,竟忍不住脫口而出!

  但話剛出口,便大感后悔般強攏心神,讓自己表現的不要太過失態,以免被有心人看出端倪。

  “哈哈!若我大驪果真能得此法!又哪還等到了此時?早已踏遍淮夷,橫掃九州也!”

  韓彧聞言倒未多想,只是哈哈大笑著爽朗而道,直言若大驪獲此等密法,早已經雄霸天下,行大一統之事也!

  “額…確是如此。”

  溫謙微微一怔,心下驟松之余,卻也忍不住點頭而應。

  已目下大驪王朝之鼎盛國力,若再有此等可大規模鑄造精鋼之密法,則必將軍力大增,以至于無可睥睨,橫掃九州也都絲毫并不為過!

  “此等密法,真乃天授!只可惜我大驪竟與此錯肩而過…實乃舉國之憾啊!”

  韓彧說著忍不住輕輕搖首,再度端起茶盞輕啜幾口之后,這才遺憾而道。

  “當年我大驪窮全國之力,損兵折將,傷亡慘重才堪堪將大宋滅國,付出如此之巨大代價,所求…正乃此等驚世密法而已!”

  言及此處,就連韓彧身旁的黑衣青年——韓新,都忍不住微微一怔,搖頭嘆息不止。

  “誰知那宋王,竟如此果決!寧肯玉石俱焚,坑殺所有匠人也不讓我大驪得此密法!最終…還是經過嚴密排查,才從個別僥幸逃脫之人嘴中,得知此法為炒鋼之法!”

  說著說著,韓彧便忍不住長嘆一聲,似是極為可惜一般,搖首憾道。

  “而如此天授密法,目前僅存于那不知蹤向的宋國嫡皇子手中!我大驪窮盡密諜,幾乎將整個九州搜羅干凈,卻始終毫無所得…”

  此事流傳至今,其實都已經成為一種半公開之秘聞,更是成為整個大驪王朝舉國之痛!

  當年大驪之前身,也就是大魏國悍而進攻,以不惜代價之勢強吞大宋,絲毫無懼大宋刀兵之鋒,正是為了得此密法,而后趁勢一統天下!

  誰知在付出如此慘重之代價,可謂是拿人命硬生生去填,強行攻城拔寨之后,最終竟毫無所得,不僅未曾搜得此等密法,反而使國力大為受創!

  無數精銳之師折于大宋城墻之下,數不盡之神兵猛將永久葬身于大宋國境之中!

  至此,大魏國在并吞魯、宋、秦三國之后,卻也再無余力強勢擴張,生生止步于驪州、靖州、滄州這三州之地。

  雖占盡中原核心之地,卻也給了趙國、楚國等弱國以喘息之機。

  再加上蠻夷戎狄之中,實力最為龐大之東部淮夷趁勢而起,妄圖趁虛而入,染指中原,使得大驪不得不疲于應對,調兵轉守東夷。

  至此,便確定了由魏國、楚國、趙國這三國,瓜分九州而并列于世之三國鼎立之局面。

  而后,魏國率先更改國號大驪,取自驪州鐵騎踏遍九州之意。

  年號天冊,取自得天所授,天冊正統之中原正主之意。

  魏王也由此改尊號為天啟圣皇,統御大驪王朝為九州第一強國。

  楚國則緊隨其后,改國號大行,取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之意。

  年號永盛,取自永存于世,繁榮昌盛之意。

  楚王也由此改尊號為至仁圣皇,統轄大行王朝為九州第二強國。

  趙國見此情形,自然不能落于人后,也隨之更改國號大乾,取自八卦之首卦——乾卦。

  意為乾乃天,有健進之意,為八卦之首,則大乾必成三國之首之意。

  年號神武,自是因大乾以武立國,取神威蓋世,軍武無雙之意。

  趙王也由此改尊號為太極圣皇,所統大乾王朝雖為三國最弱小國,卻也遠比曾經之趙國強盛百倍!

  是以,大驪之所以對宋國鍛鋼密法如此耿耿于懷,正是因為若當年此等神技被大驪所得,則勢必將一股作勢,橫掃整個九州,行千古罕有之大一統之事!

  又哪還會有今日,三國鼎立之局面發生呢?

  “哈哈!不過區區鍛鋼之法而已!得之而幸,失之若何?”

  然而就在此時,卻只聽魏鞅哈哈一笑,曬然而道。

  如此之語,竟是視被九州列國哄搶之密法,如同草芥一般不過爾爾!

  這般言論,自是引得眾人無不側目,韓彧更是忍不住目露精光,當即追問而道。

  “哦?那依先生所言…卻還有比這鍛鋼密法,更為重要之法?!”

  魏鞅聞言,只是失笑。

  “大人此言謬矣!世間之大,道法何其之多?孰重孰輕…又豈能一言蔽之?”

  說著,魏鞅順手放下茶盞,繼而正色說道。

  “鍛鋼密法自然重要,于軍器武備而言,實乃鼎代革新之法!然此法愈重,何以支撐此法卻更不容所忽!”

  魏鞅一旦開口,堂內之人,盡皆習以為常般,側耳傾聽。

  “須知百煉精鋼,由何所鑄?自是集人力物力之大成也!人力何堅,物力何豐?惟治世強國之法也!”

  言及此處,魏鞅卻是又忍不住失笑而道。

  “想那宋國占據此等密法逾百年,最終卻落得個國破盡滅之下場!真可謂興也密法,而亡也密法!”

  此言一出,堂中眾人無不大嘆,心知魏鞅所想,果非常人,往往一語中的,令人驚嘆不已!

  “是故,所謂神技密法,終究乃一時之法耳!不足以稱為萬世不易之法!”

  話音剛落,卻只聽韓彧急切追問而道!

  “先生!卻不知…何為萬世不易之法?!”

  “哈哈哈哈!”

  魏鞅只是大笑,卻是忍不住就此起身,在眾人注視之下緩緩踱步而道。

  “世間若真有萬事不易之法,則必為明令法典,以法治國也!”

  以法治國一出,頓如煌煌大言,令眾人盡皆怔神!

  “若民有法可依,兵有功可賞,商有規可循,吏有刑可罪,王公士族,平民百姓,人人皆依法守法,則自可國富強民,萬世不易也!”

  霎時之間,堂中皆寂,眾人聞聽此等治世之大論,盡皆如癡如醉,恍而出神!

  “以法治國,可使大魏吞宋,可使弱國變強,此乃強國之法也!而鍛鋼密法,不過強軍之法耳!孰輕孰重…卻還有何爭論耶?”

  魏鞅面向眾人,不禁笑而問道,卻換來一片沉寂與無言。

  強國之法與強軍之法孰勝孰強,自是無需爭論,當下即可斷言!

  如此相較之下,不過一鍛鋼密法爾爾,何須放在心中呢?

  “哈哈哈哈!好!先生果真大才!以法治國之語,當真令人驚嘆!”

  豁然之間,韓彧放聲大笑,不禁擊節而贊!

  只見他輕撫髯須,面露微笑之間,望向魏鞅的眼神之中卻盡是滿意之色。

  這么多日以來,自從那日相邀魏鞅于這天字號雅間坦明身份之后,四人之間像這般坐而論道,談古論今,已有成月之久!

  如此長時間以來的相交相知,卻令他對于魏鞅本人之才學更為贊賞,這心中那股向陛下舉薦人才之意,卻也越發強烈起來。

  他深知自己身患重病,命不久矣,卻苦于無人可繼國相之位,一直憂心于此。

  然而如今在偶然識得魏鞅之后,他卻大感欣慰,自知后繼有人,甚至足以替代自己,完成自己都尚未完成之畢生遺愿!

  那便是…帶領大驪一統九州,橫掃天下!!

  如此,他即便就此撒手,卻也足以含笑九泉了啊!

  “大人說笑了…鞅至今一無所成,還不過是一小小典吏而已!如何算得什么大才?”

  魏鞅輕笑擺手,謙遜而道。

  “你啊你,給你國相之位你都不肯去做…怎的非要去做什么不入品階之太史典吏!”

  韓彧一聽此言,當即便指著魏鞅連連失笑而道。

  如今經過這么長時間的相處,幾人之間說話卻也都自然隨意了許多。

  “哈哈!大人有所不知,太史典吏雖不入品階,卻能正大光明的走進全天下藏書最為豐富的大驪書院之中!”

  魏鞅哈哈一笑,說到此處,先是一頓,而后又眨眼調侃而道。

  “不過做些閑事便可閱盡天下佳作名典…卻還有比之更為劃算之事么?”

  “哈哈哈哈!”

  此言一出,堂中一片哄笑!

  直至此時,眾人才知為何魏鞅寧愿屈居于小小太史典吏,原來是沖著大驪那么多珍藏典籍而去的!

  “先生…嘿你看看!瞧我這老糊涂,這么長時間,竟都忘了請教先生何字!”

  韓彧呵呵笑著正欲開口,卻猛然一拍腦袋,才想起來到如今竟還不知先生何字,只是成日里先生先生叫著,卻都忘了有此一問。

  “無妨無妨,不過一名一字而已,何須如此在意?鞅加冠之時,幸得我師賜字,是為…天機是也!”

  魏鞅頓時連連擺手,渾不在意般當即說道。

  “哦?天機?”

  韓彧聞言,頓時忍不住與韓新相視一眼,而后還不等他張口欲言,卻只見韓新就已經搶先而道!

  “先生!天機二字…卻是何意?”

  此言一出,眾人盡皆凝神望向魏鞅,卻不知這天機二字究竟有何說法?

  須知字如其人,長者賜字從來都不會無的放矢,尤其是魏鞅之師那等世外高人,所取之字又怎會泛泛尋常呢?

  “天機天機…意為取天下者,無機不能之意!”

  “什么?!”

  一句‘取天下者,無機不能!’,卻是驚得堂中眾人盡皆無言,深深震撼于此等一語之威!

  此等師徒,此等言語,當真是驚世駭俗,令人驚嘆啊!!

  “先生!卻不知你可否愿助我大驪…取天下而鑄大一統之偉業?!”

  韓彧頓然失態,卻是猛然站起身來,一把握住魏鞅之手,激動而道!

  “大人…非是鞅恃才傲物,而是…時機未到啊!”

  魏鞅同時反握住韓相之手,一臉誠摯般認真說道。

  “啊?先生所言…是言我大驪大一統之機未到,還是先生入仕為官之機未到?!”

  韓彧先是一怔,而后面露不解般追問而道。

  魏鞅聞言不由一滯,旋即嘆而說道。

  “二者…皆有之。”

  “那莫非先生以為!當今天下九州,卻還有哪國比我大驪更有大一統之兆?!”

  韓彧心中一急,忙不迭繼續追問而道!

  魏鞅再度一滯,卻只能繼續如實應道。

  “目下…并無如此征兆。”

  “那為何先生不肯入我大驪朝中!助我大驪興盛鼎旺,奠定大一統之基呢?!”

  韓彧忍不住大聲呼道,卻是不等魏鞅回應,當下卻急忙又緊跟說道!

  “先生須知!先生之身…本為魏人啊!!”

  魏鞅終于罕見般愣在原地,一句魏人,卻是他永遠都不可能繞過的血統宗脈。

  魏鞅魏鞅…若非魏人,卻又如何可得魏姓?

  即便平日間再如何巧舌如簧,此時此刻,魏鞅卻也未能有任何反駁之語。

  他只是呆呆的愣在當場,久久難以自語…

  但怔神半晌之后,最終卻還是忍不住嘆而說道。

  “鞅為魏人,卻非只能助魏!就如大人本為韓人,也非只能助韓而已…”

  魏鞅言及此處,無聲間松開雙手,緩緩踱步于窗前,眺望窗外天際,心緒久久卻難以平復…

  而韓彧聞聽此言,卻只是雙手無力下垂,終究再難有絲毫反駁之言。

  他本為韓人,然大韓至今…卻早已消失于世!

  當年他在韓國無法得到重用,備受排擠,這才一怒之下,遠離韓國,選擇周游列國,尋找入仕之機。

  最終幸得魏王賞識,這才在大魏國得以施展手腳,一路官至大魏丞相,親手帶領大魏吞滅三國,終成中原霸主!

  而韓國,卻也在十國爭霸時期,被楚國所滅,自此淪為歷史而已…

  故而,時至今日,當魏鞅用‘韓人非得助韓,魏人非得助魏,何處能夠施展才學,便去何處一抒抱負’之語,來回應他‘魏人何不助魏’之時,他卻只能沉默噤聲,無言以對而已。

  “大驪雖盛,卻無鞅用武之處…”

  魏鞅獨立窗前,目極眺望,卻只覺天下之大,竟無自己片履存身之地!

  他不禁神情黯然,深深嘆息而道。

  “九州雖大…卻無鞅存身之地啊!”

  “韓彧者,韓人,后為魏國丞相,官至大驪國相是也。

  神武十二年,彧于邀月閣偶遇魏鞅,驚為天人,大嘆后繼有人也!

  后聞聽大乾九皇子獲封秦王,于秦川推行攤丁入畝之稅改之法,彧大驚,與鞅論道時無奈而嘆。

  ‘秦王實有上古圣皇之風,秦國或有并吞九州之大一統之兆也!’

  ‘先生既有經天緯地之治世大才,或可遠赴秦國,一展胸中所學!’

  鞅大動,卻囿于身乃魏人,何以棄魏而助秦也?

  彧頓而搖首,慨而勸曰:‘吾本為韓人,卻懷才不遇,郁郁半生矣!’

  ‘后幸得魏王賞識,才得以一展畢生所學,于魏國施展心中抱負!’

  ‘是以,以吾之見,韓人非得助韓,魏人非得助魏,若無用武之處,豈甘碌碌無為耶?’

  鞅幡然而醒,深以為然也!”

——·郝真

夢想島中文    我真不想當皇上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